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行为的本质是沟通,教育目标的实现即是沟通技巧的反映,因而一切教育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考虑客体的接受能力、接受习惯,从而选择最佳的策略。本文分别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普遍的心理状态进行剖析,对心理学在教育实施中的必要性、渗透策略以及如何调动积极情感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活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师说浅了学生不以为然,说深了又易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而导致学生过激行为,学生不信任教师,不尊敬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为之苦恼,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家长的宠溺和娇惯,而忽视了导致这一切行为的根本原因——人的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影响教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教师的怠教情绪。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常常感到疲劳,在与领导和同事及学生和家长等关系的相处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而引起挫折感,最终导致焦虑、易怒、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等情绪状态。在认知上觉得工作枯燥、机械重复、琐碎,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上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在意志上倦怠,不愿钻研;在行为上按部就班、敷衍了事。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难以接纳学生,对待同事也常常持多疑的态度。教师带着这样的情绪从事教学,很难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教师生涯注定漫长而痛苦。
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喜欢学习的原因,一是喜欢学习的内容,二是认同施教的人。从广义上说,一切使人获得知识、技能、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的提升的活动形式,都可归于学习的范畴,如阅读、听音乐、做游戏等等,以及不断改革的学校教育,然而从接受程度上,学生显然对自由的、自主的教育形式更感兴趣。传统教育的特点是重目标、轻养成,在不断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压力下,学生每天接收的是快餐式、速成式的教育,没有发现-尝试-研究的过程,没有体验失败的学习活动,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学,原本充满奇妙和情趣的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只能“迫于无奈”而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教师的情绪、态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有很多的家族式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父辈、祖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承袭下来的经验与职业情感是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难以相比的。尽管教育的道路充满艰辛与困难,但在他们看来,也处处充满惊喜,甚至在若干年后,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相反,没有了对教育的职业认同感,教师只能在重复、琐碎的工作中逐渐迷失、麻木,变成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机器人。学生是不会向自己不喜欢的人学习的,从而表现为不尊敬、不服从、不认同。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对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塑造教师人格魅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学生爱戴,教育效果好。教师始终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散发出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教师对学生正面的影响也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使师生间和谐的氛围持续影响整个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健康的人格。教师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培养良好人格。
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交往,为什么教过几遍的东西记不住,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律,了解人的发展的规律,许多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即可以迎刃而解,從而找到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及危机及时进行疏导与干预。高中生、大学生轻生事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及教师首当其冲成为普遍关注的矛盾焦点。许多教师抱怨职业安全危机,认为教师越来越不好当了,家长、社会更是把责任推到学校。而事实上,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确实担负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疏导的职责。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形成对心理危机的敏锐嗅觉,及时了解是压力过大、情感纠葛,还是厌世情绪对自杀的诱惑,从而果断进行干预。
三、如何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
教师要善于把爱传达给学生。很多教师能够做到爱学生,但是没有人能做到爱所有学生,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在表演对学生的尊重、认同与一视同仁。教师要做的,就是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同时把这种或真诚,或表演出来的爱传达给学生,这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激励、肯定即便言不由衷,也会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甚至若干年后,学生对这种心灵的触动仍会心怀感恩,影响一生。
顺应规律开展教学,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复,记忆的唯一催化剂就是情感,牵动情感的记忆最稳定深刻。了解了这一点,教师要做的,无非就是设计若干方式,或游戏,或朗诵,或竞赛,或表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愉快的重复、兴奋的重复、痛苦的重复、感动的重复。
成长比学习更重要。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因而学校、教师、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多用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健康的成长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才会有目标有动力,才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活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难教。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师说浅了学生不以为然,说深了又易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而导致学生过激行为,学生不信任教师,不尊敬教师。很多年轻教师为之苦恼,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家长的宠溺和娇惯,而忽视了导致这一切行为的根本原因——人的心理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影响教育活动的心理因素
教师的怠教情绪。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常常感到疲劳,在与领导和同事及学生和家长等关系的相处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而引起挫折感,最终导致焦虑、易怒、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等情绪状态。在认知上觉得工作枯燥、机械重复、琐碎,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在情感上对工作失去兴趣,厌倦,情绪波动大,经常感觉抑郁、焦虑和烦恼等;在意志上倦怠,不愿钻研;在行为上按部就班、敷衍了事。由于经常感到压抑、焦虑,普遍对工作缺乏进取心,难以接纳学生,对待同事也常常持多疑的态度。教师带着这样的情绪从事教学,很难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教师生涯注定漫长而痛苦。
学生的厌学情绪。学生喜欢学习的原因,一是喜欢学习的内容,二是认同施教的人。从广义上说,一切使人获得知识、技能、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的提升的活动形式,都可归于学习的范畴,如阅读、听音乐、做游戏等等,以及不断改革的学校教育,然而从接受程度上,学生显然对自由的、自主的教育形式更感兴趣。传统教育的特点是重目标、轻养成,在不断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压力下,学生每天接收的是快餐式、速成式的教育,没有发现-尝试-研究的过程,没有体验失败的学习活动,没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学,原本充满奇妙和情趣的教学活动,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只能“迫于无奈”而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教师的情绪、态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有很多的家族式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父辈、祖辈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承袭下来的经验与职业情感是短短几年的学校教育难以相比的。尽管教育的道路充满艰辛与困难,但在他们看来,也处处充满惊喜,甚至在若干年后,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相反,没有了对教育的职业认同感,教师只能在重复、琐碎的工作中逐渐迷失、麻木,变成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机器人。学生是不会向自己不喜欢的人学习的,从而表现为不尊敬、不服从、不认同。
二、教师学习心理学对教育活动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塑造教师人格魅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学生爱戴,教育效果好。教师始终以愉快而安详、沉稳而冷静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散发出热情、豁达、诚恳的人格魅力,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教师对学生正面的影响也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回应,使师生间和谐的氛围持续影响整个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健康的人格。教师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强化积极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将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愿望,培养良好人格。
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为什么不爱学习,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交往,为什么教过几遍的东西记不住,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律,了解人的发展的规律,许多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即可以迎刃而解,從而找到更有针对性、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对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及危机及时进行疏导与干预。高中生、大学生轻生事件,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及教师首当其冲成为普遍关注的矛盾焦点。许多教师抱怨职业安全危机,认为教师越来越不好当了,家长、社会更是把责任推到学校。而事实上,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确实担负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疏导的职责。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形成对心理危机的敏锐嗅觉,及时了解是压力过大、情感纠葛,还是厌世情绪对自杀的诱惑,从而果断进行干预。
三、如何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
教师要善于把爱传达给学生。很多教师能够做到爱学生,但是没有人能做到爱所有学生,更多的时候,教师是在表演对学生的尊重、认同与一视同仁。教师要做的,就是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同时把这种或真诚,或表演出来的爱传达给学生,这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激励、肯定即便言不由衷,也会在一个人的成长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甚至若干年后,学生对这种心灵的触动仍会心怀感恩,影响一生。
顺应规律开展教学,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的唯一途径就是重复,记忆的唯一催化剂就是情感,牵动情感的记忆最稳定深刻。了解了这一点,教师要做的,无非就是设计若干方式,或游戏,或朗诵,或竞赛,或表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愉快的重复、兴奋的重复、痛苦的重复、感动的重复。
成长比学习更重要。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许多学生拼命学习,却越来越没勇气面对未知的将来,表现出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因而学校、教师、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成绩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时刻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多用生活经验磨砺他们的意志,粗壮他们的神经。健康的成长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才会有目标有动力,才会努力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