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2019年底,我就开始关注人们对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的态度和反应。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通知》,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4个病例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总体来说,疫情初期,人们对这种从未听说过的疾病不怎么重视,认为它不可能跟当年的SARS相提并论。直到一月中下旬,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点后,人们对疫情的关注才成为每日优先事项(图1)。
即便如此,不同人群对疫情的态度也千差万别,不在意的人对疫情的预期非常乐观,认为生病都是别人的事;太“重视”的人对疫情的预期非常悲观,认为一旦感染就意味着死亡,一有头疼脑热的症状就觉得自己是疑似患者,需要立刻就医。再以戴口罩为例,许多放假居家的学生在乖乖戴上口罩的同时,还耐心为父母长辈讲解戴口罩的必要性,因为在老一辈的认知里,戴口罩有些小题大做。面对同样的疫情,为什么大家的风险感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引发了我进一步的研究欲望。
关注这次疫情的同时,我翻阅了2003年非典(SARS)时的相关资料。当年疫情发生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心理台风眼”效应。
在气象学上,台风眼是指在距离台风中心数十公里的中心区域内,风力很小,天气晴好,而台风眼外围则狂风暴雨。研究人员把气象学上的这个概念用到了心理学领域,认为在灾难中心区域的个体心理反应比外围更加平静。比如在SARS期间,处于疫区的北京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焦虑或惊慌,而处在相对安全区域(非疫区)的重庆学生的焦虑水平却是最高的。
同样的,在5·12地震发生后,也出现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发现,灾区人民(四川、甘肃)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比非灾区人民(北京、福建等地)的预估更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了全国的重灾区,心理台风眼效应也会同样存在于武汉吗?由于此次疫情波及全国,并不存在完全的灾区和非灾区,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按照与重灾区武汉的距离,把全国划分成了三类地区:第一类是湖北省(一区),第二类是与湖北省接壤的省份(二区),第三类是其他省份(三区)。
随后,我们制作发放了上千份调查问卷,请各区域人民对此次疫情进行恐慌程度自我评估和综合打分(10分制)。在收回的943份有效问卷中,一区得分8.02,二区得分7.86,三区得分7.68。从中可以看出,重灾区人民的恐慌程度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SARS、地震中存在的心里台风眼效應并没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验证。
同样是传染病,为什么SARS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没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验证呢?在我看来,SARS存在清晰的疫区与非疫区,因此有典型的受灾群体和非受灾群体之分,而此次肺炎疫情虽然重灾区在武汉,但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等省份的确诊病例数量也较多,且全国各省皆有疫情,具有多点爆发的特征。与SARS相比,此次疫情不存在完全的灾区(疫区)和非灾区(非疫区)之分。
虽然心理台风眼效应不明显,但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表现却展现出了明显的涟漪效应。这是与心理台风眼相反的一种心理效应,就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个石头,由此形成的涟漪从中心逐层向外扩展。在这次新冠肺炎事件中,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也证实了,人们的恐慌与焦虑情绪确实是从风险源或灾难中心地带向外逐渐降低的(一区8.02
即便如此,不同人群对疫情的态度也千差万别,不在意的人对疫情的预期非常乐观,认为生病都是别人的事;太“重视”的人对疫情的预期非常悲观,认为一旦感染就意味着死亡,一有头疼脑热的症状就觉得自己是疑似患者,需要立刻就医。再以戴口罩为例,许多放假居家的学生在乖乖戴上口罩的同时,还耐心为父母长辈讲解戴口罩的必要性,因为在老一辈的认知里,戴口罩有些小题大做。面对同样的疫情,为什么大家的风险感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引发了我进一步的研究欲望。
重灾区的“台风眼效应”
关注这次疫情的同时,我翻阅了2003年非典(SARS)时的相关资料。当年疫情发生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心理台风眼”效应。
在气象学上,台风眼是指在距离台风中心数十公里的中心区域内,风力很小,天气晴好,而台风眼外围则狂风暴雨。研究人员把气象学上的这个概念用到了心理学领域,认为在灾难中心区域的个体心理反应比外围更加平静。比如在SARS期间,处于疫区的北京学生并没有明显的焦虑或惊慌,而处在相对安全区域(非疫区)的重庆学生的焦虑水平却是最高的。
同样的,在5·12地震发生后,也出现了“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发现,灾区人民(四川、甘肃)认为恢复到灾前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时间,比非灾区人民(北京、福建等地)的预估更短。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成了全国的重灾区,心理台风眼效应也会同样存在于武汉吗?由于此次疫情波及全国,并不存在完全的灾区和非灾区,在导师的指导下,首先按照与重灾区武汉的距离,把全国划分成了三类地区:第一类是湖北省(一区),第二类是与湖北省接壤的省份(二区),第三类是其他省份(三区)。
随后,我们制作发放了上千份调查问卷,请各区域人民对此次疫情进行恐慌程度自我评估和综合打分(10分制)。在收回的943份有效问卷中,一区得分8.02,二区得分7.86,三区得分7.68。从中可以看出,重灾区人民的恐慌程度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SARS、地震中存在的心里台风眼效應并没有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验证。
同样是传染病,为什么SARS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没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验证呢?在我看来,SARS存在清晰的疫区与非疫区,因此有典型的受灾群体和非受灾群体之分,而此次肺炎疫情虽然重灾区在武汉,但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等省份的确诊病例数量也较多,且全国各省皆有疫情,具有多点爆发的特征。与SARS相比,此次疫情不存在完全的灾区(疫区)和非灾区(非疫区)之分。
虽然心理台风眼效应不明显,但人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表现却展现出了明显的涟漪效应。这是与心理台风眼相反的一种心理效应,就好比在平静的湖面上扔了一个石头,由此形成的涟漪从中心逐层向外扩展。在这次新冠肺炎事件中,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也证实了,人们的恐慌与焦虑情绪确实是从风险源或灾难中心地带向外逐渐降低的(一区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