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人们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多种多样,曾经人们经常用到的化学防治措施的弊病比较多,对周围的生物以及资源也都有一定的危害性,这使得现在的人更加倾向于用生物技术来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那么,怎样利用生物技术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问题呢,下面本文就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森林病虫害又被人们称之为不冒烟火灾,这也说明了其对于森林的破坏力有多么大。近几十年,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里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一、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的优缺点
  化学防治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去除虫害,但在灭杀了害虫的同时也对一些有益昆虫以及害虫的天敌生物进行了伤害。而且过量的化学药剂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的污染,长期利用化学药剂不但不会起到防治虫害的效果还会使害虫有了一定的抗药性。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则不会发生上述的情况,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害虫的天敌生物,但在释放后却没有人员去计算天敌生物在虫害范围内的存活证据。而且大多数研究人员仅仅是从生物链方面进行防治考虑,并没有把食物网络引入其中。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我们依旧没有重大的突破成果也没有获得较为典型的实践事例以供参考研究。
  二、现代生物技术的有关研究
  随着生物工程的开发,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人们开始对于培育抗病、抗虫树种展开研究。当前的基因重组技术使得远缘物种之间不再存在隔阂,这给有关工作者们带来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即使是这样,对于防治森林的病虫害还是有着其局限性。现在的害虫如果对于新树种的适应能力提高,那么就依然会危害森林,再加上有关人员不能及时的采集相关的数据,这使得有关人员不能对新培育树种进行实时监控,缺少对于新树种的抗虫能力实际情况的掌控。这些原因都将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产生极大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他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三、森林保护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
  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
  四、有效地防治手段
  在抵抗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
  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
  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结语: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是当前来看最适合也是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最小的一种手段,现在人们对于这方面十分看重,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研究。相信在未来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道路上我们能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 王文学.生物防治在森林病虫害控制中的应用[J].北京農业,2011(6).
  [2]窦宝峰.生物技术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展望[J].农业与技术,2015(6).
其他文献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校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浅析认识和做法。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
丈夫喜欢看《特别关注》,每期必买,鲜少借人,偶有借出,必要限定期限归还。已记不清最初看《特别关注》的时间,只知道抬起后就舍不得放下了,一直到整本书全部看完。  人生需要智慧,作为女人,更需要智慧。《特别关注》会让一个女人变得更有内涵。知“天下事”,开阔视野;关心“国事”,读读就明;有心事,读“心事”,烦心事化无事;男人各有心思,女人未必尽知,“男人的事”一解奥妙;“家事”琐细,读别家诸事,开自家心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内工程建筑逐渐向高层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些大型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事实上,混凝土作为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使用量大、适用面宽的一种基础材料,不仅生产和使用过程成为了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其施工技术也成为了建筑科研的重要对象,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其施工技术高低、施工质量优劣将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
摘 要:营造林是林业生产的必备备件,为了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人们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把营林造林的重要性提高上去。为了营造林技术在今后有更好的发展,笔者从营林作业设计、树种选择、土壤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将优质、高效的造林技术合理运用到营造林工程建设之中。  关键词:营林,造林,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总体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给予高度重视。
“望着学生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拙的画作,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未来美丽如画……让他们实现我没能实现的梦想……”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十年如一日,我勤恳而恬淡的做着中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中学里,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有着十几年音美特色的高中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也是他们的专业课。创作课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显著增加,各种材料的用量日益增多,森林作为相关材料的主要产地,伴随人们开采数量的上升而不断缩减。因此,对于森林的养护工作人们愈加重视,其中森林防火则是营林工作的重点,森林火灾是破坏森林的自然灾害之首,不仅对人们经济造成损失,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基于此应该采用正确措施来防止火灾的发生。营林技术作为现代林业工作中常用策略,利用营林技术来预防森林火灾
回顾我们的课堂,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往往花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果却非常不明显。这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的体现。有效教学是相对于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提出来的,是指师生通过对话,通过合作与探究,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
摘 要:随着各项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道路--这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更快的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常见的路面类型,使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水泥混凝土路面经常会出现裂缝等质量病害问题。本文就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病害;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  1、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形式多种多样
丙烷脒(Propamidine)属于芳香二脒类化合物,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近几年研究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并且已经获得国家农药登记(原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