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就不可能提升办学质量,而高职教师的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双师”素质,即同时具备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实际操作能力的获得,必须经过在企业的工作或锻炼。高职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实训环节中,还是在个人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都与企业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教师只有具备了“双师”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选派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然而,很多教师在赴企业锻炼时,只是将其视为必须硬性完成的任务,潜意识下不认真对待,没有很好地规划企业锻炼,以及锻炼结束返回学校之后的一系列安排,导致锻炼效果不佳,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对此,高职教师一定要端正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态度,做好规划,力求达成既定的目标,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利于将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是要明确赴企业锻炼的主要目标。高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下企业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到企业体验最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对相关职业的认知,学到最新、最实用的先进技术,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对比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的需求,调查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方案是否合理,与企业人员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教师在赴企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出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在组织、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是要以企业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教师一旦进入企业锻炼,就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不能再以师者自居,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以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在锻炼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认真观察和记录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理顺岗位工作的流程,分析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虚心向企业员工请教,尤其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务求熟练操作并明晰设备的技术标准,以便回校后指导学生的实训。技术水平成熟的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或产品开发,力求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所在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教师还要将锻炼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总结归纳。
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的设计。教师在锻炼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结合起来,将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在教学中,要将岗位职业要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相比较,反思专业定位,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形成思路清晰、符合区域产业特色的调研报告,并广泛征询企业专家对于改进教学的建议。在教学时注重把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尤其是在实训环节,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真实一致的实际操作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教师在回校后要与其他同事热情交流,分享经验,通过总结和反思,集思广益,将在企业锻炼的成果用在专业的建设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赴企业锻炼的教师撰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求教学的设计更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最新的企业技术标准。
检验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双师”素质是否提高,能否将所学用于指导教学和学生实训。这就要求教师对顶岗锻炼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有效规划,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务求锻炼获得实效。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及时更新,教师只有具备了“双师”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而主要的方式就是选派教师赴企业顶岗锻炼。然而,很多教师在赴企业锻炼时,只是将其视为必须硬性完成的任务,潜意识下不认真对待,没有很好地规划企业锻炼,以及锻炼结束返回学校之后的一系列安排,导致锻炼效果不佳,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对此,高职教师一定要端正赴企业实践锻炼的态度,做好规划,力求达成既定的目标,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利于将来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
一是要明确赴企业锻炼的主要目标。高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白下企业是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到企业体验最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提升对相关职业的认知,学到最新、最实用的先进技术,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对比学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的需求,调查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方案是否合理,与企业人员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新路径,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教师在赴企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高职院校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出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并在组织、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是要以企业标准规范自己的工作。教师一旦进入企业锻炼,就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身份,不能再以师者自居,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并以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自己。在锻炼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认真观察和记录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理顺岗位工作的流程,分析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虚心向企业员工请教,尤其是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务求熟练操作并明晰设备的技术标准,以便回校后指导学生的实训。技术水平成熟的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或产品开发,力求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安全,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所在院校树立良好的形象。另外,教师还要将锻炼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总结归纳。
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的设计。教师在锻炼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时刻思考如何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教学结合起来,将学到的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在教学中,要将岗位职业要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相比较,反思专业定位,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形成思路清晰、符合区域产业特色的调研报告,并广泛征询企业专家对于改进教学的建议。在教学时注重把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尤其是在实训环节,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真实一致的实际操作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教师在回校后要与其他同事热情交流,分享经验,通过总结和反思,集思广益,将在企业锻炼的成果用在专业的建设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赴企业锻炼的教师撰写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以求教学的设计更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最新的企业技术标准。
检验教师赴企业锻炼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看“双师”素质是否提高,能否将所学用于指导教学和学生实训。这就要求教师对顶岗锻炼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有效规划,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务求锻炼获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