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颈椎病;x线 CT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39-02
颈椎关节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老年性常见病,它继发于椎问盘退变而又常见于椎体边缘及小关节肥大增生,严重者造成椎管狭窄可导致各种类型的颈椎病。CT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有效诊断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来颈椎病患者150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0例,男87例,年龄31~69岁,平均52岁;女63例,年龄32—68岁,平均49岁。
1.2 检查方法
使用4500一TE型CT扫描机,矩阵520 X520,患者仰卧位,双手尽量下垂,扫描范围颈1~7椎体、椎间盘,垂直扫描,层厚2mm。临床症状:多具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痉挛性瘫痪,本组表现为颈、肩、上肢痛98例,上肢或手麻木69例,头晕75例,下肢痛3例,下肢麻木5例,肢体运动障碍32例,步履不能行走或不便4例,以外伤就诊平时无明显症状1例。
2 结果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
53例,占35.33%。X线表现:颈椎曲度异常的12例,椎问隙变窄的35例,伴骨质增生的42例。CT表现:神经根受压移位的52例。
2.2 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
16例,占10.67%。X线表现:颈椎旋转,出现双边双突征的13例,椎体不稳的4例。CT表现:椎体周缘骨质增生,呈不规则花边样的15例。
2.3 脊髓型颈椎病
14例,占9.33%。X线表现:椎体后缘增生的8例,关节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6例,两者兼有的2例。CT表现:椎管狭窄的7例,椎问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11例。
2.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3例,占8.67%。x线表现:椎间孔狭小10例,变形3例,横贯矢状径<12mm两例。CT表现: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9例,横突孔变小、分隔4例。
2.5 食管型颈椎病
8例,占5.33%。x线表现:项韧带钙化的两例,纤维环前缘钙化的6例,椎体骨质增生骨坠形成的2例。
2.6 混合型颈椎病
46例,占30.67%。兼有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酸痛,活动受限,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所以医生一般靠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并结合颈椎影像学资料,三者相互印证确立诊断。即便临床现颈椎病的症状,也不一定就是颈椎病,如同样有眩晕症状的耳源性眩晕,同样是颈肩上肢痛的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从颈椎病的解剖和生理角度上来看,颈椎较胸椎和腰椎的活动度要大,活动频率也高。颈椎要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侧转、旋转及各方向的复合运动,而颈椎的支持結构却较胸椎和腰椎薄弱,胸椎有胸廓、背肌支持,腰椎也有腰肌和骨盆等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撑。此外,颈椎椎体后关节等结构也较胸、腰椎弱小,因此在稳定性上也较胸、腰椎差。高活动度和低稳定性这一对矛盾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即颈部活动过度或某些因素诱发颈部失稳,都将造成颈椎病的复发。其次,由于颈椎病的许多病理改变与神经、血管等有密切关联,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当病理改变影响到椎问孔、横突孔后,由于这些部位本身的解剖特点,如椎动脉穿过横突孔是其脊椎椎体所没有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因此,局部轻微的一点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临床症状,这也是临床上颈椎病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不良姿势、体位、咽喉部的反复炎症、劳累、头颈部扭伤等外界因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治疗,或治疗后改善或解除不彻底,也会导致复发。
颈椎病的程度与其临床表现的轻重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有的颈椎病变程度很重,但临床表现很轻,有的颈椎病变程度很轻,但临床表现又重,与脊柱其他部位骨质增生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颈椎的解剖关系,颈部脊髓几乎充满了椎管,神经根呈水平方向行走进入椎问,骨脊膜外又缺乏脂肪,颈神经根又较大,但椎问又较小。故只须细小的突出即可直接压迫于骨壁上,特别是椎管狭窄时。由于颈椎的活动度较大,外伤的机会也多,可能是导致颈椎退行性变及各种狭窄的原因。本组资料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早期的外伤也有一定的关系,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开始是椎间盘的裂开和变性,继而椎间盘出血,软骨碎裂以及髓核变性和空腔形成,而后椎问盘变窄,其边缘膨出,椎旁韧带附着处发生变化随着椎间盘的塌陷,发生反应性骨质改变、骨质硬化和骨赘形成,而最后发生融合,椎间非共同脊椎关节特别易受侵犯,骨刺可突向椎管侧隐窝,椎间孔压迫神经,产生相应症状。本组患者中年轻人主要是软性椎问盘突出、先天性椎管狭窄及外伤为主,常见于35~45岁,发病较突然,症状也重;年龄大者以椎问盘变性突出、纤维环钙化及关节肥大增生为主,多见于45岁以上,发病较缓慢。在作颈椎及椎间盘CT扫描时由于部分患者易微动,一定要提前训练患者,否则测量两侧椎间孔的大小有误差,此时要注意观察椎体是否对称,确定是技术原因造成的一侧狭窄或是病变造成的一侧狭窄,同时还要观察椎问关节有无骨赘形成,因为大部分椎间孔狭窄与其有直接关系。同时要采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反复观察,因有的骨质增生早期钙质沉着较少,要提高窗宽窗位才能显示。
参考文献
[1] 周文华.颈椎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分析300例[J].武警医学,2008:18(11):50.
[2] 李景学,孙鼎元,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M].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6.
[3]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M].第5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63.
[4] 范金鹏,董焕娥,王朝君,等.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0):1350~1351.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39-02
颈椎关节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老年性常见病,它继发于椎问盘退变而又常见于椎体边缘及小关节肥大增生,严重者造成椎管狭窄可导致各种类型的颈椎病。CT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有效诊断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来颈椎病患者150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0例,男87例,年龄31~69岁,平均52岁;女63例,年龄32—68岁,平均49岁。
1.2 检查方法
使用4500一TE型CT扫描机,矩阵520 X520,患者仰卧位,双手尽量下垂,扫描范围颈1~7椎体、椎间盘,垂直扫描,层厚2mm。临床症状:多具有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痉挛性瘫痪,本组表现为颈、肩、上肢痛98例,上肢或手麻木69例,头晕75例,下肢痛3例,下肢麻木5例,肢体运动障碍32例,步履不能行走或不便4例,以外伤就诊平时无明显症状1例。
2 结果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
53例,占35.33%。X线表现:颈椎曲度异常的12例,椎问隙变窄的35例,伴骨质增生的42例。CT表现:神经根受压移位的52例。
2.2 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
16例,占10.67%。X线表现:颈椎旋转,出现双边双突征的13例,椎体不稳的4例。CT表现:椎体周缘骨质增生,呈不规则花边样的15例。
2.3 脊髓型颈椎病
14例,占9.33%。X线表现:椎体后缘增生的8例,关节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6例,两者兼有的2例。CT表现:椎管狭窄的7例,椎问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11例。
2.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3例,占8.67%。x线表现:椎间孔狭小10例,变形3例,横贯矢状径<12mm两例。CT表现: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9例,横突孔变小、分隔4例。
2.5 食管型颈椎病
8例,占5.33%。x线表现:项韧带钙化的两例,纤维环前缘钙化的6例,椎体骨质增生骨坠形成的2例。
2.6 混合型颈椎病
46例,占30.67%。兼有上述两种和两种以上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酸痛,活动受限,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所以医生一般靠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并结合颈椎影像学资料,三者相互印证确立诊断。即便临床现颈椎病的症状,也不一定就是颈椎病,如同样有眩晕症状的耳源性眩晕,同样是颈肩上肢痛的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从颈椎病的解剖和生理角度上来看,颈椎较胸椎和腰椎的活动度要大,活动频率也高。颈椎要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侧转、旋转及各方向的复合运动,而颈椎的支持結构却较胸椎和腰椎薄弱,胸椎有胸廓、背肌支持,腰椎也有腰肌和骨盆等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撑。此外,颈椎椎体后关节等结构也较胸、腰椎弱小,因此在稳定性上也较胸、腰椎差。高活动度和低稳定性这一对矛盾一旦失去协调和平衡,即颈部活动过度或某些因素诱发颈部失稳,都将造成颈椎病的复发。其次,由于颈椎病的许多病理改变与神经、血管等有密切关联,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往往是不可逆的。当病理改变影响到椎问孔、横突孔后,由于这些部位本身的解剖特点,如椎动脉穿过横突孔是其脊椎椎体所没有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因此,局部轻微的一点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临床症状,这也是临床上颈椎病易于复发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不良姿势、体位、咽喉部的反复炎症、劳累、头颈部扭伤等外界因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治疗,或治疗后改善或解除不彻底,也会导致复发。
颈椎病的程度与其临床表现的轻重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完全一致,有的颈椎病变程度很重,但临床表现很轻,有的颈椎病变程度很轻,但临床表现又重,与脊柱其他部位骨质增生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颈椎的解剖关系,颈部脊髓几乎充满了椎管,神经根呈水平方向行走进入椎问,骨脊膜外又缺乏脂肪,颈神经根又较大,但椎问又较小。故只须细小的突出即可直接压迫于骨壁上,特别是椎管狭窄时。由于颈椎的活动度较大,外伤的机会也多,可能是导致颈椎退行性变及各种狭窄的原因。本组资料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早期的外伤也有一定的关系,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开始是椎间盘的裂开和变性,继而椎间盘出血,软骨碎裂以及髓核变性和空腔形成,而后椎问盘变窄,其边缘膨出,椎旁韧带附着处发生变化随着椎间盘的塌陷,发生反应性骨质改变、骨质硬化和骨赘形成,而最后发生融合,椎间非共同脊椎关节特别易受侵犯,骨刺可突向椎管侧隐窝,椎间孔压迫神经,产生相应症状。本组患者中年轻人主要是软性椎问盘突出、先天性椎管狭窄及外伤为主,常见于35~45岁,发病较突然,症状也重;年龄大者以椎问盘变性突出、纤维环钙化及关节肥大增生为主,多见于45岁以上,发病较缓慢。在作颈椎及椎间盘CT扫描时由于部分患者易微动,一定要提前训练患者,否则测量两侧椎间孔的大小有误差,此时要注意观察椎体是否对称,确定是技术原因造成的一侧狭窄或是病变造成的一侧狭窄,同时还要观察椎问关节有无骨赘形成,因为大部分椎间孔狭窄与其有直接关系。同时要采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反复观察,因有的骨质增生早期钙质沉着较少,要提高窗宽窗位才能显示。
参考文献
[1] 周文华.颈椎病的临床和x线诊断分析300例[J].武警医学,2008:18(11):50.
[2] 李景学,孙鼎元,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M].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6.
[3] 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M].第5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63.
[4] 范金鹏,董焕娥,王朝君,等.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0):135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