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市常态化地有效实施和推进,我们立足区域资源,认真实施了四项研训策略:价值认同———理念先行、特色并存,努力打造区域课程文化;课程统整———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坚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创新研训———与时俱进、多元培训,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关键比赛———精准施策、互助共进,持续激励引领教师成长,逐步实现活动课程区域化成长。
一、价值认同:理念先行、特色并存,努力打造区域课程文化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认同感的缺失是导致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如果说职业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那么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本质则是价值认同的缺失。缺失价值认同,在综合实践课程领域中尤为突出。绝大部分兼职教师,要么是因为“领导安排”,要么是觉得这是骨干教师评选的一条捷径而踏进综合实践的队伍。在我们教师的心中,还没有真正了解到综合实践本身的价值,也没有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对自己、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因此笔者把价值认同作为研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地激发、唤醒教师的价值认同。
(一)“有情”———相信教师内在成长需求
我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成长的需求,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愿望。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内心有火种、有情怀,只需要被唤醒、点燃、激励。
(二)“有利”———给予教师持续成长动力
不可否认,走综合实践之路来参加骨干教师评选竞争,相对来说人比较少。但人生永远是公平的,享受小学科的便利,也要承受小学科之路上的“安静和寂寞”。所以,这些表面上的“利”,无法让教师真正从内心爱上这些学科,即便搭上了骨干教师的快车,也绝不会走得远。所以,真正的“利”是专业的成长,自身的成长。
(三)“有梦”———构建课程团队文化愿景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由于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多元的价值,将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统一。同时,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也能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强大动力。所以,笔者也在试图慢慢地打造属于我们课程团队的文化愿景。综合实践老师的学科背景不一样,但我们共同的愿景是———实践育人,课程一体化。
课程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我们对本课程真正的价值认同。从价值认同到价值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同感能让我们更有耐心去坚持,更有智慧去接近。
二、课程统整: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坚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一)顶层设计,整合市局项目
我们试图从“整合研训内容”“整合教师队伍”“整合学校工作”来探索实践这一路径方法。
省市局推进的一些重点项目,如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德育)重点项目(劳动教育、积极心理)等内涵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虽然名称各异,着重点不同,但它们的实施都要依靠综合实践来推进。在制订研训活动计划时,笔者就统整市局重点项目、学校重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如12月份我整合了范道小学的品格提升工程、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重点项目(劳动教育),带领德育、劳技中心组及综合实践培育站教师,一起开展了主题为“聚焦劳动习惯,推进品格提升———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活动”。按照这样的研训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对于学校、对于培育站、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师都是双赢,收获颇丰。
(二)课题引领,开展系列培训
2020年1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的叙事研究”申报成功。在省课题组的总领下,又以“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成功申报“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育站”。
(三)研训一体,推进学校微课程
作为研训员来说,区域推进才是最终的目标。于是,我们开展了微课程案例展示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宜兴综合实践”每周发布各校的微课程活动。在学习、借鉴、实践、展示的过程中,学员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综合实践,了解综合实践,逐渐明白综合实践理念与方式,能与学校多种活动、工作整合、融合,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创新研训:与时俱进、多元培训,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
教育的本质是“看见”人。在研训过程中,我校与时俱进,创新研训阵地,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
(一)创建“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体开展教研活动,是对教师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在教育领域对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分享服务,使师生的实践微课程得以宣传。微信公众号,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展示了学生积极实践的风采,提升了教师综合实践的能力。截至目前,“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已发表一百多篇新闻、微课程案例等,已然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设置专题栏目
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也拓宽了我们的教研思路。2020年上半年,由于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在“宜兴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综合实践》常规栏目。为了规范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多次与相关专家商讨,形成了阵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方案,规范了工作流程。教师也在通过不断地学习、线上团队讨论,独立撰写主题性文章,反复磨稿,到最后发表推文的过程中,学科专业素养明显提升。
(三)开展项目式管理研训
现在,我们常常说要开展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
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实践共同体、我们团队,把每一次研训活动、每一堂展示课、每一个微课程、每一次比赛都当作一个个“小项目”来组织管理———策划方案、分工合作、探究体验、分享收获、评价反思。
(四)坚持及时复盘活动
在研训活动结束后,我们认真开展复盘活动。
第一,复盘是一种结构化的总结方法。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按照一定的框架对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二,复盘跟工作总结的主要区别在于,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在过程中学到经验和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不断地在训练和培养教师的“成长型思维方式”。
第三,复盘通常是以团队的方式,而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进行的。我们知道一个活动、一次比赛,都是要靠多个人、多部门协同来完成的。通过团队的深度剖析,大家敞开心扉,彼此坦诚相待,形成集体的智慧。
四、关键比赛:精准施策、互助共进,持续激励引领教师成长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样道理,团队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活动课程区域有效推进,往往就是一些关键性的比赛。
每一次比赛,笔者都能提前统筹规划,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借助团队力量,精准服务教师,比赛之后及时做好宣传推广。我运用六个策略,凝聚团队力量:第一,根据性格特点、年龄、性别、专业优势来定制比赛团队;第二,建立磨课群,凝聚人心,同时将参赛学校的分管领导拉进群;第三,针对比赛,制订三个计划———集中培训计划、个人研修计划、磨课计划;第四,与时俱进,采用现场集中和晚上线上直播培训;第五,每一次线上线下研训活动,研训员积极组织,全程参与,认真指导;第六,每次比赛后,学员导师共同复盘,一起看见“成长”。按照这样的策略实施,三年来,我们团队在基本功和优秀课评比中获得省级一等奖3个,无锡市一等奖9个。
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能够改变的点滴做起,我们利用多渠道和多种方式,创设各种展示平台,让综合实践老师切身感受到该课程的魅力,通过价值认同、课程统整、创新研训、关键比赛等研訓策略方法,增进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逐步自觉运用综合实践理念的实践欲望,从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市常态化地有效实施和推进。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的叙事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价值认同:理念先行、特色并存,努力打造区域课程文化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认同感的缺失是导致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如果说职业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那么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本质则是价值认同的缺失。缺失价值认同,在综合实践课程领域中尤为突出。绝大部分兼职教师,要么是因为“领导安排”,要么是觉得这是骨干教师评选的一条捷径而踏进综合实践的队伍。在我们教师的心中,还没有真正了解到综合实践本身的价值,也没有真正感受到综合实践对自己、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因此笔者把价值认同作为研训工作的首要任务,每个阶段都在不断地激发、唤醒教师的价值认同。
(一)“有情”———相信教师内在成长需求
我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成长的需求,都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愿望。教师也和学生一样,内心有火种、有情怀,只需要被唤醒、点燃、激励。
(二)“有利”———给予教师持续成长动力
不可否认,走综合实践之路来参加骨干教师评选竞争,相对来说人比较少。但人生永远是公平的,享受小学科的便利,也要承受小学科之路上的“安静和寂寞”。所以,这些表面上的“利”,无法让教师真正从内心爱上这些学科,即便搭上了骨干教师的快车,也绝不会走得远。所以,真正的“利”是专业的成长,自身的成长。
(三)“有梦”———构建课程团队文化愿景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由于一个团队中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合多元的价值,将个人的目标与团队的目标统一。同时,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也能为团队成员指引方向,提供强大动力。所以,笔者也在试图慢慢地打造属于我们课程团队的文化愿景。综合实践老师的学科背景不一样,但我们共同的愿景是———实践育人,课程一体化。
课程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我们对本课程真正的价值认同。从价值认同到价值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认同感能让我们更有耐心去坚持,更有智慧去接近。
二、课程统整: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坚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一)顶层设计,整合市局项目
我们试图从“整合研训内容”“整合教师队伍”“整合学校工作”来探索实践这一路径方法。
省市局推进的一些重点项目,如前瞻性项目、品格提升工程、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德育)重点项目(劳动教育、积极心理)等内涵建设项目,这些项目虽然名称各异,着重点不同,但它们的实施都要依靠综合实践来推进。在制订研训活动计划时,笔者就统整市局重点项目、学校重点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如12月份我整合了范道小学的品格提升工程、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重点项目(劳动教育),带领德育、劳技中心组及综合实践培育站教师,一起开展了主题为“聚焦劳动习惯,推进品格提升———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活动”。按照这样的研训思路,开展教研活动,对于学校、对于培育站、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师都是双赢,收获颇丰。
(二)课题引领,开展系列培训
2020年1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的叙事研究”申报成功。在省课题组的总领下,又以“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能力的提升”为主题,成功申报“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育站”。
(三)研训一体,推进学校微课程
作为研训员来说,区域推进才是最终的目标。于是,我们开展了微课程案例展示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宜兴综合实践”每周发布各校的微课程活动。在学习、借鉴、实践、展示的过程中,学员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综合实践,了解综合实践,逐渐明白综合实践理念与方式,能与学校多种活动、工作整合、融合,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
三、创新研训:与时俱进、多元培训,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
教育的本质是“看见”人。在研训过程中,我校与时俱进,创新研训阵地,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
(一)创建“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体开展教研活动,是对教师工作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在教育领域对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样的分享服务,使师生的实践微课程得以宣传。微信公众号,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展示了学生积极实践的风采,提升了教师综合实践的能力。截至目前,“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已发表一百多篇新闻、微课程案例等,已然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设置专题栏目
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也拓宽了我们的教研思路。2020年上半年,由于无法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在“宜兴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综合实践》常规栏目。为了规范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多次与相关专家商讨,形成了阵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方案,规范了工作流程。教师也在通过不断地学习、线上团队讨论,独立撰写主题性文章,反复磨稿,到最后发表推文的过程中,学科专业素养明显提升。
(三)开展项目式管理研训
现在,我们常常说要开展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这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一般流程。
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实践共同体、我们团队,把每一次研训活动、每一堂展示课、每一个微课程、每一次比赛都当作一个个“小项目”来组织管理———策划方案、分工合作、探究体验、分享收获、评价反思。
(四)坚持及时复盘活动
在研训活动结束后,我们认真开展复盘活动。
第一,复盘是一种结构化的总结方法。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按照一定的框架对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二,复盘跟工作总结的主要区别在于,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在过程中学到经验和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这其实也是不断地在训练和培养教师的“成长型思维方式”。
第三,复盘通常是以团队的方式,而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进行的。我们知道一个活动、一次比赛,都是要靠多个人、多部门协同来完成的。通过团队的深度剖析,大家敞开心扉,彼此坦诚相待,形成集体的智慧。
四、关键比赛:精准施策、互助共进,持续激励引领教师成长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样道理,团队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活动课程区域有效推进,往往就是一些关键性的比赛。
每一次比赛,笔者都能提前统筹规划,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借助团队力量,精准服务教师,比赛之后及时做好宣传推广。我运用六个策略,凝聚团队力量:第一,根据性格特点、年龄、性别、专业优势来定制比赛团队;第二,建立磨课群,凝聚人心,同时将参赛学校的分管领导拉进群;第三,针对比赛,制订三个计划———集中培训计划、个人研修计划、磨课计划;第四,与时俱进,采用现场集中和晚上线上直播培训;第五,每一次线上线下研训活动,研训员积极组织,全程参与,认真指导;第六,每次比赛后,学员导师共同复盘,一起看见“成长”。按照这样的策略实施,三年来,我们团队在基本功和优秀课评比中获得省级一等奖3个,无锡市一等奖9个。
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从能够改变的点滴做起,我们利用多渠道和多种方式,创设各种展示平台,让综合实践老师切身感受到该课程的魅力,通过价值认同、课程统整、创新研训、关键比赛等研訓策略方法,增进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逐步自觉运用综合实践理念的实践欲望,从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市常态化地有效实施和推进。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的叙事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