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得法于有限的阅读课堂之内,畅游于宽广的语文天地之外呢?
一、课前——鼓励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以获取最佳的知识储备
众所周知,前置性学习即是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提前一步的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步骤。
【案例一】苏教版第八册第7课《沙漠中的绿洲》
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新一篇课文的前置性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在电视中看到过祖国大西北那辽阔的大漠,那些漫天辽阔,天与沙连为一体的沙漠中,还生活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生长着坚忍不拔的胡杨树;存活着一大片的城市呢?(生积极讨论)
师:下一堂课我们将研读《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我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首先将课文读上几遍,把自己不认识、不肯定的字词的读音找出来,并且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沙漠里的绿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我相信大家都能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
布置完预习任务后,可以将事前复印好的“预习单”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预习单上的提纲进行预习。
【教者分析】
通过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这种前置性学习之中,并且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这样的预习使学生预习起来更有抓手,更有实效,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课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生成渐进的自信心理
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直观的感受、深层的感受都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感受,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点评。
【案例二】苏教版第八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
师:同学们,读完《生命的壮歌》一文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读完《生命的壮歌》后,我被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蚂蚁深深震撼了。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根本就不会去关注这些不起眼的小蚂蚁们。但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我发现了这些蚂蚁们面对困境时首先想到的是团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存亡,面对大火的吞噬时它们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更加沉着、坚定和自己的伙伴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生2:小蚂蚁太伟大了,它们在肆虐的大火中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来获得团体的生存。它们的生命意识是伟大的,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它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顽强的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才是集体的荣誉!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小”蚂蚁身上蕴含“大”精神,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小蚂蚁身上学到团结互助、关爱集体的精神,让我们的这个大“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
【教者分析】
唯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确分析、探讨、解读,才能够非常准确地将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表达得更清楚、更透彻,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达到“从文字中受教育”这个层面。
三、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展性学习,以提升扎实的读写素养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练笔形式,让知识点迁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
【案例三】苏教版第八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读后感:
生1:在读完《生命的壮歌》一文后我很感动。课文讲述了面临大火之时,小小的蚂蚁们并没有轻易放弃生命,而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机智和勇于牺牲个体保全集体的方式成功逃生的故事,为我们书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在课文中这群区区弱者的小蚂蚁们面对火神那般地肆虐,形势那么的危急,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或者是束手就擒。相反,它们采取团结逃生的方式。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读完这句话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生2: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和短语能够让我们看到蚂蚁们的英勇行为,例如,“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却充满着讴歌意味的词语和短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富有集体精神的蚂蚁们,让我们不禁为它们而感叹,而赞扬。
【教者分析】
无论是续写还是写读后感,都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迪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出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平时的练笔中,每每遇到诸如此类的练笔,我都能做到精批细改,将可圈可点之处批改到位,并且在班上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优秀作品,长期的坚持,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以上一个学习过程的三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探讨、课后感想都能得到教师的合理引导,从而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好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就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言语阅读能力和言语学习效能,这就是我们的高效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
(责编 张亚莎)
一、课前——鼓励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以获取最佳的知识储备
众所周知,前置性学习即是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提前一步的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步骤。
【案例一】苏教版第八册第7课《沙漠中的绿洲》
教师可以这样引入新一篇课文的前置性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在电视中看到过祖国大西北那辽阔的大漠,那些漫天辽阔,天与沙连为一体的沙漠中,还生活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生长着坚忍不拔的胡杨树;存活着一大片的城市呢?(生积极讨论)
师:下一堂课我们将研读《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我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首先将课文读上几遍,把自己不认识、不肯定的字词的读音找出来,并且想一想老师提出的问题:沙漠里的绿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形成的?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我相信大家都能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
布置完预习任务后,可以将事前复印好的“预习单”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预习单上的提纲进行预习。
【教者分析】
通过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到这种前置性学习之中,并且能够明确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这样的预习使学生预习起来更有抓手,更有实效,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课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生成渐进的自信心理
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直观的感受、深层的感受都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来,然后对学生的感受,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点评。
【案例二】苏教版第八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
师:同学们,读完《生命的壮歌》一文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读完《生命的壮歌》后,我被那些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蚂蚁深深震撼了。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根本就不会去关注这些不起眼的小蚂蚁们。但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我发现了这些蚂蚁们面对困境时首先想到的是团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存亡,面对大火的吞噬时它们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更加沉着、坚定和自己的伙伴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生2:小蚂蚁太伟大了,它们在肆虐的大火中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来获得团体的生存。它们的生命意识是伟大的,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它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和顽强的精神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才是集体的荣誉!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小”蚂蚁身上蕴含“大”精神,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从小蚂蚁身上学到团结互助、关爱集体的精神,让我们的这个大“家”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温馨。
【教者分析】
唯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确分析、探讨、解读,才能够非常准确地将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表达得更清楚、更透彻,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中达到“从文字中受教育”这个层面。
三、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展性学习,以提升扎实的读写素养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练笔形式,让知识点迁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抓手。
【案例三】苏教版第八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读后感:
生1:在读完《生命的壮歌》一文后我很感动。课文讲述了面临大火之时,小小的蚂蚁们并没有轻易放弃生命,而是通过自己的顽强、机智和勇于牺牲个体保全集体的方式成功逃生的故事,为我们书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在课文中这群区区弱者的小蚂蚁们面对火神那般地肆虐,形势那么的危急,它们并没有坐以待毙或者是束手就擒。相反,它们采取团结逃生的方式。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读完这句话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生2: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和短语能够让我们看到蚂蚁们的英勇行为,例如,“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等这些看似简单但是却充满着讴歌意味的词语和短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而勇敢的富有集体精神的蚂蚁们,让我们不禁为它们而感叹,而赞扬。
【教者分析】
无论是续写还是写读后感,都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迪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出合情合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在平时的练笔中,每每遇到诸如此类的练笔,我都能做到精批细改,将可圈可点之处批改到位,并且在班上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优秀作品,长期的坚持,效果非常显著。
通过以上一个学习过程的三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探讨、课后感想都能得到教师的合理引导,从而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好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就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言语阅读能力和言语学习效能,这就是我们的高效阅读课堂的关键所在。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