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广东一位知名青年诗人,发表过数百首诗作,出过好几本诗集。在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他获得过无数荣誉,头顶诗人的光环,走到哪里都是“明星”式的人物。可是,随着诗歌的没落,他也逐渐落魄了,生活无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好背着一箱子诗集,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成了一名装修工。
诗人与装修工的巨大身份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他沉沦、彷徨,诗歌也成了他肩头的沉重包袱。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装修其实也是写诗,只要把诗意融入到装修中,每一块木材、每一块瓷砖都会幻化成芬芳的诗行,而那些原本单调、俗气的房间也会变得灵气十足,诗意盎然。凭着这样的领悟,他发奋努力,终于成了深圳家装业的“金牌装修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赚得百万身家。那么,这个落魄诗人究竟是如何利用诗歌致富的呢?
诗歌没落
著名诗人沦为装修小工
“老是将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怕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0年之后,当凌斌再度吟出这首诗时,脸上已没了当初的年少轻狂,有的只是一份从容和淡定。
39岁的凌斌是广东省吴川市塘尾镇人,父母都是农民,兄弟7人,他排行第三。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捉襟见肘,常常是老大穿不上的裤子给老二穿,老二穿不上了再给老三穿,等到裤子破得不能再补时,母亲就把它改小,给最小的弟弟穿。俗话说“悲愤出诗人”,苦难的生活让幼年的凌斌变得细腻敏感。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诗歌,在故乡的天空下,在庄稼地里和打谷场上,他用一行行稚嫩的文字,把苦涩的日子幻化成芬芳的诗行。
高中时代,凌斌的数首诗歌就发表在《诗歌报》、《星星诗刊》和《诗刊》等报刊上,他也因此成了校园里有名的“诗人”,并且拥有了众多的“粉丝”。
高中毕业后,由于家中没有钱供他继续深造,凌斌只好进了当地的一家文化单位供职,薪水虽然不高,但工作环境相当宽松。这段日子成了他创作的高峰期,他一连出版了3本诗集,并成了广东省诗歌协会的理事,吴川市的文化名人。他组织一帮诗人成立了“九月诗社”,常常在一些酒馆开诗歌朗诵会,还自费出版诗歌小报。许多学生、打工仔和打工妹都闻名前来拜他为师,学写诗歌。1994年,他还应邀参加了《诗刊》举办的第十二届“青春诗会”。其间,他和一些大师级的诗人交流心得,收获颇丰。那时,诗人凌斌可谓风光无限,无论到哪里都能赚足羡慕的目光。
谁知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市场大潮风起云涌,全国到处涌动着一股淘金热。这时,凌斌所在的文化单位因效益不好裁员,由于他没有编制,只好下岗待业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眼看着身边的人纷纷到深圳和广州等地淘金,却不愿放下诗人的清高,不肯向世俗低头。于是,他整天待在家里写诗,可诗歌的稿费太低了,即使在大刊上发表,稿费也只有几十元钱!在那些暴富人们面前,生活的寒碜让他突然感觉抬不起头来。
眼见老家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1996年9月,他背着一箱诗集来到了深圳,投靠老乡。老乡在一家装修公司打工。初来乍到、什么手艺也不会的凌斌就只好吃住在工地上。他原本打算边打工边写诗,可是工地上白天噪音吵死人、粉尘又大,晚上又蚊叮虫咬,根本无法入睡。最主要的是,他一天到晚不做事,又长期吃住在工地上,时间一久,工头也有了意见,要赶他走。无数个夜里,凌斌抱着那随身带来的诗集,心中无限悲凉,涌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在生活的压力下,凌斌这个昔日的清高诗人不得不低下了他“高贵”的头。为了不流落街头,他低声下气地央求工头收下他。可是,因为他什么手工活都不会,工头不愿收留他。他再三哀求,说自己可以打杂,不要工钱,只要有一个栖身之所就行。最后,工头才答应了。
从诗人变成了装修工,凌斌一时难以扭转自己的角色。因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清高,他怎么也适应不了眼前这份“卑微”且辛苦的工作。那帮工友们见他书生气十足,闲暇时常常拿他开涮说:“诗人,给我们朗诵一首诗歌嘛!”“诗人,我上厕所没手纸,快把你的诗集给我撕两页!”刚开始,凌斌对工友们的玩笑话十分反感,认为他们素质太低,粗鄙不堪;可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其实每个工友都身怀“绝技”——水电工将线路布置得错落有致,木工精雕细琢手艺精湛,油漆工层层推进手法细腻——这些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看得久了,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些看似凌乱却条理清楚的线路,那些风格各异、或大气或精致的书柜和酒台,那些洁白的墙壁和闪亮的门窗,都像是一首首匠心独具的诗,即使在尘土飞扬的房间里,也难掩其美丽眩目的光华。这个发现令凌斌非常兴奋,他开始在装修工地上寻找诗意,这让原本繁重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沉沦中奋起
诗人装修工成了家装金招牌
在长时间的沉沦和徬徨之后,凌斌渐渐明白,诗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也能写在平凡的生活里。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就扔掉了诗人的“臭清高”,很快和工友们打成了一片。每天晚上,在简陋的工地上干了一天活的他,冲一个凉水澡后,就光着膀子和工友们来到附近的小酒馆,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两元钱一扎的散装啤酒,到了深夜,才哼着打工民谣大醉而归。往往在这个时候,诗情也喷薄而出:在搭建的工棚里/与文字交流的夜晚/我常听到外婆的歌谣/比乡音更动听……(凌斌《工棚里的歌谣》)这样有着浓浓生活味的诗歌很受工友们喜爱,他们再也不嘲笑凌斌“穷酸”了,而凌斌也终于明白,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只有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自己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原动力!
思想转变过来以后,凌斌立刻变成了一个虚心好学的装修工人,工友们也都愿意手把手地带他。很快,他就掌握了装修房屋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诗人爱思索的天性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房子的整体风格和装修细节。他发现装修队的工人在施工时全部是根据图纸按图索骥,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块地方,虽然每个人都能将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完成,可是等到一套房子全部装完时,房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协调感或不如意,以至于经常返工,引发纠纷。 装修又是一门公认的“遗憾的艺术”,不管你事先想得多么周全,最后还是难免留下遗憾。尤其是现在的一些装修公司装修风格都很单调,装出的房子千篇一律。凌斌见识过这样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一个装修公司在一个花园接了十几套房子的工程,由于房主们房型相同,这家公司为了省事,竟将这十几套房子装修得几乎一模一样,以致于房主到邻居串门时,竟怀疑走进了自己家里。最后,这些房主们愤怒了,集体把这家装修公司告上了法庭。
如何才能将房屋装修得与众不同,同时又将遗憾降到最低呢?正当他陷入沉思时,2002年10月份发生的一件意外的事,一下子启发了他。那时,凌斌所在建筑公司接到了一单大活——蛇口的一位美国人在临海的花园买了一套复式楼,要花120万元装修。可是,接了订单后,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连设计了几套装修方案,都没有获得这个老外的认可。因此,凌斌和其他工友们进驻场地十多天了,一直没法动工。那段时间,老外经常来工地上看房子,东指西划,说着凌斌听不懂的英文,看样子极其烦躁。
原来这个老外是深圳大学的外籍教授,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很感兴趣,之所以花大价钱请装修公司,就是想自己的房子装修得古典高雅;可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却只知道用昂贵的材质进行复杂的堆砌,华贵但不典雅,感觉很庸俗。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凌斌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些日子以来,在装修一套房屋之前,他总是习惯按自己的思路在脑中勾勒出一个“腹稿”;而且,他在这套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天,对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烂熟于胸。于是,他大胆地毛遂自荐,说自己可以帮他们做设计。见那个翻译老乡半信半疑,他就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作协会员证,然后又把自己对装修这套房子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老乡听说这个装修工人曾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不禁有些吃惊,再听了他的设计理念,眼睛更是越睁越大,几乎要惊叫起来。他赶紧把那位美籍教授叫过来,凌斌讲一句,他翻译一句。凌斌说:“装房子其实就和写诗一样,不但要有品质,更要有灵气。比如,进门处的玄关部位,是住房的气口通道,也像是诗的起句,起笔之前,开篇布局一定要成竹于胸。玄关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主人的心情,也影响到客厅的美感。”
走到客厅的电视墙边,凌斌接着介绍:“电视墙是一套房子里最出彩的部分,就如同一首诗的‘诗眼’,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您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我建设抛弃现代的设计手法,设置一面古朴的文化墙,再配合顶部手工雕刻的造型天花,可以让客厅变得古色古香。餐厅和厨房的设计也很关键,餐厅要整洁,就像一首清新的小诗。为了避免单调,可以把酒柜设计成流线形的,因为酒和诗的共同点就在于其飘逸气质。卧室是诗歌的高潮部分,墙壁可以以粉色为基调,配合波浪式的落地窗帘,如同爱情诗一样激情澎湃,春意盎然。而一楼至二楼的楼梯栏杆扶手,可以由14根长短不一但又错落有致的小柱子组成,寓意14行诗体……”美籍教授听着听着,突然激动起来,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装修工,竟能有如此绝妙的见地和创意!凌斌刚说完,教授就拉起他的手,连声说:“OK!OK!”
这位教授果真采用了凌斌的创意,让装修公司根据他的创意进行设计施工。一直担心这笔生意会飞掉的老板,闻讯后大喜,立刻决定不再让凌斌干杂活,而是让他当这套房子的监工。两个月后,装修如期完工,那位美籍教授看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让太太给自己在房屋的每个角落留影。当然,他爽快地付了装修余款。
这件事情让装修公司老板对凌斌刮目相看,提拔他为公司的创意总监,让他带几个设计人员,专门负责设计方案,月薪6000元。凌斌再也不用住在工地上,被蚊虫叮咬了。生活环境改善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诗歌与现实生活、与房屋装修的结合点。经过长期的用心摸索,凌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装修风格。他把诗歌的艺术运用到家装中,让客户花钱不多,也能把房子装修得品味不俗。他出众的设计为装修公司带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经口碑相传,他在家装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客户指名道姓要他设计,一些装修公司的老板也四处托关系,出高薪“挖”他,他成了圈内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点石成金
诗意装修狂赚百万
凌斌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面对“重金诱惑”,他从未动摇,而是安安心心地为老板打工。但是,在行内混久了,他发现家装行业内黑幕重重,公司老板变着花样骗客户的钱,甚至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全然不管客户死活。这让他很反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2008年10月,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在深圳市宝安区接了一单业务。客户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她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她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结婚前,她卖掉了自己的老房子,又花光了一生的积蓄,才给儿子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作为结婚的新房。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她反复比较,最后听说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不错,就慕名找上门来。尽管老人只有4万元装修款,但凌斌还是被她的一片爱子之心感动了,答应尽自己所能,把房子装修好。谁知,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遵照老板的吩咐偷工减料,处处使用低劣的木材。凌斌为此与工人发生了无数次争吵,却无济于事。结果,老人的儿子搬进新房没多久,就发现洗手间墙壁严重渗水,导致隔壁卧室一整面的表层全部脱落。原来,在施工时,公司为了省钱,连墙体的防水层都没有做!老人心急如焚地找上门要求返工,装修公司却一拖再拖,最后干脆不让她进门了。老人没办法,最后流着泪打电话骂了凌斌一通,说他的良心让狗吃了!
这件事给凌斌的触动很大。他想:自己就算有再好的创意,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终究还是花拳绣腿,经看不经用。许多老百姓为了买一套房子,把一生都押上去了,可公司为了赚钱,根本不把客户的房子当回事。凌斌终于意识到,自己再这样做下去,就是为虎作伥啊!
于是,2009年春节过后,凌斌果断地从公司辞职出来,自己拉起了一帮吴川老乡单干。他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做到质量过硬,还打出口号:新房三年内出现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均无条件上门保修。接着,他又深入系列地学习了一些装修艺术课程,让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丰富。经过艰苦创业,他凭借着诚信和创意,终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装行业中杀开了一条血路,站稳了脚跟。2010年10月,他成立了自己的深圳湛艺装修公司。 2011年年底,深圳的一个“暴发户”慕名找到他,要他一定想办法,把自己新买的豪宅装出一股书卷气来。这个要求对于此时的凌斌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特别设计了一个大气的书房,还到市场上精心选购了一些山水写意画,挂在客厅和书房里。房子装修好后,那个客户非常满意,每天都邀请众多的亲朋好友来参观自己的新房。后来,他发现书架上空荡荡的,就又让凌斌帮忙采购一批有品位的书。听说凌斌喜欢写诗,他还虔诚地请凌斌送他几本签名诗集,让自己也沾沾他的“文气”。这个“暴发户”的请求,让凌斌感到可笑之余,也隐隐找回了自己当年做诗人时受人追捧的感觉。
由于凌斌的公司装修出来的房屋气度不凡,品位高雅,一些大公司装修文化墙和会客厅时,都愿意出高价钱让他设计,以提升公司形象和品位。凌斌也总能结合不同公司的特点,将诗词歌赋巧融其中,一石一木都能蓬荜生辉!后来,就连万科和金地这样的大房地产公司也慕名派人上门与他洽谈,请他装修售楼处和样板间。不管对方的要求多么苛刻,凌斌总能凭着自己澎湃的诗情和高超的装修技艺,巧妙漂亮地完成任务。
尽管已在深圳家装圈内名声大震,凌斌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诗歌。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笔和本子。在的士上,在地铁上,在工地上,他只要一有写诗的冲动,就赶紧记下来。这几年,他又写了上百首诗歌。不过,生活的历练已让他变得成熟大气,他的诗风也变得深沉了。
在这期间,一个刚从武汉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的漂亮女孩疯狂地迷恋上了凌斌发表在报刊上的诗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并勇敢地向他表达了爱意,不久两人喜结良缘。凌斌在风景秀美的东莞市长安镇买了一套住房,并亲手设计、亲手装修。多年奔波劳累的他,要给自己的心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到目前为止,凌斌公司的员工已发展到了300多人,下辖30多个工程队,成了深圳家装业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组听说他的故事后,还专门与他取得联系,准备把他聘为“御用设计师”呢!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在市场经济时代,成了一个穷酸的符号。文人清贫,他们迷惘徬徨、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作为诗人,凌斌也不可避免地走过了这个过程,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一样更深刻地体验了生活;在没落和徬徨中,找到了诗歌和现实的结合点,从而巧妙地将诗歌转化成自己独特的竞争手段,成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利器。诗歌在他手中散发出别样的光芒,而他也因此成了中国新时代文人的一个坐标!
相信在很多读者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纯洁美好的文学梦。也许,你也曾为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而失落不已,但如果你能像凌斌那样,少一点愤世嫉俗,多一点积极乐观,少一点自我,多一点变通,文学就不再是你肩上沉重的包袱,而会变成你改变命运的利器!
诗人与装修工的巨大身份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他沉沦、彷徨,诗歌也成了他肩头的沉重包袱。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装修其实也是写诗,只要把诗意融入到装修中,每一块木材、每一块瓷砖都会幻化成芬芳的诗行,而那些原本单调、俗气的房间也会变得灵气十足,诗意盎然。凭着这样的领悟,他发奋努力,终于成了深圳家装业的“金牌装修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赚得百万身家。那么,这个落魄诗人究竟是如何利用诗歌致富的呢?
诗歌没落
著名诗人沦为装修小工
“老是将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怕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0年之后,当凌斌再度吟出这首诗时,脸上已没了当初的年少轻狂,有的只是一份从容和淡定。
39岁的凌斌是广东省吴川市塘尾镇人,父母都是农民,兄弟7人,他排行第三。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捉襟见肘,常常是老大穿不上的裤子给老二穿,老二穿不上了再给老三穿,等到裤子破得不能再补时,母亲就把它改小,给最小的弟弟穿。俗话说“悲愤出诗人”,苦难的生活让幼年的凌斌变得细腻敏感。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诗歌,在故乡的天空下,在庄稼地里和打谷场上,他用一行行稚嫩的文字,把苦涩的日子幻化成芬芳的诗行。
高中时代,凌斌的数首诗歌就发表在《诗歌报》、《星星诗刊》和《诗刊》等报刊上,他也因此成了校园里有名的“诗人”,并且拥有了众多的“粉丝”。
高中毕业后,由于家中没有钱供他继续深造,凌斌只好进了当地的一家文化单位供职,薪水虽然不高,但工作环境相当宽松。这段日子成了他创作的高峰期,他一连出版了3本诗集,并成了广东省诗歌协会的理事,吴川市的文化名人。他组织一帮诗人成立了“九月诗社”,常常在一些酒馆开诗歌朗诵会,还自费出版诗歌小报。许多学生、打工仔和打工妹都闻名前来拜他为师,学写诗歌。1994年,他还应邀参加了《诗刊》举办的第十二届“青春诗会”。其间,他和一些大师级的诗人交流心得,收获颇丰。那时,诗人凌斌可谓风光无限,无论到哪里都能赚足羡慕的目光。
谁知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市场大潮风起云涌,全国到处涌动着一股淘金热。这时,凌斌所在的文化单位因效益不好裁员,由于他没有编制,只好下岗待业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眼看着身边的人纷纷到深圳和广州等地淘金,却不愿放下诗人的清高,不肯向世俗低头。于是,他整天待在家里写诗,可诗歌的稿费太低了,即使在大刊上发表,稿费也只有几十元钱!在那些暴富人们面前,生活的寒碜让他突然感觉抬不起头来。
眼见老家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1996年9月,他背着一箱诗集来到了深圳,投靠老乡。老乡在一家装修公司打工。初来乍到、什么手艺也不会的凌斌就只好吃住在工地上。他原本打算边打工边写诗,可是工地上白天噪音吵死人、粉尘又大,晚上又蚊叮虫咬,根本无法入睡。最主要的是,他一天到晚不做事,又长期吃住在工地上,时间一久,工头也有了意见,要赶他走。无数个夜里,凌斌抱着那随身带来的诗集,心中无限悲凉,涌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在生活的压力下,凌斌这个昔日的清高诗人不得不低下了他“高贵”的头。为了不流落街头,他低声下气地央求工头收下他。可是,因为他什么手工活都不会,工头不愿收留他。他再三哀求,说自己可以打杂,不要工钱,只要有一个栖身之所就行。最后,工头才答应了。
从诗人变成了装修工,凌斌一时难以扭转自己的角色。因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清高,他怎么也适应不了眼前这份“卑微”且辛苦的工作。那帮工友们见他书生气十足,闲暇时常常拿他开涮说:“诗人,给我们朗诵一首诗歌嘛!”“诗人,我上厕所没手纸,快把你的诗集给我撕两页!”刚开始,凌斌对工友们的玩笑话十分反感,认为他们素质太低,粗鄙不堪;可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其实每个工友都身怀“绝技”——水电工将线路布置得错落有致,木工精雕细琢手艺精湛,油漆工层层推进手法细腻——这些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看得久了,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些看似凌乱却条理清楚的线路,那些风格各异、或大气或精致的书柜和酒台,那些洁白的墙壁和闪亮的门窗,都像是一首首匠心独具的诗,即使在尘土飞扬的房间里,也难掩其美丽眩目的光华。这个发现令凌斌非常兴奋,他开始在装修工地上寻找诗意,这让原本繁重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沉沦中奋起
诗人装修工成了家装金招牌
在长时间的沉沦和徬徨之后,凌斌渐渐明白,诗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也能写在平凡的生活里。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就扔掉了诗人的“臭清高”,很快和工友们打成了一片。每天晚上,在简陋的工地上干了一天活的他,冲一个凉水澡后,就光着膀子和工友们来到附近的小酒馆,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两元钱一扎的散装啤酒,到了深夜,才哼着打工民谣大醉而归。往往在这个时候,诗情也喷薄而出:在搭建的工棚里/与文字交流的夜晚/我常听到外婆的歌谣/比乡音更动听……(凌斌《工棚里的歌谣》)这样有着浓浓生活味的诗歌很受工友们喜爱,他们再也不嘲笑凌斌“穷酸”了,而凌斌也终于明白,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只有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自己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原动力!
思想转变过来以后,凌斌立刻变成了一个虚心好学的装修工人,工友们也都愿意手把手地带他。很快,他就掌握了装修房屋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诗人爱思索的天性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房子的整体风格和装修细节。他发现装修队的工人在施工时全部是根据图纸按图索骥,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块地方,虽然每个人都能将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完成,可是等到一套房子全部装完时,房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协调感或不如意,以至于经常返工,引发纠纷。 装修又是一门公认的“遗憾的艺术”,不管你事先想得多么周全,最后还是难免留下遗憾。尤其是现在的一些装修公司装修风格都很单调,装出的房子千篇一律。凌斌见识过这样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一个装修公司在一个花园接了十几套房子的工程,由于房主们房型相同,这家公司为了省事,竟将这十几套房子装修得几乎一模一样,以致于房主到邻居串门时,竟怀疑走进了自己家里。最后,这些房主们愤怒了,集体把这家装修公司告上了法庭。
如何才能将房屋装修得与众不同,同时又将遗憾降到最低呢?正当他陷入沉思时,2002年10月份发生的一件意外的事,一下子启发了他。那时,凌斌所在建筑公司接到了一单大活——蛇口的一位美国人在临海的花园买了一套复式楼,要花120万元装修。可是,接了订单后,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连设计了几套装修方案,都没有获得这个老外的认可。因此,凌斌和其他工友们进驻场地十多天了,一直没法动工。那段时间,老外经常来工地上看房子,东指西划,说着凌斌听不懂的英文,看样子极其烦躁。
原来这个老外是深圳大学的外籍教授,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很感兴趣,之所以花大价钱请装修公司,就是想自己的房子装修得古典高雅;可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却只知道用昂贵的材质进行复杂的堆砌,华贵但不典雅,感觉很庸俗。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凌斌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些日子以来,在装修一套房屋之前,他总是习惯按自己的思路在脑中勾勒出一个“腹稿”;而且,他在这套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天,对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烂熟于胸。于是,他大胆地毛遂自荐,说自己可以帮他们做设计。见那个翻译老乡半信半疑,他就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作协会员证,然后又把自己对装修这套房子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老乡听说这个装修工人曾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不禁有些吃惊,再听了他的设计理念,眼睛更是越睁越大,几乎要惊叫起来。他赶紧把那位美籍教授叫过来,凌斌讲一句,他翻译一句。凌斌说:“装房子其实就和写诗一样,不但要有品质,更要有灵气。比如,进门处的玄关部位,是住房的气口通道,也像是诗的起句,起笔之前,开篇布局一定要成竹于胸。玄关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主人的心情,也影响到客厅的美感。”
走到客厅的电视墙边,凌斌接着介绍:“电视墙是一套房子里最出彩的部分,就如同一首诗的‘诗眼’,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您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我建设抛弃现代的设计手法,设置一面古朴的文化墙,再配合顶部手工雕刻的造型天花,可以让客厅变得古色古香。餐厅和厨房的设计也很关键,餐厅要整洁,就像一首清新的小诗。为了避免单调,可以把酒柜设计成流线形的,因为酒和诗的共同点就在于其飘逸气质。卧室是诗歌的高潮部分,墙壁可以以粉色为基调,配合波浪式的落地窗帘,如同爱情诗一样激情澎湃,春意盎然。而一楼至二楼的楼梯栏杆扶手,可以由14根长短不一但又错落有致的小柱子组成,寓意14行诗体……”美籍教授听着听着,突然激动起来,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装修工,竟能有如此绝妙的见地和创意!凌斌刚说完,教授就拉起他的手,连声说:“OK!OK!”
这位教授果真采用了凌斌的创意,让装修公司根据他的创意进行设计施工。一直担心这笔生意会飞掉的老板,闻讯后大喜,立刻决定不再让凌斌干杂活,而是让他当这套房子的监工。两个月后,装修如期完工,那位美籍教授看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让太太给自己在房屋的每个角落留影。当然,他爽快地付了装修余款。
这件事情让装修公司老板对凌斌刮目相看,提拔他为公司的创意总监,让他带几个设计人员,专门负责设计方案,月薪6000元。凌斌再也不用住在工地上,被蚊虫叮咬了。生活环境改善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诗歌与现实生活、与房屋装修的结合点。经过长期的用心摸索,凌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装修风格。他把诗歌的艺术运用到家装中,让客户花钱不多,也能把房子装修得品味不俗。他出众的设计为装修公司带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经口碑相传,他在家装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客户指名道姓要他设计,一些装修公司的老板也四处托关系,出高薪“挖”他,他成了圈内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点石成金
诗意装修狂赚百万
凌斌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面对“重金诱惑”,他从未动摇,而是安安心心地为老板打工。但是,在行内混久了,他发现家装行业内黑幕重重,公司老板变着花样骗客户的钱,甚至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全然不管客户死活。这让他很反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2008年10月,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在深圳市宝安区接了一单业务。客户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她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她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结婚前,她卖掉了自己的老房子,又花光了一生的积蓄,才给儿子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作为结婚的新房。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她反复比较,最后听说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不错,就慕名找上门来。尽管老人只有4万元装修款,但凌斌还是被她的一片爱子之心感动了,答应尽自己所能,把房子装修好。谁知,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遵照老板的吩咐偷工减料,处处使用低劣的木材。凌斌为此与工人发生了无数次争吵,却无济于事。结果,老人的儿子搬进新房没多久,就发现洗手间墙壁严重渗水,导致隔壁卧室一整面的表层全部脱落。原来,在施工时,公司为了省钱,连墙体的防水层都没有做!老人心急如焚地找上门要求返工,装修公司却一拖再拖,最后干脆不让她进门了。老人没办法,最后流着泪打电话骂了凌斌一通,说他的良心让狗吃了!
这件事给凌斌的触动很大。他想:自己就算有再好的创意,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终究还是花拳绣腿,经看不经用。许多老百姓为了买一套房子,把一生都押上去了,可公司为了赚钱,根本不把客户的房子当回事。凌斌终于意识到,自己再这样做下去,就是为虎作伥啊!
于是,2009年春节过后,凌斌果断地从公司辞职出来,自己拉起了一帮吴川老乡单干。他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做到质量过硬,还打出口号:新房三年内出现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均无条件上门保修。接着,他又深入系列地学习了一些装修艺术课程,让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丰富。经过艰苦创业,他凭借着诚信和创意,终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装行业中杀开了一条血路,站稳了脚跟。2010年10月,他成立了自己的深圳湛艺装修公司。 2011年年底,深圳的一个“暴发户”慕名找到他,要他一定想办法,把自己新买的豪宅装出一股书卷气来。这个要求对于此时的凌斌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特别设计了一个大气的书房,还到市场上精心选购了一些山水写意画,挂在客厅和书房里。房子装修好后,那个客户非常满意,每天都邀请众多的亲朋好友来参观自己的新房。后来,他发现书架上空荡荡的,就又让凌斌帮忙采购一批有品位的书。听说凌斌喜欢写诗,他还虔诚地请凌斌送他几本签名诗集,让自己也沾沾他的“文气”。这个“暴发户”的请求,让凌斌感到可笑之余,也隐隐找回了自己当年做诗人时受人追捧的感觉。
由于凌斌的公司装修出来的房屋气度不凡,品位高雅,一些大公司装修文化墙和会客厅时,都愿意出高价钱让他设计,以提升公司形象和品位。凌斌也总能结合不同公司的特点,将诗词歌赋巧融其中,一石一木都能蓬荜生辉!后来,就连万科和金地这样的大房地产公司也慕名派人上门与他洽谈,请他装修售楼处和样板间。不管对方的要求多么苛刻,凌斌总能凭着自己澎湃的诗情和高超的装修技艺,巧妙漂亮地完成任务。
尽管已在深圳家装圈内名声大震,凌斌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诗歌。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笔和本子。在的士上,在地铁上,在工地上,他只要一有写诗的冲动,就赶紧记下来。这几年,他又写了上百首诗歌。不过,生活的历练已让他变得成熟大气,他的诗风也变得深沉了。
在这期间,一个刚从武汉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的漂亮女孩疯狂地迷恋上了凌斌发表在报刊上的诗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并勇敢地向他表达了爱意,不久两人喜结良缘。凌斌在风景秀美的东莞市长安镇买了一套住房,并亲手设计、亲手装修。多年奔波劳累的他,要给自己的心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到目前为止,凌斌公司的员工已发展到了300多人,下辖30多个工程队,成了深圳家装业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组听说他的故事后,还专门与他取得联系,准备把他聘为“御用设计师”呢!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在市场经济时代,成了一个穷酸的符号。文人清贫,他们迷惘徬徨、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作为诗人,凌斌也不可避免地走过了这个过程,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一样更深刻地体验了生活;在没落和徬徨中,找到了诗歌和现实的结合点,从而巧妙地将诗歌转化成自己独特的竞争手段,成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利器。诗歌在他手中散发出别样的光芒,而他也因此成了中国新时代文人的一个坐标!
相信在很多读者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纯洁美好的文学梦。也许,你也曾为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而失落不已,但如果你能像凌斌那样,少一点愤世嫉俗,多一点积极乐观,少一点自我,多一点变通,文学就不再是你肩上沉重的包袱,而会变成你改变命运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