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地球

来源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电子垃圾再利用
  
  手机、计算机、电视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内部配件损坏时如果被随意处理,有可能污染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部分发展中同家,当地人不经任何保护措施就随意拆解废弃电子产品,将其中的汞、铅、镉及其他有毒金属暴露于环境之中,仅仅是为了获得电子产品中的其他贵重金属,如金、铜等。如今,所谓的电子垃圾已成为同体垃圾流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每年大约有2000万到5000万吨的电子垃圾被随意抛弃。
  如果对这些电子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既可以减少对金属采矿的需求,也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云蓝”公司可以帮助科技公司处理他们的电子垃圾,保证其中的贵重金属能够回收并在未来新的电子产品中重新利用。对银行等机构来说,他们很担心存储于旧电脑中的敏感数据在处理过程中被泄露,“云蓝”公司可以在厂内当场进行处理。
  
  2、海藻生物燃料
  
  这是一个致命的秘密:在美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并不是太阳能、风能或电动汽车,而是古老的玉米燃料乙醇。由于有政府补贴,美国在2009年生产了106亿加仑乙醇,这足够替代3.64亿桶石油。然而,研究表明,大规模的乙醇生产并不一定是可持续的。用足以养活全球人的粮食来为汽车提供燃料,这样似乎并不合算。
  但这是否就意味着生物燃料就不能够在美国的绿色能源战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呢?恰恰相反,生物燃料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一个最佳选择就是由海藻生成的生物燃料,它可以解决玉米燃料乙醇所不能解决的许多问题。首先,海藻不需要农田来种植,只要有空闲的地方,有蓄水池、有充足的阳光即可。其次,海藻比其他传统的作物生长得更快,而且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废水,甚至是盐水。美国加州蓝宝石能源公司和佛罗里达州藻类生物燃料公司已经在这一技术上取得领先优势,并接近商业生产,他们现在需要的则是来自政府的支持。
  
  3、海藻食物
  
  海藻其实是极其有用的。美国旧金山Solazyme公司的化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了藻类的另一种用途:食物。该公司利用海藻来生产面粉,这种面粉可以替代面包、饼干等食品所用的传统面粉。此外,海藻面粉中还含有油脂成分,这种油和有益健康的橄榄油有些相似。这种面粉虽然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做出的食品确实很美味,而且低热量、高蛋白。这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4、薄膜太阳能电池
  
  两大因素让太阳能成为新能源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角色之一。一是效率,二是价格。效率就是指一面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价格就是指生产这种太阳能电池板究竟有多便宜。如今,正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比如人们在屋顶上看到的单晶硅阵列,通常都是关注效率,但造价昂贵。
  不过,生产太阳能电池板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技术使用的硅材料更少,这就意味着这种电池板的平均效率要低于使用晶体硅的阵列。但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另一个事实就是,使用的硅材料越少,就越便宜,而且生产速度更快。这种优势组合让美国亚历桑那州的第一太阳能公司和圣何塞市的纳米太阳能公司居于这一行业的技术龙头地位。第一太阳能公司也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可再生能源公司。
  
  5、熔盐存储
  
  环境学家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可再生能源拥有许多优点。由于风能和太阳能都是免费的,因此人们不需要为这种燃料支付任何费用,此外还可以节省煤、天然气、石油和核能等生产领域必须的设施建设费用。但是,风能和太阳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间歇性。当风不吹的时候或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涡轮机和硅片将无法生产电能。
  不过,一些成规模的太阳能公司正在想方设法地存储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生产的电能。一个选择就是“熔盐”。熔盐可以用来进行太阳热发电,这种技术利用强大的镜面聚焦太阳热量产生蒸汽,从而带动发电涡轮机。白天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大量的盐,这种盐可以吸收数量可观的热量。当太阳落山时或白天是多云天气时,熔盐存储的热量再被用米产生蒸汽带动发电涡轮机。
  
  6、太阳塔
  
  有两种方式可以从太阳身上汲取能量,一种就是通过光电板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但是,太阳光也可以产生热量,可以通过镜面将太阳光聚焦从而产生蒸汽带动发电涡轮机。这就是第二种方式,也被称为太阳热或聚焦太阳能。事实上,在美国内华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沙漠中已有这样的太阳热电站在运行。这些太阳热电站利用一排排很低的曲面镜来反射太阳光。
  不过,美国eSolar公司的比尔·格罗斯认为,他可以改进一些基本技术。eSolar公司并不是采用曲面镜阵列,而是利用垂直的镜面塔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完美地将太阳光聚集于地面上的一个目标。此外,通过软件控制,镜面还可以非常完美地跟踪太阳的位置,将产生的电能最大化。
  
  7、微生物定制生物燃料
  
  在可替代能源之前,生物科技是硅谷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科学家们正在致力于解码基因组,力争生产更新更好的药物。但是,科学家们发现这两个领域其实有着许多共同点,尤其是在生物燃料方面。第一代生物燃料是有局限性的:每加仑玉米燃料乙醇比石油燃料产生的能量少,而诸如生物柴油燃料之类的新型燃料,如果没有经过代价不菲的技术转化,常常无法应用于汽车引擎。这也是新型燃料无法得到广泛认可的最大障碍。何况,现在到处都是石油燃料的基础设施,要改进它们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代价高昂。
  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厂一泛使用生物燃料呢?Amyris公司和LS9公司正在利用生物科技生产新型生物燃料,这种燃料如今已可应用于我们的小汽车和卡车之中。这两家公司首先在实验室中培养一种可以生产生物燃料的微生物。当然,这种技术要想实现商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为未来的生物燃料带来了希望。
  
  8、电动汽车
  
  自从汽车问世以来,电动汽车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事实上,这一技术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电动汽车比起燃油汽车存在许多不足,如每加仑燃油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而电池则永远无法持续很远的路程。
  不过,时间会改变一切。通用汽车Volt电动车于2010年底开始量产。日本日产汽车、丰田和福特汽车也都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动汽车。一些较小的公司也正在试验超高效电动车。然而,电动汽车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
  
  9、智能电表
  
  我们所使用的电器已是21世 纪电器,然而电器接入的电网却仍然属于20世纪。这种电网效率低,而且极易崩溃。改进电网是大范围利用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更好的导线来传输风力等能量产生的电能。一个灵活多变的智能电网可以更好地处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
  对于一个小型的智能电网来说,安装的首要步骤就是安装一个智能电表。如今的电表只会记录和显示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现有基础设施甚至不知道提醒用户灯火管制,直到大量用户打电话过去询问。但是接入网络中的智能电网可以传播各种即时信息,让基础设施和用户都能时时了解究竟用了多少电,这样就可以更高效地使用电源,可以以更少的能量需求来设置洗衣机洗衣时间等。
  
  10、锂离子电池
  
  未来的电力年代,并不是追求变革,重点关注的应该是能量存储,尤其是对手机充电装置和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上世纪90年代的电池通常都是镍离子,虽然它们比以前的铅电池有所改进,但它仍然无法为汽车长距离运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锂离子电池或许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挑战者。锂离子电池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可以储存更多的电能,一个较小的电池也可能更轻,从而减轻电动汽车的车身重量,所需要的驱动力也因此变小。不过锂离子电池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就目前而言,一部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估计价值1万美元。
  
  11、燃料电池
  
  有时候,某些高科技起步于一般技术。燃料电池是一种传统、基本的技术,它们通过电池内部的燃料氧化反应产生电量。本质上讲,它们是一种化学电池,在每一所高中的化学课上都可以制做这种电池。与蓄电池不同的是,它们不能存储电能。不过,它们的简易性也让它们更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如美国宇航局曾经长期使用氢燃料电池为太空船供电。 一些人开始尝试利用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更清洁的商业发电方式。比如,本田和其他一些汽车公司已经研制出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不过这些氢燃料电池造价不菲。带来变化的是美国加州的“旺盛能源”公司。2010年初,“旺盛能源”公司推出一种被称为“旺盛盒”的产品,该系统利用燃料电池技术提供离网电力。“旺盛盒”相当于一个集装箱的一半大,采用固体氧化物燃料来氧化自然气体从而产生电能。
  
  12、屋顶风能发电
  
  如果风力足够大,风力涡轮机也可以改小,完全可以安装在屋顶上。Windtronics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迷你风力涡轮机,它既可以安装于任何平屋顶之上,也可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阵列。每个迷你风力涡轮机直径约6英尺(约合1.8米),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圆形排气扇。在风力正常的情况下,每台涡轮机每年可以生产近3000度电。与其他发电涡轮机不同的是,Windtronics公司的涡轮机没有可旋转齿轮,因此更安静。在普通的风力涡轮机中,扇叶带动齿轮,齿轮再转动发电机,最后发电机产生电能。而Windtronics涡轮机模型中,扇叶尖端装有磁铁,通过磁铁吸附于一个轮子上,整个涡轮机就是一台发电机。正是这种技术使得Windtronics涡轮机更安静,安装于屋顶也不会打扰自己和邻居。
  
  13、潮汐塔
  
  潮汐是一种海洋能,可以产生巨大的动能,通过某种适当的技术可以捕获这种能量。事实上,潮汐比风能更好,因为它比风能更易预测。通常,最好的风力资源都远离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恰恰相反,世界上主要的大城市大多是紧临海边。不过问题在于,在水下建造基础设施比在陆上的花费要高得多,此外还要考虑咸水对设施的侵蚀和后期维护等诸多问题。
  尽管存在挑战,但潮汐塔已慢慢得到认可。这种技术原理等同风力涡轮机,潮汐的稳定运动带动水下涡轮机从而产生电能。与风力一样,世界上某些地区潮汐能非常丰富,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是地球上潮汐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14、绿色信息技术
  
  计算机看起来似乎很清洁,它们似乎只会在那嗡嗡地响,不会排放有毒物质。但是,它们需要电源,而当前的电源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尽管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现在是一个较小的碳排放源,只占全球排放量的2%,但这一数字正在快速增长,据估计10年内将会翻番。
  因此,绿色信息技术自此而生。需要出现更高效的笔记本和服务器,软件系统可以在不用时自动关闭计算机系统,同时这种效能的提高不会影响计算机等设备的正常性能。Granola智能电源管理软件就可以在系统后台运行,调节计算机自带的节能硬件,保护你的计算机不会耗费任何不必要的电量。
  
  15、绿色混凝土
  
  制造水泥是一个高耗能的过程。你必须将粉末状石灰石粘土高温加热到1450摄氏度,这通常需要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煤或天然气等。毫无疑问,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每生产一吨水泥,就要释放出650到920公斤的二氧化碳。
  好消息是现在有许多碳存储技术,可以实现水泥生产过程效能更高。比如,Hycrete公司已经生产出一种屋顶防水水泥,而且可以在将来重复再利用。伦敦Novacem公司则更进一步,他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水泥生产技术,采用硅酸镁来替代富含碳的石灰石,而且生产过程中能够同时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吸收量比排放量要多。不过,Novacem公司尚未实现商业化生产。如果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商业化生产,绿色混凝土将成为一种可以用来消碳的材质。
  
  16、绿色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种主流设计。许多高大的摩天大厦,如美国银行新总部大楼都标榜自己是最低能耗的建筑,他们尤其看重能源与环境建筑认证系统分数。能源与环境建筑认证系统也是建筑物的能耗指标之一。美国众多亿万富翁们正在竞相建造美国最绿色的建筑。
  大多数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以降低能源浪费;采用更智能的建筑材料。美国Serious Materials公司就研制出一种高效窗户、多种绝缘建筑材料等,可以大大减少内部热量的流失。
  
  17、小型核电站
  
  核电的放射性废料和严重事故的威胁,一直是绿色组织和环保人士最担忧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忽略这些因素,核电是唯一的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又不会释放碳的非间歇性能源。如果取消了美国所有的核电站,那么来自煤碳发电站的碳排放量将大幅增加。
  不过,核电站建设仍然进展缓慢。在过去数十年中,美国没有建造一所新的核电站。这和环境没有关系,只因为核电站的投资日益增加,如今很少有实体愿意拿出大笔资金去冒这个风险,但这不意味着核电的萎缩。美国纽斯高核电公司和巴布科克一威尔科克公司正在进行尝试。他们准备建设一些小型的核电站,这种核电站规模只相当于现有的数十亿瓦特反应堆的四分之一,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和事故风险。
  
  18、人工光合作用
  
  自然界其实总是比人类更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比如光合作用。长有绿色叶子的植物能够捕获太阳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化学燃料。这一过程就比我们人类的光电太阳能电池板要高明、高效得多。
  有许多科学家在尝试人工光合作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能源专家丹尼尔·诺塞拉正在试验一种人工光合作用方式。这种人工光合作用可以产生电源,电源再用来生产氢制造燃料电池。
  
  19、变废为宝
  
  最完美的废物利用方式就是:用垃圾来发电。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燃烧垃圾,然后利用燃烧的热量产生蒸汽带动发电涡轮机。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并不是所有的垃圾都可以燃烧,而且这些废物在燃烧时常常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因此,当前我们对于一些不可再利用的垃圾都是以掩埋的方法来处理。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公司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再利用这些垃圾。Costaka公司已经研究出一种新的变废为宝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大量的生物垃圾燃烧成气体,然后再转化为乙醇。
  
  20、生物碳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完美的途径,以快速、经济地降低碳的排放量,生物碳就是一个相对简易的方式。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旦它们被砍伐或燃烧,它们所吸收的碳就又会被排回大气中。保证树木生存,尤其是热带地区的树木,是存储碳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植物被砍伐并在一个可控的、低氧的环境中燃烧,就会生成木炭。木炭是碳的一种稳定的固体形态。如果你将生物碳与某种土壤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减少大量的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物碳可以抵销全球12%的碳排放量。生物碳技术面临的挑战就是它本身的价值相对较低,因此没有多少商家愿意大批量生产。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2008年8月1日,我国投运的第一条轮轨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始正式运营。京津城际快速铁路工程于2005年7月4日开工,总投资133.24亿元,西接北京南站东端,东至天津站,全长115.2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最小发车间隔3分钟,最大通过能力20对/小时,每列车定员900人,最大输送能力18000人/小时。京津城际快速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京津两地在30分钟内通达。  据介绍
污浊的印染废水,经过清浊分流,层层过滤、净化后“重获新生”,回到生产车间被再利用;一个项目,集成数项先进技术,多次填补国内外行业空白,被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21家企业广泛应用,近3年为企业节支近7000万元……这些场景和数字无不与一个名为“印染废水大通量膜处理及回用技术与产业化”(下简称“印染废水大通量膜”)的科研项目有关。近日,这个由东华大学领衔研制的科研项目凭借其出色的技术创新和
日记的作者是日军十三师团一一六连队第八中队的上等兵中野信术。这篇报道是他一年来日记的摘译。读完这篇报道后,不仅今人对“孤人之子,寡人之妻”的日本军阀,增加万分的憎恨;就是对那些羔羊式的被驱策到战场来的日本士兵,也不由得要给予同情。当然,抵抗暴日,全赖我们自己努力;可是呻吟在日本军阀淫威之下的日本士兵,终有一天会由消极的厌战,走上积极之途,而推翻他们的压迫者。这一件事,从这篇报道中,也可以窥见端倪。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他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阅读他的一生,就如同阅读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  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代表孙家栋,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属于学生们的毕业季。近日,网友晒出一组某高校宿舍管理大妈的黑板留言,黑板上除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和“温馨提示”,还有大妈对即将毕业的学子们的“唠叨”。朴实的语言,加上落款“你的大妈”,满满的温暖,直戳泪点。其实,在现代教育史上,不乏励志的毕业离别赠言,今天读来,仍是受益良多。  毛泽东: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939年7月,毛泽东在给即将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的陕北公学的
风力推动的三轮自行车    德国某大学的InVentus团队的学生研发了一款纯以风力推动的三轮自行车,名叫Ventomobile。可别小看这台看似组装简单、架构单纯的交通工具,这群学生是连续好几个月日夜赶工,才完成这个兼具环保理念和可用性的三轮车。  Ventomobile风力车由轻巧的碳纤维制成,重量不到300磅(合136公斤)。Ventomobile第一次在风力测试时表现成绩斐然。这款风力自行
血友病、神经肌肉缺陷、地中海贫血症,这些与生俱来的遗传性疾病给成千上万家庭带来无尽痛苦。然而,不久的将来,也许只要像打预防针一样,在妊娠早期注射一些造血干细胞,就有望在娘胎里将这些疾病治愈。  上海交大医学遗传研究所授黄淑帧领导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以山羊作为动物模型,将人脐血造血干细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成功构建了能够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为异种器官移植、产前治疗及
日前,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据介绍,今年5月31日至7月18日,“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共完成17次下潜,其中7次穿越2000米深度,4次突破3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创新指数学术研讨会暨新闻发布会于目前举行。会上发布的2007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格局非常明显,前十名中有70%的省份属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资源聚集是制造业创新能力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是中国人民大学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咨询性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直接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及学术研究服务。此次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地核磁场变化,地球北磁极正以每年40英里(约合64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方向移动。  据悉,由于地核所处位置太深,使得科学家无法直接探测其磁场的位置,不过,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跟踪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磁场变化,推断地核磁场的活动情况。最新分析结果表明,地核表面存在一个磁性快速变化的区域,该区域可能是由地核更深处的神秘磁性“羽状物质”产生的。  法国巴黎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家阿诺德·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