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传恩是徐州文学高地沛县作家群中的先行者和典型代表,其小说可分为喻世的民间故事和警世的官场现形记两大类。以《伤心之旅》《鬼打墙)等为代表的来自民间的故事,通过书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带给读者民间的智慧与启迪。以《招商》《我心永恒》《选村长》等为代表的官场现形记是宋传恩主动承担知识分子警世、醒世作用的载体。宋传恩自觉传承沛县文学观念,注重小说的思想深度和故事’性,其故事原型大多來自故乡,表现的却是对国家、社会、城市、乡村等的深沉思考。虽然也有一些不足,但宋传恩的小说既是沛县文学的代表,也是淮海文学以及江苏文学的重要收获。
关键词:宋传恩 小说 沛风
淮海文学高地是徐州,徐州文学高地是沛县。两千多年前,刘邦一首《大风歌》或就了沛地的千古名胜歌风台,也激发了沛人的诗心与灵性。改革开放以来,沛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沛县人的文学情思随之飞扬,截至2018年,沛县已有各级作家协会会员三百余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人,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三十余人,形成了以本土文学期刊《歌风台》为核心的作家群。
宋传恩(1954-)男,既是沛县作家群中的先行者,也是典型代表。他既是改革开放后沛县人在纯文学期刊小说的第一人,也是出版个人小说集的第一人。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宋传恩一度放弃写作,但文学之情一直萦在心头,读鲁迅,品卡尔维诺,玩味《百年孤独》,默默体会着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核心。2008年,沛县成立文学创作团,他被推选为团刊《歌风台》的执行主编,文学激情再次被点燃,作品以每年十多万字的数量迅速增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特色。总体来说,宋传恩近十年的小说可分为喻世的民间故事和警世的官场现形记两大类。
一、喻世的民间故事
宋传恩是地地道道的草根作家,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后来在沛县供销总社做了十余年临时工,长期在底层挣扎的经历使他深知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当再次拿起笔时,写普通百姓,并写给普通百姓,成了宋传恩的自觉追求。
《伤心之旅》是一个来自民间的网恋故事。小公务员郑新与高中女生寒星恰巧乘同一列火车赴杭州私会网友,分别被骗后,又同车返回,郑新被寒星的母亲误解,先遭毒打,再丢升迁机会,继而不能上班,最后身败名裂,夫妻离异,被迫只身奔赴另一城市谋生,而寒星则离家出走,不知所终。
“艺术家和诗人的长处就在能够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直录式的新闻报道,宋传恩深谙其道《伤心之旅》发表于2010年,当时新闻媒体上关于网友行骗的报道很多,宋传恩发现这是一个时代话题,但他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也没有为郑新和寒星的遭遇痛心疾首,更没有摆出诲人不倦的面目给读者以忠告,而是着重呈现主人公们网恋的原因。郑新是个科长,但他没权没势,职务很可能被下属反超,常常担心、惶恐、焦虑,想送礼打通关节,妻子却抓住钱不放,想去旅游,妻子却要加班,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中,他都像个受气包,活得很窝囊。他想找点刺激,于是选择了貌似安全又浪漫的网恋。寒星是独生子女,母亲是饭店老板,父亲是中学教师,两人都忙于工作,寒星与父母没有任何情感的沟通,网恋成了她获得自我认同和情感慰藉的主要方式。郑新与寒星,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富家女,都是民间的“人上人”,但宋传恩轻轻掀开了他们光鲜的外表,让读者看到了他们荒原般的内心,而横行于我们时代的金钱与权力的拜物教则是这荒原的缔造者,它们异化着母女之情、夫妻之义、朋友之礼。宋传恩深受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作品虽然取材于现实,但更倾向于揭示人与时代的精神困境《伤心之旅》启示读者,我们的时代之心已被金钱与权力伤害,只有驱除金钱与权力拜物教,我们的心才会重见光明。
如果说《伤心之旅》讲的是我们时代的民间故事,那么《鬼打墙》讲的则是颇有些历史的民间故事。主人公张广胜是个亦邪亦正的民间奇人。他是“道地的赌博鬼”,是杀人劫财的强盗,还是勾引有妇之夫的猥琐男。他立场不稳,国民党来了,他当保长;共产党来了,他当村长;国民党回来了,他又当保长;共产党回来了,他又当村长。但与此同时,他力大无穷,能把石磙翻动得像风车;身体强壮,致人死亡的柿子配酒对他全无作用;勇敢无畏,能从十八盘热鏊子上走过;重情重义,他觉得国民党的区长王学增为人不坏,就以鬼打墙的谎言骗过共产党的干部,放王学增一条生路;也觉得共产党乡长姚根生对老百姓很好,以同样的谎言救下姚根生。
陈思和说民间文化“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由此进发除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鬼打墙》中的民间有两个层面,一个以无知、可怜又可悲的村民为代表,他们没有是非,明知张广胜杀人劫财,但一看他趟过十八盘热鏊子,非议立马变成了崇敬;他们崇拜权力,贱视生命,看到乡长给张广胜烧纸,“都很感动”,得知乡长还给张家送来四百斤小米时,就说张广胜“死了也值了”;他们无知而残忍,看杀人时,只要有一个没死的,“人群中一阵喊叫,没死!没死!”还要“挖点人脑子”,“给俺儿治疯病!”……对于这个民间,宋传恩继承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有揭露与批判,也有同情与悲悯。另一个层面以张广胜为代表,他是村民的一员,但又超越村民之上,他像村民们一样追求食、性、赌的欲望满足,为活命而撒谎、杀人,但为了义,他能从容赴死,他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爱憎,他的身上既充满着原始的生命活力,又闪耀着善的光辉。对于他,宋传恩是欣赏的、钦佩的,认为他的生命力、他的精神才是民间生生不息的根源,于是为他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让王学增的后人自香港归来,给他修了墓。通过《鬼打墙》,宋传恩不仅使读者认识到既藏污纳垢,又朴实善良;既冷漠无情,又热情似火;既静如死水,又波涛汹涌的民间文化的复杂形态,也彰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间信仰。
除《伤心之旅》《鬼打墙》外,《郑家鸡汤馆》《鸟柏觅踪》以及《村头那一家》讲述的都是民间的故事,书写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但透过一个个普通的故事,每一篇又都带给读者一些来自民间的智慧与启迪,或揭示“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心中有则有,心中无便无”的哲理,或使人明白“人间是非纷纷扰扰……莫理论,理不出个青红皂白”,劝人该放手时就放手。
关键词:宋传恩 小说 沛风
淮海文学高地是徐州,徐州文学高地是沛县。两千多年前,刘邦一首《大风歌》或就了沛地的千古名胜歌风台,也激发了沛人的诗心与灵性。改革开放以来,沛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沛县人的文学情思随之飞扬,截至2018年,沛县已有各级作家协会会员三百余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十人,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三十余人,形成了以本土文学期刊《歌风台》为核心的作家群。
宋传恩(1954-)男,既是沛县作家群中的先行者,也是典型代表。他既是改革开放后沛县人在纯文学期刊小说的第一人,也是出版个人小说集的第一人。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宋传恩一度放弃写作,但文学之情一直萦在心头,读鲁迅,品卡尔维诺,玩味《百年孤独》,默默体会着小说创作的技巧和核心。2008年,沛县成立文学创作团,他被推选为团刊《歌风台》的执行主编,文学激情再次被点燃,作品以每年十多万字的数量迅速增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特色。总体来说,宋传恩近十年的小说可分为喻世的民间故事和警世的官场现形记两大类。
一、喻世的民间故事
宋传恩是地地道道的草根作家,中学没读完就务农,后来在沛县供销总社做了十余年临时工,长期在底层挣扎的经历使他深知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当再次拿起笔时,写普通百姓,并写给普通百姓,成了宋传恩的自觉追求。
《伤心之旅》是一个来自民间的网恋故事。小公务员郑新与高中女生寒星恰巧乘同一列火车赴杭州私会网友,分别被骗后,又同车返回,郑新被寒星的母亲误解,先遭毒打,再丢升迁机会,继而不能上班,最后身败名裂,夫妻离异,被迫只身奔赴另一城市谋生,而寒星则离家出走,不知所终。
“艺术家和诗人的长处就在能够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直录式的新闻报道,宋传恩深谙其道《伤心之旅》发表于2010年,当时新闻媒体上关于网友行骗的报道很多,宋传恩发现这是一个时代话题,但他没有简单地陈述事实,也没有为郑新和寒星的遭遇痛心疾首,更没有摆出诲人不倦的面目给读者以忠告,而是着重呈现主人公们网恋的原因。郑新是个科长,但他没权没势,职务很可能被下属反超,常常担心、惶恐、焦虑,想送礼打通关节,妻子却抓住钱不放,想去旅游,妻子却要加班,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中,他都像个受气包,活得很窝囊。他想找点刺激,于是选择了貌似安全又浪漫的网恋。寒星是独生子女,母亲是饭店老板,父亲是中学教师,两人都忙于工作,寒星与父母没有任何情感的沟通,网恋成了她获得自我认同和情感慰藉的主要方式。郑新与寒星,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富家女,都是民间的“人上人”,但宋传恩轻轻掀开了他们光鲜的外表,让读者看到了他们荒原般的内心,而横行于我们时代的金钱与权力的拜物教则是这荒原的缔造者,它们异化着母女之情、夫妻之义、朋友之礼。宋传恩深受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作品虽然取材于现实,但更倾向于揭示人与时代的精神困境《伤心之旅》启示读者,我们的时代之心已被金钱与权力伤害,只有驱除金钱与权力拜物教,我们的心才会重见光明。
如果说《伤心之旅》讲的是我们时代的民间故事,那么《鬼打墙》讲的则是颇有些历史的民间故事。主人公张广胜是个亦邪亦正的民间奇人。他是“道地的赌博鬼”,是杀人劫财的强盗,还是勾引有妇之夫的猥琐男。他立场不稳,国民党来了,他当保长;共产党来了,他当村长;国民党回来了,他又当保长;共产党回来了,他又当村长。但与此同时,他力大无穷,能把石磙翻动得像风车;身体强壮,致人死亡的柿子配酒对他全无作用;勇敢无畏,能从十八盘热鏊子上走过;重情重义,他觉得国民党的区长王学增为人不坏,就以鬼打墙的谎言骗过共产党的干部,放王学增一条生路;也觉得共产党乡长姚根生对老百姓很好,以同样的谎言救下姚根生。
陈思和说民间文化“构成了独特的藏污纳垢的形态”,“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生命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由此进发除对生活的爱和憎,对人生欲望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无法涵盖的自由自在”《鬼打墙》中的民间有两个层面,一个以无知、可怜又可悲的村民为代表,他们没有是非,明知张广胜杀人劫财,但一看他趟过十八盘热鏊子,非议立马变成了崇敬;他们崇拜权力,贱视生命,看到乡长给张广胜烧纸,“都很感动”,得知乡长还给张家送来四百斤小米时,就说张广胜“死了也值了”;他们无知而残忍,看杀人时,只要有一个没死的,“人群中一阵喊叫,没死!没死!”还要“挖点人脑子”,“给俺儿治疯病!”……对于这个民间,宋传恩继承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有揭露与批判,也有同情与悲悯。另一个层面以张广胜为代表,他是村民的一员,但又超越村民之上,他像村民们一样追求食、性、赌的欲望满足,为活命而撒谎、杀人,但为了义,他能从容赴死,他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爱憎,他的身上既充满着原始的生命活力,又闪耀着善的光辉。对于他,宋传恩是欣赏的、钦佩的,认为他的生命力、他的精神才是民间生生不息的根源,于是为他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让王学增的后人自香港归来,给他修了墓。通过《鬼打墙》,宋传恩不仅使读者认识到既藏污纳垢,又朴实善良;既冷漠无情,又热情似火;既静如死水,又波涛汹涌的民间文化的复杂形态,也彰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间信仰。
除《伤心之旅》《鬼打墙》外,《郑家鸡汤馆》《鸟柏觅踪》以及《村头那一家》讲述的都是民间的故事,书写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喜怒哀乐,但透过一个个普通的故事,每一篇又都带给读者一些来自民间的智慧与启迪,或揭示“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心中有则有,心中无便无”的哲理,或使人明白“人间是非纷纷扰扰……莫理论,理不出个青红皂白”,劝人该放手时就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