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学习社区互动到微博支持的学习互动研究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m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网络虚拟社区对学习有很大的支持作用,但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效果一直不理想,而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发布和互动平台,近两年发展迅速,在新闻、商业、教育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基于虚拟学习社区互动不理想的现状和微博高频互动的事实,借鉴互动层次塔和营销理论中的AISAS模型,构建了利用微博作为学习平台的互动模型,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微博的学习互动对虚拟学习社区的一些借鉴。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微博;互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43—06
  一、虚拟学习社区的互动
  互动,在社会学中也称社会互动、社会交往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互相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1]。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广义上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还包括人与信息和互动平台三者之间的互动。虚拟学习社区作为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即互动时空跨越、互动工具丰富、互动角色多样、互动内容丰富等优势,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创设了许多有利条件。
  由于虚拟学习社区是借助网络技术把具有相同志趣的人组织到一起,和传统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最大区别就是不能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在一个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主要靠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来产生和维持。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自我存在于或显露于主体间的互动中才是实实在在的人。而现存的许多虚拟学习社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注重软硬件的建设,而忽视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导致社区的交互程度不高。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虚拟学习社区不仅仅是要让学习者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源,更要满足学习者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对社区有一种依赖感、归属感,这样他们才能长期进出社区,真正成为社区的一分子,快乐地学习,社区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二、微博支持的学习互动
  1. 微博及其互动
  近几年,不仅虚拟学习社区,甚至一般的娱乐性社交网络也出现了用户量减少的情况,与此相反,一种新型的互动平台——微博却日益昌盛。以新浪微博为例,图1是使用百度指数分析新浪微博和近几年较流行的社交网络——人人网的关注度。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在用户关注度上,新浪微博虽然比人人网起步晚,但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人人网,即便在2011年新浪微博增长势头放缓、甚至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其知名度依然大大领先人人网。为什么微博能吸引这么多用户来此进行信息发布、成员互动?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的互动机制进行探讨,并尝试在微博平台上进行互动学习模型构建,希望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提供一些改进建议,使其更好地支持学习。
  2. 微博互动的优势
  (1)互动平台
  微博刚开始流行时,功能板块并不多,主要有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模块。后来,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新浪微博陆续添加了许多应用,逐步向社交网络多元化的互动方式靠近。而微博在技术平台建设方面真正吸引用户的是信息发布的快捷性、简洁性、低门槛等特点。“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小小的文本输入框孕育着无穷的力量,有时可以使一条不足200字的信息瞬间传遍整个网络世界。由于信息发布的简洁和便捷,许多用户抛弃了用大段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转而通过手机、IM、桌面客户端等方式在微博上随时发布信息、参与话题讨论。这与未来互联网产品基于多终端化的思想是一致的。此外,由于微博页面干净整洁,去除了一般社交网络比较复杂的页面导航,因而更易于用户浏览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展开或收起功能自主点击查看评论,符合读者心理。页面主要部分只是微博内容的列表,可以让读者快速阅读,节省时间。另外,虽然微博的内容简单明了,但绝不乏味,简单的文字搭配上图片、声音等就显得丰富多彩,图片和视频采用缩略图显示的方法,避免了新网页的打开,每一条微博下面也都有转发、收藏、评论等快捷功能键。同时,微博平台能够根据用户与其关注的人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向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人。这种匹配使用户不用搜索就能找到想要关注的人和想要阅读的内容。
  (2)互动成员
  微博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低门槛,在微博的交流平台上,成员分布较其他社交网络更广泛,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参与交流。微博用户既有大型公司代表、娱乐明星,也有普通学生、工薪阶层,等等。正是由于微博成员的角色如此丰富多彩,微博的话题才会十分精彩,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户增长了许多见识。新浪微博的用户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实名用户和匿名用户。有研究者根据用户属性特征的不同,把微博用户分为微博达人、人气草根、普通草根和媒体微博四类[2]。人气比较高的用户在这里能极大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普通草根能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帖子、参与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各媒体或公司代表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进行促销活动,等等。不同角色的用户在微博上各得所需,这是微博吸引用户的一大原因。
  (3)互动内容
  虽然微博的用户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但根据以上分类,普通草根的数量占大多数,这些普通用户的参与目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听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人。大多数用户是因为第二个原因才每天登录微博查看帖子。微博的传播内容不像其他一些社交网络的话题那样有限,而是层出不穷、范围广泛、新鲜有趣,比如冷笑话专题、生活小智慧、烹饪大师、电影工厂之类的微博用户,发布的内容都是比较专一和专业的,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话题内容,吸引了许多用户成为其收听者。
  (4)互动方式
  微博不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更是对互动模式的创新。微博互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单向收听。与以往社交网络相比,微博支持用户单向接收信息,简化了复杂的网络人际关系,使用户能过滤无用信息、快速浏览所需信息。同时,考虑到用户的不同需求,微博并没有放弃双向互动或者多向互动的功能。②互动零压力。在一般的社交网络,用户都把认识的人互相加为好友,利用社区提供的模块关注对方发布的动态,社交圈所涉及的人大多是已经认识的熟人,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会考虑好友的感情。而微博上的用户分布比较广泛,交际圈更大,很多都是不认识的人,但同时又是感兴趣的人。因此,在微博上,用户对于自己收听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回复、怎么交流,在互动上更加轻松。另外,新浪微博有一个“悄悄关注”的功能,也给很多用户带来了不少方便。   三、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模型构建
  对于网络学习交互,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国外学者霍姆伯格的“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把会谈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即学生与教师、顾问及学习计划管理机构的其它人员之间的连续不断的双向交流活动;一类是模拟的,即学生与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学习材料之间的交流活动[3]。穆尔的三种互动理论认为,远程教学中的互动不仅包括人际之间的交往活动,也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4]。国内学者陈丽认为,网络学习的互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5]。甘永成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在线交互”的界定是:“在线交互是指在学习情境下两人及两人以上的双向交流。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交互的主体是人,分为学习者与指导者(教师)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第二,交互的时间,可分为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6] 考察这些观点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学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涉及网路空间互动的基本要素,即学习者、教师、互动媒体或者空间、互动信息资源。基于这些已有研究并结合微博的特点,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模型(如图2)。
  
  图2 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模型
  1. 操作性互动
  操作性互动是指学习者或教师对微博平台的操作。操作性互动处于模型的最底层,是其他互动的基础,是用户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怎么发微博、怎么关注别人、怎么拥有更多的粉丝、怎么使用微博中的微群功能等。学习者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微博的使用。学习者只有对微博的功能、特性足够熟悉,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将来的学习与互动中。
  2. 信息互动
  信息互动是指成员在熟练掌握了微博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开始进行信息的发布、信息的关注、参与讨论等活动,具体包括粉丝和发布者的互动、粉丝和信息的互动以及粉丝之间的互动。① 粉丝和发布者的互动。虽然教师在微博互动中起主导作用,引领学习者对发布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工作似乎比在课堂上轻松很多,但是教师的重要性丝毫没有减弱。如果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并不能引起学习者足够的兴趣,或者学习者不愿意参与讨论或者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深度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平台的优势,比如发布信息时附加表情、图片等,把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习者。当有学习者对发布的内容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应该积极给予鼓励。 ② 粉丝与信息的互动。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新的微博团体刚组建、互动刚开始时,首先应该由教师先发布学习内容或其他信息,这些内容可以是课堂上未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学习者完成的课后习题。微博可以使信息在教师走下讲台的瞬间被及时发布。信息内容的选择、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信息的质量都会影响学习者后来的互动参与程度,因此,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内容要新颖、形式须多样化。另外,微博要保持活跃,不能长时间冷却,否则容易使成员的归属感递减以至消失。③ 粉丝之间的互动。学习者和教师互动时可能会因为身份的关系有点拘束,但在和同学聊天时,除了参与学习内容的讨论外还可以聊其他话题,这有助于营造轻松的氛围,促进整个微博团体的和谐。因此,在微博互动中,教师除了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适当指导外,应该把大部分空间留给学习者。学习者之间毫无保留的互动,会促使隐性知识的显现,最终达到概念交互。
  在信息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营销理论中基于网络时代市场特征的AISAS(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模型来说明微博信息互动的过程[7]。AISAS模型表明,在互联网时代的Web 2.0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完成购买活动后,还会进行主动分享,从而影响其他消费者,即会经历5个阶段: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信息搜索、产生行动、信息分享。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模型也是要让学习者关注消息,进而加入到群体互动中,最后达到知识的获得和共享,这和市场营销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AISAS模型,一条信息引起的互动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注意、兴趣、参与、共享、发起,且这几个环节不是单向的,而是往复循环的。当学习者进行到最后一个阶段“发起”时,他所发起的话题又会被其他学习者注意,进而引起兴趣并参与到互动中。“注意”和“兴趣”这两个阶段实质上并不是互动的环节,而是互动的前提。不少企业会通过名人效应或者促销活动的消息来引起粉丝的注意,推广自己的产品。对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模型,我们认为这些策略没有必要,仅仅是天然的教师角色就足以引起学习者对发布信息的关注,一般的学习者对于同伴发布的信息可能会选择性关注,但是对于教师的信息,虽然有时不参与讨论,但肯定会关注的。这也是把微博平台利用到学习上的优势之一。另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平时注意观察学习者对哪方面的事情比较感兴趣,在发布信息时适当择其所好,避免把互动内容仅限于学习内容,而要适当利用网上资源充实自己的微博,增加学习者的虚拟归属感。
  上述五个过程中,“参与”是信息交互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主要是指学习者参与到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发起的话题讨论中。学习者可以对教师发布的问题进行激烈的争论,也可以回答同伴提出的问题,总之,在互相讨论中,了解别人的观点以及自己和别人思想的差别。当讨论逐渐往深层次发展,学习者的隐性知识可以转化为显性知识。因此,学习者在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对于知识的建构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学习者认为哪个讨论话题比较好,就可以利用微博平台的转发或者收藏功能实现知识的共享。转发时可以加上自己的简短评论,实现知识的二次传播。收藏功能可以让学习者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集合到一起,方便以后的查找和再利用。
  微博的传播是一个在初级传播中实现分众传播并扩大为二级大众传播直至多级传播的过程[8]。知识也具有这种性质,只有经过多次传播、推敲、讨论,才能不断挖掘其价值。信息互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发起”,指学习者一旦在微博上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互动,知识学习或情感交流效果比较好时,就会逐渐依赖微博,提高登录微博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分享和重新发起,在每一次的学习互动中,随着前几个阶段的进行、话题讨论的结束,参与的粉丝数会逐级递减,互动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导致学习微博的影响力逐渐减少。而有了后面的两个阶段,互动的效果和微博的影响力就会逐渐放大。   综上所述,信息互动过程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注意→兴趣的学习者聚集阶段,二是参与→分享→发起的学习者、教师互动阶段。这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粉丝聚集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学习者参与问题的讨论,就越有利于后来的互动。互动进行得越成功,学习者就越可能各得所需,就会有越多的学习者主动发起新话题,互动氛围也就越活跃。
  3. 概念互动
  陈丽认为概念交互是指学习者通过头脑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产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化的过程[5]。虽然概念互动是整个互动的最后一环,但实际上,它可以发生在学习互动的任何一个环节,在最初的操作性互动和经过五个阶段的信息互动中都可以有概念互动的发生。学习者通过互动获得新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显现都是概念性学习的表现。概念互动是学习者最终欲达到的目标,因此,是否发生了概念互动可以作为衡量一次基于微博的学习互动的质量标准。而概念互动是学习者内心的变化,不好表征,怎么来评价目标是否达到呢?对于操作性互动和信息互动的效果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来评价,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在微博平台上的动作或者和同伴互动的内容体现出来。在此模型中,我们认为概念互动反过来可以体现在信息互动中,因为如果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参与讨论时对问题的思考自然会不一样。
  四、微博的高频互动对虚拟
  学习社区互动的借鉴
  目前,一些娱乐性社交网络的流行度日益下降,大量用户涌向了微博,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虚拟社区,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留住学习者的难度会更大。图3是用户名为“高中化学教师”的微博(http://weibo.com/u/2165318722?from=profile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缩小农民“信息沟”这一视角,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效用进行了分析。文章通过对湖南省怀化市6县(市)进行调查、访谈后得出结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信息可接入性、提高农民信息利用能力、培养农民信息意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用优势。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沟;功能效用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9—
【摘 要】  异步会议系统/论坛用途非常广泛,在提高远程教育教与学的质量方面有很大潜能。研究者认为这种潜能体现在能把对话、交流和社交临场融入在线学习中。然而并非使用这种异步技术就能自然而然实现对话、交流和社交临场这些有助于在线学习的优势。学生参与度低,论坛帖子质量参差不齐,至少有一些学生和辅导教师不满意异步交互活动——这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拟阐述英国开放大学如何通过鼓励课程组更加注重论坛教学活
【摘 要】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十余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显著,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进展突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目标。同时,课程内容、课程任务是课程目标的体现,好的课程应该是目标、内容、任务三者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提升。本文将以三所高校网院的“C语言程序设计
在校园技术(the Campus Technology)今年8月的波士顿会议上,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学习和绩效支持系统项目负责人斯蒂芬·道恩斯解释了创新和变革的不同。  2008年,道恩斯作为世界上的第一门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联合创始人,开启了在线教育的革命。但道恩斯认为那并不能变革教育。Mooc改变的只是交付方式,而不是课程。如果想要改变教育,必须改变看待教学和内容的方式。  道恩
【摘 要】  一直以来,校本研修被看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更是职前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加快自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是以教学视频案例为载体,通过视频标识工具来完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在现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省时省力,是职前教师非常受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关键词】 视频标
Natasha Lock来自英国,是就读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研究生。在过去的几年里,她游历中国,慢慢地理解了中国的文化、历史、现实和变化,并被中国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  “When it comes to China, you can never know enough.” These are the words on the first page of the book, Law and Soc
In the light of current trends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in China as well as reforms in the instructional mode as proposed for 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 (OUC), this article presents ten prediction
一、十种开头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文章的开头一般来说应做到开门见山,用简单明白的叙述引出文章的话题,使读者了解文章要谈论什么,能一下子引起读者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开头的写法: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点明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交代清楚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The pen is seen everywhere. In most cases, it only acts as a tool to wri
话题导入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购衣。但随之而来的苦恼就是买来的衣服型号常常不合适。如今,日本时尚衣饰购物网站Zozotown运营方Start Today就著力打造出了一款智能服饰,通过拍照和收集数据,推荐合适的型号供买家参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款神奇的智能服饰吧。  文本改编自The Economist。全文445词,难度中上,建议用时8分钟。  1.深入阅读,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我躺下来,以一张报纸当枕头。  高高在我上方的,是会眨眼的星星,  而当火车弯曲而行,  这些星群便上上下下地画着弧线,望着它们,我睡着了。  —杰克·倫敦《大路》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遇见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文化,听听不 同的语言,慢慢把生活节奏缓下来,慢慢体验生活 ……主题实践·视角拓展目》  Reading focus  主题语境  语篇主旨  主题视角  语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