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74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7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70例健康对照者(C组)比较UA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UA显著高于B、C组,B组UA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A组TG、TC、CRP 、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比非大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尿酸;大血管病变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02-03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25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有研究表明,DM并发大血管病变与尿酸密切相关[1],本文通过对比观察有无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血尿酸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且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DM大血管病变组(A组)74例,男40 例,女34 例,年龄42~75岁,平均(62.5±8.8)岁。DM非大血管病变组(B组)70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0~72岁,平均(57.5±9.8)岁。健康对照组(C组)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3±5.9)岁。
2.入选和排除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DM并发大血管病变:①持续性高血压;②眼底动脉硬化;③脑卒中病史或CT证实;④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证实;⑤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病变(狭窄、斑块)。排除标准:服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痛风、肿瘤、急性代谢紊乱、急性感染者。
3.检查指标及方法 A、B组晨取空腹血,应用日立71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 、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组仅测定血尿酸(UA),A、B组记录病程、血压。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A组血尿酸为(390.6±100.2)μmol/L,B组血尿酸為(328.9±73.3)μmol/L,C组血尿酸为(258.4±71.9)μmol/L,三组比较,A组显著高于B、C组(t值分别为4.197、9.051,P均<0.01),B组显著高于C组(t=5.745,P<0.01)。
2.A、B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A组患者TG、TC、CRP 、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相关性分析 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Y=0.26X+0.34。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讨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演变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没有特殊性,且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研究表明,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子并不能完全阻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2]。高尿酸致大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原因有:①尿酸能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自由基,促进脂蛋白的氧化,介导多种氧化前体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②尿酸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修复,降低一氧化氮生成而损伤内皮功能。③高浓度尿酸可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并与IgG结合,通过IgG的Fc受体刺激血小板,使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游离因子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增高的尿酸还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诱导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加重血管病变的发生[3~5]。尿酸是一种已知的炎性因子,通过增加化学因子、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血管壁C反应蛋白表达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7]。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无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说明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对尿酸水平进行干预能否降低发病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可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Wallace和Berkowitz的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提出血尿酸与血脂相关,在随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血尿酸与甘油三脂的关联独立于其它因素,与本研究和文献报道一致[8]。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Modan等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独立因素,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标志物,说明高尿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糖尿病时[9]。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为TG增高,HDL降低,LDL轻、中度增高,其基本病变为动脉硬化。本研究发现: 大血管病变组患者UA、TG、TC、CRP 、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5或0.01),两组病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意即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而导致大血管病变发生,而高尿酸血症的存在与发展使大血管病变更易加重。因此,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须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纠正多种代谢异常。
综上所述,血尿酸水平与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监测指标,对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应重视血尿酸水平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预防,注意膳食成分的分配、摄入及少食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海鲜以及避免饮酒等,同時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参考文献
[1]王蓓芳,孙宜萍,杭靖宇,等.T2DM冠脉病变与胆红素、血脂及尿酸水平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1):18-21.
[2]AIderman MH.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urr Opin Pharmacol,2002,2(2):126-130.
[3]程 蓉,杨 莉,贾建国.特殊人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8(1):20-22.
[4]Reaven GM.The kidney;an unwilling accomplice in syndrome X[J].Am J Kidney Dis,1997,30(6):928-931.
[5]Lehto S,Niskannenl,Ronnemas T,et al.Serum uric acid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Stroke,1998,29(3):635-639.
[6]Conen D,Wietlisbach V,Bovet P,et al.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Bmc PublicHealth 2004,4:9.
[7]Kane Uis j,Kang D H.Uric acid as ameditar of eadothelial dysfunction,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 disease[J].Semin Nephrol, 2005,25(1):39-42.
[8]刘 玲,陈菊萍.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7):988-990.
[9]李冬晓,郭立新,金世鑫.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202-204.
(收稿日期:2010-08-27 编辑: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尿酸;大血管病变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02-03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25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测手段。有研究表明,DM并发大血管病变与尿酸密切相关[1],本文通过对比观察有无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血尿酸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住院且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人员。DM大血管病变组(A组)74例,男40 例,女34 例,年龄42~75岁,平均(62.5±8.8)岁。DM非大血管病变组(B组)70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40~72岁,平均(57.5±9.8)岁。健康对照组(C组)70例,男34例,女36例,年龄45~75岁,平均(59.3±5.9)岁。
2.入选和排除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 1999年诊断标准,并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DM并发大血管病变:①持续性高血压;②眼底动脉硬化;③脑卒中病史或CT证实;④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证实;⑤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病变(狭窄、斑块)。排除标准:服用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肝胆疾病、肾功能不全、痛风、肿瘤、急性代谢紊乱、急性感染者。
3.检查指标及方法 A、B组晨取空腹血,应用日立71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 、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组仅测定血尿酸(UA),A、B组记录病程、血压。
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比较 A组血尿酸为(390.6±100.2)μmol/L,B组血尿酸為(328.9±73.3)μmol/L,C组血尿酸为(258.4±71.9)μmol/L,三组比较,A组显著高于B、C组(t值分别为4.197、9.051,P均<0.01),B组显著高于C组(t=5.745,P<0.01)。
2.A、B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A组患者TG、TC、CRP 、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相关性分析 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Y=0.26X+0.34。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讨论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病情演变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没有特殊性,且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研究表明,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子并不能完全阻止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2]。高尿酸致大血管病变的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原因有:①尿酸能通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自由基,促进脂蛋白的氧化,介导多种氧化前体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②尿酸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修复,降低一氧化氮生成而损伤内皮功能。③高浓度尿酸可沉积于小动脉壁,损伤动脉内膜,并与IgG结合,通过IgG的Fc受体刺激血小板,使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游离因子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增高的尿酸还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诱导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加重血管病变的发生[3~5]。尿酸是一种已知的炎性因子,通过增加化学因子、细胞因子表达,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血管壁C反应蛋白表达等多种机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7]。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无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说明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对尿酸水平进行干预能否降低发病率,尚需进一步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可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Wallace和Berkowitz的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提出血尿酸与血脂相关,在随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血尿酸与甘油三脂的关联独立于其它因素,与本研究和文献报道一致[8]。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Modan等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胰岛素血症的一个方面,它是一个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独立因素,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评价胰岛素抵抗的标志物,说明高尿酸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糖尿病时[9]。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为TG增高,HDL降低,LDL轻、中度增高,其基本病变为动脉硬化。本研究发现: 大血管病变组患者UA、TG、TC、CRP 、LDLC水平显著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5或0.01),两组病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意即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而导致大血管病变发生,而高尿酸血症的存在与发展使大血管病变更易加重。因此,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必须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纠正多种代谢异常。
综上所述,血尿酸水平与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监测指标,对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诊断及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过程中,应重视血尿酸水平检测,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预防,注意膳食成分的分配、摄入及少食富含嘌呤的动物内脏、海鲜以及避免饮酒等,同時开展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早预防。
参考文献
[1]王蓓芳,孙宜萍,杭靖宇,等.T2DM冠脉病变与胆红素、血脂及尿酸水平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1):18-21.
[2]AIderman MH.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Risk[J].Curr Opin Pharmacol,2002,2(2):126-130.
[3]程 蓉,杨 莉,贾建国.特殊人群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与血尿酸关系的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8(1):20-22.
[4]Reaven GM.The kidney;an unwilling accomplice in syndrome X[J].Am J Kidney Dis,1997,30(6):928-931.
[5]Lehto S,Niskannenl,Ronnemas T,et al.Serum uric acid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Stroke,1998,29(3):635-639.
[6]Conen D,Wietlisbach V,Bovet P,et al.Prevalence of hyperuricemia and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Bmc PublicHealth 2004,4:9.
[7]Kane Uis j,Kang D H.Uric acid as ameditar of eadothelial dysfunction, inflammation, and vascular disease[J].Semin Nephrol, 2005,25(1):39-42.
[8]刘 玲,陈菊萍.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7):988-990.
[9]李冬晓,郭立新,金世鑫.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202-204.
(收稿日期:2010-08-27 编辑:梁明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