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乐:丧葬仪式中戏谑的调适功能——以元谋凉山乡彝族丧葬仪式为个案

来源 :学术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葬礼仪是人类最后的通过仪式与重要的文化现象。元谋凉山乡彝族的丧葬礼仪过程既表达出对已逝者的安抚与哀悼,同时也表现出生者在丧葬仪式中对待死亡的一种调侃、戏谑、娱乐的态度。这种在丧葬仪式中呈现出来的调侃、戏谑的态度可以填补因亲人逝去而带来的巨大心灵空白。本文试图说明元谋凉山乡彝族在丧礼仪式过程中,通过戏谑、娱乐的方式来调适生与死、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待生死的乐观态度。
其他文献
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差,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及亲身体会,提出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 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学习观  在
《語文教学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一改过去大纲中“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重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抒发真情实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志”。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新八股文,学生不敢在文中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