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射按钮已打开。”
“进气。”
“空转。”
“点火。”
一时间,发射场上高音啸叫,低音隆隆,群响毕至。
某一刻,火箭里的加加林似乎意识到他已经升空,但具体是哪一刻离开地面的却很模糊。唯一能确定的是,发射架的机械夹臂以百分之一秒的速度相继松开火箭给他带来的变化。
加加林僵卧在“东方”号的座椅上,全身紧绷。这是人类第一次飞离母星、飞向太空,前无古人。这里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没准下一秒舱体就会破裂,弹射座椅就会把他像子弹一般发射出去。这种“救命的弹射”也可能致命——摧折脊椎、拧断骨头……舱门的边缘也可能钩住膝盖并扯下它们。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做好了准备。
“我听见口哨声,还有不断增加的巨响,感受巨大的火箭每一次的震颤。慢慢地,它离开地面。噪音不比喷气式飞机更大,但却覆盖了全部音域,没有哪个音乐家能够重新演绎这样的曲子。”在加加林的官方自传《星际旅行之路》中,他是这样描述他此时此刻的升空感受的。
“升空70秒。”
“70秒,收到。感觉很好。载荷增加。一切正常。”
“升空100秒。你感觉如何?”
“感觉还行。”
升空2分钟后,加加林开始感到难以说话了,因为有载荷抻拉着他的面部肌肉。“但事实也并不是那么困难。舱里的压力和我以前驾驶米格战斗机急转弯时候差不多。”事后加加林回忆说。
升空3分钟。火箭头部整流罩成功脱离火箭。
升空5分钟。又是一阵颠簸,芯级火箭燃料耗尽,抛落空中。
升空9分钟,“东方一号”终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震动消失了,但是舱内却十分吵闹,电风扇、换气扇、各种仪器、泵、阀门,发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耳机里,伴着静电声,不停地传来地面控制人员发出的各种指令。
“东方一号”缓缓移动,在适应了失重环境后,加加林望着窗外的深蓝,他从未见过的深蓝色。地球从舷窗的一侧缓缓进入视野,又从上方缓缓滑出,一会儿又出现在另一个窗里。加加林努力地想要发现一些星星,但太阳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突然出现在一个舷窗里,发出几乎令人致盲的强光。接着,加加林又看到了地球,弧形的地平线上方氤氲的大气层,薄如蝉翼。
“东方一号”向东飞行,以每秒8000米的速度一路向东。起飞20分钟后,“东方一号”从西伯利亚上空跨过。然后按照预定航道斜着指向北极圈,经东北半球到达北太平洋上方。
升空80分钟后,“东方一号”的制动火箭准时点燃,开始制动。此时飞船下方是美丽的非洲西部。制动火箭按计划精确地工作了40秒,熄火,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准备脱离加加林乘坐的返回舱。第一阶段的轨道脱离计划完成。
“你感觉如何?”
“飞行正常。我正在观察地球。视野良好。我看到的一切,太美了。”
正当地面上的人们因得知地球人飞天的这个爆炸性新闻而奔走相告时,飞天第一人加加林却经历着生死一线。返回过程中,返回舱和设备舱的分离并不算成功。不知何故,两者之间传送电力和数据的电缆没有干净利落地断开。它们像一双藕断丝连的靴子一样,跌跌撞撞地栽着跟头向地球砸去。
设备舱卷起气流,质量并不均匀的返回舱,在炽热的大气层中翻滚着。返回的角度再也对不上了。返回舱的高温在其周围制造出一层电离层,让无线信号无法洞穿,彻底切断了地面人员与返回舱的通讯联系。
幸运的是,大气的摩擦最终烧断了电线,设备舱被甩掉。但孤独的返回舱却陷入令人恶心的自转之中,加加林因为剧烈旋转而一度失去意识。
随着旋转逐渐减弱,加加林听到空气和返回舱摩擦出的声响。7000米高空时,他头顶的舱门打开,狂风呼号,加加林连同座椅一起被弹射出去。
再一次踏上坚实的土地,我看到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女孩。她们站在一头斑点小牛旁好奇地看着我。我还穿着亮橘红色的太空服,她们有点儿被我这身奇怪的装束吓着了。我摘下头盔,喊道:“我是朋友,你们好。”同时感到一阵紧张的瑟缩。“你是刚从外太空回来的吗?”妇人问道。我回答:“是的,千真万确!”
一段出自加加林官方回忆里的文字,描述着他返回地球的场景。
由于返回时发生的故障,加加林与预定的降落地点相去甚远。两天后,一座石碑立在了这里,上面写着:“Y.A.加加林降落于此。”
背景故事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一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加加林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他由上尉荣升为少校。
“进气。”
“空转。”
“点火。”
一时间,发射场上高音啸叫,低音隆隆,群响毕至。
某一刻,火箭里的加加林似乎意识到他已经升空,但具体是哪一刻离开地面的却很模糊。唯一能确定的是,发射架的机械夹臂以百分之一秒的速度相继松开火箭给他带来的变化。
加加林僵卧在“东方”号的座椅上,全身紧绷。这是人类第一次飞离母星、飞向太空,前无古人。这里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没准下一秒舱体就会破裂,弹射座椅就会把他像子弹一般发射出去。这种“救命的弹射”也可能致命——摧折脊椎、拧断骨头……舱门的边缘也可能钩住膝盖并扯下它们。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做好了准备。
“我听见口哨声,还有不断增加的巨响,感受巨大的火箭每一次的震颤。慢慢地,它离开地面。噪音不比喷气式飞机更大,但却覆盖了全部音域,没有哪个音乐家能够重新演绎这样的曲子。”在加加林的官方自传《星际旅行之路》中,他是这样描述他此时此刻的升空感受的。
“升空70秒。”
“70秒,收到。感觉很好。载荷增加。一切正常。”
“升空100秒。你感觉如何?”
“感觉还行。”
升空2分钟后,加加林开始感到难以说话了,因为有载荷抻拉着他的面部肌肉。“但事实也并不是那么困难。舱里的压力和我以前驾驶米格战斗机急转弯时候差不多。”事后加加林回忆说。
升空3分钟。火箭头部整流罩成功脱离火箭。
升空5分钟。又是一阵颠簸,芯级火箭燃料耗尽,抛落空中。
升空9分钟,“东方一号”终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震动消失了,但是舱内却十分吵闹,电风扇、换气扇、各种仪器、泵、阀门,发出的声响交织在一起。耳机里,伴着静电声,不停地传来地面控制人员发出的各种指令。
“东方一号”缓缓移动,在适应了失重环境后,加加林望着窗外的深蓝,他从未见过的深蓝色。地球从舷窗的一侧缓缓进入视野,又从上方缓缓滑出,一会儿又出现在另一个窗里。加加林努力地想要发现一些星星,但太阳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突然出现在一个舷窗里,发出几乎令人致盲的强光。接着,加加林又看到了地球,弧形的地平线上方氤氲的大气层,薄如蝉翼。
“东方一号”向东飞行,以每秒8000米的速度一路向东。起飞20分钟后,“东方一号”从西伯利亚上空跨过。然后按照预定航道斜着指向北极圈,经东北半球到达北太平洋上方。
升空80分钟后,“东方一号”的制动火箭准时点燃,开始制动。此时飞船下方是美丽的非洲西部。制动火箭按计划精确地工作了40秒,熄火,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准备脱离加加林乘坐的返回舱。第一阶段的轨道脱离计划完成。
“你感觉如何?”
“飞行正常。我正在观察地球。视野良好。我看到的一切,太美了。”
正当地面上的人们因得知地球人飞天的这个爆炸性新闻而奔走相告时,飞天第一人加加林却经历着生死一线。返回过程中,返回舱和设备舱的分离并不算成功。不知何故,两者之间传送电力和数据的电缆没有干净利落地断开。它们像一双藕断丝连的靴子一样,跌跌撞撞地栽着跟头向地球砸去。
设备舱卷起气流,质量并不均匀的返回舱,在炽热的大气层中翻滚着。返回的角度再也对不上了。返回舱的高温在其周围制造出一层电离层,让无线信号无法洞穿,彻底切断了地面人员与返回舱的通讯联系。
幸运的是,大气的摩擦最终烧断了电线,设备舱被甩掉。但孤独的返回舱却陷入令人恶心的自转之中,加加林因为剧烈旋转而一度失去意识。
随着旋转逐渐减弱,加加林听到空气和返回舱摩擦出的声响。7000米高空时,他头顶的舱门打开,狂风呼号,加加林连同座椅一起被弹射出去。
再一次踏上坚实的土地,我看到一个妇人和一个小女孩。她们站在一头斑点小牛旁好奇地看着我。我还穿着亮橘红色的太空服,她们有点儿被我这身奇怪的装束吓着了。我摘下头盔,喊道:“我是朋友,你们好。”同时感到一阵紧张的瑟缩。“你是刚从外太空回来的吗?”妇人问道。我回答:“是的,千真万确!”
一段出自加加林官方回忆里的文字,描述着他返回地球的场景。
由于返回时发生的故障,加加林与预定的降落地点相去甚远。两天后,一座石碑立在了这里,上面写着:“Y.A.加加林降落于此。”
背景故事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萨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区,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他驾驶的“东方一号”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进入外层空间的航天器。就在加加林的108分钟的飞行过程中,他由上尉荣升为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