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治风邪犯肺,肺失宣降,表证已去十之八九,惟余咳嗽的症状,以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为其治法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本方不仅用于外感咳嗽,内伤咳嗽用之,也屡获良效。
关键词:止嗽散 体会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8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8-01
止嗽散出自于《医学心悟》,药物组成: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病机是风寒客表,外邪未尽,内传于肺,肺失宣降。主治风邪犯肺,肺失宣降,咳嗽,咯痰不爽,或微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本人服务于社区基层,经常与常见病、多发病打交道,咳嗽在社区为就诊率最高的病症。在临床中反复应用止嗽散,发现不仅治外感咳嗽效果良好,而且内伤咳嗽亦适宜。完全可以不用抗生素,而单纯应用止嗽散缓解症状。因此进行仔细观察,解析方义有三点体会:①方中紫菀、百部甘苦而性温,擅长化痰止咳,新久咳嗽均可用之;②桔梗、白前祛痰止咳,陈皮、甘草利气调中,证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内伤痰湿导致的咳嗽用之也可;③内伤咳嗽,大部分由外感引起或加重病情,用荆芥辛温发汗,启门逐寇。如果止咳不祛邪,必收效微弱,因其解表力量偏小,可酌情添加解表药物。此处之邪,不仅是指外邪,更要联想到寒饮、痰湿、湿热,阴虚燥邪、瘀血等多种致病因素。以下是临床病案,敬请同道探讨指教。
1 外感咳嗽
病例1:李某,女,66岁,初诊日期:2011年11月21日。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咳嗽,咽痒不适,咯痰不爽,大便干结,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辩证为风寒袭表,肺失宣降之咳嗽。治宜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用止嗽散加减治疗。麻黄绒15g,苏叶15g,桔梗15g,紫菀20g,百部20g,白前20g,陈皮10g,荆芥15g,防风15g,厚朴15g,杏仁15g,茯苓15g,生姜10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1年11月23日,咳嗽大减,咯痰已爽,无清涕,恶寒缓解,继续服用2剂巩固疗效。
病例2:付某,男,3岁6个月,初诊日期:2012年9月17日。咳嗽阵作,咽部疼痛3日,服用中成药小儿咽扁颗粒无效,大便干结,三日未解,小便黄,午后颜面潮红,扁桃体二度充血肿大,舌质红少苔,花剥苔,脉浮数。辩证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治宜疏风解表,利咽止咳,用止嗽散合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2g,桔梗15g,牛蒡子12g,薄荷12g,马勃12g,射干12g,玄参10g,紫菀12g,百部12g,旋复花15g,白前15g,厚朴12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2年9月21日,扁桃体一度肿大,咳嗽大减,清晨偶有阵咳,大便正常,继续服用2剂巩固疗效。
2 内伤咳嗽
病例1:韩某,男,66岁,初诊日期:2013年4月5日。咳嗽2周,晨起咳嗽,痰多色白,纳差便溏,时流清涕,面色萎黄,疲乏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滑。辨证为脾虚湿盛,痰阻肺络之咳嗽。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茯苓20g,半夏15g,陈皮10g,苍术15g,紫菀15g,百部20g,桔梗20g,白前15g,旋复花15g,款冬花15g,枳壳15g,荆芥15g,车前子15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4月8日,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纳食渐增,疲乏好转,守方再用4剂巩固疗效。
病例2:冯某,女,83岁,初诊日期:2012年8月2日,咳嗽,咯痰黄稠1周,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滑。辨证为痰热壅肺之咳嗽。治宜清肺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茯苓15g,半夏15g,陈皮10g,桔梗20g,黄芩20g,射干15g,紫菀15g,百部20g,白前15g,石膏30g,爪蒌壳15g,竹茹15g,枳实15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8月9日,咳嗽明显减轻,咯痰色白,无口干口苦,大便正常,唯有食欲不振,遂以健脾开胃以善后。
病例3:钟某,男,初诊日期:2012年8月23日,咳嗽1周,服两药未见效求诊,咳嗽痰多,色黄稠,纳差,口出臭气,小便黄赤,火便尚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蕴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治宜清热化湿止咳,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桔梗15g,茯苓15g,陈皮10g,紫菀15g,白前15g,百部15g,荆芥15g,杏仁10g,黄连10g,滑石20g,炙麻黄绒12g,车前子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木通10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日期:2012年8月27日,咳嗽明显减轻,痰白,口气正常,舌淡红,苔薄黄,原方继续服用3剂巩固疗效。
病例4:胡某,女,70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5日,咳嗽20日,咯痰不爽,由重庆到成都后,自觉胸闷气短,易感冒,大便正常,于2003年因右肺癌做右肺切除术,舌暗红苔薄白,脉濡。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之咳嗽。治宜益气固表,化痰逐瘀通络,用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半夏15g,茯苓20g,桔梗20g,陈皮12g,瓜蒌壳20g,紫菀20g,百部20g,白前20g,荆芥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郁金20g,丹参15g,枳壳15g,厚朴15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10月18日,胸闷气短缓解,咳嗽明显减轻,时有清涕,继续守方4剂。随访:2013年11月5日,就诊时告知疾病已经痊愈。
病例5:梁某,男,71岁,初诊日期:2011年9月7日,立秋后咳嗽10年,干咳无痰,口干欲饮水,两颧潮红,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少,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不足之咳嗽。治宜滋阴润肺止咳,用止嗽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百合20g,生地黄15g,玄参15g,浙贝母15g,桔梗20g,北沙参5g,麦冬15g,枳壳15g,厚朴15g,天花粉15g,甘草6g,4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随访:2012年11月5日,告知服药4剂后,多年夜晚口干,干咳现象消失,高兴不已。
3 总结
3.1 重视咳嗽与气、津液的关系。无沦外感、内伤咳嗽均与肺气失于宣降有关。肺主宣降,若失宣降则影响气血津液的布散。脾在水液代谢方面与肺有重要关系,脾失健运产生痰饮水湿,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3.2 重视遣药与组方:①治痰、治气。无论寒、热、燥痰,均可用陈皮、半夏、茯苓3药联用。陈皮理气向上,燥湿化痰,并可健脾。半夏行气向下,燥湿化痰散结。茯苓渗利水湿,祛痰利气。紫苑、百部化痰止咳,陈皮、甘草利气调中。若为热痰,加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或加全瓜萎清肺润,化痰散结,利气开胸。若为寒痰,可加细辛散温燥、外散表寒、下气消痰,又祛在里在下的寒水之痰,或加干姜辛以行散、热以暖脾、温肺化饮,治疗寒痰寒饮。②解表药的应用。无论寒热,一般柴胡、前胡、荆芥、防风、白前均可用。二胡一升一降,疏散外风时,又疏肝降肺气,外感后期只用白前。荆芥、防风,无论寒热,均疏散风邪,宣利肺气。内伤咳嗽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病情,所以可以酌情加用解表药祛邪逐寇,增强疗效。③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脾胃位于中焦,是升降之枢,运化之源。一般可用茯苓、半夏、甘草、陈皮益气健脾,顾护胃气。若年老体弱久病者或小儿,还须加炒二芽,焦三仙等健脾和胃之品。④久病扶正。阴虚燥咳者,须用百合、沙参、麦冬等养阴润燥之品;阳虚内寒者,须用干姜、细辛温中散寒之品;痰湿内蕴者,必用半夏、茯苓、陈皮健脾化痰之品;久病入络,病程长者,即使症状不明显者,加郁金、丹参、当归等一、二味活血之药,均会收到滿意的效果。
3.3 重视预防和护理:①不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应适当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烟等不良刺激。②饮食要有节制,少吃辛辣生冷,肥甘厚腻之味,避免内伤脾胃而生痰蕴热,加重病情。③外感咳嗽,在未愈之前忌食油腻荤腥,以免留邪致病情缠绵难愈,戒酸味和过咸食物,免致造成痰哮后患。小儿咳嗽还应忌过多食用甜食,避免痰湿内生,致病情缠绵。
参考文献
[1]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静安.《王静安临证精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止嗽散 体会 临床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8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28-01
止嗽散出自于《医学心悟》,药物组成:荆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病机是风寒客表,外邪未尽,内传于肺,肺失宣降。主治风邪犯肺,肺失宣降,咳嗽,咯痰不爽,或微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缓。
本人服务于社区基层,经常与常见病、多发病打交道,咳嗽在社区为就诊率最高的病症。在临床中反复应用止嗽散,发现不仅治外感咳嗽效果良好,而且内伤咳嗽亦适宜。完全可以不用抗生素,而单纯应用止嗽散缓解症状。因此进行仔细观察,解析方义有三点体会:①方中紫菀、百部甘苦而性温,擅长化痰止咳,新久咳嗽均可用之;②桔梗、白前祛痰止咳,陈皮、甘草利气调中,证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内伤痰湿导致的咳嗽用之也可;③内伤咳嗽,大部分由外感引起或加重病情,用荆芥辛温发汗,启门逐寇。如果止咳不祛邪,必收效微弱,因其解表力量偏小,可酌情添加解表药物。此处之邪,不仅是指外邪,更要联想到寒饮、痰湿、湿热,阴虚燥邪、瘀血等多种致病因素。以下是临床病案,敬请同道探讨指教。
1 外感咳嗽
病例1:李某,女,66岁,初诊日期:2011年11月21日。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咳嗽,咽痒不适,咯痰不爽,大便干结,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辩证为风寒袭表,肺失宣降之咳嗽。治宜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用止嗽散加减治疗。麻黄绒15g,苏叶15g,桔梗15g,紫菀20g,百部20g,白前20g,陈皮10g,荆芥15g,防风15g,厚朴15g,杏仁15g,茯苓15g,生姜10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1年11月23日,咳嗽大减,咯痰已爽,无清涕,恶寒缓解,继续服用2剂巩固疗效。
病例2:付某,男,3岁6个月,初诊日期:2012年9月17日。咳嗽阵作,咽部疼痛3日,服用中成药小儿咽扁颗粒无效,大便干结,三日未解,小便黄,午后颜面潮红,扁桃体二度充血肿大,舌质红少苔,花剥苔,脉浮数。辩证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治宜疏风解表,利咽止咳,用止嗽散合银翘马勃散加减治疗。金银花15g,连翘12g,桔梗15g,牛蒡子12g,薄荷12g,马勃12g,射干12g,玄参10g,紫菀12g,百部12g,旋复花15g,白前15g,厚朴12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2年9月21日,扁桃体一度肿大,咳嗽大减,清晨偶有阵咳,大便正常,继续服用2剂巩固疗效。
2 内伤咳嗽
病例1:韩某,男,66岁,初诊日期:2013年4月5日。咳嗽2周,晨起咳嗽,痰多色白,纳差便溏,时流清涕,面色萎黄,疲乏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滑。辨证为脾虚湿盛,痰阻肺络之咳嗽。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茯苓20g,半夏15g,陈皮10g,苍术15g,紫菀15g,百部20g,桔梗20g,白前15g,旋复花15g,款冬花15g,枳壳15g,荆芥15g,车前子15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4月8日,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纳食渐增,疲乏好转,守方再用4剂巩固疗效。
病例2:冯某,女,83岁,初诊日期:2012年8月2日,咳嗽,咯痰黄稠1周,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滑。辨证为痰热壅肺之咳嗽。治宜清肺化痰止咳,用止嗽散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茯苓15g,半夏15g,陈皮10g,桔梗20g,黄芩20g,射干15g,紫菀15g,百部20g,白前15g,石膏30g,爪蒌壳15g,竹茹15g,枳实15g,甘草6g,3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8月9日,咳嗽明显减轻,咯痰色白,无口干口苦,大便正常,唯有食欲不振,遂以健脾开胃以善后。
病例3:钟某,男,初诊日期:2012年8月23日,咳嗽1周,服两药未见效求诊,咳嗽痰多,色黄稠,纳差,口出臭气,小便黄赤,火便尚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蕴肺,肺失宣降之咳嗽。治宜清热化湿止咳,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桔梗15g,茯苓15g,陈皮10g,紫菀15g,白前15g,百部15g,荆芥15g,杏仁10g,黄连10g,滑石20g,炙麻黄绒12g,车前子15g,炒麦芽30g,炒谷芽30g,木通10g,甘草6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日期:2012年8月27日,咳嗽明显减轻,痰白,口气正常,舌淡红,苔薄黄,原方继续服用3剂巩固疗效。
病例4:胡某,女,70岁,初诊日期:2013年10月15日,咳嗽20日,咯痰不爽,由重庆到成都后,自觉胸闷气短,易感冒,大便正常,于2003年因右肺癌做右肺切除术,舌暗红苔薄白,脉濡。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之咳嗽。治宜益气固表,化痰逐瘀通络,用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半夏15g,茯苓20g,桔梗20g,陈皮12g,瓜蒌壳20g,紫菀20g,百部20g,白前20g,荆芥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郁金20g,丹参15g,枳壳15g,厚朴15g,2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复诊:2013年10月18日,胸闷气短缓解,咳嗽明显减轻,时有清涕,继续守方4剂。随访:2013年11月5日,就诊时告知疾病已经痊愈。
病例5:梁某,男,71岁,初诊日期:2011年9月7日,立秋后咳嗽10年,干咳无痰,口干欲饮水,两颧潮红,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少,脉细数。辨证为肺阴不足之咳嗽。治宜滋阴润肺止咳,用止嗽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紫菀15g,百部15g,白前15g,百合20g,生地黄15g,玄参15g,浙贝母15g,桔梗20g,北沙参5g,麦冬15g,枳壳15g,厚朴15g,天花粉15g,甘草6g,4剂,水煎服,每日3次温服。随访:2012年11月5日,告知服药4剂后,多年夜晚口干,干咳现象消失,高兴不已。
3 总结
3.1 重视咳嗽与气、津液的关系。无沦外感、内伤咳嗽均与肺气失于宣降有关。肺主宣降,若失宣降则影响气血津液的布散。脾在水液代谢方面与肺有重要关系,脾失健运产生痰饮水湿,影响肺的宣发肃降。
3.2 重视遣药与组方:①治痰、治气。无论寒、热、燥痰,均可用陈皮、半夏、茯苓3药联用。陈皮理气向上,燥湿化痰,并可健脾。半夏行气向下,燥湿化痰散结。茯苓渗利水湿,祛痰利气。紫苑、百部化痰止咳,陈皮、甘草利气调中。若为热痰,加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或加全瓜萎清肺润,化痰散结,利气开胸。若为寒痰,可加细辛散温燥、外散表寒、下气消痰,又祛在里在下的寒水之痰,或加干姜辛以行散、热以暖脾、温肺化饮,治疗寒痰寒饮。②解表药的应用。无论寒热,一般柴胡、前胡、荆芥、防风、白前均可用。二胡一升一降,疏散外风时,又疏肝降肺气,外感后期只用白前。荆芥、防风,无论寒热,均疏散风邪,宣利肺气。内伤咳嗽多因外感诱发或加重病情,所以可以酌情加用解表药祛邪逐寇,增强疗效。③顾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脾胃位于中焦,是升降之枢,运化之源。一般可用茯苓、半夏、甘草、陈皮益气健脾,顾护胃气。若年老体弱久病者或小儿,还须加炒二芽,焦三仙等健脾和胃之品。④久病扶正。阴虚燥咳者,须用百合、沙参、麦冬等养阴润燥之品;阳虚内寒者,须用干姜、细辛温中散寒之品;痰湿内蕴者,必用半夏、茯苓、陈皮健脾化痰之品;久病入络,病程长者,即使症状不明显者,加郁金、丹参、当归等一、二味活血之药,均会收到滿意的效果。
3.3 重视预防和护理:①不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应适当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油烟等不良刺激。②饮食要有节制,少吃辛辣生冷,肥甘厚腻之味,避免内伤脾胃而生痰蕴热,加重病情。③外感咳嗽,在未愈之前忌食油腻荤腥,以免留邪致病情缠绵难愈,戒酸味和过咸食物,免致造成痰哮后患。小儿咳嗽还应忌过多食用甜食,避免痰湿内生,致病情缠绵。
参考文献
[1] 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静安.《王静安临证精要》.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