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锣鼓巷,一个古风古韵,充满民俗的地方,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枝杈,无数人都迷失于此。
一大清早,这儿弥漫了老北京的风格,路边摆摊卖早点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听口音——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天刚刚亮,阳光推开晨雾,这个巷子热闹的一天快开始了。
这个古巷里,摆满了四合院式的建筑,民宅、店铺,还有一些古老陈旧的没有模样的当铺。不乏有几班唱戏的,满口古老的语言,被和着十二律,点缀了寂寥的四合院。再往前走,有家茶馆,走进去,茶香四溢,前面设了木台子,有说书的,时不时还有变戏法的,画面感是那么的不真实,平添了民国的味道。有的茶客,自斟自饮,听着评书,一呆就是一天,我想知道,他的一天,会看见什么?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是……南锣鼓巷并不寂寞,来来往往各民族的小贩身着民族服装,贩卖一些小饰品,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苗族的姑娘,一袭青衣,她的颊边漾着一种笑,简单的,淳朴的,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不知何时,我的眼前变成了一列青灰的画廊。
下午,斜阳暖暖地照进秋风,衬起一片杏黄。对于小吃的诱惑,我也忍不住了,随着刮在风中的香气,奶油炸糕、驴打滚、艾窝窝、麻豆腐……满足了味蕾,继续前行,在石板路上前行,沉浸在青灰的主调中。
“老”北京,就是这样,越晚越热闹,越晚越让它有古味,我仍然“迷信着这种美”。可是……这种民俗的传承,古风的高雅,以后还有人欣赏吗?它是一抹醉眠的晚霞,再美,也比不过朝霞。
晚上,缩在桌前,扭开台灯,亮起了熟杏色,翻开本子,记录下来:“距离会让你遗忘那些事物和人,但是关于他们的记忆永远会被留下。”
夜里,店铺还没有打烊,京戏还没唱完,宫商角徵羽的余音洋洋洒洒,飘飘转转,沉入心底,摇起一片涟漪,轻轻漾开……
(编辑:彭宇)
评点:张引
南锣鼓巷,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作者采用顺叙手法移步换景,铺开了老巷子的一日游。从聆听早点摊满口京味儿的吆喝,到浏览四合院的老摆设,从闲逛茶馆听书和饮茶,到品尝各色美味小吃……作者努力地用充满民俗的景物还原南锣鼓巷的古老韵味。但就像时光是回不去的记忆,再古旧的老巷子,也难掩日益商业化的气息,正如那个沿街售卖小饰品的苗族姑娘,虽然笑容是一股清流,但却极易让人从所谓的民国氛围中“跳戏”。古迹仍在,但古风不存,好在文化和历史有迹可循,这或许就是游览一处古迹的意义所在吧。
一大清早,这儿弥漫了老北京的风格,路边摆摊卖早点的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听口音——一股浓浓的京味儿。天刚刚亮,阳光推开晨雾,这个巷子热闹的一天快开始了。
这个古巷里,摆满了四合院式的建筑,民宅、店铺,还有一些古老陈旧的没有模样的当铺。不乏有几班唱戏的,满口古老的语言,被和着十二律,点缀了寂寥的四合院。再往前走,有家茶馆,走进去,茶香四溢,前面设了木台子,有说书的,时不时还有变戏法的,画面感是那么的不真实,平添了民国的味道。有的茶客,自斟自饮,听着评书,一呆就是一天,我想知道,他的一天,会看见什么?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還是……南锣鼓巷并不寂寞,来来往往各民族的小贩身着民族服装,贩卖一些小饰品,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苗族的姑娘,一袭青衣,她的颊边漾着一种笑,简单的,淳朴的,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不知何时,我的眼前变成了一列青灰的画廊。
下午,斜阳暖暖地照进秋风,衬起一片杏黄。对于小吃的诱惑,我也忍不住了,随着刮在风中的香气,奶油炸糕、驴打滚、艾窝窝、麻豆腐……满足了味蕾,继续前行,在石板路上前行,沉浸在青灰的主调中。
“老”北京,就是这样,越晚越热闹,越晚越让它有古味,我仍然“迷信着这种美”。可是……这种民俗的传承,古风的高雅,以后还有人欣赏吗?它是一抹醉眠的晚霞,再美,也比不过朝霞。
晚上,缩在桌前,扭开台灯,亮起了熟杏色,翻开本子,记录下来:“距离会让你遗忘那些事物和人,但是关于他们的记忆永远会被留下。”
夜里,店铺还没有打烊,京戏还没唱完,宫商角徵羽的余音洋洋洒洒,飘飘转转,沉入心底,摇起一片涟漪,轻轻漾开……
(编辑:彭宇)
评点:张引
南锣鼓巷,北京胡同文化的一个缩影。作者采用顺叙手法移步换景,铺开了老巷子的一日游。从聆听早点摊满口京味儿的吆喝,到浏览四合院的老摆设,从闲逛茶馆听书和饮茶,到品尝各色美味小吃……作者努力地用充满民俗的景物还原南锣鼓巷的古老韵味。但就像时光是回不去的记忆,再古旧的老巷子,也难掩日益商业化的气息,正如那个沿街售卖小饰品的苗族姑娘,虽然笑容是一股清流,但却极易让人从所谓的民国氛围中“跳戏”。古迹仍在,但古风不存,好在文化和历史有迹可循,这或许就是游览一处古迹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