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体育 吸引力 爱心评价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運用,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动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一、吸引力是前提
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蹲下身子“看”学生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有其思想,虽然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是原始的,纯洁的,善良的,可塑的。他们渴望得到大人一般的待遇。我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但往往却因为教师自己,构建起彼此之间无形的墙。如想要深入理解学生,我认为就必须要耐心、热情地关怀学生,平易近人与他们作朋友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小大人们”。教师与学生谈话,居高临下,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批评,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害怕你,远离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爱心感化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氛围,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怎么那么差?你真笨!”“你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我看你这辈子算完了。”“你真是无可救药。”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力极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都可让学生自尊崩溃,心灵受到创伤。教师应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探索和追求,把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变成他们不断学习创新、操作实践的动力。比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玩的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改善和完善它,使它成为一项令人喜欢、又能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或竞技体育活动等,让学生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三、把握时机“评价”学生
评价学生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一个途径,应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也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互评。小学生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烈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自然慢慢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巧用智慧“激发”学生
我渴望,课堂是一条欢乐的小溪,一曲动听的歌声。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呵护平等。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怎样走近天堂呢?我认为首先要学生喜欢教师,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有兴趣了,才会对教师有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需要和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某种生理、心理要求又不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学生的学习是有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其次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娱乐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第四,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 吸引力 爱心评价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運用,对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动作技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
一、吸引力是前提
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蹲下身子“看”学生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有其思想,虽然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是原始的,纯洁的,善良的,可塑的。他们渴望得到大人一般的待遇。我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赖的,但往往却因为教师自己,构建起彼此之间无形的墙。如想要深入理解学生,我认为就必须要耐心、热情地关怀学生,平易近人与他们作朋友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小大人们”。教师与学生谈话,居高临下,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一味的批评,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害怕你,远离你。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爱心感化他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氛围,更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怎么那么差?你真笨!”“你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我看你这辈子算完了。”“你真是无可救药。”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力极大,由于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都可让学生自尊崩溃,心灵受到创伤。教师应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满怀兴趣地不断探索和追求,把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变成他们不断学习创新、操作实践的动力。比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玩的活动和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和鼓励学生不断改善和完善它,使它成为一项令人喜欢、又能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或竞技体育活动等,让学生成功的快乐,有成就感,这样教学活动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三、把握时机“评价”学生
评价学生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一个途径,应从体能、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也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形式有师评、自评、互评。小学生存在着爱表扬怕批评的强烈心理。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自然慢慢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在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巧用智慧“激发”学生
我渴望,课堂是一条欢乐的小溪,一曲动听的歌声。少一点师道尊严,多一点呵护平等。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天堂。怎样走近天堂呢?我认为首先要学生喜欢教师,教师要做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有兴趣了,才会对教师有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需要和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产生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某种生理、心理要求又不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学生的学习是有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其次要通过挖掘教材的娱乐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三,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其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第四,要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体育兴趣。
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