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i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锣鼓巷,一个古风古韵,充满民俗的地方,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枝杈,无数人都迷失于此。
  一大清早,这儿弥漫了老北京的风格,路边摆摊卖早点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听口音——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天刚刚亮,阳光推开晨雾,这个巷子热闹的一天快开始了。
  这个古巷里,摆满了四合院式的建筑,民宅、店铺,还有一些古老陈旧的没有模样的当铺。不乏有几班唱戏的,满口古老的语言,被和着十二律,点缀了寂寥的四合院。再往前走,有家茶馆,走进去,茶香四溢,前面设了木台子,有说书的,时不时还有变戏法的,画面感是那么的不真实,平添了民国的味道。有的茶客,自斟自饮,听着评书,一呆就是一天,我想知道,他的一天,会看见什么?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是……南锣鼓巷并不寂寞,来来往往各民族的小贩身着民族服装,贩卖一些小饰品,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苗族的姑娘,一袭青衣,她的颊边漾着一种笑,简单的,淳朴的,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不知何时,我的眼前变成了一列青灰的画廊。
  下午,斜阳暖暖地照进秋风,衬起一片杏黄。对于小吃的诱惑,我也忍不住了,随着刮在风中的香气,奶油炸糕、驴打滚、艾窝窝、麻豆腐……满足了味蕾,继续前行,在石板路上前行,沉浸在青灰的主调中。
  “老”北京,就是这样,越晚越热闹,越晚越让它有古味,我仍然“迷信着这种美”。可是……这种民俗的传承,古风的高雅,以后还有人欣赏吗?它是一抹醉眠的晚霞,再美,也比不过朝霞。
  晚上,缩在桌前,扭开台灯,亮起了熟杏色,翻开本子,记录下来:“距离会让你遗忘那些事物和人,但是关于他们的记忆永远会被留下。”
  夜里,店铺还没有打烊,京戏还没唱完,宫商角徵羽的余音洋洋洒洒,飘飘转转,沉入心底,摇起一片涟漪,轻轻漾开……
  (编辑:彭宇)
  评点:张引
  南锣鼓巷,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作者采用顺叙手法移步换景,铺开了老巷子的一日游。从聆听早点摊满口京味儿的吆喝,到浏览四合院的老摆设,从闲逛茶馆听书和饮茶,到品尝各色美味小吃……作者努力地用充满民俗的景物还原南锣鼓巷的古老韵味。但就像时光是回不去的记忆,再古旧的老巷子,也难掩日益商业化的气息,正如那个沿街售卖小饰品的苗族姑娘,虽然笑容是一股清流,但却极易让人从所谓的民国氛围中“跳戏”。古迹仍在,但古风不存,好在文化和历史有迹可循,这或许就是游览一处古迹的意义所在吧。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樓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意义的认识,对你有什
(上接8月下旬刊46页)  11.请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故事蕴含的哲理,不超过30个字。  一段树根,如果它遇到一位雕刻家,雕刻家会把它雕刻成一件艺术品;如果它遇到一位农夫,农夫会把它制作成一件农具;如果它遇到一位樵夫,樵夫会把它当成烧火的木柴。  遇到雕刻家,遇到农夫,遇到樵夫,对于树根来说,都是机遇。我们说,把握机遇很重要,但如果树根遇到的是一位樵夫,它把握了这次机遇,等待它的将是成为柴火的命运。
三、理——生发“我的”感悟。  吃一堑,长一智,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经一事,明一理,苏轼游石钟山方悟“事须目见耳闻”之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始得“事成于志、力、物”之理。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大千世界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经过不同的世事历练,人就会对事理、情理也有着不同的感悟。高中生涉世未深,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还很有限,就这样在生活之路、人生之路上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着,但谁的青春没有
最近,一份“护士笔记”刷爆朋友圈。娟秀工整的字体、手绘精致的解剖图、翔实的手术记录和手术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这些都出自90后护士王婷的“手术室上台笔记”。由于手术室的相关规定,王婷只能在手术完后凭着自己的记忆和前辈们的指导,再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整理自己的手术笔记,这样的笔记让网友们钦佩不已。今年23岁的王婷是南昌大學第二附属医院一名普通护士,从事护士行业已有2年时间,但进入到手术室这一科室当护士只
2017年高考语文考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近十年来之最。其中古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题型的变化上,据说由原来的两道主观题改为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客观题是五选二的多选,且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客观题重出江湖,主要原因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变为必考题,为了减少学生的书写负担,命题人把其中一道主观题改成了客观题。  表面看来,今年的古诗鉴赏只是在题型上发生了些许变化,其实不然。通过题型的变化,试图体现命题人对
根据2017年国家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成为高考必考内容,赋分14分,题型有三。根据有关较为可靠的消息,文本材料的篇幅原则上控制在1200字左右。选文字数的限制,让命题人的选择命题的空间变得相对狭小,向作品的深处开掘将成为一种必然。再加上,考试说明在小说阅读中增加了“理解作品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作品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因此,我们推测理解语句的含义,将成为2017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新亮点。
城市化的進程日益加快,高楼大厦数月峻工已不是神话,而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共同记忆似乎也随之消逝,留下的只有钢铁森林构筑的现实。日复一日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不免令人心生厌倦。我们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这座城,这些市民们所珍藏的共同记忆。  城市的共同记忆是具体而微的。幼时常去的公园,上学路上走过的每一条青石小巷,还有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建筑……那一点一滴汇聚成鲜明的共同记忆。当然,社会在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巍峨高山,因为观者角度不同,其景致也会有差异。山是没有变的,风景在变,皆因心之角度不同,审视的标准不同。  安乐死到底好不好?不让座到底对不对?推出性教育读本应该不应该?这些问题的出现,均因为人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  生活在繁杂之中,我们接触的人和事数不胜数。或深也好,或浅也好,这些事都会在我们身边留下一定的印象;或好也罢,或坏也罢,这些人都会在我们心中留下
素材小贴士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战争还未全面展开,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湘西边城充满真、爱和灵魂的田园牧歌,久久回荡于我心。无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因此素材的选择极为重要。但总是在老套、雷同的素材中跳不出,只会让作文暗淡无光。所以在素材选择上需要“不一般”的眼光,需要学会选择小众素材。然而,在小众素材的运用上,考生经常有一种“身边到处有,写来无处寻”的感觉,因而下面结合人物素材和课本素材,谈谈如何在小众素材上致胜。  一、人物素材  议论文素材以人物素材为主,原因自不必多说。但最大的通病是滥用成灾,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