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教材;校本研发;教师协作;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1-002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这无疑对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施这门课程,使之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如何开展具体活动,使之形成常态化教学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以教材为依托,以校本开发课程资源为主流方向,通过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活动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推进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并联系我区实际,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社区实际,开发当地资源,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深层创新、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去探索、体验、创造,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一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活动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语文专业)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唯其新,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多维指导,多方开发资源,全力做好活动指导,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教材;校本研发;教师协作;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8)11-0021—02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这无疑对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实施这门课程,使之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如何开展具体活动,使之形成常态化教学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以教材为依托,以校本开发课程资源为主流方向,通过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活动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有效推进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在课程开展的初期,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并联系我区实际,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社区实际,开发当地资源,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深层创新、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去探索、体验、创造,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一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在活动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语文专业)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唯其新,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多维指导,多方开发资源,全力做好活动指导,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