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楼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i_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始,我在车巴河岸边一个牧村驻村两年,吃住都在村委会小二楼上。小二楼坐东朝西,虽然有炉子,但难抵直入骨髓的寒冷。每天晚上,将身子裹得严严实实,半夜里还是常常被冻醒。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急于上厕所,而是整理乱如鸡窝的头发。在小二楼洗头需要极大的勇气,只好将毛巾在热水中泡一下,再拧干捂在头上,等张牙舞爪的、犹如牦牛膝蓋般的头发完全贴在头顶上时,才可以飞奔下楼,才可以真正开始新的一天。
  小二楼向阴,寒冷无比。隆冬之时,怒吼的风像魔鬼迎娶新娘。不敢出门,只好把塑料罐改成一把夜壶,坐等春和景明的某一天,时间给我一个光荣的身份。
  小二楼对面有一家杂货铺,杂货铺能给人希望,不过,所有一切也只能是想象,因为,那间杂货铺大多时间都关着门。黄昏时分,牛从山林里出来,当它们路过杂货铺的时候,杂货铺偶尔会开一次,但很快又会关上门。巷道里的路灯彻夜不眠,但没有行人。这时候,我会听见车巴河的流水声,还能听见山林里各种各样的鸟儿的叫声。一旦进入夜晚,就连流水声都听不见了。
  拉开麻布窗帘,大多时候,我会看见走在巷道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们背着柴禾,满面笑容,相互致意。上午10点的时候,阳光会滑过窗台,转瞬即逝。桌子摆放着厨具,厨具上,每天都会有新的灰尘堆积,尽管如此,它们依然发出青稞的馥郁之气。
  《车巴河纪事》就是在这个小二楼上写的,既是驻村期间的自我表达,也是散文集《车巴河笔记》的另一个补充。纪事中,有心灵的寂寞和反抗,也有希望与温暖,因为,我时刻在等待“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其他文献
一定会有掀动风暴的大事物  躲在冬天的深处。  冷气、病毒、口罩,瞬间掀起一场白色风暴。  一堵墙、两堵墙、三堵墙,那么多人端坐其中。  等待日落,等待日出,等待空白,翻来覆去听一首歌,还有多少人想说,终于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模样!  是到了该谈一谈什么的时候了,前尘往事……终有清算一说。  白衣、口罩、体温枪、出入证,哦,我站在大风口的兄弟姐妹,他们正用一己之力,阻挡着狼群!一定能够守得住、镇得住
读雨倾城的散文诗,上手便被她的几个意象所吸引。  譬如《我爱它无可替代的安静》中的“苇”,赋予芦苇以“静谧”:或者赋予“静谧”以芦苇的形象。譬如《到开阔里去》《这是谁的河流》和《南县,我就在它们身边》等篇章中的“水”,其形象相同,而“意”则不一样。或是一段美好的岁月:或是爱情或命运:或是“静”的化身。“水”这个意象,在雨倾城的作品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寄情山水,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看家本领:而散
牛角梳的哽咽   牛角梳在晨光微起时炫舞于新娘鬓角。   发缕如黑瀑顺势倾泻,姣好的脸庞,酡红、粉黛,两丝银白被微阳皴染了底色。   巧匠在午时细细打磨,犀利的锯齿渐趋圆融,蕴涵通透的肌理,泛着岁月的幽光。   这温润如玉的牛角梳,源自犀牛角、水牛角,抑或黄牛角?不得而知。只知自茕茕孑立的祖母手中传下,便封藏了待嫁娘的眼泪,迷醉了神性时刻的允诺。   那梳子反面的一抹醒目烟黄,是犀牛泣血
摘要: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双气缸顺序动作回路的组建与调试”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企业任务贯穿课堂,会大大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生产需求的匹配率,达成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产教融合;专业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
【项目简介】  常州市朝阳中学2019年成功申报江苏省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互联网时代的读写品质提升’项目”,多年来一直基于真实情境和生命成长,关注学生读写状态的改善。通过环境的营造,分主题纵向贯通、横向勾连、融通读写,促进核心素养落实和办学品质提升。在互联网环境中,众筹共建读写品质课程,以线上线下融通的方式,打造滋养生命的“读写嘉年华”。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读写品质提升”项目通过开展书香校
草木有草木的倒影,石头有石头的回声。大地上的事情,让人如此怀念。  大地是一列金黄的火车  大地是一列金黄的火车。  在梦中,九月的风吹着。稻谷的清香,田野的阳光,使我放下尖锐,偏向于柔软的表达。  假如我要依附,无疑,粮食的光芒是最好的。  村口那枚熟透的月亮,等待着梦中人——回来,采摘。  日历空着一笺怀想  处暑,日历空着一笺怀想。乡下种棉花的土地,空着。  日色退隐。摘新棉的記忆被黄昏拦腰
扎西才让的散文诗组章《西藏:虚掩之门》第一章从14世纪罗马方济会修士鄂多立克晚年在病榻上的口述场景开篇。作为一个修行人,鄂多立克首先注意到的肯定是东方中国的这个少数民族奇特的生死观。这是一个西方人在推开西藏这扇虚掩之门后产生的最初的震撼。在整部组诗中,这种震撼感不绝如缕,直到五百多年后的1904年4月,在英国荣赫鹏远征军医士长沃德尔笔下,仍然是“拉萨充满了世纪的诗歌,是永生大喇嘛的神秘之都,矗立在
1 ▲ 首先是风,渐次拂起它的翅膀,继而是那些拂过山脊与林梢的灰瓦云,然后才是这一抹抹清透又纯粹的薄荷绿水间的清凉,容纳下那最后一缕琥珀色的光线……  唯一的目击者!悄然吹动着客观的另一部分,事物的关联性也总是同时呈现在眼前——这尽小者大,春日里的湖,转而间的发现:一棵倒下的树,系于飞翔或飞翔之物,这慵散中的一些身影与变音,我的发现——鱼们却暗自攒行其间,亮着大大的瞳孔……枯枝间仍投了一些横斜的影
1 ▲ 散文诗还可以是什么?怎样才更有质量,还可以是啥模样?类似思考或摸象尝试必然与自觉的写作者长期相伴。在语言这基石之上,每种文体永远都需要优异或反常规的实践者,他们不是维持旧有局面的装修工,而更应是适度的破局及重建者。  翻开通讯录,都是酒友与长官。  最终没有朋友可联系、交谈。老刘打“114”,和电信某某女业务员聊了5分钟。  得寸进尺,要业务员个人手机号,未遂。  之后,记在日记上:  今
扎西才让:1972年出生于甘肃省临潭县,藏族。1993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在《詩刊》《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十月》《山花》《西藏文学》《飞天》《散文诗》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20万字,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诗收获》《诗选刊》转载。出版散文诗集《七扇门》《在甘南》、诗集《大夏河畔》《当爱情化为星辰》《桑多镇》、中短篇小说集《桑多镇故事集》等著作,作品入选90多部年度选本,获敦煌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