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 音容犹在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we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9日,土登先生走了。
  这个消息,对我不算太突然。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多次住院,反反复复,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要靠着拐杖才能支撑身体,数次昏迷了好几天。令人惊奇的是,醒来之后又奇迹般地好转,还回家与我们谈笑风生。
  在他生病期间,我曾前去探视几次,土登先生身体越发虚弱,一句话要分成好几次才说完,但话题却一点也不悲观。一位85岁的耄耋老人,在这样的时候,我觉得想得最多的应该是所剩无几的余生,或者为家里老小的未来担心。可他没有,每次看他,跟我聊的最多的是培养西藏曲艺事业后继人才的大事。
  土登去世后,微信朋友圈传得最多的是他在舞台上的形象,大家称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一代大师”,不断刷屏的文字,句句发自肺腑,足见土登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确实,土登的一生,因为他与西藏曲艺的结缘而辉煌,也因与曲艺的结缘,土登被几代观众认识并记住。像他这样平易近人,能成为老少几代人的偶像,总是对所有观众以礼相待的艺术家,在艺术圈内并不多见。他原本可以躺在个人创造的卓然成就上高枕而卧,但他却不,他的心里装着观众,装着曲艺这门最接地气的艺术和弘扬它的接班人。为了培养新人,他到处反映、呼吁,多方奔走,为拉萨市曲艺队争取到了一批年轻的曲艺演员。这批年轻演员入职后,土登又为他们的成长操心。当要求不被年轻人理解时,他像小孩子一样赌气,数日不理睬他们,但几天之后,又骑着他的“宝马”自行车,出现在曲艺队的院子里,跟往常一样,像慈祥的爷爷,像严肃的师长,手把手教授,一句句指点。如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能以土登先生为榜样,努力使自己成为艺术造诣深厚、勇于追求、甘于奉献的人,我们会无愧于时代,会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
  我和土登先生的相识相知极具缘分。我年轻时,常从广播里听他说相声,后来,他“真人”到日喀则演出,我现场看到了他的表演,深深地被他的表演折服,作为他的“粉丝”,提着一壶酥油茶,崇敬地去见了我心中的明星。没想到12年后,我又带着我的相声处女作《逛议八廓街》,敲响了他家的门。面对一个对艺术充满热情的愣头年轻人,他给予我最热情的接待,把我带到他家的客厅,亲自为我倒上一碗浓浓的酥油茶。然后,坐在我的对面,要我谈谈这个相声。他不打断不插话,只是静静地听,偶尔点点头,露出赞许的笑容。后来,经过他和米玛的精彩演绎,这段相声出乎意料地大获成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起到了保护八廓街古迹的社会作用,令我激动、骄傲又感慨。由此,也把我引上了相聲创作的道路,开始了我与土登、米玛两位先生二十余年珠联璧合的合作。
  又过了若干年,在土登先生大力引荐下,我接过了他的指挥棒,成为西藏曲艺家协会的“当家人”,引领西藏曲艺事业不断发展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肩上。为了曲协工作,也为了创作上的合作,我和土登先生的交往比以往更多了,向他问询西藏曲艺的过往,和他交流未来西藏曲艺发展的思路。当然,我最爱听的,也最为感动的,是他在曲艺事业上奋斗的经历:他是天生为艺术而生的人。为了艺术,他可以放弃温暖的家庭;为了让偏僻乡村的观众看到他的演出,他可以骑马翻山越岭,徒步行走千里,年过七旬上阿里;被胃病折磨倒在后台打滚,他一上舞台,就像变了一个人,生龙活虎,诙谐幽默;为了让从未看过正式演出的牧人一饱眼福,他带领全团二十几名演员,化上精致的妆容,音、服、道、效齐备,以正式演出的规格,在荒凉的草原上给三位牧人演出,让牧人感动得直掉眼泪。
  听多了这样感人的故事,我深深感到土登的一生是伴随着西藏改革和建设的一生,是不讲条件、无私奉献的一生,是真正把艺术生命融进人民群众中的艺术家。当今生活条件极度优越,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老一代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于是,我萌生了为他写传记的想法。我把想法告诉了土登先生,他极为高兴,愿意全力配合。于是,有一个多月,他天天骑着自行车到我家,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俩人喝着甜茶,听他讲述他的“这一辈子”。关于他的故事,我的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录音磁带录了一沓又一沓。我俩每天沉浸在他的故事中,经常肚子饿得咕咕叫时,才到附近的茶馆凑合一顿,边吃边讲。周围时不时有人来给我们续茶,还要请我们吃藏面、咖喱饭,生怕冷落我们,担心吃不好喝不好,又恭敬地伸出双手送我们走出茶馆,敬佩与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从他受到如此高的礼遇中,我能感受到土登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他的确是一个深得人们爱戴的人民艺术家。与他形影不离的一个多月里,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能从事神圣的艺术事业,感到无尚的荣光。这种感受又促使我拼命地投入他的传记写作当中。一年后的2011年,土登先生的传记《藏地追梦人——土登的传奇人生》问世了,这是我所有作品中,写得最快的一部。
  作为西藏曲协主席,我曾为土登规划了四个“项目”。一是写他的传记,这个已经实现了。二是举办土登从艺60周年庆贺晚会,这也实现了。三是在2014年他从艺70周年之际,出版一套他的曲艺作品集。在区党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这个愿望在他重病期间也实现了。他坐着轮椅出席首发仪式,用颤微的声音发言,脸上洋溢着喜悦。四是要成立“土登西藏曲艺奖”基金,这也是土登先生自己的愿望,他表示要倾力配合我。没想到此后他的身体逐年虚弱,最后重病缠身,此事便成了遗憾。但我们又收获了一个计划外的惊喜,那就是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段锦川看了《藏地追梦人》传记后激动不已,想为土登拍一部电视艺术片,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这件事也成为现实。段导要我在艺术片里客串。因为这番良机,我与土登先生又一次朝夕相处了一个多月。艺术片从2015年开始,历经两年完成拍摄。几个月后,电视艺术片《随风起舞》在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几次,土登的事迹又一次广传祖国的四面八方。
  土登是我相声创作的引路人,也是敦促我在艺术事业不断努力的师长,他是我学习的楷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土登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我们俩在一起,总能消融岁数隔阂,无话不谈。在他重病期间,我去看他,他的话会多起来,有时激动得要起身为我续茶倒水,极力挽留我在他身边多待一会儿。这一切让我倍感温暖,深感一生有一知音,有共同爱好,有共同情趣,有共同语言,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土登走了,西藏艺术界一颗璀璨的星星殒落了。
  先生弥留之际,还反复唠叨着:“什么时候轮到我上场表演?”如今,我最敬重的艺术搭档逝去了,我流着眼泪写下了这篇短文,眼前总抹不去他的音容笑貌。我想,对他最好的怀念,就是学习他为艺术执着、为艺术奉献的精神,为人民创作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曲艺作品。这也是土登的愿望。
  愿先生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邓科)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3月27日晚,由中国曲协主办,江苏省曲协、揚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承办的“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实践——曲艺展演(仪征行)在仪征市人民影剧院举行。江苏省曲协、扬州地方的多位领导与现场千余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曲讯)
期刊
3月25日至29日,2018年中国曲协新发展会员培训班在北京杏林山庄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行业曲协的178名新发展会员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旨在团结引领新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曲协会员政治素質、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曲讯)
期刊
4月3日上午,中国曲协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召开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會,曲艺界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第八届主席团部分成员、老中青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代表以及曲协干部职工等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学习,畅谈学习体会。(曲讯)
期刊
快板书作为曲艺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以其明快的节奏、独特的表演方式在娱乐大众、讴歌时代、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等各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伴随着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广大观众对于艺术的审美日渐提升,对作品的要求、演员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创作出更优秀、品质更高的作品,如何将作品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便成了当下快板书从业者需要重视并亟需解决的关键所在。今天笔者将从快板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舞台呈现延
期刊
4月13日至14日,“彈词的历史、传承与传播”暨俗文学学术研讨会于南开大学津南校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弹词今夕及其与俗文学的交织脉络等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曲讯)
期刊
4月11日至13日,“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中國曲协评书艺术委员会理论研讨、示范展演、授课培训系列活动在重庆九龙坡区举行。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新出版的高等院校本科教材《评书表演艺术》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焦点,大家一致认为,该书填补了高等教育教材中评书艺术领域的一个空白,为评书表演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曲讯)
期刊
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生活
期刊
4月18日,“新中国评弹的开拓与回顾”——《吴宗锡评弹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上海、江苏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吴宗锡评弹文集》就是吴宗锡在评弹历史传承、评弹艺术规律、评弹事业发展、评弹人才培养等方面总结思考的集中体现,具有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理论价值。(曲訊)
期刊
银烛秋光冷画屏,桥填乌鹊渡双星。  (他是)一年一度洒相思泪,织女牛郎要叙别情。  天上七襄机织锦,人间儿女学穿针。  (有几家)瑶阶香案烧红烛,  (有几家)瓜果分陈佐酒樽。  (有几家)乞巧庭前争膜拜,  (有幾家)轻挥纨扇扑流萤。  (有几家)西瓜灯雕镂花纹细,  (有几家)悄启纱窗将香蜡焚。  (可记得)唐代明皇钿盒誓,玉环欢喜感深情。  (有的说)天孙下嫁将天衣制,绝巧裁缝样出新。  (
期刊
鼓书人 (唱) 移民回乡一年半,  又出技术又投钱。  亲力亲为打前战,  后有政府来支援。  窮僻沟改头又换面,  铁树湾变成金果园。  打平伙(注:AA制)乡亲铺排生日宴,  全村感谢张玉兰!  张玉兰 (白)不用谢我!这些都是  大家的劳动成果。再说我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要感谢,就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大家来帮忙。这不,标语上写起的: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张玉兰 (唱)乡亲们,撸起袖子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