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怕人生地疏,重头开始
不惧疑难杂症,难诊难治
却为行业的境况担心
为将来的发展而忧虑
作为中医师
他促同业交流,热心社会公益,
尽心而为,乐在其中!
经营中医事业 精练过人医术
在袁启顺医师的诊所内,有金牌高悬,那是实业家的礼赞。每当被问起,袁医师就会特别自豪地回答,“这是林百欣先生九十多岁时,差人送来的。”林百欣先生是香港德高望重的实业家,以他的实力,为什麽弃大医院于脑后,却对寻常巷陌的私人诊所情有独锺?想来,除了毋庸置疑的医术之外,恐怕很难有其他的解释了。
袁启顺医师回忆,那是2005年,当时林百欣先生得到一位放射科教授的介绍,才特意登门。这位教授之前腰疼,曾到访诊所看病,扎针后得到缓解,对此地一直保有印象,得知“干爹”林百欣先生骨折错位,三个多月内未能复位及愈合,遂推荐袁启顺医师为他治疗,复位对接完成、夹板与服药兼治,一个半月内即帮其康复,这便得到了一块题字金牌的谢礼。
对于袁启顺医师而言,获得一位名人的肯定,的确是一件难忘的经历,但实际上,这也是他经常面对的一幕幕的再现——在香港仔这个由渔村演变的地区,家家户户都因亲戚、朋友等关系紧密相连,因而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此开办诊所,只要治愈其中一个人,其他人在需要时,或许都会到这里检查诊治。相反,若治疗失败,生意就会一落千丈。
正因为拥有一众认可的医术水平,袁启顺医师才在口口相传之下,在香港仔稳稳立足了三十多年,并见证了这里的整体变迁。“以前这里聚居了很多渔民,他们都很热情,每次回来,都会送来咸鱼、虾干、鱼干,但现在大多转行了,已经不抓鱼了。”袁启顺医师很怀念那个时候,“他们都很重感情,只要认为你对他有恩,就会一直记着你。”反言之,其又何尝不是?
袁启顺医师其实是广州人,1969年才来到香港。他毕业于中华新医学院和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牌大学生。说起从医经历,还得从他的祖父说起。“我爷爷解放前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小时候看到很多人来我们家,被他一诊就好,我觉得很神奇,耳濡目染也就对此感兴趣了。”
先天的熏陶加后天的学习,让袁启顺医师在实践中无惧疑难。
虽然初到香港时,他只能做一名工人,但他依然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有时给他们治病,他们会给红包,但是不给也没关系,我只想让他们知道,我能够治好病。”就这样,袁启顺先生的医术和憨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有一天,连对方的领头人也对他说,“你的医术不错,要不开业吧?我们有需要时,都到你那儿去给你捧场!”他就这样在香港仔开始了自己的中医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关心中医发展 热衷业界交流
在从奋斗到立足的这段期间,袁启顺先生不仅在香港仔得到了街坊领居的好评,在中医界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等头衔,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常务委员等职务,无不象征了他今天的行业地位。但是,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袁启顺先生身上,看不到丝毫骄傲、自满。他始终关心的是中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他说,“以前港英政府对中医抱歧视态度,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这种情况才稍微缓解,但中医并未得到较大的扶持。政府对中医资源的投放仍然寥寥无几,这一届梁振英特首上台,凖备成立中医药发展委员会,也许会有所改善。不过,西医‘势力雄厚’,可能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如他所言,即便已争取多年,中医受到不公待遇的情况依然显著存在。据说,就连请放射科技师照一张X光片,从而配合中医治疗的权利,中医都不具备,何其之哀?
“起码我们应该具有知情权哪!”袁启顺先生如是说,声音中不乏无奈。但显然,他一直都对中医的未来饱含信心。“中医虽然受到了常年的压制,但依然能顽强存在,并逐步得到市民的认可,这是一个奇迹。正因为中医有效,可以科学地治疗,才能持续继承下来,不被市民淘汰。”很多事都是利弊相随的,正因为所在的生存空间过于狭窄,中医不得不时刻谨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救死扶伤。2008年,袁启顺先生就成功拿到了广西中医学院的硕士学位,足见他对医术的重视之心。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袁启顺先生表示,最大的快乐,就是经过别人的介绍,治好了西医治疗不好的疾病。“始终有一批人是真的信任我们中医,信任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则更让他欣慰。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袁启顺先生参加了社团,致力于以群体的力量,解决中医的困局。早在1983年,他便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中医,创建了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三十年来,都坚持以此为平台,为业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据他介绍,该会现有两千多人的规模,主要有三个创办目的,一是提高业界的整体水平;二是宣扬中医的文化精髓和促进两岸的专业交流;三是争取中医应有的合法合理权益。不久前,该会就跟暨南大学医学院合办了中医学位课程,让本会的一些老会员,发挥光热,培养后学。并且,该会还邀请较为有名的教授、学者来香港开办讲座,交流学习,并在暨南大学办硕士、博士班,择日开课。
袁启顺先生是该会创会会长之一,也是现任会长,不仅注意领导会内的事务,对其他职务名下的责任同样尽力处理,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平时;不管是中医管理委员会,还是注册中医学会,所举办的交流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乐于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他还担任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顾问、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培侨中学校友会和汉华中华校友会的医事顾问、维他奶国际集团骨伤科医席,献心公益。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他的那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世上一天,就发一份光”的人生格言了,既然心已出发,行动自然紧随启程!工作上的袁启顺先生活跃,生活中的他则好静。休息时,他喜欢打太极拳,这个习惯从读书时开始,已保持了几十年。一张一弛,一收一放间,袁启顺先生书写了一种喜乐的杏林人生。
袁启顺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会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委员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
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香港中医骨伤学院教授
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顾问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常务委员
香港警察员佐级协会医事顾问
维他奶国际集团骨伤科医席
不惧疑难杂症,难诊难治
却为行业的境况担心
为将来的发展而忧虑
作为中医师
他促同业交流,热心社会公益,
尽心而为,乐在其中!
经营中医事业 精练过人医术
在袁启顺医师的诊所内,有金牌高悬,那是实业家的礼赞。每当被问起,袁医师就会特别自豪地回答,“这是林百欣先生九十多岁时,差人送来的。”林百欣先生是香港德高望重的实业家,以他的实力,为什麽弃大医院于脑后,却对寻常巷陌的私人诊所情有独锺?想来,除了毋庸置疑的医术之外,恐怕很难有其他的解释了。
袁启顺医师回忆,那是2005年,当时林百欣先生得到一位放射科教授的介绍,才特意登门。这位教授之前腰疼,曾到访诊所看病,扎针后得到缓解,对此地一直保有印象,得知“干爹”林百欣先生骨折错位,三个多月内未能复位及愈合,遂推荐袁启顺医师为他治疗,复位对接完成、夹板与服药兼治,一个半月内即帮其康复,这便得到了一块题字金牌的谢礼。
对于袁启顺医师而言,获得一位名人的肯定,的确是一件难忘的经历,但实际上,这也是他经常面对的一幕幕的再现——在香港仔这个由渔村演变的地区,家家户户都因亲戚、朋友等关系紧密相连,因而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此开办诊所,只要治愈其中一个人,其他人在需要时,或许都会到这里检查诊治。相反,若治疗失败,生意就会一落千丈。
正因为拥有一众认可的医术水平,袁启顺医师才在口口相传之下,在香港仔稳稳立足了三十多年,并见证了这里的整体变迁。“以前这里聚居了很多渔民,他们都很热情,每次回来,都会送来咸鱼、虾干、鱼干,但现在大多转行了,已经不抓鱼了。”袁启顺医师很怀念那个时候,“他们都很重感情,只要认为你对他有恩,就会一直记着你。”反言之,其又何尝不是?
袁启顺医师其实是广州人,1969年才来到香港。他毕业于中华新医学院和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牌大学生。说起从医经历,还得从他的祖父说起。“我爷爷解放前是农村的赤脚医生,小时候看到很多人来我们家,被他一诊就好,我觉得很神奇,耳濡目染也就对此感兴趣了。”
先天的熏陶加后天的学习,让袁启顺医师在实践中无惧疑难。
虽然初到香港时,他只能做一名工人,但他依然成功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有时给他们治病,他们会给红包,但是不给也没关系,我只想让他们知道,我能够治好病。”就这样,袁启顺先生的医术和憨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有一天,连对方的领头人也对他说,“你的医术不错,要不开业吧?我们有需要时,都到你那儿去给你捧场!”他就这样在香港仔开始了自己的中医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关心中医发展 热衷业界交流
在从奋斗到立足的这段期间,袁启顺先生不仅在香港仔得到了街坊领居的好评,在中医界也得到了同行的认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等头衔,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常务委员等职务,无不象征了他今天的行业地位。但是,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袁启顺先生身上,看不到丝毫骄傲、自满。他始终关心的是中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他说,“以前港英政府对中医抱歧视态度,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成立后,这种情况才稍微缓解,但中医并未得到较大的扶持。政府对中医资源的投放仍然寥寥无几,这一届梁振英特首上台,凖备成立中医药发展委员会,也许会有所改善。不过,西医‘势力雄厚’,可能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如他所言,即便已争取多年,中医受到不公待遇的情况依然显著存在。据说,就连请放射科技师照一张X光片,从而配合中医治疗的权利,中医都不具备,何其之哀?
“起码我们应该具有知情权哪!”袁启顺先生如是说,声音中不乏无奈。但显然,他一直都对中医的未来饱含信心。“中医虽然受到了常年的压制,但依然能顽强存在,并逐步得到市民的认可,这是一个奇迹。正因为中医有效,可以科学地治疗,才能持续继承下来,不被市民淘汰。”很多事都是利弊相随的,正因为所在的生存空间过于狭窄,中医不得不时刻谨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救死扶伤。2008年,袁启顺先生就成功拿到了广西中医学院的硕士学位,足见他对医术的重视之心。
作为一名资深的中医,袁启顺先生表示,最大的快乐,就是经过别人的介绍,治好了西医治疗不好的疾病。“始终有一批人是真的信任我们中医,信任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则更让他欣慰。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袁启顺先生参加了社团,致力于以群体的力量,解决中医的困局。早在1983年,他便和其他志同道合的中医,创建了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三十年来,都坚持以此为平台,为业界的发展作出贡献。
据他介绍,该会现有两千多人的规模,主要有三个创办目的,一是提高业界的整体水平;二是宣扬中医的文化精髓和促进两岸的专业交流;三是争取中医应有的合法合理权益。不久前,该会就跟暨南大学医学院合办了中医学位课程,让本会的一些老会员,发挥光热,培养后学。并且,该会还邀请较为有名的教授、学者来香港开办讲座,交流学习,并在暨南大学办硕士、博士班,择日开课。
袁启顺先生是该会创会会长之一,也是现任会长,不仅注意领导会内的事务,对其他职务名下的责任同样尽力处理,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平时;不管是中医管理委员会,还是注册中医学会,所举办的交流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乐于成为其中的一员。此外,他还担任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顾问、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培侨中学校友会和汉华中华校友会的医事顾问、维他奶国际集团骨伤科医席,献心公益。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他的那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世上一天,就发一份光”的人生格言了,既然心已出发,行动自然紧随启程!工作上的袁启顺先生活跃,生活中的他则好静。休息时,他喜欢打太极拳,这个习惯从读书时开始,已保持了几十年。一张一弛,一收一放间,袁启顺先生书写了一种喜乐的杏林人生。
袁启顺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会长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选举委员会委员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委员
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香港中医骨伤学院教授
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顾问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常务委员
香港警察员佐级协会医事顾问
维他奶国际集团骨伤科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