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写作素材指导中,借助表格的框架性与条理性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形象化,让学生加强对自身思考过程的认识,在直观形象的思考中为成功写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表格;素材;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90-02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感到头疼的话题,由于指导不得法,最终学生在选材上会出现诸多弊病。这些问题主要有:所写内容过于雷同,千人一面,比如写“我的好妈妈”就写“妈妈送我上医院”;所写内容空洞无力,如想表达“雪中送炭”,以“[×]同学借我橡皮小刀”为题材;理解片面,人云亦云,如写“童年趣事”,几乎清一色都写“恶作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借助表格的框架性与条理性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形象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理解写作素材,训练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让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化“生活的平常”为“写作的神奇”这是我们寻找探究的重点。利用表格摆事实、探根源、寻思路是我们的重要方法。如五年级的一次习作要求写“生活给我的启示”,习作评价标准是事例是否与启示一致,启示是否明确,事例是否具有代表性。通过这样一次主题式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便积累了许许多多身边事件及其启示。
2.借助发散性思维,防止“无米之炊”
从某一个主题出发,挖掘合适这一主题的具体目标,然后抓住一个目标进一步思考找到可以写的子目标,严密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发掘出有价值的优质素材。比如写”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学生习惯于写某人助人为乐,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能让人感动的中心词汇,除了助人为乐以外,还可以是热心公益、敬老爱幼、坚持不懈……如果学生确定了热心公益,那就需要明确热心公益是一个人或者一类人为了公共事件而做出奉献的事迹。又可以分校外与校内的公益事件,如果选择了校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典型事例,如“爸爸多次向社会捐款共15万元之多”、“村里的孙奶奶主动打扫门前公共区域的卫生不要报酬”……顺着这样的思路找到的事件往往是经得起再三推敲,有实际价值的。
批判性思维是指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某种思考结果,进而改进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以“助人为乐”的主题为例,有学生想写[×]同学借给自己一块橡皮的事,师生以这次习作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讨论后认为:这种事例显得无病呻吟,因為这件事能带给读者的感动太少,无法将“助人为乐”表达得很充分。我们不妨让学生将“助人为乐”分成几种成分:物质上的帮助、行动上的帮助、语言精神上的帮助,然后再增加助人的效果与感受,这时你就会发现写“借橡皮”不如写“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更能说明“助人为乐”这一中心。
造成作文千人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以外,教师提供的范文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尤其是课本中的习作例文,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影响学生发挥。如《童年趣事》,由于受教材中的文章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写“恶作剧”的怪好,很少有人能突破这一思维定式。创新思维应该具有其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我 们可以创设一定的竞争氛围,引发学生的“脑力激荡”。在指导过程中,我先设计了几件有趣的事,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学生在充分自由 的回忆中引发思维风暴。学生产生了大量可以写的事件,运用思维导图,把可以写的事件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再舍去不怎么恰当的事件,学生最终写出来的文章确实能各放异彩。
引导学生交代清楚本篇作文的“六要素”,然后运用表格把这六要素都罗列出来,特别是对事情的经过要进一步具体细分成小事件,如写“大课间活动”可以分开写丢沙包、玩老鹰捉小鸡、跳皮筋三件事,并将老鹰捉小鸡预设为详写。
列提纲是实现“材思”练达的好方法,但是作者需要一定的逻辑性思维参与,而表格正好能将材料内在的思维按逻辑进行串联。如写“好家风”这一主题,有学生将好家风具体定格为“助人为乐”,写成了《我们一家人》这一篇作文,情节设计有点电视剧的味道,其逻辑思维体现得比较高超,其表格设计是这样的:
由表格可见,与传统的列提纲相比较,表格中多了理由这一项,这也是学生能有条理地思考写作顺序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对于有些习作题材,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体验的空间,只不过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不能有效化为习作素材。表格起到的作用正是架起了学生思维框架,让其内在思考过程外显化为相互对应的表格形式,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中为成功写作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表格;素材;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90-02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感到头疼的话题,由于指导不得法,最终学生在选材上会出现诸多弊病。这些问题主要有:所写内容过于雷同,千人一面,比如写“我的好妈妈”就写“妈妈送我上医院”;所写内容空洞无力,如想表达“雪中送炭”,以“[×]同学借我橡皮小刀”为题材;理解片面,人云亦云,如写“童年趣事”,几乎清一色都写“恶作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借助表格的框架性与条理性能实现抽象思维的形象化,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理解写作素材,训练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学会分析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化“生活的平常”为“写作的神奇”这是我们寻找探究的重点。利用表格摆事实、探根源、寻思路是我们的重要方法。如五年级的一次习作要求写“生活给我的启示”,习作评价标准是事例是否与启示一致,启示是否明确,事例是否具有代表性。通过这样一次主题式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便积累了许许多多身边事件及其启示。
2.借助发散性思维,防止“无米之炊”
从某一个主题出发,挖掘合适这一主题的具体目标,然后抓住一个目标进一步思考找到可以写的子目标,严密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发掘出有价值的优质素材。比如写”一件让人感动的事”,学生习惯于写某人助人为乐,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能让人感动的中心词汇,除了助人为乐以外,还可以是热心公益、敬老爱幼、坚持不懈……如果学生确定了热心公益,那就需要明确热心公益是一个人或者一类人为了公共事件而做出奉献的事迹。又可以分校外与校内的公益事件,如果选择了校外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典型事例,如“爸爸多次向社会捐款共15万元之多”、“村里的孙奶奶主动打扫门前公共区域的卫生不要报酬”……顺着这样的思路找到的事件往往是经得起再三推敲,有实际价值的。
3.学用批判性思维,不做“无病之吟”
批判性思维是指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价某种思考结果,进而改进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以“助人为乐”的主题为例,有学生想写[×]同学借给自己一块橡皮的事,师生以这次习作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共同讨论后认为:这种事例显得无病呻吟,因為这件事能带给读者的感动太少,无法将“助人为乐”表达得很充分。我们不妨让学生将“助人为乐”分成几种成分:物质上的帮助、行动上的帮助、语言精神上的帮助,然后再增加助人的效果与感受,这时你就会发现写“借橡皮”不如写“帮助我提高数学成绩”更能说明“助人为乐”这一中心。
4.感悟创新型思维,预防“千人一面”
造成作文千人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以外,教师提供的范文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尤其是课本中的习作例文,会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影响学生发挥。如《童年趣事》,由于受教材中的文章的影响,学生形成了写“恶作剧”的怪好,很少有人能突破这一思维定式。创新思维应该具有其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变通性,我 们可以创设一定的竞争氛围,引发学生的“脑力激荡”。在指导过程中,我先设计了几件有趣的事,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让学生在充分自由 的回忆中引发思维风暴。学生产生了大量可以写的事件,运用思维导图,把可以写的事件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再舍去不怎么恰当的事件,学生最终写出来的文章确实能各放异彩。
5.借助分析思维,达成“有话可写”
引导学生交代清楚本篇作文的“六要素”,然后运用表格把这六要素都罗列出来,特别是对事情的经过要进一步具体细分成小事件,如写“大课间活动”可以分开写丢沙包、玩老鹰捉小鸡、跳皮筋三件事,并将老鹰捉小鸡预设为详写。
6.体验逻辑性思维,实现“材思”练达
列提纲是实现“材思”练达的好方法,但是作者需要一定的逻辑性思维参与,而表格正好能将材料内在的思维按逻辑进行串联。如写“好家风”这一主题,有学生将好家风具体定格为“助人为乐”,写成了《我们一家人》这一篇作文,情节设计有点电视剧的味道,其逻辑思维体现得比较高超,其表格设计是这样的:
由表格可见,与传统的列提纲相比较,表格中多了理由这一项,这也是学生能有条理地思考写作顺序的关键所在,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对于有些习作题材,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体验的空间,只不过他们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不能有效化为习作素材。表格起到的作用正是架起了学生思维框架,让其内在思考过程外显化为相互对应的表格形式,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中为成功写作奠定基础。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