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我不敢说是经国之大业,但确实是立身之根本。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肩上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是值得众多语文老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希望学生在离开了教师的耳提面命,也能兴致盎然地自主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可是达到这一点实非易事,我觉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用心地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认可他们,指引他们,给他们信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方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其终身受益。
1认可个性阅读,给予阅读信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今的学生青春不再有防线,精神也不再有枷锁,他们喜欢想我所想的,喜欢说我爱说的,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权力。所以我们应适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尽情的表现自我,并认可他们,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张扬,阅读才会出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情感参与的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禀赋的差异,再加上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角度,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答,只要学生大胆发表出自己独特见解,小到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只要合理即可,无所谓对与错。所以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切忌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否则只能是限制甚至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对于所阅读的内容整天处于被动的解读、标准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那么,怎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我们又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一生中,又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去年我市语文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春卷》有这样的一道主观题:17.正如《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舒婷笔下的春卷极富人情味,它们都是“舌尖上的感动”。有人说这份感动源于美食中凝聚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某一情感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答案观点清晰,能联系文本分析,能联系生活中具体“美食”拓展即可。)
我在阅改此题时发现学生的解答异彩纷呈,有的写到魂牵梦萦的乡情,有的谈到浓如醇酒的亲情,有的忆到家人相聚的温馨欢乐……但更多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可感悟却不尽相同,有的自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魅力无穷,吸引了不少的吃客;有的呼吁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传统美食;有的感叹这些传统美食日渐不受年轻人的青睐,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挽救……虽然和参考答案有点差距,但在欣赏这些发自内心的独特感悟时,只要是语句通顺的,我都是毫不吝啬的打上满分,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在教学中亦应如此,认可他们,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有兴趣,不为所缚地去自主阅读,快乐地遨游书海。
当然,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感受是离不开文本意蕴的。江水因为有了岸的约束,才会入东流;曲木因为有了绳的准量,才会成其直。世间万物皆有所规。学生阅读文本也应同此理。否则就会给学生的头脑涂抹上盲目的色彩,使得他们好于“标新立异”,以致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的观念,用委婉而又充满着善意的话语让其返璞归真。
2巧借课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光靠课堂教学中阅读篇目的讲解训练时远远不够的。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质后,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活动,其相应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不会得到长足发展的。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巧借课本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我们知道教材与文学名著大多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巧妙地指引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推荐学生看其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学习《孤独之旅》时介绍学生看曹文轩的《草房子》;学习《再塑生命》建议学生看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和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发问“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为什么百家讲坛名师易中天教授口中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呢?”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自主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其实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语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
3树立阅读榜样,激励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告知学生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就像给学生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营造出一种诱发读书欲望的氛围,记得教学《五柳先生传》时 ,兴之所致我也给自己写了一则小传,摘录如下:
吾乃湖北鄂州一凡尘俗女也。因谋生之需求,长驻东坡亭社区已十年有余。喜为人师,秉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之宗旨,钻研业务,颇有长进。好读书,亦时买书,闺内书籍俯拾皆是,深谙“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精妙。虽居陋室,幸有美文爱女相伴,陋室亦不陋矣。素爱整束,格调清雅,实已三十又五,且有名有姓,而人多以“美女”称之,亦真亦假,聊以自娱尔。
读毕,学生立刻送给我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仿写之余连问:老师,您一般读些什么书?您习惯什么时候看书?老师,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更有一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仿佛被诗文浸润过,诗词佳句如数家珍,能随口娓娓道来。是啊,如果我们老师好读书,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能让学生因为老师的旁征博引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找到读书的信念,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的!平时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韬武略的毛泽东,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也从这些伟人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和信念,爱上读书!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读书,这个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她就像生活中的阳光,能让我们与前人坐而论道,与后人促膝谈心,与今人切磋砥砺;能让我们犹如在聆听智者的教诲,获得心灵上的洗礼,提高自身的素养。所以,用心地去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吧,当看到年轻的生命在自己的指引下读有所悟,读有所长时,对于教者而言,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
1认可个性阅读,给予阅读信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今的学生青春不再有防线,精神也不再有枷锁,他们喜欢想我所想的,喜欢说我爱说的,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权力。所以我们应适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尽情的表现自我,并认可他们,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张扬,阅读才会出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情感参与的过程,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禀赋的差异,再加上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角度,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答,只要学生大胆发表出自己独特见解,小到一个词语的理解,大到对文章主旨的认识,只要合理即可,无所谓对与错。所以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切忌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解读成了标准化、唯一化,否则只能是限制甚至扼杀了学生充溢着灵性的解读。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学习生活的孩子,对于所阅读的内容整天处于被动的解读、标准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那么,怎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情趣?我们又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在他一生中,又如何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去年我市语文中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春卷》有这样的一道主观题:17.正如《端午的鸭蛋》《春酒》等,舒婷笔下的春卷极富人情味,它们都是“舌尖上的感动”。有人说这份感动源于美食中凝聚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某一情感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答案观点清晰,能联系文本分析,能联系生活中具体“美食”拓展即可。)
我在阅改此题时发现学生的解答异彩纷呈,有的写到魂牵梦萦的乡情,有的谈到浓如醇酒的亲情,有的忆到家人相聚的温馨欢乐……但更多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谈,可感悟却不尽相同,有的自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文化魅力无穷,吸引了不少的吃客;有的呼吁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传统美食;有的感叹这些传统美食日渐不受年轻人的青睐,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挽救……虽然和参考答案有点差距,但在欣赏这些发自内心的独特感悟时,只要是语句通顺的,我都是毫不吝啬的打上满分,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在教学中亦应如此,认可他们,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有兴趣,不为所缚地去自主阅读,快乐地遨游书海。
当然,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感受是离不开文本意蕴的。江水因为有了岸的约束,才会入东流;曲木因为有了绳的准量,才会成其直。世间万物皆有所规。学生阅读文本也应同此理。否则就会给学生的头脑涂抹上盲目的色彩,使得他们好于“标新立异”,以致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的观念,用委婉而又充满着善意的话语让其返璞归真。
2巧借课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光靠课堂教学中阅读篇目的讲解训练时远远不够的。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质后,不从事持续的阅读实践活动,其相应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不会得到长足发展的。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巧借课本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我们知道教材与文学名著大多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巧妙地指引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推荐学生看其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学习《孤独之旅》时介绍学生看曹文轩的《草房子》;学习《再塑生命》建议学生看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和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发问“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为什么百家讲坛名师易中天教授口中的曹操是一代枭雄呢?”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自主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语文学习其实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语文奇境的探索和渴望。
3树立阅读榜样,激励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告知学生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就像给学生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营造出一种诱发读书欲望的氛围,记得教学《五柳先生传》时 ,兴之所致我也给自己写了一则小传,摘录如下:
吾乃湖北鄂州一凡尘俗女也。因谋生之需求,长驻东坡亭社区已十年有余。喜为人师,秉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之宗旨,钻研业务,颇有长进。好读书,亦时买书,闺内书籍俯拾皆是,深谙“腹有诗书气自华”之精妙。虽居陋室,幸有美文爱女相伴,陋室亦不陋矣。素爱整束,格调清雅,实已三十又五,且有名有姓,而人多以“美女”称之,亦真亦假,聊以自娱尔。
读毕,学生立刻送给我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仿写之余连问:老师,您一般读些什么书?您习惯什么时候看书?老师,您的孩子喜欢看书吗???????更有一学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仿佛被诗文浸润过,诗词佳句如数家珍,能随口娓娓道来。是啊,如果我们老师好读书,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身上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能让学生因为老师的旁征博引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找到读书的信念,学生一定会爱上阅读的!平时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文韬武略的毛泽东,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也从这些伟人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和信念,爱上读书!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读书,这个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她就像生活中的阳光,能让我们与前人坐而论道,与后人促膝谈心,与今人切磋砥砺;能让我们犹如在聆听智者的教诲,获得心灵上的洗礼,提高自身的素养。所以,用心地去给学生插上阅读的隐形翅膀吧,当看到年轻的生命在自己的指引下读有所悟,读有所长时,对于教者而言,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