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正式受教成为经济学家后,才第一次深思圣诞节这个现象。别人眼中的圣诞节是在炉火边共享温情,我则用我经济学家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庞大、有组织的体系在进行价值的摧毁。
我做了件任何一位社会科学家都会做的事——我开始研究它。我访察了我的学生,征询他们的意见,问他们觉得收到的礼物,对他们而言值多少钱,送礼的人又花了多少钱。而得到的结果,从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来看,一点都不令人惊讶:别人买来送给你的东西,跟你的喜好往往牛头不对马嘴。作为一个“资源分配”的机制(把对的商品交到对的人手中),“佳节送礼”可说是彻底失职了。
无谓损失!送的礼不是对方想要的
少部分人拿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阅读过包装上的说明后觉得自己想要这东西;但多数人对这从天而降的礼物意兴阑珊,如果要自己买,他们愿意付的价钱会远低于标价,甚至根本不会想买。根据我的统计,一个零售价1美元的东西,在场的人平均只愿意付25分钱来买。
2002年,我所完成的4笔研究,都显示相当一致的结果。结果证明我们给自己买东西,以每块钱所换得的满意程度而言,要较礼物带来的满意高出18%左右。受访者认为价值超越礼品售价(送礼者花费)的比例只有1/3多一点点,但认为自用的东西物超所值者,比例却达到半数。
初步的比较可能会产生误导。自用的东西,产生的满足较大,并不能自证送礼摧毁价值。有种可能是某些多数人不爱的东西,像蜡烛,会常被人用来送礼;而给自己买东西,我们会买像《蝙蝠侠:黑暗骑士》DVD这样的好东西。
2007与2008年1月,我各重做了一次这样的调查,访问对象是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的大学部学生,结果得到的结果又是几乎一模一样,这18%的差距几乎是不动如山。礼物能带给你的满意程度,总是低于你给自己买的东西。
制造浪费!美一年损失120亿
我保守地估计显示,美国人在2007年送礼花了660亿美元,但所产生的满意价值却活生生少了120亿美元,120亿美元的无谓损失。
如果圣诞节是一个政府的案子,“公民反政府浪费组织”必然会把这每年多花的660亿元归类为“浪费”。公民反政府浪费组织统计他们认定是浪费公币的政府项目,2008年总额达到172亿美元,但实际的浪费要少得多,毕竟还是有民众受益于这些案子。而在圣诞节我们在美国共花费660亿美元买礼物,一般来说都算是浪费,整体因而流失的价值竟达到120亿美元。
举世皆知美国人很爱挥霍。我们人口只占全世界的5%,但却用掉全球1/4的汽油,油价只有欧洲的一半,却还是边开车边抱怨。但我们浪费的地方可不止于此,比方说我们住,一定要住大房子,又盖得离市中心很远(所以家家户户都开车)。
运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我们可以比较美国跟另外这,31个国家的12月零售销售突出状况。这资料涵盖主要的基督教经济强权,包括在北美与西欧的先进国家,三个主要的亚洲经济体(韩国、日本、中国),东欧国家如俄罗斯,还有举世无双以犹太教立国的以色列。
透过假日礼品馈赠来进行资源的分配,到底是富有到承受得了糟蹋东西的国家之奢侈专利,还是穷困国家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最后,这些年来圣诞节采购到底是怎么了,买礼物的模式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普世迷思!美欧亚各国都没能免疫
我们就先来比比西欧国家好了,毕竟这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背景都与美国较为接近,我们针对14个西欧国家,检视2007年1月到2008年2月的零售统计数据,结果发现每一个国家都无疑地存在有12月零售突增的情况,跟美国没什么两样。
那东欧呢?这些国家的人均所得要比欧美低得多,但除了俄罗斯只有59%的人口主张自己是基督徒,东欧基本上还是跟西欧一样是个基督教的国度。也的确,这份数据当中的东欧5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俄罗斯、波兰与斯洛伐克共和国——也都无疑地在2007年看到12月零售销售一跃而起。
在我们所研究的国家当中,少数2007年12月没有出现零售突增的国家包括以色列、中国与韩国,而这些都是基督徒极少的国家。
多数的亚洲国家,12月零售突起幅度都非常小,只有日本例外。近年来在日本,社会上已经逐渐将圣诞节视为是一个商机,并赋予“互相送礼”,“吃(日本)圣诞蛋糕”与举办“第九”——也就是演奏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意义。
如果众多国家12月的零售活动特别突出,背后的动能都来自于圣诞节,那以色列就不应该出现12月零售增加的状况。果然,以色列的12月,零售销售并没有激情演出。
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浪费现象并不仅局限于美国。包含兼具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零售销售指数与欧睿(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销售资料的26个国家在内,2006年全球圣诞节礼物零售销售数字是1450亿美元,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国早已恶名昭彰的无谓损失,也不会在其他国家缺席,因此全球性的浪费在2006年应已超过250亿美元。圣诞老公公人人爱,我知道;但这也太过分了吧!
(摘录自《小气鬼经济学》第四、六章)
(编辑 袁 红)
我做了件任何一位社会科学家都会做的事——我开始研究它。我访察了我的学生,征询他们的意见,问他们觉得收到的礼物,对他们而言值多少钱,送礼的人又花了多少钱。而得到的结果,从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来看,一点都不令人惊讶:别人买来送给你的东西,跟你的喜好往往牛头不对马嘴。作为一个“资源分配”的机制(把对的商品交到对的人手中),“佳节送礼”可说是彻底失职了。
无谓损失!送的礼不是对方想要的
少部分人拿到自己想要的,或者阅读过包装上的说明后觉得自己想要这东西;但多数人对这从天而降的礼物意兴阑珊,如果要自己买,他们愿意付的价钱会远低于标价,甚至根本不会想买。根据我的统计,一个零售价1美元的东西,在场的人平均只愿意付25分钱来买。
2002年,我所完成的4笔研究,都显示相当一致的结果。结果证明我们给自己买东西,以每块钱所换得的满意程度而言,要较礼物带来的满意高出18%左右。受访者认为价值超越礼品售价(送礼者花费)的比例只有1/3多一点点,但认为自用的东西物超所值者,比例却达到半数。
初步的比较可能会产生误导。自用的东西,产生的满足较大,并不能自证送礼摧毁价值。有种可能是某些多数人不爱的东西,像蜡烛,会常被人用来送礼;而给自己买东西,我们会买像《蝙蝠侠:黑暗骑士》DVD这样的好东西。
2007与2008年1月,我各重做了一次这样的调查,访问对象是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的大学部学生,结果得到的结果又是几乎一模一样,这18%的差距几乎是不动如山。礼物能带给你的满意程度,总是低于你给自己买的东西。
制造浪费!美一年损失120亿
我保守地估计显示,美国人在2007年送礼花了660亿美元,但所产生的满意价值却活生生少了120亿美元,120亿美元的无谓损失。
如果圣诞节是一个政府的案子,“公民反政府浪费组织”必然会把这每年多花的660亿元归类为“浪费”。公民反政府浪费组织统计他们认定是浪费公币的政府项目,2008年总额达到172亿美元,但实际的浪费要少得多,毕竟还是有民众受益于这些案子。而在圣诞节我们在美国共花费660亿美元买礼物,一般来说都算是浪费,整体因而流失的价值竟达到120亿美元。
举世皆知美国人很爱挥霍。我们人口只占全世界的5%,但却用掉全球1/4的汽油,油价只有欧洲的一半,却还是边开车边抱怨。但我们浪费的地方可不止于此,比方说我们住,一定要住大房子,又盖得离市中心很远(所以家家户户都开车)。
运用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我们可以比较美国跟另外这,31个国家的12月零售销售突出状况。这资料涵盖主要的基督教经济强权,包括在北美与西欧的先进国家,三个主要的亚洲经济体(韩国、日本、中国),东欧国家如俄罗斯,还有举世无双以犹太教立国的以色列。
透过假日礼品馈赠来进行资源的分配,到底是富有到承受得了糟蹋东西的国家之奢侈专利,还是穷困国家也可以依样画葫芦?最后,这些年来圣诞节采购到底是怎么了,买礼物的模式怎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普世迷思!美欧亚各国都没能免疫
我们就先来比比西欧国家好了,毕竟这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背景都与美国较为接近,我们针对14个西欧国家,检视2007年1月到2008年2月的零售统计数据,结果发现每一个国家都无疑地存在有12月零售突增的情况,跟美国没什么两样。
那东欧呢?这些国家的人均所得要比欧美低得多,但除了俄罗斯只有59%的人口主张自己是基督徒,东欧基本上还是跟西欧一样是个基督教的国度。也的确,这份数据当中的东欧5国——捷克共和国、匈牙利、俄罗斯、波兰与斯洛伐克共和国——也都无疑地在2007年看到12月零售销售一跃而起。
在我们所研究的国家当中,少数2007年12月没有出现零售突增的国家包括以色列、中国与韩国,而这些都是基督徒极少的国家。
多数的亚洲国家,12月零售突起幅度都非常小,只有日本例外。近年来在日本,社会上已经逐渐将圣诞节视为是一个商机,并赋予“互相送礼”,“吃(日本)圣诞蛋糕”与举办“第九”——也就是演奏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意义。
如果众多国家12月的零售活动特别突出,背后的动能都来自于圣诞节,那以色列就不应该出现12月零售增加的状况。果然,以色列的12月,零售销售并没有激情演出。
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浪费现象并不仅局限于美国。包含兼具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零售销售指数与欧睿(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销售资料的26个国家在内,2006年全球圣诞节礼物零售销售数字是1450亿美元,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国早已恶名昭彰的无谓损失,也不会在其他国家缺席,因此全球性的浪费在2006年应已超过250亿美元。圣诞老公公人人爱,我知道;但这也太过分了吧!
(摘录自《小气鬼经济学》第四、六章)
(编辑 袁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