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至理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而现在被人们称为“小太阳”“小皇帝”的独生子女们,他们的成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父母的情感、精力、物质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如果这些资源能得到合理充分的运用,就能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利因素,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独生子女 得天独厚 矛盾 朝令夕改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既想鼓励孩子独立又怕累着孩子
从孩子哇哇落地时父母就开始盼着孩子会说会走,等会说会走了又盼着孩子上学,等孩子上学了吧又开始盼着孩子能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是当孩子真的向独立过渡需要锻炼时,家长的心却软了。他们想把孩子紧紧的抓在手中,什么事都要帮着做。在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沟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家里家长也这样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玩具。可当家长看见孩子可怜巴巴的好几分钟都没系好鞋带时心就软了,赶紧上前帮孩子系上。吃饭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吃或自己吃得慢的,干脆把碗接过来一口一口喂着吃。这种不放手的管理方法,只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如果这些事都要代做,那孩子什么时候能独立。每个人的每个生活学习的小技能都是在不断地锻炼中学会的,要想让孩子早日独立就不能怕他们受累,没有付出是不會有回报的。
二、既想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又怕孩子闯祸
比如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脑并用。所以家长鼓励孩子拿剪刀用剪刀。可当孩子不小心剪破了手指,他们就心疼得要命恐怕发生更危险的事,干脆把剪刀藏起来,不让孩子看见更不让孩子剪。家长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参加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可当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别人找来的时候,家长便会勃然大怒,把孩子训了一番,还得掏钱赔人家;当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可能用到棍棒之类的物品难免戳伤,家长又要带着孩子给人赔礼赔钱。于是家长们很头疼,他们认为还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自己玩比较省心。这样孩子们就算闯祸起码不要赔礼赔钱了。那些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想法就这样散了。家长们企图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相互协作的好品行,这其实是不能奏效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做事主要是靠右脑支配,只是感性地去处理一些事情,很少能用右脑来理性地去处理。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从自我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才能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各种行为规范等。
三、既想让孩子品德高尚又怕孩子吃亏
每个家长都喜欢品德高尚懂礼貌的好孩子。看到别人的孩子懂得谦让懂礼貌也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向这方面发展。他们会给孩子讲许多类似“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启发孩子。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这样做,在老师发点心的时候拣个最小的拿。当孩子们到家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做的事说给父母听时,他们以为能得到父母的赞扬,谁料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和人交一样的钱岂不折本了,于是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犹如吃了一闷棍,糊涂了。他们不理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满意。“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省给孩子吃。他们往往忘记对孩子尊老爱幼方面的教育,反而会说:“这是专为你买的谁都别想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形成“最大最好”的就该归我的意识。这样的家长真是愚昧。他们是在教育孩子吗?他们是在教育孩子怎样自私,与他们那些所谓的礼仪说教明显矛盾。有些家庭仅仅在理论上教育孩子礼让,而在实践上却大大培养幼儿的自私心。家长说的是这样可做的又是那样,孩子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符合家长的要求。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抓住大人的心理,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坏毛病。
四、既想让孩子的智力得到早期开发,又怕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许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早进行知识传授。以能认多少字能背多少诗能算多少题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所以就每天利用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念、背。以孩子在别人面前能背多首古诗,能识许多汉字,能翻译很多英语单词而感到自豪。当发现教育书刊上这种强迫性的训练活动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时,就不再让孩子死记硬背了。可事实上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整天呆头呆脑的。有些家长虽然从小不注重孩子知识的传授,却走另一个极端。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环境”,从而发展孩子的多种“潜能”。为孩子安排多种活动。学绘画、学电子琴、学舞蹈,整天赶得孩子团团转摸不着头脑。有兴趣的还好没有兴趣的孩子整天是为父母学习,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家长会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开始埋怨责备孩子,孩子更是学不好。所以家长就半途而废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一定要符合孩子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的兴趣,并进行持久的一贯的引导。
由于家长的教育心理处于矛盾之中,所以对孩子的身心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他们觉得世界变幻莫测,不可捉摸。从而挫伤他们理解事物的积极性和判断事物的自信心。所以,家长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增强教育意识,时刻以理性的言行来克服这种矛盾心理,积极的教育引导孩子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独生子女 得天独厚 矛盾 朝令夕改
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经常处于矛盾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既想鼓励孩子独立又怕累着孩子
从孩子哇哇落地时父母就开始盼着孩子会说会走,等会说会走了又盼着孩子上学,等孩子上学了吧又开始盼着孩子能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是当孩子真的向独立过渡需要锻炼时,家长的心却软了。他们想把孩子紧紧的抓在手中,什么事都要帮着做。在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沟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到了家里家长也这样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整理玩具。可当家长看见孩子可怜巴巴的好几分钟都没系好鞋带时心就软了,赶紧上前帮孩子系上。吃饭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吃或自己吃得慢的,干脆把碗接过来一口一口喂着吃。这种不放手的管理方法,只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如果这些事都要代做,那孩子什么时候能独立。每个人的每个生活学习的小技能都是在不断地锻炼中学会的,要想让孩子早日独立就不能怕他们受累,没有付出是不會有回报的。
二、既想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又怕孩子闯祸
比如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脑并用。所以家长鼓励孩子拿剪刀用剪刀。可当孩子不小心剪破了手指,他们就心疼得要命恐怕发生更危险的事,干脆把剪刀藏起来,不让孩子看见更不让孩子剪。家长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参加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可当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别人找来的时候,家长便会勃然大怒,把孩子训了一番,还得掏钱赔人家;当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可能用到棍棒之类的物品难免戳伤,家长又要带着孩子给人赔礼赔钱。于是家长们很头疼,他们认为还是把孩子关在家里自己玩比较省心。这样孩子们就算闯祸起码不要赔礼赔钱了。那些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想法就这样散了。家长们企图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相互协作的好品行,这其实是不能奏效的。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做事主要是靠右脑支配,只是感性地去处理一些事情,很少能用右脑来理性地去处理。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从自我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才能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各种行为规范等。
三、既想让孩子品德高尚又怕孩子吃亏
每个家长都喜欢品德高尚懂礼貌的好孩子。看到别人的孩子懂得谦让懂礼貌也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向这方面发展。他们会给孩子讲许多类似“孔融让梨”的故事,从而启发孩子。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这样做,在老师发点心的时候拣个最小的拿。当孩子们到家兴高采烈地把自己做的事说给父母听时,他们以为能得到父母的赞扬,谁料家长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和人交一样的钱岂不折本了,于是把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犹如吃了一闷棍,糊涂了。他们不理解到底怎么做才能让父母满意。“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省给孩子吃。他们往往忘记对孩子尊老爱幼方面的教育,反而会说:“这是专为你买的谁都别想吃!”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形成“最大最好”的就该归我的意识。这样的家长真是愚昧。他们是在教育孩子吗?他们是在教育孩子怎样自私,与他们那些所谓的礼仪说教明显矛盾。有些家庭仅仅在理论上教育孩子礼让,而在实践上却大大培养幼儿的自私心。家长说的是这样可做的又是那样,孩子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符合家长的要求。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抓住大人的心理,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坏毛病。
四、既想让孩子的智力得到早期开发,又怕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现在许多家长有一种误解,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是对孩子早进行知识传授。以能认多少字能背多少诗能算多少题来衡量一个孩子的聪明程度。所以就每天利用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念、背。以孩子在别人面前能背多首古诗,能识许多汉字,能翻译很多英语单词而感到自豪。当发现教育书刊上这种强迫性的训练活动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时,就不再让孩子死记硬背了。可事实上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造成孩子接受上的消化不良,整天呆头呆脑的。有些家长虽然从小不注重孩子知识的传授,却走另一个极端。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环境”,从而发展孩子的多种“潜能”。为孩子安排多种活动。学绘画、学电子琴、学舞蹈,整天赶得孩子团团转摸不着头脑。有兴趣的还好没有兴趣的孩子整天是为父母学习,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家长会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堪造就,开始埋怨责备孩子,孩子更是学不好。所以家长就半途而废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一定要符合孩子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的兴趣,并进行持久的一贯的引导。
由于家长的教育心理处于矛盾之中,所以对孩子的身心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让他们觉得世界变幻莫测,不可捉摸。从而挫伤他们理解事物的积极性和判断事物的自信心。所以,家长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增强教育意识,时刻以理性的言行来克服这种矛盾心理,积极的教育引导孩子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