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式从整体来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语法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自身的不足渐渐显露。本文试就地方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三点建议,即:日语教学应与最新的语言学知识结合起来、强化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语言技能与思维能力兼顾。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设立日语专业的高校数目实现了大大增加了。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多达680所,达到了开设英语专业高校的总数的五分之三,其中,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日语专业已是不折不扣的“大语种”了,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不熟悉日语专业情况的人称其为“小语种”。数量上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日语的教学方式已发生显著的改进呢?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式从整体来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语法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无论如何,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能使我国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对于理解标准现代日语必不可少的基本语言形式与基本语义的对应法则,使他们在使用日语时尽可能的减少语法错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理解日语当中不符和语法规范的表达方式准备了必要的参照标准。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自身的不足渐渐显露。比如说,教师在缺乏语言使用环境的条件下,片面强调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常常导致学生听说写训练不足,思维易受到语法框架的束缚,且输出的句子形式刻板,缺乏表现力。当然,我国国内其它语种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对于如何改进上述问题,条件较好的重点高校由于教师大都有留日背景,运用全日语授课,轻车熟路,这在相当程度上,适当淡化了语法在授课中的比重,强化了学生的听力,实现了趋利避害。而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很多都是扩招的产物,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大体上缺乏留日背景,选择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强化语言使用环境的全日文的教学方式,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任何事物的利弊都是并存的。如果地方高校日语专业能充分学习借鉴国内的其它外语教学方式的成功之处,那么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试从下列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 与最新的语言学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
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以现有的办学条件,完全丢弃传统的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并不现实,而充分利用年轻教师知识结构易于更新的优势,鼓励年轻教师在传统的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外语学界在西方语言学界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语言学研究的热潮,而传统的文学研究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其中的孰是孰非有待历史检验,但不容否定的是,在语言学研究启发下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种的教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语言形式下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是,从学习人数来说,作为国内第二大外语语种的日语,在此方面,却鲜有突破。也许有些日语教师不赞同上述观点,认为英语的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研究的学科,和日语专业的教学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本身就是学科视野过于狭隘,对外语教学普遍规律缺乏认识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的日语教师都能够静下心来了解一下整个外语学界的研究前沿的动态,就会发现:在欧美的语言学家用英文写成的语言学著作里,来自日语的例子非常多。这说明,欧美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是比较广阔的,任何民族的语言材料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反观日语教学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吸收上述研究成果,为日语专业的教学服务呢?这种陈旧的、缺乏学科间交流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倾向于把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日语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在学习英语时显得非常消极被动。比如说,日语专业的学生尽管可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发音已经受到日语发音的巨大干扰,但却不愿努力认真模仿纯真地道的英美人士的发音,尽量克服日语的影响,而是我行我素,浪费不少时间,用日式发音浓重的腔调朗诵英文,这对英语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总之,封闭的、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日语专业的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对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的培养也极为不利,使日语专业的学生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观念:英语和日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同时学习这两种语言,必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克服这种干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只能消极应对英语的听说训练了。毫无疑问,日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正是源于这种错误观念。
因此,笔者主张高校、特别是留日经历的教师数目有限的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应拓宽学术视野,积极的与英语专业的教师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在原有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大胆地将其应用于本专业的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在英、日语两种语言之间、甚至多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轻松自如。只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的人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外语专业的学习者,作为外语教育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2 强化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量化的科研指标几乎成了教师评定职称的唯一认定标准的现实条件下,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外语是强调语言技能的学科,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低会直接通过外语教师的示范作用效果的好坏体现出来。语言技能强的教师,发音标准,语流流畅,用词地道准确,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效果明显;反之,语言技能弱的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甚至是错误的印象,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效果较差,甚至是消极的效果。可见,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的大小。而示范作用又取决于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低。因此,外语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努力要求自己做到随心所欲的表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作用。当然,日语专业的教师和其他所有的外语专业的教师一样,都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作用。
3 语言技能与思维能力兼顾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外语专业受到追捧,异常火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文专业:直到改革开放后不久,仍旧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争相报考的中文专业,在不景气的就业形势面前,似乎多少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拥有好的就业前景,使学习者具备出国留学的基本语言技能,这一切都使年青人对于外语专业的热情有增无减,甚至在中文专业学生中专业学习相当程度上让位于外语学习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尽管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冷酷的事实:多数外语学习者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听说能力没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甚至基本表达存在障碍的学习者亦不在少数。走进大学校园,不时的听到朗诵外语的声音,带着耳塞、振振有词默诵着外语的大学生不时从我们身边走过。牺牲了专业学习时间的外语学习,效果为何如此之差?
笔者认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之所以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很大程度上是由长期以来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发音标准、语法使用准确等技术层面上的学习,而不太注重对于外语母国的历史宗教文化的全方位的学习。试问: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有多少人读过英文圣经呢?同样,日语专业的人有多少人读过古典日语写成的《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呢?没有经典阅读的外语学习如同无源之水,缺乏坚实的基础,所能达到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
正如德语文学的研究者余匡复所言,他年轻的时候,和许多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一样,都相信自己的科班出身,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肯定要比那些只能通过外文译著搞研究的中文专业出身的研究者做得好。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发现很多不懂外语的中文专业出身研究者的思想反倒比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要深刻许多,他们通过外文译著研究的成果同样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实际上,使用母语思考研究问题的中文专业没有太多的必要像外语专业那样关注基本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反倒更加注重修养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母语的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不受制于语言形式的束缚,可以自由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观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能用简单流畅的外文表达自己的基本观点,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用复杂的外文表达深刻的思想了。真正能做到摆脱外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和外国作家学者的书面表达能力水平相当的国内外语专业的研究者又有几人?
可见,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啻为带着镣铐的舞蹈。而现今国内偏重外语技能、忽视思维训练和修养的教学方式,恐怕更难切实提高国人的外语水准了。
任何种类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脱离国内外语教学的大环境,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专业的教学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有日本专家曾指出:中国的日语教育在教育技术层面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似乎觉得总缺少些什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日语专业缺少的正是思维训练和素养教育。因此,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非常有必要在古典文法之外设立日本古典名著阅读课,使提高学生基本修养和思维能力两个目标齐头并进,并行不悖。同时,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强化古典日语的学习,要竭力避免一说到现代日本就头头是道,一说起古代日本就噤若寒蝉的这种情形的出现。
总之,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周边的外语教学资源,特别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实现教学思想从技能为中心到思维和修养兼顾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出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Brown,H.d.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
[2]余匡复.德国文学简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3]褚文扬.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学渗透[J].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4]刘海霞.国内日语教育研究和发展的不足——基于十九种外语类主要期刊十年(1999—2008)的统计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5).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设立日语专业的高校数目实现了大大增加了。据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最近的统计数据,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多达680所,达到了开设英语专业高校的总数的五分之三,其中,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日语专业已是不折不扣的“大语种”了,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不熟悉日语专业情况的人称其为“小语种”。数量上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日语的教学方式已发生显著的改进呢?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式从整体来说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以语法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无论如何,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能使我国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对于理解标准现代日语必不可少的基本语言形式与基本语义的对应法则,使他们在使用日语时尽可能的减少语法错误,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理解日语当中不符和语法规范的表达方式准备了必要的参照标准。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自身的不足渐渐显露。比如说,教师在缺乏语言使用环境的条件下,片面强调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常常导致学生听说写训练不足,思维易受到语法框架的束缚,且输出的句子形式刻板,缺乏表现力。当然,我国国内其它语种的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对于如何改进上述问题,条件较好的重点高校由于教师大都有留日背景,运用全日语授课,轻车熟路,这在相当程度上,适当淡化了语法在授课中的比重,强化了学生的听力,实现了趋利避害。而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很多都是扩招的产物,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大体上缺乏留日背景,选择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而不是强化语言使用环境的全日文的教学方式,实属无奈之举。但是,任何事物的利弊都是并存的。如果地方高校日语专业能充分学习借鉴国内的其它外语教学方式的成功之处,那么地方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试从下列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1 与最新的语言学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
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以现有的办学条件,完全丢弃传统的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并不现实,而充分利用年轻教师知识结构易于更新的优势,鼓励年轻教师在传统的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外语学界在西方语言学界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语言学研究的热潮,而传统的文学研究甚至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其中的孰是孰非有待历史检验,但不容否定的是,在语言学研究启发下的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为代表的西方语种的教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语言形式下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但是,从学习人数来说,作为国内第二大外语语种的日语,在此方面,却鲜有突破。也许有些日语教师不赞同上述观点,认为英语的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研究的学科,和日语专业的教学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本身就是学科视野过于狭隘,对外语教学普遍规律缺乏认识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的日语教师都能够静下心来了解一下整个外语学界的研究前沿的动态,就会发现:在欧美的语言学家用英文写成的语言学著作里,来自日语的例子非常多。这说明,欧美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是比较广阔的,任何民族的语言材料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反观日语教学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吸收上述研究成果,为日语专业的教学服务呢?这种陈旧的、缺乏学科间交流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日语专业的学生倾向于把英语的学习方式和日语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在学习英语时显得非常消极被动。比如说,日语专业的学生尽管可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发音已经受到日语发音的巨大干扰,但却不愿努力认真模仿纯真地道的英美人士的发音,尽量克服日语的影响,而是我行我素,浪费不少时间,用日式发音浓重的腔调朗诵英文,这对英语学习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总之,封闭的、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日语专业的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对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的培养也极为不利,使日语专业的学生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观念:英语和日语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同时学习这两种语言,必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克服这种干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只能消极应对英语的听说训练了。毫无疑问,日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正是源于这种错误观念。
因此,笔者主张高校、特别是留日经历的教师数目有限的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教师应拓宽学术视野,积极的与英语专业的教师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在原有语法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大胆地将其应用于本专业的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在英、日语两种语言之间、甚至多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轻松自如。只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的人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外语专业的学习者,作为外语教育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2 强化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示范作用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量化的科研指标几乎成了教师评定职称的唯一认定标准的现实条件下,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外语是强调语言技能的学科,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低会直接通过外语教师的示范作用效果的好坏体现出来。语言技能强的教师,发音标准,语流流畅,用词地道准确,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效果明显;反之,语言技能弱的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甚至是错误的印象,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效果较差,甚至是消极的效果。可见,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的大小。而示范作用又取决于教师语言技能的高低。因此,外语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技能,努力要求自己做到随心所欲的表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作用。当然,日语专业的教师和其他所有的外语专业的教师一样,都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示范作用。
3 语言技能与思维能力兼顾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外语专业受到追捧,异常火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文专业:直到改革开放后不久,仍旧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争相报考的中文专业,在不景气的就业形势面前,似乎多少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毫无疑问,拥有好的就业前景,使学习者具备出国留学的基本语言技能,这一切都使年青人对于外语专业的热情有增无减,甚至在中文专业学生中专业学习相当程度上让位于外语学习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尽管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冷酷的事实:多数外语学习者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听说能力没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甚至基本表达存在障碍的学习者亦不在少数。走进大学校园,不时的听到朗诵外语的声音,带着耳塞、振振有词默诵着外语的大学生不时从我们身边走过。牺牲了专业学习时间的外语学习,效果为何如此之差?
笔者认为,我国的外语教育之所以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很大程度上是由长期以来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发音标准、语法使用准确等技术层面上的学习,而不太注重对于外语母国的历史宗教文化的全方位的学习。试问: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有多少人读过英文圣经呢?同样,日语专业的人有多少人读过古典日语写成的《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呢?没有经典阅读的外语学习如同无源之水,缺乏坚实的基础,所能达到的程度是极其有限的。
正如德语文学的研究者余匡复所言,他年轻的时候,和许多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一样,都相信自己的科班出身,在外国文学研究方面肯定要比那些只能通过外文译著搞研究的中文专业出身的研究者做得好。后来,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发现很多不懂外语的中文专业出身研究者的思想反倒比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要深刻许多,他们通过外文译著研究的成果同样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实际上,使用母语思考研究问题的中文专业没有太多的必要像外语专业那样关注基本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反倒更加注重修养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母语的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使他们不受制于语言形式的束缚,可以自由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反观外语专业出身的研究者,能用简单流畅的外文表达自己的基本观点,已实属不易,更不要说用复杂的外文表达深刻的思想了。真正能做到摆脱外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和外国作家学者的书面表达能力水平相当的国内外语专业的研究者又有几人?
可见,用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啻为带着镣铐的舞蹈。而现今国内偏重外语技能、忽视思维训练和修养的教学方式,恐怕更难切实提高国人的外语水准了。
任何种类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脱离国内外语教学的大环境,日语也不例外。日语专业的教学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有日本专家曾指出:中国的日语教育在教育技术层面上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但似乎觉得总缺少些什么。毫无疑问,我们的日语专业缺少的正是思维训练和素养教育。因此,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非常有必要在古典文法之外设立日本古典名著阅读课,使提高学生基本修养和思维能力两个目标齐头并进,并行不悖。同时,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强化古典日语的学习,要竭力避免一说到现代日本就头头是道,一说起古代日本就噤若寒蝉的这种情形的出现。
总之,地方高校的日语专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周边的外语教学资源,特别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实现教学思想从技能为中心到思维和修养兼顾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出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Brown,H.d.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
[2]余匡复.德国文学简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3]褚文扬.浅谈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文学渗透[J].大众文艺(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4]刘海霞.国内日语教育研究和发展的不足——基于十九种外语类主要期刊十年(1999—2008)的统计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