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代表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专业的专家调查、访问。对当今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项目运动员在力量素质训练发展特点及训练方法。探索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发展对策以达到推动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的发展。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
前言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现代训练学研究证实,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对于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来讲,力量素质的高度发展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特别是在柔道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柔道作为竞技性强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其特点是技术为中心力量是基础,在比赛中如果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增加运动员的取胜信心,并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力量素质训练也无可非议地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代表队和荣昌县青少年体校有关专业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综述了有关中国式摔跤、国际式摔跤的文献资料和有关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论文及专著。
1.2.2专家访问法
请教各项目的教练及专家了解有关力量素质训练的问题。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柔道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增长,直接反映了柔道运动技术掌握的快慢及运动成绩提高的程度。柔道运动中的各种推、拉、投等技术动作也都是以一定的肌肉力量为基础的。力量素质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运动项目选择人材的重要依据。力量素质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往往作为判断运动训练水平、评定参加何等级比赛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判断柔道潜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些体能性运动项目选材的依据。因此,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作为选拔柔道运动员苗子的重要指标。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素质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目前,我们许多教练员对力量素质训练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有经验的教练员对运动训练有一定的研究和宝贵的经验并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安排力量素质训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们往往只是局限在局部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上的,并未从整体,全局系统去考虑;一些缺乏经验的教练员,在力量素质训练上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训练安排不是根据专项的特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安排训练,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训练器材的状况。这样,不但不能帮助能力提高,而且常常适得其反。因而,教练员的力量素质训练要有整体概念,要从阶段任务、力量发展规律及运动员自身和专项特点出发。
力量素质是人体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发展自身的力量素质。决定于肌肉本身的解剖、生活特点与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与内脏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的能力有关:按肌肉收缩的特点可分为静力性与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又称为等长力量,是肌肉收缩时肢体维持或固定于一定的位置上不产生明显的位移的现象,如在柔道中的牵拉对持等抗性动作时。动力性力量又称等张力量,是肌肉收缩时克服阻力使肌肉发生明显的位移与加速度的现象,是柔道中运用各种技术的主要力量。因此,动力性力量的各种训练手段是力量训练的重点、从动力性力量表现的形式特点来看、又有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面力之分。
2.1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
2.1.1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
2.1.2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
2.1.3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
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素质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运动每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力量收缩。但这种能力不能持久,带有爆发性。如優秀运动员在一秒钟内完成“大腰”动作,把对手摔倒。如果没有这种快速的力量是绝对办不到的。要发展爆发力,必须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工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力量训练时,要以小负荷的机械作快速运动,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逐步增大负荷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刚才说的使用“大腰”的技术动作摔倒对手,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大爆发力。力量的增大能增强对技术的控制能力,所以在平常训练中,不但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而且还要特别在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上下功夫。实践证明,高强度的爆发力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因素。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既要遵从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认识柔道对抗所需力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柔道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而爆发力=力量x速度,其次是耐久力。 在爆发力的因素中,力量起主导作用,因此力量的增长有助于爆发力的发展。一个柔道运动员的爆发力,必须通过基本力量与速度、技术,灵敏度协调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有的人可以举起相当重的杠铃,但一摔跤就不行了,具体说是缺乏专项力量。柔道运动员对抗时,既要力量,又要速度,还要耐力,我们的一些运动员感到力量上不差,关键是专项能力和快速力量差。在今后训练中要重视在一般力量转移到专项力量的基础上提高专项力量。
2.2对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2.2.1力量素质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2.2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也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2.2.3力量素质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俗话说:“力量是练出来的”。它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会见到成效。全年都要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安排,一般离比赛远的阶段,力量训练的比重要稍大一些,就是临近比赛或比赛期间也应坚持适当的力量训练。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每周最好能安排三次,最少也不能少于2次,一周安排一次或几周才安排一次是不大合适的,因为每次训练一般在训练后大脑皮层都还保留着前一次训练的一些“痕迹”,这种“痕迹”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便会消失,超过这个间隔时间再去安排训练,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违背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安排会使运动员身体经常处于疼痛反应之中,极不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就是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之间,及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中各项目的安排上也要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力量训练的计划不应变化太大,以免分散精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2.4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具有针对性
力量素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从事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找出阻碍成绩提高在力量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从事力量素质训练还应该紧密结合柔道专项的特点,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必须全面发展,并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身体各部位基本不发生位移,不产生运动,这种形式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全身或部分发生运动。这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训练中,必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一堂力量训练课的项目不要求很多,但必须扎扎实实,对负荷的要求必须视训练的目的而定,为提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负荷只需达到70%左右即可,为提高绝对力量,负荷可达到90%左右。对量的要求,练习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可适当少一点,以每次训练5~6次,每组3到5次为宜,练习动作的选择上应尽量多的模仿柔道专项技术的动作进行,以提高相应部位肌肉的力量。
2.2.5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达到极限
任何强调速度、力量的项目,训练均必须达到极限,只有达到了极限才有可能进行超量恢复,才有可能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将物体在推、抱、举、拉、投、摔中的重量、高度、远度有关。重要的是选择阻力(负重)的大小。如果不系统地进行克服相当大阻力的练习,肌肉的最大力量就不会增长:可采用时间短、负重大、重复次数少的练习进行。一般练习中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的80%强度,“最高重复次数”在5~6次,组数3~4组。要求动作速度要快,每组间歇2~5分钟。因此,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要经常达到或接近运动员的最高负荷(包括强度或次数的最高负荷)即极限训练,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提高成绩,但经常进行极限训练是十分艰苦的,这要求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训练时有顽强的意志,自觉性高,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变换负荷与速度。
3.2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作发力前的放松能力。
3.3肌肉的初长度,只有拉长的肌肉收缩时才有更快的速度和力量。
3.4力量练习后的放松练习。
3.5力量素质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3.6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3.7力量素质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3.8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具有针对性。
3.9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达到极限。
4结束语
力量素质训练在柔道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力量素质训练搞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柔道运动员具备的力量大与小反映出这个柔道运动员的强与弱。在这里不排除一个人有天生的力量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主要的因素是在后天的训练。用我们柔道人话说:“谁练谁棒”。因此,必须在注意方法的同时,肯下功夫,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献:
[1]白虎明.初探摔跤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2,(9)
[2]陈青山,王玉明,马世坤绘图.《中国式摔跤实用教程》[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韦豪.论力量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9,(4)
[4]刘涌.如何发展摔跤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J].柔道与摔跤,1991
[5]卢大学,万文君.力量素质及其发展[J].西安体育学报,2002,(3)
[6]《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郑本益(1974.8~ )男,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重庆市荣昌县体育中心,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
前言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现代训练学研究证实,力量素质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对于大多数体育运动项目来讲,力量素质的高度发展迅速提高运动成绩,特别是在柔道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柔道作为竞技性强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其特点是技术为中心力量是基础,在比赛中如果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增加运动员的取胜信心,并给对手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力量素质训练也无可非议地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柔道代表队和荣昌县青少年体校有关专业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综述了有关中国式摔跤、国际式摔跤的文献资料和有关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论文及专著。
1.2.2专家访问法
请教各项目的教练及专家了解有关力量素质训练的问题。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力量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柔道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增长,直接反映了柔道运动技术掌握的快慢及运动成绩提高的程度。柔道运动中的各种推、拉、投等技术动作也都是以一定的肌肉力量为基础的。力量素质是衡量运动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运动项目选择人材的重要依据。力量素质在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往往作为判断运动训练水平、评定参加何等级比赛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判断柔道潜力的一种手段,也是一些体能性运动项目选材的依据。因此,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作为选拔柔道运动员苗子的重要指标。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在熟练掌握柔道专项技术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力量素质的提高不只是能够促进运动员专项技术的掌握,而且对提高其全面身体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搞好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力量素质训练,不仅能大大提高训练效果,而且能有效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目前,我们许多教练员对力量素质训练缺乏系统科学的安排有经验的教练员对运动训练有一定的研究和宝贵的经验并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安排力量素质训练,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们往往只是局限在局部的、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上的,并未从整体,全局系统去考虑;一些缺乏经验的教练员,在力量素质训练上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训练安排不是根据专项的特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安排训练,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训练器材的状况。这样,不但不能帮助能力提高,而且常常适得其反。因而,教练员的力量素质训练要有整体概念,要从阶段任务、力量发展规律及运动员自身和专项特点出发。
力量素质是人体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内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滞力、关节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间的对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手段,人体在克服这些阻力中提高、发展自身的力量素质。决定于肌肉本身的解剖、生活特点与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与内脏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的能力有关:按肌肉收缩的特点可分为静力性与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又称为等长力量,是肌肉收缩时肢体维持或固定于一定的位置上不产生明显的位移的现象,如在柔道中的牵拉对持等抗性动作时。动力性力量又称等张力量,是肌肉收缩时克服阻力使肌肉发生明显的位移与加速度的现象,是柔道中运用各种技术的主要力量。因此,动力性力量的各种训练手段是力量训练的重点、从动力性力量表现的形式特点来看、又有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面力之分。
2.1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
2.1.1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
2.1.2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
2.1.3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
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素质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运动每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需要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和力量收缩。但这种能力不能持久,带有爆发性。如優秀运动员在一秒钟内完成“大腰”动作,把对手摔倒。如果没有这种快速的力量是绝对办不到的。要发展爆发力,必须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工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力量训练时,要以小负荷的机械作快速运动,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逐步增大负荷提高肌肉收缩力量。刚才说的使用“大腰”的技术动作摔倒对手,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大爆发力。力量的增大能增强对技术的控制能力,所以在平常训练中,不但要在技术上下功夫,而且还要特别在提高肌肉收缩速度上下功夫。实践证明,高强度的爆发力是提高成绩必不可少的因素。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既要遵从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认识柔道对抗所需力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柔道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而爆发力=力量x速度,其次是耐久力。 在爆发力的因素中,力量起主导作用,因此力量的增长有助于爆发力的发展。一个柔道运动员的爆发力,必须通过基本力量与速度、技术,灵敏度协调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有的人可以举起相当重的杠铃,但一摔跤就不行了,具体说是缺乏专项力量。柔道运动员对抗时,既要力量,又要速度,还要耐力,我们的一些运动员感到力量上不差,关键是专项能力和快速力量差。在今后训练中要重视在一般力量转移到专项力量的基础上提高专项力量。
2.2对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2.2.1力量素质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每次力量训练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结束后必须做好整理活动和全身放松,这样便于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适应能力,减少伤病发生,尽快消除疲劳并获得超量恢复,从而达到力量训练的效果。
2.2.2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导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也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指训练数量的变化规律,它既包括训练的次数,每次训练课安排动作的项目数,同时也包括每一个动作所练的组数和每组所练的次数。总之一切都必须遵从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力量训练强度和数量的关系则是先加数量,等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提高强度。
2.2.3力量素质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俗话说:“力量是练出来的”。它一针见血地说明力量训练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才会见到成效。全年都要有计划地不间断地安排,一般离比赛远的阶段,力量训练的比重要稍大一些,就是临近比赛或比赛期间也应坚持适当的力量训练。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每周最好能安排三次,最少也不能少于2次,一周安排一次或几周才安排一次是不大合适的,因为每次训练一般在训练后大脑皮层都还保留着前一次训练的一些“痕迹”,这种“痕迹”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便会消失,超过这个间隔时间再去安排训练,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结果,违背了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安排会使运动员身体经常处于疼痛反应之中,极不利于提高训练的质量。就是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之间,及在每堂力量训练课中各项目的安排上也要注意训练的系统性,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力量训练的计划不应变化太大,以免分散精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2.2.4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具有针对性
力量素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从事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因此在训练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个运动员的具体情况,找出阻碍成绩提高在力量方面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从事力量素质训练还应该紧密结合柔道专项的特点,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必须全面发展,并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身体各部位基本不发生位移,不产生运动,这种形式对提高力量十分有效,但由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没有交替,容易产生疲劳。动力性练习是肌肉收缩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全身或部分发生运动。这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训练中,必须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适当进行一些静力性练习。一堂力量训练课的项目不要求很多,但必须扎扎实实,对负荷的要求必须视训练的目的而定,为提高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负荷只需达到70%左右即可,为提高绝对力量,负荷可达到90%左右。对量的要求,练习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可适当少一点,以每次训练5~6次,每组3到5次为宜,练习动作的选择上应尽量多的模仿柔道专项技术的动作进行,以提高相应部位肌肉的力量。
2.2.5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达到极限
任何强调速度、力量的项目,训练均必须达到极限,只有达到了极限才有可能进行超量恢复,才有可能突破一个又一个极限,将物体在推、抱、举、拉、投、摔中的重量、高度、远度有关。重要的是选择阻力(负重)的大小。如果不系统地进行克服相当大阻力的练习,肌肉的最大力量就不会增长:可采用时间短、负重大、重复次数少的练习进行。一般练习中用相当于本人最大力量的80%强度,“最高重复次数”在5~6次,组数3~4组。要求动作速度要快,每组间歇2~5分钟。因此,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要经常达到或接近运动员的最高负荷(包括强度或次数的最高负荷)即极限训练,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提高成绩,但经常进行极限训练是十分艰苦的,这要求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训练时有顽强的意志,自觉性高,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结论与建议
3.1变换负荷与速度。
3.2加强专业技术训练,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作发力前的放松能力。
3.3肌肉的初长度,只有拉长的肌肉收缩时才有更快的速度和力量。
3.4力量练习后的放松练习。
3.5力量素质训练必须遵从训练的一般程序。
3.6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3.7力量素质训练遵从系统性原则。
3.8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必须紧密结合专项,具有针对性。
3.9力量素质训练必须达到极限。
4结束语
力量素质训练在柔道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力量素质训练搞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柔道运动员具备的力量大与小反映出这个柔道运动员的强与弱。在这里不排除一个人有天生的力量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主要的因素是在后天的训练。用我们柔道人话说:“谁练谁棒”。因此,必须在注意方法的同时,肯下功夫,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献:
[1]白虎明.初探摔跤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J].山西体育科技,2002,(9)
[2]陈青山,王玉明,马世坤绘图.《中国式摔跤实用教程》[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韦豪.论力量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9,(4)
[4]刘涌.如何发展摔跤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J].柔道与摔跤,1991
[5]卢大学,万文君.力量素质及其发展[J].西安体育学报,2002,(3)
[6]《运动训练学》编写组.运动训练学[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郑本益(1974.8~ )男,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重庆市荣昌县体育中心,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