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体会点滴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它不仅带来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但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中有很多弊端。诸如:课堂教学中教师方法单调、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家庭、社会、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的落后、片面、不切合实际。导致我们培养出或正在培养的学生中存在很多问题:(1)经验贫乏、苍白,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2)兴趣狭窄,并且不稳定、不深刻;(3)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动依赖,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等等。鉴于以上原因,我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新的尝试。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在物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以前,甚至是当前的许多地方,许多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以注入式为主的教学,学生几乎失去自主,没有自由,只能被动地被牵着往前走,学生根本无兴趣可言。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学生由台下走向台上,教师从台前走到幕后,鼓励学生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强调使学生产生探究物理世界,认知自然规律的兴趣。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导课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的、愉快的,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激发求知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之初,或学习新课题时,科学地、适时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引起学习动机,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如我在讲授初二物理“浮力”一节时是这样导入的:传说古罗马军队在一次胜仗后捉到不少俘虏,将军命令手下士兵把所有的俘虏捆绑起来,投入海中处死。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战俘们不但没有沉入海中,反而一个个都平安地浮在海面上,后来被波涛送回到岸边。这位将军大怒,让士兵再次把这些俘虏投入海中,可他们却好像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托起,又送回到岸边。这位将军大惊,以为这是神灵保佑他们,不让把他们处死,于是只好下令将俘虏全部释放了。大家说,为什么俘虏被投入海中不沉下去呢?是不是真有什么神灵保佑呢?其实,神灵是不存在的,这只不过是大自然跟这位缺乏科学知识的将军开了一个玩笑罢了。其中的奥秘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知识——浮力。这样导课,能使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其次,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自身原有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引起兴趣,促进积极的思维。如“压强”概念的教学,我给学生说:“一个寒冬,河面上结了冰,几个小朋友在冰上玩耍。忽然,一个孩子踩碎了一块薄冰掉了下去,孩子们吓得大声呼救。这时,岸边一位叔叔急忙从冰上爬了过去,孩子得救了,叔叔也安然无恙。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到:这位叔叔为什么要爬过去呢?跑不比爬快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二、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针对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有意地注重探究过程,提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可分为证明性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科学家的探究结论是未知的,而学生的探究活动的结论是已知的。为了让物理实验真正发挥它的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时,先不告诉他们实验结论,而是让他们先去猜想实验结果。其中就有学生说道:“在串联电路中,因为电流不分支。中途没有电流流入,也没流出,故应大小不变,处处相等;而并联电路跟水流分支相似。干路上电流应等于各支路上电流的和。然后我放心地让学生走进实验室,结果同学们都满意而归。这种让学生的探究心理尽可能与科学家相似的做法,就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的过程上来。
  不过在实验过程中,仅仅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跟学生一起来分析,为何应这样操作。如: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用镊子取放砝码。假如我们有位同学违规操作,用手将砝码放入托盘中,称量结果会出现怎样的偏差?
  
  三、重视过程性评价
  
  如在教学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时,不光是让学生知道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更应让学生掌握这种透过现象(扩散现象)看本质(分子运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亦即从注重“授人以鱼”到注重“授人以渔”的转变。逐步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因此,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改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才应是我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四、物理实验能创设良好的发展情境
  
  优美的环境能使人们的文明素质水平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环境能使学生的物理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物理实验环境的创设,研究气氛的营造在物理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而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引发学生的热情,而置身于实验之中的主动性,不仅能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物理现象,亲自感知物理事实,突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学习环境的创设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必要条件。而物理实验教学为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其他教学活动不能替代的重要条件。
  
  五、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本身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从观察实验现象开始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否则将导致实验的失败。因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尊重科学的严谨科学态度。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新时期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态度。
其他文献
教学仪器是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物质基础,它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做好现有的实验,更要开动脑子,开阔眼界,自制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制作实验仪器。让学生用自制的仪器自行实验,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信心,在经历成功喜悦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现行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一章《长度测量》一节的教学中,
期刊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其学习兴趣被淡化,能力的培养被削弱,对学生的教学只是重结果而轻过程。新课改下的物理课程教学,强调了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的心理特
期刊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所设计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安排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反思,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生物教师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热爱生物学科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教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目的的教育。全面的物理教育要求物理教学不仅传授物理知识和技能,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实施物理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的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关键是要使五育自然地融合到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使之和谐发展成为统一的整体。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全面实施物理素质教育。    一、改变课堂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期刊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政治课的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要全面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只有做到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政治课鲜活亮丽起来。为此,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多看,提高阅读的效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
期刊
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有自己意志和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总结出以下几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牵涉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牵涉到教师熟练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处理教材及对教学各环节的设计;牵涉到教师如何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切合
期刊
中学教师在备课时都要书写教案,在教案中首先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是明确表述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不同的维度上有哪些收获。研究表明,那些能够说出课程的具体目标,并能花时间与学生就此进行交流的教师,被认为是头脑清晰的教师。教师对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学生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教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旨,而当代的教师需要大力培养的正是学生的个性,并在体现个性的同时发挥出其创造力。语文学科更是可以大力培养学生个性的阵地,因此,语文教师对培养学生个性更负有重要责任。  关键词:个性 素质教育 宗旨 语文教学 社会需要    目前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期刊
摘要:本着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的原则,本文就学生如何去听语文课展开论述。希望广大的学生能够做到:课前有目标的去预习,课上仔细认真的去听课,课下有意识的去巩固。能够学会听课,能够听好课,最终实现提高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听课方法 预习 倾听    庄文中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于漪先生也强调:“语文绝不等同于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