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相信谁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们而言,信任危机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只是整个社会在信任危机中垮塌的速度和规模实在太惊人,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从华南虎、七十码、毒奶粉、传销到最近的乐清钱云会事件,政府、法院、专家、企业、熟人、媒体、行业协会、公益组织都变得令人生疑,人们觉得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倒在利益的诱惑或者权力的恐吓之下。
  信任危机的深化,并不只是表现在不信任范围的扩大上,更可怕的前景或许在于,人们建立信任机制的信心和耐心受到巨大打击。人们不仅怀疑威权,也怀疑民主;不仅怀疑地方,也怀疑中央;不仅怀疑官方媒体,也怀疑市场化媒体;不仅怀疑教授专家,也怀疑民间意见领袖;不仅怀疑官方的鉴定机构和程序,也怀疑民间或者专业组织的鉴定机构和程序。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乐观的人们认为,这是社会转型的必然代价,旧的道德已经失去作用,新的道德尚未建立。我们只需等待,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提高,诚信自然会重新回来。这种论调弥漫着进步主义的迷信和犬儒主义逆来顺受的气质,它或许会收一时安慰人心的功效,却丝毫无助于我们改善自己的处境。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信任,在中国,市场经济为何却与信任危机的深化同步?或者说,我们只仅仅看到了市场因素对社会信任机制的瓦解,而很少见到市场所孕育的信任机制的确立。
  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许多基于熟人社会的信任机制不再发挥作用,政府、宗教、圣贤这些曾经的绝对权威都被一一消解。多元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言论和思想自由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而这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全民一致的信任成为不可能。但现代社会发育出许多新的信任制度,比如专业团体、法律体制。而一些传统社会的信任机制也变换了形式依然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亲族、熟人、宗教。对于古代社会而言,真相是确定不疑的,而在现代社会里,真相本身也变得可疑起来,至少它不再是绝对的客观存在。从近代以来,中国也曾借社会契约重订之机,尝试着确立社会信任机制,在道德和政治领域,我们曾经尝试过一个领袖、一种主义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并不那么成功。对于一个缺乏程序正义传统和土壤的民族,对于一个坚信真相的绝对性的民族,对于一个将真相的获得寄托于某个阶层或者某些个人的高尚道德的民族,现代的信任机制应当如何建立?
  当所有的人都失去天然公信力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达成和解和信任?或许,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诚哉斯言!没有诚信体系织就的网络,我们依然是一盘散沙的民族,任何风吹草动,哪怕仅仅一个可笑的谣言,都能令整个大厦瞬间崩塌。北非和中东的故事只不过再次印证了这个古老的命题。
  《文化纵横》编辑部
其他文献
英国内阁的一位穆斯林女部长巴罗尼斯·沃西(Baroness Warsi)最近公开宣称,反穆斯林情绪在英国已经“登堂入室”,她警告:针对穆斯林教义和信徒的不宽容、偏见和顽固正在滋生。相反,一些宗教和社会人士针锋相对地说,英国日益增长的穆斯林数量,也导致了教义和西方民主的兼容性问题。2005年基地组织在英国制造的爆炸事件中,极端分子正是在英国长大的。  另一方面,随着东欧融入欧盟的进程,低收入移民涌向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住房分配体制的深刻变革,中国城市社会开始经历一场从“单位分房”向“个人购房”转变的“居住革命”,由此开启了一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住房私有化进程。据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房改以前,我国城镇住宅私有化率仅为10%左右;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房改以后,快速的住房私有化进程,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社会内部的基层结构,培育和构造出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即
期刊
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对农民集体上访、农村群体性事件等相关集体行动的研究便受到学界关注,总体而言,都是在基于利益表达的“维权”范式框架下进行分析。在代表性的研究中,李连江等首先将199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民维权活动归结为“依法抗争”的模式,而于建嵘认为,1998年以后的农民已经进入到了“有组织抗争”和“以法抗争”的阶段,是一种“以具有明确政治信仰的农民利益代言人为核心,动员组织其他农民,旨在确立农
期刊
古老都市的现代化命题    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中国举办过几次了。2011年在西安灞举办的世园会,正好在上海世博会之后,比起其他的世园会,自然更受瞩目。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西安世园会以“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当然,这二者最大的共同之处,应该包含着以一种博览会为契机,完善城市建设体系,重塑城市形象的用意。  我们是为王军在世园会宣传中常说的“不一样的西安”吸引到西安的。王军,西安
期刊
齐仁在《论中国模式》一文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区分为三个阶段,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期的确立。他并且指出,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发展观阶段提出的“和谐观”预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第三期的到来。全面、深入、自觉的“和谐型文明”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阶段中本质性的东西。(见《文化纵横》2010年第10期)这个观点,在哲学上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近年来,
期刊
2009年7月15日至24日,应韩国国会的邀请,以房宁为团长,周少来、冯钺、王利等四人组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代表团对韩国进行了学术访问和调研。正在韩国访学的陈海莹也参加了调研工作。这次访问受到了韩方的隆重接待和礼遇,韩国国会有韩国“民主堡垒”之称,在国会方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颇有收获。   调研第一阶段,在首尔,与韩国国会两大派代表性人物作了深入交流。韩国政坛现分为
期刊
2009年5月3日至12日,“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一行四人,应台湾“大陆研究会”邀请,就台湾社会转型及民主化发展等问题赴台进行学术访问和调研。这是课题组对东亚地区实地调研的第一站。调研访问期间,课题组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访问了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等一批重要学术机构,以及台湾的“立法机构”,并与台湾一些重要的政治家和学者进行座谈交流。调研访问达到了预期目标,对于台湾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发展线索有了
期刊
2010年1月12日至19日,“东亚政治发展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应邀访问泰国。访问泰国期间,正值泰国政局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街头抗争不断,红、黄两军正在酝酿新一轮角力。与台湾相似,泰国也进入了高度政治化的时期,政界、商界、文化教育界人士高度关注政治形势,意见分歧,争拗甚多。这也正好为我们观察和分析泰国政治及发展趋势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因已进入调研中期,在前三次调研的基础上,在关注和求证一
期刊
在我少年时代,中国确实存在着对于西方的妖魔化,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性是你不能说西方的长处。尔后的中国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各个领域,包括文化、思想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进步之中,也出现了很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失误,对于西方的评价就是一例,从妖魔化调到了天使化,西方的一切都一定是美好的,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政治正确性——至少在知识分子当中是这样,而且这些知识分子还在拿着旧时代
期刊
2010年7月的一个早上,在热闹非常的北京首都机场前往台北的国航候机楼一角,我无聊地坐着,浮想着这几天来北京开会、访友、旅游的一些声音画面。此时,通道对面一个稍微高亢的声音吸引了我──是一位年轻导游正向他所带领的老少团员们作行前说明,介绍“宝岛台湾”,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这个北京小伙子很能说,而他所说的,虽不免稍带他这个专业所特有的趣味性夸张,但还都是有凭有据,不是那种辛巴达式的“水手见闻”。我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