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冉仲景是新时期中国诗坛上比较活跃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除讴歌他热爱的康巴高原和出生地武陵山区以外,他还在诗歌创作题材和诗体这两个领域进行了探索与拓展,对新的诗歌文本范式进行大胆的试验,表现了作为一个少數民族诗人的创新与探索精神。他的长诗《梦幻长江》就是这个方面的佐证,《梦幻长江》,置身于他为读者创设新的诗歌话语语境,将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巧妙嫁接,形成宏大的诗歌五重奏,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彰显一个少数民族诗人文化探索精神。
《梦幻长江》是当下一部具有长江史诗特质的长诗,也是冉仲景诗歌创作上的一大突破。他一反传统的写法,融诗歌和散文为一体,试图建构他自己另一类的诗歌文体大厦。他力图走出传统,力图走出自己的传统诗歌写作的一次大胆创新与尝试。主体属于诗歌文体,其中夹杂着一篇可以称为魔幻散文的作品,诗歌与散文的有效嫁接,形成《梦幻长江》的崭新体式。
《梦幻长江》由“舞蹈——红日与波涛”、“叙述—开始到开始”、“古埠岁月”、“询问——无始无终”、“骚动:八行颂辞”长等五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表面上是一独立的文学单元,但每一个乐章之间又以“长江”作为纽带紧密的结合,构成“梦幻长江”的五重奏。整部长诗像一把手风琴的键盘,演奏长江多声部的交响曲。诗人将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巧妙融合,诗人以母亲河长江作为诗歌书写的精神文化载体,全方位地演示出华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正如仲景在该诗歌的引言所言:“在语言的道路上爬涉,诗歌是我的远方,在中国的大地上流浪,长江是我的一切。”显然,《梦幻长江》是对历史凝重的审视,对民族精神历程的拷问。”
第一乐章《舞蹈:红日与波涛》,诗人把舞蹈、太阳、波涛等几意象联系一起,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黑夜的潮水刚刚退去/铜唢呐的风中,一块大陆在缓缓升起。黑夜的潮水、铜唢呐、大陆这些诗歌意象表达作者对长江的幻觉,饱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审示:一只蜜蜂开始演奏了/一棵草开始演奏了/云端的彩翅鸟,梳理好羽毛/也加入到了圣歌的演唱队伍中/辽远的天际,霞光正把阴霾驱赶……诗人将长江源头的景物与意象融为一体,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在诗歌中得到呈现,民族的繁衍与长江密切关联:“啊,我们的仙女/众神的情妇,孤儿们的母亲/在她渐渐隆起的肥沃的腹内什么正被孕育?”诗人把民族神话与长江的传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的追求,再现长江亘古以来的神秘梦幻:地平线上,太阳升起来了/清新的空气弥漫人间/要把一切洗濯、荡涤/(干净的阳光哦,干净的温暖哦我们的太阳)。音画交织,人类的起源与长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显示长江文明的历史画面,奏出如双簧管式乐章。
第二乐章《叙述:开始到开始》,抒写诗人对长江奔流不息的文化思考,对长江浴火重生前仆后继的仰望,从中表达诗人对长江的顶礼膜拜:但是我的日历:多少次小小的死亡/树叶的回答,谷粒的回答/凭什么要把哭泣留下/我舀不起自己,就让鱼群/沉浸在静水流动的氛围里/重视我的发言。诗歌中,“死亡”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方式。“谷粒”预示了长江流域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状态。“鱼群”与“静水”表示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我的发言”表达诗人对长江拥有的话语权。这几个画面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声部的长江进行曲,作者内心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恩情怀得到诠释:“啊,我们的仙女/众神的情妇,孤儿们的母亲/在她渐渐隆起的肥沃的腹内/什么正被孕育?” 长江作为母亲河流哺育与繁衍华夏子民的母性与慈爱得到立体展现,同时演示出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诗人对长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母亲河永远都是开始,不会结束:地平线上,太阳升起来了/清新的空气弥漫人间/要把一切洗濯、荡涤/(干净的阳光哦,干净的温暖哦/我们的太阳)。诗人将地平线的太阳与河流的组合一个宏大的画面,像一幅具有强烈色彩对比油画,给人以强大的视角冲击力,释放诗人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第三乐章《古埠:流逝的岁月》,由十二部散文组成,十二部散文是对长江历史的一种文化补充,同时也是诗人在《梦幻长江》文体的创新。分别由一月到十二月等十二个小节组成,每一部散文都有一定的文化指向。诗人以月份命名,每个月份就是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单月写女人的故事,双月写男人的故事。一共写了六个女人与六个男人的故事,组合成似梦似幻的精神世界。诗人将中国不同母亲与父亲的不同类型有机地结合。由十二幅油画组合成为一个父母谱系图景,展示出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暗含中华民族与长江的共同的属性——勇往直前与生生不息而忍辱负重的精神,如《一月》:
顶着寒风,一条舢舨横过江去了。
我姐姐刚满十六岁,正是含苞欲放的美好年龄。她头顶一块红绸布,便头也不回地随那小小的舢舨去到了对岸。我不知道对岸叫什么名字,都有些什么样的事物,更想不出对岸的太阳是什么模样。总之,姐姐到对岸去了,做了它贤淑而温良的妻。我的十六岁含苞欲放的姐,对岸远吗?
二十年过去了。
五十年过去了。
一百年过去了。
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姐姐,你在早晨,是否要担些清水回家,生火煮饭,浆洗衣物?你在黄昏,是否手扶篱墙,等待初月升起,直到泪水盈眶?这么长的岁月里,你怀过几次孕?有多少活泼可爱的儿孙?
女人与男人的故事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多个不同性别故事穿插在长诗之中,更加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沉重感,凸现诗人对历史的认同和反思,从中透露出了诗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化意识。岁月和历史的互动,共同形成了人类的交响曲,演示了历史进程的多重奏。如《六月》:
到处都是天空的碎片:锋利的云块,坚硬的雨滴,巨鸟的尸体,太阳的泪水,乱石的字母,湖泊的书页……
闪电在横行,雷霆在翻滚,墨汁一样的夜还在蔓延。
就在你回过头去那一瞬间,老爹,蓝天被谁狠命地砸了一下,于是,土石飞扬。
砸到头上的,我们怎样承受?。 掉进心脏的,我们如何担当?
快转过头来,我的亲爱的老爹。让我们一起去到山顶,砍伐两棵云杉,打造一架梯子。然后,我们一起攀援而上,用泥用沙用石用土用胶用线把破了的天补好吧。
顺着你的目光望去,老爹,我不能不发呆——
天,何曾完整过。
老爹,你不回头,是不是因为你心底涌起的恐惧,把你的脸给震破了。
补天之前,老爹,我们应该先修复什么呢?
诗人以老人的故事讲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历经艰辛的历程,将长江的血脉融入中华民族血统,以六个女人故事与六个男人的故事分别呈现,展现了民族的历史与长江的历史,长江与中华民族生死相依,互为一体,不可分割。诗人运用十分的巧妙,巧妙的组合,奏响出让人亢奋的长江梦幻曲。
第四乐章《询问:没完没了》,无疑是诗人对长江的拷问与历史反思:无端端大雪弥天而下/谁也不曾预言过的最后的冬天来临/我们必须经历吗/从此岸到彼岸//从这张面庞到那张面庞/从萤火到星光,名词到动词/我们在受尽凌辱的日子里/过着流亡的生活/每一个高高在上的太阳/都桔子般悬挂在天宇假想的枝头/让我们感到饥饿和辛酸。“我们必须经历吗?从此岸到彼岸”暗含着一种博大的生命的拷问与历史的进程一种文化的回望:整整一代出现在你血液的尽头/他们要用你的喧嚣/保持沉默/他们要用双手/挽住滚滚向前的历史……从这几句诗中,我们明显地感到了诗人的血液在静静沸腾,在追问自己一代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价值取向,在苦苦寻觅着一代人在历史中的位置,从而拷问历史、创造历史。一个方面展示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曲进性,另一方面寓意历史的无限性。诗人对我们这一代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一种精神的追问,也是对长江历史及其命运的追问。一个叫屈原的人/把你的水位提高到了火焰的位置/一个姓冉的青年/正以你的速度把天涯追赶/一个被你蹂躏的姑娘/在找寻你的方向/一个盲人/把你抱入怀中,心里敞亮/一个满脸麻坑的打铁汉/耗掉毕生心血/也没能打制出一簇你的波浪/我们的爱与恨/也如同你那般浩浩荡荡吗?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长江历程的拷问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精神网络,组合成一支长江历史追问的多重复调。
第五乐章《骚动:八行颂词,》一共有十八节诗歌组成,每一节又由八行组合,形成“八行颂词”,这是冉仲景诗体创新又一种尝试,同时也是诗人写给母亲河长江的颂词,表达一个长江之子对母亲河流真挚情感:长江啊,你的每一次流动/都是空前绝后的孤注一掷/多少英雄侠士为了不使你受辱/抛下他们的头颅/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毁灭了奇迹/再酷烈的战争也无法使你受伤/你的破碎和完整/使我们的同名英雄而相依为命。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她的子民的尊重。诗人以饱含情感指向的诗句,讴歌历史上为民族的生存、进步、发展做出过贡献英雄和历史人物,表现了诗人顶礼膜拜的心境,暗示他对历史英雄的崇敬。每座码头都不是驿站/也并非到达。即使强劲有力的/钢缆/又岂能拴住奔腾不羁的你/第一个纤夫和最后一个纤夫/有著相同的企图/他们要借助一条纤绳/把你拉回来:从幻想到现实。在中华民族的前进历史长河中,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强大文化符号,历史进程的曲进性象征,构成了仲景这部诗歌中生命内涵:撞开与生俱来的孤独与浑茫/填平陷阱又慷慨向前/如此英勇无畏的长征/除了你,谁能取得最后胜利//叫着谁的名字站立起来/这样的情怀细流又怎能领会/长江,假如你倒下了/一簇浪花会迅速将你扶起。长江不会倒下,中华民族不会倒下,这就是冉仲景《梦幻长江》中的写作主旨,表达诗人永恒的思想内涵。
《梦幻长江》是冉仲景为长江书写的心灵史诗,给读者奏出一曲似梦如幻的长江交响曲,演示出中华历史进程的沉重感,氤氲出诗人对母亲河长江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不难看出,这是冉仲景诗歌创作的前所未有的文本尝试,也是力图探索史诗型写作一个新起点。用诗与散文组合给母亲河——长江奏响赞礼性的五重奏,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进行多角度反思。
向笔群,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新世纪十大诗歌评论家。2009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贵州工作,在《文艺报》《民族文学》《山花》等报刊发表评论1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主编学术专著2部,长篇小说小说《县治》获第三届“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冠军,诗歌《黄河谣》获第二届中国宁夏“黄河金岸诗歌奖”,学术成果获贵州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
《梦幻长江》是当下一部具有长江史诗特质的长诗,也是冉仲景诗歌创作上的一大突破。他一反传统的写法,融诗歌和散文为一体,试图建构他自己另一类的诗歌文体大厦。他力图走出传统,力图走出自己的传统诗歌写作的一次大胆创新与尝试。主体属于诗歌文体,其中夹杂着一篇可以称为魔幻散文的作品,诗歌与散文的有效嫁接,形成《梦幻长江》的崭新体式。
《梦幻长江》由“舞蹈——红日与波涛”、“叙述—开始到开始”、“古埠岁月”、“询问——无始无终”、“骚动:八行颂辞”长等五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表面上是一独立的文学单元,但每一个乐章之间又以“长江”作为纽带紧密的结合,构成“梦幻长江”的五重奏。整部长诗像一把手风琴的键盘,演奏长江多声部的交响曲。诗人将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巧妙融合,诗人以母亲河长江作为诗歌书写的精神文化载体,全方位地演示出华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之路。正如仲景在该诗歌的引言所言:“在语言的道路上爬涉,诗歌是我的远方,在中国的大地上流浪,长江是我的一切。”显然,《梦幻长江》是对历史凝重的审视,对民族精神历程的拷问。”
第一乐章《舞蹈:红日与波涛》,诗人把舞蹈、太阳、波涛等几意象联系一起,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黑夜的潮水刚刚退去/铜唢呐的风中,一块大陆在缓缓升起。黑夜的潮水、铜唢呐、大陆这些诗歌意象表达作者对长江的幻觉,饱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审示:一只蜜蜂开始演奏了/一棵草开始演奏了/云端的彩翅鸟,梳理好羽毛/也加入到了圣歌的演唱队伍中/辽远的天际,霞光正把阴霾驱赶……诗人将长江源头的景物与意象融为一体,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在诗歌中得到呈现,民族的繁衍与长江密切关联:“啊,我们的仙女/众神的情妇,孤儿们的母亲/在她渐渐隆起的肥沃的腹内什么正被孕育?”诗人把民族神话与长江的传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的追求,再现长江亘古以来的神秘梦幻:地平线上,太阳升起来了/清新的空气弥漫人间/要把一切洗濯、荡涤/(干净的阳光哦,干净的温暖哦我们的太阳)。音画交织,人类的起源与长江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显示长江文明的历史画面,奏出如双簧管式乐章。
第二乐章《叙述:开始到开始》,抒写诗人对长江奔流不息的文化思考,对长江浴火重生前仆后继的仰望,从中表达诗人对长江的顶礼膜拜:但是我的日历:多少次小小的死亡/树叶的回答,谷粒的回答/凭什么要把哭泣留下/我舀不起自己,就让鱼群/沉浸在静水流动的氛围里/重视我的发言。诗歌中,“死亡”代表了一种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方式。“谷粒”预示了长江流域人民千百年来的生活状态。“鱼群”与“静水”表示自然界的和谐关系,“我的发言”表达诗人对长江拥有的话语权。这几个画面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声部的长江进行曲,作者内心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恩情怀得到诠释:“啊,我们的仙女/众神的情妇,孤儿们的母亲/在她渐渐隆起的肥沃的腹内/什么正被孕育?” 长江作为母亲河流哺育与繁衍华夏子民的母性与慈爱得到立体展现,同时演示出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诗人对长江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认同:母亲河永远都是开始,不会结束:地平线上,太阳升起来了/清新的空气弥漫人间/要把一切洗濯、荡涤/(干净的阳光哦,干净的温暖哦/我们的太阳)。诗人将地平线的太阳与河流的组合一个宏大的画面,像一幅具有强烈色彩对比油画,给人以强大的视角冲击力,释放诗人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
第三乐章《古埠:流逝的岁月》,由十二部散文组成,十二部散文是对长江历史的一种文化补充,同时也是诗人在《梦幻长江》文体的创新。分别由一月到十二月等十二个小节组成,每一部散文都有一定的文化指向。诗人以月份命名,每个月份就是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单月写女人的故事,双月写男人的故事。一共写了六个女人与六个男人的故事,组合成似梦似幻的精神世界。诗人将中国不同母亲与父亲的不同类型有机地结合。由十二幅油画组合成为一个父母谱系图景,展示出中国特有的文化精神,暗含中华民族与长江的共同的属性——勇往直前与生生不息而忍辱负重的精神,如《一月》:
顶着寒风,一条舢舨横过江去了。
我姐姐刚满十六岁,正是含苞欲放的美好年龄。她头顶一块红绸布,便头也不回地随那小小的舢舨去到了对岸。我不知道对岸叫什么名字,都有些什么样的事物,更想不出对岸的太阳是什么模样。总之,姐姐到对岸去了,做了它贤淑而温良的妻。我的十六岁含苞欲放的姐,对岸远吗?
二十年过去了。
五十年过去了。
一百年过去了。
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姐姐,你在早晨,是否要担些清水回家,生火煮饭,浆洗衣物?你在黄昏,是否手扶篱墙,等待初月升起,直到泪水盈眶?这么长的岁月里,你怀过几次孕?有多少活泼可爱的儿孙?
女人与男人的故事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延续,多个不同性别故事穿插在长诗之中,更加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沉重感,凸现诗人对历史的认同和反思,从中透露出了诗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化意识。岁月和历史的互动,共同形成了人类的交响曲,演示了历史进程的多重奏。如《六月》:
到处都是天空的碎片:锋利的云块,坚硬的雨滴,巨鸟的尸体,太阳的泪水,乱石的字母,湖泊的书页……
闪电在横行,雷霆在翻滚,墨汁一样的夜还在蔓延。
就在你回过头去那一瞬间,老爹,蓝天被谁狠命地砸了一下,于是,土石飞扬。
砸到头上的,我们怎样承受?。 掉进心脏的,我们如何担当?
快转过头来,我的亲爱的老爹。让我们一起去到山顶,砍伐两棵云杉,打造一架梯子。然后,我们一起攀援而上,用泥用沙用石用土用胶用线把破了的天补好吧。
顺着你的目光望去,老爹,我不能不发呆——
天,何曾完整过。
老爹,你不回头,是不是因为你心底涌起的恐惧,把你的脸给震破了。
补天之前,老爹,我们应该先修复什么呢?
诗人以老人的故事讲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历经艰辛的历程,将长江的血脉融入中华民族血统,以六个女人故事与六个男人的故事分别呈现,展现了民族的历史与长江的历史,长江与中华民族生死相依,互为一体,不可分割。诗人运用十分的巧妙,巧妙的组合,奏响出让人亢奋的长江梦幻曲。
第四乐章《询问:没完没了》,无疑是诗人对长江的拷问与历史反思:无端端大雪弥天而下/谁也不曾预言过的最后的冬天来临/我们必须经历吗/从此岸到彼岸//从这张面庞到那张面庞/从萤火到星光,名词到动词/我们在受尽凌辱的日子里/过着流亡的生活/每一个高高在上的太阳/都桔子般悬挂在天宇假想的枝头/让我们感到饥饿和辛酸。“我们必须经历吗?从此岸到彼岸”暗含着一种博大的生命的拷问与历史的进程一种文化的回望:整整一代出现在你血液的尽头/他们要用你的喧嚣/保持沉默/他们要用双手/挽住滚滚向前的历史……从这几句诗中,我们明显地感到了诗人的血液在静静沸腾,在追问自己一代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的价值取向,在苦苦寻觅着一代人在历史中的位置,从而拷问历史、创造历史。一个方面展示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曲进性,另一方面寓意历史的无限性。诗人对我们这一代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一种精神的追问,也是对长江历史及其命运的追问。一个叫屈原的人/把你的水位提高到了火焰的位置/一个姓冉的青年/正以你的速度把天涯追赶/一个被你蹂躏的姑娘/在找寻你的方向/一个盲人/把你抱入怀中,心里敞亮/一个满脸麻坑的打铁汉/耗掉毕生心血/也没能打制出一簇你的波浪/我们的爱与恨/也如同你那般浩浩荡荡吗?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长江历程的拷问形成了一张强大的精神网络,组合成一支长江历史追问的多重复调。
第五乐章《骚动:八行颂词,》一共有十八节诗歌组成,每一节又由八行组合,形成“八行颂词”,这是冉仲景诗体创新又一种尝试,同时也是诗人写给母亲河长江的颂词,表达一个长江之子对母亲河流真挚情感:长江啊,你的每一次流动/都是空前绝后的孤注一掷/多少英雄侠士为了不使你受辱/抛下他们的头颅/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毁灭了奇迹/再酷烈的战争也无法使你受伤/你的破碎和完整/使我们的同名英雄而相依为命。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她的子民的尊重。诗人以饱含情感指向的诗句,讴歌历史上为民族的生存、进步、发展做出过贡献英雄和历史人物,表现了诗人顶礼膜拜的心境,暗示他对历史英雄的崇敬。每座码头都不是驿站/也并非到达。即使强劲有力的/钢缆/又岂能拴住奔腾不羁的你/第一个纤夫和最后一个纤夫/有著相同的企图/他们要借助一条纤绳/把你拉回来:从幻想到现实。在中华民族的前进历史长河中,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强大文化符号,历史进程的曲进性象征,构成了仲景这部诗歌中生命内涵:撞开与生俱来的孤独与浑茫/填平陷阱又慷慨向前/如此英勇无畏的长征/除了你,谁能取得最后胜利//叫着谁的名字站立起来/这样的情怀细流又怎能领会/长江,假如你倒下了/一簇浪花会迅速将你扶起。长江不会倒下,中华民族不会倒下,这就是冉仲景《梦幻长江》中的写作主旨,表达诗人永恒的思想内涵。
《梦幻长江》是冉仲景为长江书写的心灵史诗,给读者奏出一曲似梦如幻的长江交响曲,演示出中华历史进程的沉重感,氤氲出诗人对母亲河长江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不难看出,这是冉仲景诗歌创作的前所未有的文本尝试,也是力图探索史诗型写作一个新起点。用诗与散文组合给母亲河——长江奏响赞礼性的五重奏,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进行多角度反思。
向笔群,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省新世纪十大诗歌评论家。2009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贵州工作,在《文艺报》《民族文学》《山花》等报刊发表评论1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主编学术专著2部,长篇小说小说《县治》获第三届“长江杯”网络文学大赛冠军,诗歌《黄河谣》获第二届中国宁夏“黄河金岸诗歌奖”,学术成果获贵州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