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大,不一定跑得快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学生时代跑800米、1000米冲过终点时的样子吗?“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很难受,要持续几分钟后才会有所缓解”,这是很多人惧怕跑步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自己的肺活量不够,没有吸进足够多的空气。可是,这真的是肺活量的问题吗?
  什么让我们跑得更快
  用平常的观点来看,长跑者似乎确实需要一个强壮且肺活量很大的肺部,相对来说,身材魁梧的人比身材瘦小的人肺活量大。但是研究表明,肺活量的大小并不会影响每个人在长跑运动中的表现。如世界上最顶尖的马拉松运动员,他们的身材并不高大,肺活量也大不到哪里去。
  其实,氧气进入肺部之前,通过的呼吸第一关是鼻子。在运动时,运动员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或许会张开嘴来呼吸,但是即使运动再激烈,人体摄入氧气的渠道也不会更多。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运动的时候,每次呼吸会摄入半升空气,一分钟吸入的空气大约是6升。这个数字会在剧烈奔跑时猛增至200升——想象一百瓶大可乐的体积吧!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细胞不断代谢出二氧化碳,这些代谢产物通过血液进入肺部再被呼出体外。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身体就会刺激你以更高的频率来呼吸。在平原地区,氧气浓度相对人体的需求来说,是十分充足的。当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肺部会把其交换至血液中输送至身体各处。血红蛋白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细胞,有多少氧气进来都能满负荷携带。只有极少数的精英选手,由于他们的心脏过于强大,血液循环速度过快,会有部分血红蛋白没有发挥100%的携氧功能(学名“运动型动脉低血氧症”)。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在高海拔地区时,才会感到低血氧。因此在平时跑步训练时,光靠深呼吸是无法给身体带来更多氧气的——血红蛋白一直是满负荷运转的。所以说,跑步成绩跟肺部量关系不大。
  从肺活量到VO2max
  如果肺部容纳的空气总量并不能让你跑得更快,那么关键因素是什么呢?答案是输送氧气为肌肉所用的效率。要做到这点,你需要更强大的心肺功能,而不能只靠深呼吸。
  衡量氧气使用效率的指标是VO2max(最大摄氧量)。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最好练习是间歇跑和长距离运动。速度练习对身体的刺激,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生长,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增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
  后天训练对一个人最大摄氧能力的改变在5%~25%,而先天的人与人的最大摄氧能力的差异可能在75%,甚至超过95%。这也就是马拉松赛场上,黑人选手的优势难以撼动的原因。
  性别也是影响因素,男子天然比女子的最大摄氧能力强25%。不过,顶级运动员中,性别的差距只有10%左右。
  若要测量最大摄氧量的数据,最准确的方法是让运动员戴着面罩在跑步机上狂跑,然后通过计算吸入的空气量、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来计算对氧气的利用量。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一个简单的经验公式可供参考:VO2max=(D12-505)/45,其中D12为12分钟跑的距离。
  看了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明白了,肺活量并不在长跑中起决定性作用。当你下次再跑到气喘吁吁的时候,不要再归罪于肺活量了,提升自己的VO2max(最大摄氧量)才是正道。
其他文献
这些天,在与学校里的朋友聊天时,总会说到一个话题,那就是无比渴望开学。尤其是一些家在外地的同学,纷纷在外面找实习工作或者去旅游,他们都表示在家里总觉得有几分别扭,待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每天睡到自然醒,反而成了不能忍受的无聊生活。想想三周前,对比我们在考试周的焦头烂额中向往的美好假期,陡然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感。  很多朋友都抱怨自己在家被嫌弃,不如学校里来的欢实自在。起码在学校里,每个月精打细
谢哲青是宝岛台湾知名的旅行家和电视广播节目主持人。有一次,他被一家企业邀请去给新员工做励志演讲。演讲完后,有人向他请教:“谢老师,请问你对现在年轻人的工作态度有什么看法?”  “现在很多年轻人自觉能力高超,或许认为怀才不遇,或许尚在等待伯乐出现,心中只想做大事,却不想做小事。我就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凭借自己学历高,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做行销企划或专案管理的工作。我建议他们从帮现场工作人员订便当
众所周知,是比赛就会有输赢,高手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以高水平的游泳竞技比赛来说,0.01秒的落差就会造成天壤之别的结果。有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50米自由泳比赛中,冠军就是靠0.02秒胜出的。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抓住手指缝中的0.02秒,让自己变成赢家呢?  物理学家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回答了大家的疑問:“游泳时张开手指就能夺回0.02秒。”张开手指就能变成赢家?对,就是张开手指!这
前段时间,美国国家动物园的饲养员们可愁坏了,因为动物园里有只叫做小尚的大象得了关节炎。  患病以后,小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丝毫没有其他大象的淡定与沉着。祸不单行的是,患病期间,它的前腿也出现了问题:脚趾裂开,皮肤受到了损坏,使得它常常疼得低声吟叫。  这种人类常见的疾病发生在大象身上,可不是一件容易处理的事情。  为了缓解小尚的痛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番讨论。最后,兽医们决定通过注射来为小尚
每当受伤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大叫出声:“哎呦,好痛啊!”“哎呦,我的妈呀,好痛呀!”之后,眼泪就会不受控制地哗啦啦地往外涌。  很多人都觉得,痛的时候叫一声“哎呦”,传达自己的痛苦,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也有些生物学家提出,我们自发地喊出声,是为了警告他人这件事是危险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声短促的“哎哟”能够干扰疼痛信息传送给大脑,分散我们对疼痛感的注
学校的外语村每周四下午都会举办活动。所有外教都会驻扎到特色小店,有Food DIY,GameCenter,Bar,TravelAgency等。很多学生围着外教用英语交流,有人尬聊,也有人会用热点话题打开话匣子。  一次,有人問一个美国外教:“Have you ever watched the film Speed and Exciting?”  外教当场懵圈,连说:“I guess no!”  站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诞生,微信的第一个版本定位为“收发消息、拍照分享、联系朋友”。到了第二年4月,微信4.0中启动页面上的话是“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3年,我开始使用微信,朋友圈对爸妈是开放的。他们偶尔会点赞我发的动态,却鲜少评论。  记得当时我排了一个课本剧,演出完后拍照留念,分享到朋友圈。回家后,妈妈问我站在我旁边的那个男生是谁。男生?哪儿?我一脸疑惑,完全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给我一杯水和两勺盐,我就能让它们发光、发亮八小时。”2015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APEC会议上就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讨论时,一位被奥巴马称为“青年创业者典范”的菲律宾女企业家艾西亚·米吉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她说,希望能改变世界光资源的贫富差距。  没错,她就是“卖灯”的!31岁的艾西亚·米吉诺是位工程师,也是一名绿色和平组织志愿者。在菲律宾,1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生活、工作,不论哪个方面都还算可以。只是别人不知道,我其实对自己很不满意。  首先是外在。我是近视眼。虽然别人都说戴着眼镜文质彬彬,一看就像个文化人。可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两个酒瓶子底扣在脸上的痛苦,且不说成天驮着它累得难受,形象也大打折扣。再好看的眼睛,被镜片儿一遮挡,也失了神。所以我从来无心打扮我的眼睛,什么抹睫毛膏、画眼线啦,从来不做。有什么必要呢?谁又
明明一句完整的话,但却每隔一个或两个字,就要用句号隔开,阅读速度瞬间变龟速。这正是最近在微博走红的“树懒体”,而这一切都源于三月大热的电影《疯狂动物城》,撑起全片笑点的树懒“闪电”成为网红,就连目前最流行的表情包也快被它承包了。  在英语里它是Sloth——懒惰;法语中则是la paresse——懒家伙;德语里面,它是das Faultier——懒动物;西班牙语里面则是el perezoso——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