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项目不明确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观念和创新性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性、主体式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强化实训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训教学体系及其实施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1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合理。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只是简单地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和布局。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相互割裂,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1.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金融学实践课程体系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实训和学生自主实习两部分。由于实习基地的限制等原因,社会调研、集中实习和模拟参赛实训相对薄弱。对创新型学分等更没有明确认定,制约了实践教学立体化体系的建设。
1.3实践教学项目不明确。实践教学虽然有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但这些实验缺乏完全独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即使实验指导书中标明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也缺乏完整的实验目的和流程。尤其突出的是对于校外实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和实验任务书可循。
2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2.1校内教学与行业需求实际结合原则。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就业情况的变化,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金融人才来说,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金融专业核心能力,而且要系统掌握产业投融资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产业运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构建适合学校定位、彰显产业金融特色的本科人才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校内实训与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未来充满变化的经济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2校内外实训并重的原则。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实训室的仿真实训和课堂实践教学。仿真实训是在仿真的环境中接受金融业务的各层次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校外的实践教学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通过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金融企业的了解,提高金融岗位的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2.3立体分层原则。金融行业主要分为是银行业、基金和证券业、保险业,因此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训模块、证券实训模块和保险实训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可以将相关的课程整合起来,做到“能力分层,课程分群”,构建一套以产业金融为特色的,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训内容体系,促进各个实训环节的对接和协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3.1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模式。以经济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地方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角、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应用人才”为思路,不断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课程的开设进展和相应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和实训学时,形成“课程实验——课程群实训——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四个层次的实训内容体系。学科基础课的实训主要凸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实验软件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专业课的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金融业务处理、投资分析、投资理财咨询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在应用性、实务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等课程开设实训环节。
3.2实践教学课程分群建设。课程分群是指将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编排到一起,构成一个“群”,系统地进行设计项目实训。如针对资本运作能力的要求,可将开设的“金融实务课程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整合为产业金融课程群,来建立金融模拟试验和金融市场投融资分析与决策实训项目。基于课程群实训项目,将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夯实学生的银行业务操作与经营管理能力、公司财务分析能力、投资项目评价能力、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适应产业金融投资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能力、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在课程群实训项目的基础之上,可以搭建以投资理财为特色的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证券投资与家庭理财综合能力实训。该实训包括投资决策平台、投资理财平台、保险理财平台。
3.3构建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金融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可从几个方面进行细化:(1)单项实践或综合实践课。单项实验实践课程主要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般和专业方向课时相关,如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会计等均可以列为单项实验实践课程。像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学综合实训等就可列为综合实践课。(2)校内实训或校外实践。如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进行课堂实践,国际结算等可以进行实验室模拟。金融学综合实训是校内、外实践结合;毕业实习是校外实践课程。(3)实践课程的形式:调研报告、模拟实验、讨论分析、案例教学。界定实践课程形式,如金融营销学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校内外结合形式;商业银行为模拟实验;货币银行学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分析、案例教学的方式。
3.4积极创新金融学实践教学方法。一是与企业合作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如在校内引入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由学生轮流在此处理日常事务,承认其学分,这就是我们的项目,最后在课堂上讲解项目进行过程,总结经验。这种项目教學模式是双赢的,企业毫无风险,又有拓展市场的新鲜血液,学生有了绝对真实的实训机会。二是创新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做到名副其实。与合作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只需要企业给出少量岗位,我们换人不换岗,这样企业的运营不受影响,该岗位成本较低,人员稳定,能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廖霄梅.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2).
[2]陈靓秋.以就业为导向的普通高校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 2014(9).
[3]房红,韦福雷.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3).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观念和创新性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性、主体式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强化实训和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训教学体系及其实施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有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1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合理。很多高校没有建立起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只是简单地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规划和布局。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相互割裂,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1.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金融学实践课程体系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模拟实训和学生自主实习两部分。由于实习基地的限制等原因,社会调研、集中实习和模拟参赛实训相对薄弱。对创新型学分等更没有明确认定,制约了实践教学立体化体系的建设。
1.3实践教学项目不明确。实践教学虽然有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但这些实验缺乏完全独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即使实验指导书中标明的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也缺乏完整的实验目的和流程。尤其突出的是对于校外实训,没有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和实验任务书可循。
2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2.1校内教学与行业需求实际结合原则。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就业情况的变化,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金融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金融人才来说,不仅需要其具备较强的金融专业核心能力,而且要系统掌握产业投融资的知识和技能,熟悉产业运行、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构建适合学校定位、彰显产业金融特色的本科人才实训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校内实训与金融行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未来充满变化的经济环境,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2校内外实训并重的原则。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实训室的仿真实训和课堂实践教学。仿真实训是在仿真的环境中接受金融业务的各层次的培训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金融业务实际操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技巧的掌握。校外的实践教学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通过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对金融企业的了解,提高金融岗位的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缩短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
2.3立体分层原则。金融行业主要分为是银行业、基金和证券业、保险业,因此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训模块、证券实训模块和保险实训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设计可以将相关的课程整合起来,做到“能力分层,课程分群”,构建一套以产业金融为特色的,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训内容体系,促进各个实训环节的对接和协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应用技术型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3.1建立动态课程调整模式。以经济和产业需求为导向,以“适应地方需要、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角、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应用人才”为思路,不断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照课程的开设进展和相应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设计课程教学顺序和实训学时,形成“课程实验——课程群实训——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四个层次的实训内容体系。学科基础课的实训主要凸显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相关实验软件和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专业课的实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金融业务处理、投资分析、投资理财咨询和综合管理能力,主要在应用性、实务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等课程开设实训环节。
3.2实践教学课程分群建设。课程分群是指将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又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编排到一起,构成一个“群”,系统地进行设计项目实训。如针对资本运作能力的要求,可将开设的“金融实务课程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整合为产业金融课程群,来建立金融模拟试验和金融市场投融资分析与决策实训项目。基于课程群实训项目,将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夯实学生的银行业务操作与经营管理能力、公司财务分析能力、投资项目评价能力、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适应产业金融投资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能力、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等。在课程群实训项目的基础之上,可以搭建以投资理财为特色的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训——证券投资与家庭理财综合能力实训。该实训包括投资决策平台、投资理财平台、保险理财平台。
3.3构建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金融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可从几个方面进行细化:(1)单项实践或综合实践课。单项实验实践课程主要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般和专业方向课时相关,如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会计等均可以列为单项实验实践课程。像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学综合实训等就可列为综合实践课。(2)校内实训或校外实践。如国际金融等课程可以进行课堂实践,国际结算等可以进行实验室模拟。金融学综合实训是校内、外实践结合;毕业实习是校外实践课程。(3)实践课程的形式:调研报告、模拟实验、讨论分析、案例教学。界定实践课程形式,如金融营销学可以采取调研报告、校内外结合形式;商业银行为模拟实验;货币银行学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分析、案例教学的方式。
3.4积极创新金融学实践教学方法。一是与企业合作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如在校内引入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由学生轮流在此处理日常事务,承认其学分,这就是我们的项目,最后在课堂上讲解项目进行过程,总结经验。这种项目教學模式是双赢的,企业毫无风险,又有拓展市场的新鲜血液,学生有了绝对真实的实训机会。二是创新与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做到名副其实。与合作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只需要企业给出少量岗位,我们换人不换岗,这样企业的运营不受影响,该岗位成本较低,人员稳定,能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廖霄梅.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立体化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12).
[2]陈靓秋.以就业为导向的普通高校金融学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 2014(9).
[3]房红,韦福雷.金融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