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普信息化是推动科普创新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它主要是指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引导广大群众理解科学,通过网络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
[关键词]科普传播;新途径;科普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154-01
1 抓住机遇,增强创新意识
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是科普信息化的显著特点。科普信息化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更应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理念嬗变。在网络背景下,泛在学习的出现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互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开放和分享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大数据(全民性、全方位)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群体的细分和对碎片化时间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搭建平台,努力推动科普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开创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格局。积极适应全社会对科普知识、科普创新和科普推广应用的新需求,大力推进科普传播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科普活动方式方法,加强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方式和内容,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和条件,着力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辐射带动有特色科普网站的发展。创新表达形式,通过多种网络便捷传播,加大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力度,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2 加强科普信息内容和科普传播渠道建设
2.1 聚焦科普需求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
科普内容是科普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内容,科普信息化才能有加工的对象,也才能有各种呈现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科普传播。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普知识在网上流行,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内容,否则科普信息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使科普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科普更具观赏性、趣味性和感染力。要把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普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团队建设,发挥广大科普工作者的作用,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公众关注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应急避险、生态环境、反对愚昧迷信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要把青少年作为科普服务的首要对象,科普传播要把握科技发展脉动,紧盯科技创新趋势,让青少年的目光看到人类进步的最前沿,展开想象的翅膀,树立追求科学、追求进步的志向,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2.2 借助现有资源推动科普传播渠道多元化
在媒体时代,掌握了媒介也就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科普信息化需要关注媒介渠道的拓展,让更多的公众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渠道。针对各种媒体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研究不同的科普信息化手段和方式,以便因时而宜、因人而宜。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借助为主、自建为辅的科学传播渠道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开展科普知识传播。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作用。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大数字科技馆、各级科技馆官方网站、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科普类网站等科普网站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登录和使用这些科普网站,以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作用。二是深化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加强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现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统信息传播渠道作用,合作建设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大篷车等科普栏目,传播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三是拓展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新渠道。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是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等。科普要用好新手段,吸引“眼球”、提高“粘度”,满足现代社会便捷学习、碎片学习、泛在学习的新需求,就必须想办法把科普渗透到网游、视频、网络社区中,把网游族、低头族吸引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上来。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的合作,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動互联网科学传播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开展科学传播,让科普知识在网上流行。积极推动与车站、地铁、机场、电影院线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移动服务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将科普游戏、科普移动客户端、科普视频等优质科普内容作为公益性的增值服务提供给公众。
3 加大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整合
科普信息化坚持创新理念,努力实现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数字化。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通过科普项目立项、奖励、合作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面向公众生活需求科普作品创作,鼓励以动漫、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科普书籍等形式开发和创作科普作品。近年来,全国各级科技馆优质原创科普作品不断涌现,创作了针对社会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应急科普微电影、日常生活科普微视频等影视作品;制作了科普读物、报刊杂志和资料,编印发行、并发送到基层科普画廊进行宣传;电子科普画廊及数字多媒体终端播出科普视频;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科普公益广告进公交地铁进行广泛宣传;科普微博、微信、短信推送科普资讯。在科普创作中,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科普创作和创新精神培养,在繁荣科普创作的同时,加强科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将优秀科普图书、报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等各类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整合科普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普资源,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科普网站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
4 搭建交流互换平台推动科普信息资源互动化
以内容拓展、个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采取政府购买、专业创作与用户生产内容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动员科普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网络科学传播等生产和上传科普信息资源,推出更多的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凸显“形式创新、互动参与、提升兴趣”特色,整合网络提供的资源、互联网已有资源、线下活动资源等,采取开放空间、公众参与、用户生产内容、建立链接等多种方式,搭建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互换平台。
5 结论
在这种大趋势的变迁中,我们的科普手段已大大滞后于信息化的步伐,科普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注重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在抓好传统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普信息化建设,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总览[J].科技导报,2016,12:86-106.
[2] 杨文志.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思维和新理念[J].科技导报,2016,12:14-17.
[3] 科普中国信息化体系建设[J].科技导报,2016,12:22-28.
[4] 王延飞.关于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6,07:12-17.
[关键词]科普传播;新途径;科普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0-0154-01
1 抓住机遇,增强创新意识
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是科普信息化的显著特点。科普信息化不仅仅是新技术的应用,更应是适应信息时代的理念嬗变。在网络背景下,泛在学习的出现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互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开放和分享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大数据(全民性、全方位)背景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群体的细分和对碎片化时间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搭建平台,努力推动科普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开创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格局。积极适应全社会对科普知识、科普创新和科普推广应用的新需求,大力推进科普传播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科普活动方式方法,加强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方式和内容,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和条件,着力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辐射带动有特色科普网站的发展。创新表达形式,通过多种网络便捷传播,加大面向青少年科普教育力度,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2 加强科普信息内容和科普传播渠道建设
2.1 聚焦科普需求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
科普内容是科普信息化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内容,科普信息化才能有加工的对象,也才能有各种呈现形式,从而实现有效的科普传播。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让科普知识在网上流行,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内容,否则科普信息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使科普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使科普更具观赏性、趣味性和感染力。要把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和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普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团队建设,发挥广大科普工作者的作用,借助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公众关注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应急避险、生态环境、反对愚昧迷信等热点和焦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要把青少年作为科普服务的首要对象,科普传播要把握科技发展脉动,紧盯科技创新趋势,让青少年的目光看到人类进步的最前沿,展开想象的翅膀,树立追求科学、追求进步的志向,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2.2 借助现有资源推动科普传播渠道多元化
在媒体时代,掌握了媒介也就拥有更多的信息,因而科普信息化需要关注媒介渠道的拓展,让更多的公众学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渠道。针对各种媒体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研究不同的科普信息化手段和方式,以便因时而宜、因人而宜。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借助为主、自建为辅的科学传播渠道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和借助现有传播渠道开展科普知识传播。一是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作用。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加大数字科技馆、各级科技馆官方网站、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科普类网站等科普网站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登录和使用这些科普网站,以充分发挥现有科普网站的作用。二是深化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加强与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传媒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现有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统信息传播渠道作用,合作建设科学素质提升、科普大篷车等科普栏目,传播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三是拓展新媒体科学传播的新渠道。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态势是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等。科普要用好新手段,吸引“眼球”、提高“粘度”,满足现代社会便捷学习、碎片学习、泛在学习的新需求,就必须想办法把科普渗透到网游、视频、网络社区中,把网游族、低头族吸引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上来。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等专业机构的合作,拓宽网络特别是移動互联网科学传播渠道,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开展科学传播,让科普知识在网上流行。积极推动与车站、地铁、机场、电影院线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移动服务运营商、移动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将科普游戏、科普移动客户端、科普视频等优质科普内容作为公益性的增值服务提供给公众。
3 加大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整合
科普信息化坚持创新理念,努力实现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数字化。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通过科普项目立项、奖励、合作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面向公众生活需求科普作品创作,鼓励以动漫、微电影、微视频、公益广告、科普书籍等形式开发和创作科普作品。近年来,全国各级科技馆优质原创科普作品不断涌现,创作了针对社会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应急科普微电影、日常生活科普微视频等影视作品;制作了科普读物、报刊杂志和资料,编印发行、并发送到基层科普画廊进行宣传;电子科普画廊及数字多媒体终端播出科普视频;电视台播出科普节目;科普公益广告进公交地铁进行广泛宣传;科普微博、微信、短信推送科普资讯。在科普创作中,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科普创作和创新精神培养,在繁荣科普创作的同时,加强科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将优秀科普图书、报刊、挂图、音像制品、展教品等各类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同时,整合科普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科普资源,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通过科普网站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
4 搭建交流互换平台推动科普信息资源互动化
以内容拓展、个性化服务为核心,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采取政府购买、专业创作与用户生产内容结合等多种方式,充分动员科普专业机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教育机构、企业、网络科学传播等生产和上传科普信息资源,推出更多的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凸显“形式创新、互动参与、提升兴趣”特色,整合网络提供的资源、互联网已有资源、线下活动资源等,采取开放空间、公众参与、用户生产内容、建立链接等多种方式,搭建公众与公众、公众与网站、网站与网站、线上线下等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互换平台。
5 结论
在这种大趋势的变迁中,我们的科普手段已大大滞后于信息化的步伐,科普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注重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在抓好传统科普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普信息化建设,在科普传播手段上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总览[J].科技导报,2016,12:86-106.
[2] 杨文志.科普信息化建设新思维和新理念[J].科技导报,2016,12:14-17.
[3] 科普中国信息化体系建设[J].科技导报,2016,12:22-28.
[4] 王延飞.关于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协论坛,2016,0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