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人问我在什么单位上班,我都会报平台的名,不然怎么说呢?我就是在全职干这个啊。”江海潮是一家网络外卖平台的骑手,当网约送餐员已经大半年,脸膛儿和小臂晒得黝黑,“说是这么说,其实我知道,平台一般都不当网约工是平台员工,我们之间没有劳动合同。但我就想知道,我到底算谁的员工?”中专毕业几年,江海潮换过几份工作,却第一次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归属有了困惑。
江海潮是个90后,父母都是黑龙江的农民,“我打小就听他们说,人得有门手艺,我学习不好,就进技校学了电焊。”毕业那年,因为学校跟大连的一家国企有合作协议,他顺利成为一名国企工人。“那时真是有单位的人,签劳动合同,有五险一金,厂里还会组织各种活动。”不过,这份工作他没干长久,为了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江海潮辞职到沈阳来。
之后,江海潮当过安装工、送过快递,还曾准备出国务工,都没干多久,后来听说送外卖收入不错,他决定应聘送餐骑手。
“程序挺简单,用身份证申请就行,面试时,配送站点的领导问我能不能干这个工作,认不认识路什么的。第二天,我办了个健康证,又参加了半天培训,主要是讲安全、制度知识之类的,老师傅带着跑了几单,第三天我就独立送餐了。”
入职很简单,但签的是什么合同,江海潮就说不清楚了,“当时也没仔细看,我就知道不是和我们平台签的,是另一家公司的名字。”至于合同内容,江海潮笑说,没仔细看,“看有啥用?又不能改。”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网约工的想法,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个不同平台、不同行业的网约工都不知道所签合同的具体内容。某打车平台专车司机小石表示,司机没什么谈合同的资本,“不签人家不让你干,那就只能签呗。”
在国企工作过的江海潮很确定他签的不是劳动合同,“因为没给我们缴五险一金。”他说,“我的社保就从那开始断缴的,现在我只有在平台买的商业意外险,听说出事能给赔个70%到80%。”他也不清楚保险金额是多少,“每个月扣50元买保险,大概万八千元的保额吧。”
尽管对这份工作的各种风险、权益、保障都没太弄清楚,江海潮还是匆匆上路了,“我得养家啊”,他说,“孩子出生了,能挣到钱最重要,其他的只能靠后。”
江海潮真正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是在听说一个前同事的事故后。“他送餐时出了交通意外,保险也赔了一部分,但养了好几个月才好。他撞的不算重,要是真出了大事怎么办?”在国企时,江海潮听人讲过,“你是企业员工企业才会管你,如果出了工伤会有工伤保险赔偿,企业也会有津贴,重的会有终身保障。现在,我们谁的员工都不是,出了问题谁管我们?”
其实,这个困扰江海潮的问题已经被搬上了法庭。
2016年,7名网约厨师在被开除后,将自己所在的平台告上法庭,要求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索赔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等。因为极具代表性,这个案子被称为“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引起了人们对送餐员、专车司机、快递等网约工的关注:在现行制度下,没有职工身份就没有权益,那么,网约工和平台到底是什么关系?
因为很少有平台跟网约工签劳动合同,在确定劳动关系时,人们把焦点放在了个人是否服从单位的支配和管理,其勞动是否为独立劳动的问题上。
“我们肯定要服从平台管理的。”江海潮说,“我们每天9:30到站点点名、开会,然后就是午餐高峰,下午单少时可以休息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就是晚餐高峰,一直要干到21:00左右。”
刚入职时,江海潮不知道规矩,有一天晚上看单子少,想歇歇,不到19:00就关了APP回家吃饭,站里领导马上打来电话,告诉他不能这样,还在工作时间不允许提前关软件走人。类似的规定在打车平台上也存在。以滴滴为例,专车司机早晚高峰必须开放接单,其余时间可以自由选择,但每天要干满8小时。
事实上,看似管理松散的网约平台,对网约工有很多严格的规章制度。
“记得去年网上一张图片吗?一个外卖小哥坐电梯送餐快超时了,他急得当场痛哭,让监控器给拍了下来。”江海潮说,他太理解这个骑手了,“赶上跑高层写字楼,电梯几乎一层一停,眼看时间一点点过,一点招儿没有,急得直跺脚,恨不得咬碎后槽牙。”
外卖平台为了争取用户往往会有送餐时间承诺,比如半个小时或40分钟内不送到就赔偿一定数额的红包,而实现这个承诺的就是送餐员。“超时就要扣掉送餐费的一半,如果因此被差评还会被罚款,有的平台金额高,吃个投诉至少200元,一天就白干了,能不着急吗?”江海潮说,为了不被投诉,骑手们往往需要不断与用户沟通、说好话,“我们不是在给用户道歉,就是在给用户道歉的路上。遇见好说话的还行,有时遇见难缠的,真是毫无办法,只能一直恳求别给差评,有时真是很崩溃。”
但不管多着急,平台派的单是一定要接的,“除非你实在有特殊事情,比如车坏了,否则必须接,刮大风、下大雨、高温都不能成为拒单的理由。”
事实上,越是天气恶劣时,点餐的用户越多,平台往往用各种方式鼓励骑手克服困难、多跑多送。美团外卖公关部门曾对媒体表示,高峰时间骑手休息“基本没有可能”,因为此时正是外卖订单的高峰期,“外卖员都休息了,谁去送?”百度外卖公关部门则称,对骑手高温期间的接单量不设上限,主要根据单量分布和路径来派送,原则上不允许骑手拒单。据《劳动报》报道,2017年入夏后,三大平台都面临订单量增长,如“饿了吗”从6月1日~7月10日上海地区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4%。作为应对,三家公司先后设置了类似“高温冲单奖”这样的规定,鼓励骑手“天大热人大干”,以应对近期大量增加的订单量。总之,不管暴雨、酷暑,“快”字几乎是行业最高标准。
“派单必须接”的规定在专车平台上也不少见。“我们如果拒单就会被扣服务分。”专车司机小石说,“我们不能自己抢单,扣服务分就意味着以后给你发的单会减少,挣的钱就会相应的减少。”在一些打车平台,服务分跟司机的很多利益相关。比如,服务分多少是快车司机能否成为专车司机的条件之一,而快车司机和专车司机同样路程获得的收益是大不相同的。 很多平台都会设定服务规范。“要求我们送餐要穿制服,如果没穿被拍到,罚款100元。”江海潮说。打车平台也会要求全职司机穿规定服装,小石的工作服就是自己购买的白衬衫、黑领带、黑皮鞋,“还要说服务话语,比如上车欢迎,下车道别,提醒系安全带等。”同样,不遵守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此外,江海潮所在的平台还要求骑手离职或退出要提前30天打报告,“公司会押一个月工资,如果直接关软件走人就拿不到了。”而这正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以“网约工第一案”为例,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平台往往会以自己只是居中平台抗辩,但这种种规章制度让平台和网约工之间的关系显得暧昧不清,引发诸多争议。一方面,平台与个人的关系难以用现行的标准劳动关系进行规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平台公司出于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客户安全、保持竞争优势等角度考量,又会加强对网约工的管理,增添了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因素。
尽管自己的职业身份归属不明,但江海潮还是打算干上几个月送餐员。“找个工厂续缴五险一金当然好,但现在沈阳普通工人的收入太低了,我送餐每月能收入五六千元,多干几个月怎么都会好一些。” 但目前的用工形式让大部分骑手无法将这份工作做长久。
江海潮注意到同事更新特別快,“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来走走,带新人是站里的常规工作。”他自己也一直在为离开做打算,“说句实在的,这份工作自由度高,要是有社保我会考虑长期做下去,现在,这活儿太危险。”每天在马路上抢时间让江海潮对前同事的遭遇心有余悸,“人家在街上是铁包肉,我们是肉包铁,真躺下几个月,那点商业保险能顶啥用?我还得养家呢。”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卖行业发生伤亡交通事故共76起,平均2.5天约1名送餐员伤亡,其中“饿了么”和“美团”在交通伤亡事故中各占26%。在沈阳市交警部门今年的一次统计中,外卖类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约占全市电动自行车违法总数的8%。速度与激情背后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干过的几份工作里,江海潮最怀念的是在京东网络商城做快递的工作,“收入高,有社保,还有上升途径,干得好可以逐渐升职。可惜特别不好进,好多人在抢,除非有人离开才会招新人,当时打算出国办了辞职,国没出去,现在想回京东,回不去了。”
相比之下,小石并不像江海潮那样对自己没有劳动合同的事忧心忡忡,他认为平台的自由性让他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工作,但没有保险同样也是他的心病,“最愁的是没有医保,现在看病多贵啊。也怕失业,要是突然被开除了,就啥也没有了。”前两天,他去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打听,“一年500多元,要是病了可以报销75%。我就想给自己买一份保障。”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宣判,法庭确认了网约工和平台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并判决平台赔付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听到这个消息,江海潮喜忧参半,“网约工有可能被定为平台员工,可他们的情况和我们一样吗?”
确实,不同平台之间和同一平台内部,用工形式往往差异很大,比如有的网约工是兼职,有的是全职;有的平台管理细致,有的仅扮演中介或集市角色,而且这种形态在不断变化。一个案子的判决结果无法解决当下网约工的身份困境,更无法对身边背后的权益提供保障。而网约工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一部分类似江海潮的全职网约工希望签劳动合同,拥有安全、稳定的劳动关系;也有一部分网约工希望保持自由身,可以更灵活地兼职,或同时在多个平台间游走。只是安全和灵活不应该只是个选择题,如何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升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性,应该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工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江海潮是个90后,父母都是黑龙江的农民,“我打小就听他们说,人得有门手艺,我学习不好,就进技校学了电焊。”毕业那年,因为学校跟大连的一家国企有合作协议,他顺利成为一名国企工人。“那时真是有单位的人,签劳动合同,有五险一金,厂里还会组织各种活动。”不过,这份工作他没干长久,为了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妻子,江海潮辞职到沈阳来。
之后,江海潮当过安装工、送过快递,还曾准备出国务工,都没干多久,后来听说送外卖收入不错,他决定应聘送餐骑手。
“程序挺简单,用身份证申请就行,面试时,配送站点的领导问我能不能干这个工作,认不认识路什么的。第二天,我办了个健康证,又参加了半天培训,主要是讲安全、制度知识之类的,老师傅带着跑了几单,第三天我就独立送餐了。”
入职很简单,但签的是什么合同,江海潮就说不清楚了,“当时也没仔细看,我就知道不是和我们平台签的,是另一家公司的名字。”至于合同内容,江海潮笑说,没仔细看,“看有啥用?又不能改。”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网约工的想法,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个不同平台、不同行业的网约工都不知道所签合同的具体内容。某打车平台专车司机小石表示,司机没什么谈合同的资本,“不签人家不让你干,那就只能签呗。”
在国企工作过的江海潮很确定他签的不是劳动合同,“因为没给我们缴五险一金。”他说,“我的社保就从那开始断缴的,现在我只有在平台买的商业意外险,听说出事能给赔个70%到80%。”他也不清楚保险金额是多少,“每个月扣50元买保险,大概万八千元的保额吧。”
尽管对这份工作的各种风险、权益、保障都没太弄清楚,江海潮还是匆匆上路了,“我得养家啊”,他说,“孩子出生了,能挣到钱最重要,其他的只能靠后。”
江海潮真正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是在听说一个前同事的事故后。“他送餐时出了交通意外,保险也赔了一部分,但养了好几个月才好。他撞的不算重,要是真出了大事怎么办?”在国企时,江海潮听人讲过,“你是企业员工企业才会管你,如果出了工伤会有工伤保险赔偿,企业也会有津贴,重的会有终身保障。现在,我们谁的员工都不是,出了问题谁管我们?”
其实,这个困扰江海潮的问题已经被搬上了法庭。
2016年,7名网约厨师在被开除后,将自己所在的平台告上法庭,要求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并索赔经济补偿金、加班费等。因为极具代表性,这个案子被称为“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引起了人们对送餐员、专车司机、快递等网约工的关注:在现行制度下,没有职工身份就没有权益,那么,网约工和平台到底是什么关系?
因为很少有平台跟网约工签劳动合同,在确定劳动关系时,人们把焦点放在了个人是否服从单位的支配和管理,其勞动是否为独立劳动的问题上。
“我们肯定要服从平台管理的。”江海潮说,“我们每天9:30到站点点名、开会,然后就是午餐高峰,下午单少时可以休息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就是晚餐高峰,一直要干到21:00左右。”
刚入职时,江海潮不知道规矩,有一天晚上看单子少,想歇歇,不到19:00就关了APP回家吃饭,站里领导马上打来电话,告诉他不能这样,还在工作时间不允许提前关软件走人。类似的规定在打车平台上也存在。以滴滴为例,专车司机早晚高峰必须开放接单,其余时间可以自由选择,但每天要干满8小时。
事实上,看似管理松散的网约平台,对网约工有很多严格的规章制度。
“记得去年网上一张图片吗?一个外卖小哥坐电梯送餐快超时了,他急得当场痛哭,让监控器给拍了下来。”江海潮说,他太理解这个骑手了,“赶上跑高层写字楼,电梯几乎一层一停,眼看时间一点点过,一点招儿没有,急得直跺脚,恨不得咬碎后槽牙。”
外卖平台为了争取用户往往会有送餐时间承诺,比如半个小时或40分钟内不送到就赔偿一定数额的红包,而实现这个承诺的就是送餐员。“超时就要扣掉送餐费的一半,如果因此被差评还会被罚款,有的平台金额高,吃个投诉至少200元,一天就白干了,能不着急吗?”江海潮说,为了不被投诉,骑手们往往需要不断与用户沟通、说好话,“我们不是在给用户道歉,就是在给用户道歉的路上。遇见好说话的还行,有时遇见难缠的,真是毫无办法,只能一直恳求别给差评,有时真是很崩溃。”
但不管多着急,平台派的单是一定要接的,“除非你实在有特殊事情,比如车坏了,否则必须接,刮大风、下大雨、高温都不能成为拒单的理由。”
事实上,越是天气恶劣时,点餐的用户越多,平台往往用各种方式鼓励骑手克服困难、多跑多送。美团外卖公关部门曾对媒体表示,高峰时间骑手休息“基本没有可能”,因为此时正是外卖订单的高峰期,“外卖员都休息了,谁去送?”百度外卖公关部门则称,对骑手高温期间的接单量不设上限,主要根据单量分布和路径来派送,原则上不允许骑手拒单。据《劳动报》报道,2017年入夏后,三大平台都面临订单量增长,如“饿了吗”从6月1日~7月10日上海地区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4%。作为应对,三家公司先后设置了类似“高温冲单奖”这样的规定,鼓励骑手“天大热人大干”,以应对近期大量增加的订单量。总之,不管暴雨、酷暑,“快”字几乎是行业最高标准。
“派单必须接”的规定在专车平台上也不少见。“我们如果拒单就会被扣服务分。”专车司机小石说,“我们不能自己抢单,扣服务分就意味着以后给你发的单会减少,挣的钱就会相应的减少。”在一些打车平台,服务分跟司机的很多利益相关。比如,服务分多少是快车司机能否成为专车司机的条件之一,而快车司机和专车司机同样路程获得的收益是大不相同的。 很多平台都会设定服务规范。“要求我们送餐要穿制服,如果没穿被拍到,罚款100元。”江海潮说。打车平台也会要求全职司机穿规定服装,小石的工作服就是自己购买的白衬衫、黑领带、黑皮鞋,“还要说服务话语,比如上车欢迎,下车道别,提醒系安全带等。”同样,不遵守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此外,江海潮所在的平台还要求骑手离职或退出要提前30天打报告,“公司会押一个月工资,如果直接关软件走人就拿不到了。”而这正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以“网约工第一案”为例,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平台往往会以自己只是居中平台抗辩,但这种种规章制度让平台和网约工之间的关系显得暧昧不清,引发诸多争议。一方面,平台与个人的关系难以用现行的标准劳动关系进行规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平台公司出于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客户安全、保持竞争优势等角度考量,又会加强对网约工的管理,增添了判定劳动关系成立的因素。
尽管自己的职业身份归属不明,但江海潮还是打算干上几个月送餐员。“找个工厂续缴五险一金当然好,但现在沈阳普通工人的收入太低了,我送餐每月能收入五六千元,多干几个月怎么都会好一些。” 但目前的用工形式让大部分骑手无法将这份工作做长久。
江海潮注意到同事更新特別快,“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来走走,带新人是站里的常规工作。”他自己也一直在为离开做打算,“说句实在的,这份工作自由度高,要是有社保我会考虑长期做下去,现在,这活儿太危险。”每天在马路上抢时间让江海潮对前同事的遭遇心有余悸,“人家在街上是铁包肉,我们是肉包铁,真躺下几个月,那点商业保险能顶啥用?我还得养家呢。”
据新华社报道,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卖行业发生伤亡交通事故共76起,平均2.5天约1名送餐员伤亡,其中“饿了么”和“美团”在交通伤亡事故中各占26%。在沈阳市交警部门今年的一次统计中,外卖类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交通违法约占全市电动自行车违法总数的8%。速度与激情背后是巨大的安全隐患。
干过的几份工作里,江海潮最怀念的是在京东网络商城做快递的工作,“收入高,有社保,还有上升途径,干得好可以逐渐升职。可惜特别不好进,好多人在抢,除非有人离开才会招新人,当时打算出国办了辞职,国没出去,现在想回京东,回不去了。”
相比之下,小石并不像江海潮那样对自己没有劳动合同的事忧心忡忡,他认为平台的自由性让他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工作,但没有保险同样也是他的心病,“最愁的是没有医保,现在看病多贵啊。也怕失业,要是突然被开除了,就啥也没有了。”前两天,他去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打听,“一年500多元,要是病了可以报销75%。我就想给自己买一份保障。”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宣判,法庭确认了网约工和平台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并判决平台赔付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听到这个消息,江海潮喜忧参半,“网约工有可能被定为平台员工,可他们的情况和我们一样吗?”
确实,不同平台之间和同一平台内部,用工形式往往差异很大,比如有的网约工是兼职,有的是全职;有的平台管理细致,有的仅扮演中介或集市角色,而且这种形态在不断变化。一个案子的判决结果无法解决当下网约工的身份困境,更无法对身边背后的权益提供保障。而网约工的心态也是复杂的。一部分类似江海潮的全职网约工希望签劳动合同,拥有安全、稳定的劳动关系;也有一部分网约工希望保持自由身,可以更灵活地兼职,或同时在多个平台间游走。只是安全和灵活不应该只是个选择题,如何在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提升的情况下保证安全性,应该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工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