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鼓膛直径8-10厘米,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朱勤甫先生被誉为江南鼓王,苏南板鼓独奏《快鼓段》更是其代表作品。本篇论文以《快鼓段》为例,对苏南板鼓的认识,包括其乐器特性、演奏姿势、持楗方法、多种敲击手法以及合理的运用做出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苏南板鼓;演奏技术;快鼓段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在中国打击乐器家族中,板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鼓膛直径8-10厘米,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与京剧板鼓的高亢脆亮相反,苏南板鼓发音宽亮浑厚,演奏中以敲击位置和音色变化为技术难点。
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苏南板鼓的资料,目前研究苏南板鼓演奏技术的文章、书籍寥寥无几。在笔者学习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快鼓段》的演奏技术。希望以《快鼓段》出发,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及运用,为将来的打击乐学子学习苏南板鼓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笔者以《快鼓段》为例,详细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通过对《快鼓段》的分析,研究其独特的敲击方式及方法,细化到敲击姿势、持楗方法、平击、点击、闷击、双击等等敲击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
(三)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纵观我院的教学模式,对苏南板鼓的技艺训练还未得到重视,更多的是以京剧板鼓为主的教学内容。笔者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更希望能研究和发展这一江南特色的打击乐器,使其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
朱勤甫先生被誉为江南鼓王,苏南板鼓独奏《快鼓段》更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平击、点击、闷击、双击、装饰音敲击等等都是具有难度系数的敲击手法。笔者希望以《快鼓段》出发,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为将来的打击乐学子学习苏南板鼓提供借鉴和帮助,也为更好地发扬江南打击乐做出贡献。
二、关于苏南板鼓
(一)苏南板鼓的介绍
板鼓因一人兼敲鼓与板而得名,又称单皮鼓(一面蒙皮)、班鼓(在戏班里演奏)。板鼓历史悠久,在唐代清乐中就已使用,当时称之为“节(羯)鼓”。清朝时期《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曾记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板鼓广泛用于戏曲音乐演奏中,也可独奏、合奏。
板鼓为单面皮鼓,形体矮小,鼓身用音质木料制作,由五块较厚木板拼接而成,鼓膛呈八字形,鼓皮用牛皮张紧于整个板面直到底边为止,扎入钉子固定。演奏时,将板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藤或竹制鼓楗敲击。
板鼓的音高与鼓膛的大小及蒙皮的松紧有关,鼓膛越小,声音越高亮,鼓膛越大,声音越低沉。蒙皮越紧声音越高,蒙皮越松声音越低。根据板鼓鼓膛大小,可以分为:小膛板鼓、中膛板鼓、大膛板鼓三种。小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约为5厘米,音色高亢脆亮,主要用于京剧及一部分地方戏曲伴奏;中膛板鼓鼓膛直径约为8厘米,主要用于浙江越剧、陕西秦腔中;大膛板鼓鼓膛直径约为10厘米。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其鼓面直径约25厘米,中间的鼓膛直径约10-12厘米,高度约10厘米。苏南板鼓发音宽亮淳厚,其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演奏能常作敲击位置和音色的变化,也可用于独奏(如快鼓段)。
(二)苏南板鼓的敲击方法
演奏苏南板鼓的正确方法要求坐姿端正,腰背挺直,目视前方,余光看到鼓面即可。右脚蹬踏在坐椅前放置的小登子上,右膝盖对准板鼓中心方向,调节好板鼓高低,膝盖与放置在鼓架上的板鼓基本持平。左右手收完分开,以不超过膝盖为准,手腕的敲击动作以膝盖为支点。演奏时以手指手腕活动为主,可稍借助小臂的上下动作加强发力,但小臂上下活动不能过大,以避免敲击时因支点的移动而影响鼓楗的准确落点。
(三)苏南板鼓的持楗方式
双手以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鼓楗尾端约3.5厘米处,拇指在鼓楗上方,食指与中指在下托鼓楗,五指自然握住,大拇指与鼓楗基本形成一条直线。拇指、食指、中指捏扦不宜过死,只要捏住尚能灵活甩动,击打时不易脱手即可。苏南板鼓的演奏讲究细腻,快速敲击时以手指力量为主,再配合手腕敲击。需要充分调动手指、手腕关节的活动幅度,便于控制力度的轻重及速度的快慢变化,以减少小臂和肘关节不必要的活动。
三、关于朱勤甫
(一)朱勤甫先生的生平介绍
朱勤甫生于1902年3月10日,农历光绪廿八年二月初一日。原名翼丰,字顺荣,出生于无锡县张泾朱村,家族上溯四代均为道教音乐人。11岁当道士,拜堂叔朱秀亭为师,学习演奏道教音乐,于1918年16岁时满师。民国 29年(公元1940年左右),他与琴家阚献之等音乐人组成“十勿拆”班社,共同探讨苏南吹打、梵音锣鼓等道教音乐,长期在无锡、苏州等周边地区活动。1947年10月他与“天韵社?梵音班”赴沪演出。演出结束后,朱勤甫得西园先生称赞为“南鼓王”(京剧鼓手杭子和为“北鼓王”)。“江南鼓王”的美誉由此而来。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派杨荫浏等人到无锡为他与其他音乐人录音(1962 年10月再录音),保留下《吓西风》《万花灯》《寿亭侯》《十八六四二》《满庭芳》《将军令》等14套苏南吹打作品。1957年,根据录音将他创作的鼓曲整理出版了《苏南吹打曲》和《苏南十番锣鼓》乐谱。1952年10月,朱勤甫赴北京,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队,1962年辞职返乡。1963年4月起,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教授“苏南吹打”课程,相继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执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朱勤甫返乡,直至文革结束后1978年才重新回到音乐学院任教。1979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组织团队到无锡拍摄影片《苏南吹打和朱勤甫的击鼓艺术》,记录下他的艺术造诣。1980年3 月,年近8旬的朱勤甫又回到中央音乐学院教学。1981年8月4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二)朱勤甫先生的鼓艺
朱勤甫11岁随叔父在道场中学习音乐,不仅是打击乐,他还精通笛子、笙、唢呐等乐器。也因在道场中,朱勤甫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打击乐,也就是说朱勤甫起初是并不识谱的。在乐团工作的时间,朱勤甫勤勤恳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简谱及其他文化知识,最终方能授教于音乐学院。
朱勤甫先生对道教音乐中的司鼓技术进行大量创新,在“法鼓三通”中加入板鼓独奏段落,《快鼓段》就是其中一段。李民雄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我第一次听到朱勤甫演奏的三个鼓段(大堂鼓演奏的《慢鼓段》和《中鼓段》、板鼓演奏的《快鼓段》时,我出神了,从音响中怎么也揣摩不出变换莫测的鼓套、力度和音色的变化时怎样演奏的。鼓演奏强烈时如惊雷灌耳,排山倒海;轻巧时如鲤鱼扑水,蝴蝶双飞。凡听过朱勤甫演奏的,无不佩服他鼓艺之高深。”李真贵也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朱先生他的持毽就给我一种特殊的感觉,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打板鼓不一样。是捏着,这么捏着(他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持在鼓扦尾端,以下简称’锡式’)。这么打,声音很好,又能打出有力度、强的音响,同时它也可以打出很柔软、很细腻的技术表现。这个是手腕(指小膛板鼓的演奏方式,以下简称’小膛式’)用力,这是(指’锡式’)手指和手腕結合起来用力。这么打(指’小膛式’)虽然也可以体现手指和手腕结合起来用力,但是不如这样(指’锡式’)更体现手指的用力。所以它 (指’锡式’)既能表现激烈的(演奏),又能表现细腻的弱奏。你看看这个手可能没动,只有鼓槌在那打,(但其实)它里面是靠那个手指在动。所以他这个从持毽上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手指和手腕的结合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打出来的东西,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比较细腻。我觉得这个呢我以前是没见过的,他是独一份。”由两位中国打击乐大师的描述中可想而知,朱勤甫的鼓艺之精湛、精彩。
朱勤甫所演奏的《快鼓段》基本每遍都有所不同,这正是民间艺人的一个特点,作品的大框架不变,内容可根据演出场地、观众或者当时的心境做出细微调整,如段落前后顺序的不同、反复的不同等等。
四、关于《快鼓段》
(一)《快鼓段》的介绍
《快鼓段》是苏南十番鼓中用苏南板鼓独奏的作品,由朱勤甫先生创编而成。以下分析的谱例依据均为朱勤甫传谱、李民雄整理,收录于《民族打击乐演奏教程(技巧与练习)》的版本。
《快鼓段》由多个鼓牌子串连而成,根据演奏效果的不同,鼓牌子有着不同的名称。共有10个鼓牌子,分别是:【虎头摇】、【细排】、【过桥-a】、【过桥-b】、【跳金门槛】、【鲤鱼扑水】、【鹤吐食】、【重宝塔】、【双飞蝴蝶】、【收头】。作品以【虎头摇】开头,【收头】结尾,其中【过桥-a】、【过桥-b】为过渡段落,在不同段落处均出现三次的高频率,其余段落只出现一次。
【虎头摇】:运用切分加装饰音的节奏型,营造摇摆的感觉。
【跳金门槛】:以后半拍点击后转为正拍平击为特点。如同前后脚越过门栏的感觉,在音响上形成跳跃顿挫感。
【鲤鱼扑水】: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点击与平击的交替演奏,形成鱼尾拍打水面的音响。
【鹤吐食】:以小节为单位,每小节运用不同的音色进行变化,平击与点击不时的交替如同鸟兽啄食时发出的声音。
【重宝塔】:相同的节奏型和数量以不同的音色形成对句,句式由多至少、长到短依次递减,如同倒置的宝塔一样的结构。
【双飞蝴蝶】:由连续不断的点击十六分音符构成,点击的重音与平击的重音交替出现,形成两只蝴蝶一起飞翔拍打着翅膀的音响效果。
【细排】:鼓牌子之间的过渡,以单手平击和双手快速十六分音符点击为特点。
【过桥-a】、【过桥-b】:鼓牌子之间的过渡,运用附点、装饰音等节奏型,起到短暂段落停顿的效果。
【收头】:乐曲的结束句,持续的平击加重音突出结尾。
(二)《快鼓段》中运用到的敲击方式
演奏苏南板鼓一般采用“平击”“点击”“双击”“单击”“闷击”等技术。在作品《快鼓段》中运用到“平击”“点击”“装饰音”“单击”“重音”这些技术,以下笔者就《快鼓段》作品,具体分析其敲击方法。
1.平击
双手持槌,小臂作为支撑点,以手指撑起带动手腕的方法运用甩动手腕的力量击打鼓膛,手部最重落点在右腿上,鼓楗平击鼓膛直径上,与鼓膛贴合不留空隙。腿起到托垫的作用,保证每一下击打均能准确击于鼓心水平位置,形成“叭”的音色。如因垫击位置不合适打到鼓面其他位置,会导致击打出错误的音色。注意击打时力量下沉,靠手指带动、手腕发力,而不是故意加力砸腿。
(1)单手连续平击
例1:【细排】
注:“多”点击、“大”右手平击、“八”左手平击
谱面并没有标注单手连击,依照板鼓敲击的规律,最后一小节使用右手单手持续平击。连击可以避免双手交替敲击节奏不稳,音量、音色不统一的问题。右手食指顶起鼓楗带动手腕连续运动,保持稳、准,音量力度不变。
(2)双手交替平击
除以上【细排】中所用到的单手连续平击的技术外,在本曲中的其它段落基本为双手交替平击的方式。基本使用正拍右手,反拍左手的规律敲击。笔者认为平击的难点在于音色的准确性,双手交替进行中尤其要注意双手的音色准确及平衡。
(3)平击重音
平击重音是在平击技术及音色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手部所有的运动幅度,来达到重音的效果。
例:【收头】
在收头的最后两小节,ff的音量下加重音,就可以借助手指的力量。在手腕向下敲击快接触到鼓面时,加上手指收紧的动作,会造成力量又一层下压,达到重音更加强烈的音效。
2.点击
双手持鼓楗,小臂作为支撑点,以大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击打鼓膛,手腕略微带动即可,无需大幅度运动。手腕高与腿部之上,保持一定距离,鼓楗头部与鼓膛形成30-45度的角度,运用手指带动手腕的运动点击于鼓膛上,形成“哆”的音色。 (1)单手连续点击
例1:【细排】
注:“R”右手、“L”左手
谱面并没有标注单手连击,依照最后一小节右手平击的规律,前两小节运用单手连续点击的技术。避免双手在慢速以及mp的音量下出现的节奏不稳,单手更能保证音色、音量、速度的一致性。
(2)双手交替点击
除以上【细排】中所用到的单手连续点击的技术外,在本曲中的其它段落基本运用双手交替点击的方式。笔者认为力度轻、速度快要求下的点击是难点所在。由于平击的技术动作及音色要求在敲击时手悬空,平行于腿部,在长时间运动下控制手的稳定性,左右手敲击出音色、力度、保持速度的一致性是较难的技术要求。
(3)点击重音
点击重音与平击重音不同。点击重音是在保持手指运动的同时加入小幅度的手腕动作,击于鼓膛,形成“哆”的音色,只是音量加重。不要把点击重音敲成平击的音色。
3.装饰音敲击
苏南板鼓的装饰音不同于其它打击乐器中的装饰音。如同小军鼓中,装饰音的音量要轻于主音,而苏南板鼓中装饰音音量、音色都等同于主音,前后出现而形成装饰音。不要把装饰音的音色敲成点击音色,装饰音与主音应全部敲成平击的音色。
例:【虎头摇】
4.段落难点
苏南板鼓演奏中注重音色、音质、力度的变化,平击和点击是本曲中最常使用的技术手法,当出现在快速段落,两种演奏技术相结合,如【鹤吐食】、【双飞蝴蝶】段落,也是重点难点所在。弱奏于强击频繁交替,增加。
例:【双飞蝴蝶】片段
双飞蝴蝶是弱奏点击的基础上加点击重音及平击重音的段落。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切换点击和平击的技术动作,及掌握音响平衡。进行时要快速转换鼓楗和鼓膛的接触角度,角度的变化势必会直接改变音色;要快速切换手指的发力力度,p与f的力度要明显。在练习过程中,多练习一拍间点击与平击的转换,对敲击这一段落会有帮助。
五、苏南板鼓的其它敲击方式
苏南板鼓也有的其它敲击方式,如右手反扣拿鼓楗的方式。右手手背朝上,大拇指、无名指、小指在鼓楗下,食指、中指在鼓楗上,小臂与大臂呈90°,手部腾空无需大腿。这种敲击方式仅用于点击的音色,在部分江南丝竹音乐中使用。
六、总结
《快鼓段》是一首极为经典的苏南板鼓独奏作品。本篇论文在对苏南板鼓的认识,包括其乐器特性、演奏姿势、持楗方法、多种敲击手法以及合理的运用做出了詳细分析。所有的演奏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而被应用,演奏方法不是绝对的。本篇论文在于给未来的苏南板鼓演奏者提供更多演奏法的参考,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让更多的打击乐工作者及音乐工作者认识苏南板鼓,了解苏南板鼓,通过笔者对其演奏技术的研究为更好的发扬江南打击乐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科研课题“苏南板鼓演奏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KL013)。
【关键词】苏南板鼓;演奏技术;快鼓段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与意义
在中国打击乐器家族中,板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鼓膛直径8-10厘米,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与京剧板鼓的高亢脆亮相反,苏南板鼓发音宽亮浑厚,演奏中以敲击位置和音色变化为技术难点。
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苏南板鼓的资料,目前研究苏南板鼓演奏技术的文章、书籍寥寥无几。在笔者学习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快鼓段》的演奏技术。希望以《快鼓段》出发,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使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及运用,为将来的打击乐学子学习苏南板鼓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笔者以《快鼓段》为例,详细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通过对《快鼓段》的分析,研究其独特的敲击方式及方法,细化到敲击姿势、持楗方法、平击、点击、闷击、双击等等敲击手法上进行具体研究。
(三)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纵观我院的教学模式,对苏南板鼓的技艺训练还未得到重视,更多的是以京剧板鼓为主的教学内容。笔者作为我院青年教师,更希望能研究和发展这一江南特色的打击乐器,使其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
朱勤甫先生被誉为江南鼓王,苏南板鼓独奏《快鼓段》更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平击、点击、闷击、双击、装饰音敲击等等都是具有难度系数的敲击手法。笔者希望以《快鼓段》出发,研究苏南板鼓的演奏技术,为将来的打击乐学子学习苏南板鼓提供借鉴和帮助,也为更好地发扬江南打击乐做出贡献。
二、关于苏南板鼓
(一)苏南板鼓的介绍
板鼓因一人兼敲鼓与板而得名,又称单皮鼓(一面蒙皮)、班鼓(在戏班里演奏)。板鼓历史悠久,在唐代清乐中就已使用,当时称之为“节(羯)鼓”。清朝时期《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曾记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板鼓广泛用于戏曲音乐演奏中,也可独奏、合奏。
板鼓为单面皮鼓,形体矮小,鼓身用音质木料制作,由五块较厚木板拼接而成,鼓膛呈八字形,鼓皮用牛皮张紧于整个板面直到底边为止,扎入钉子固定。演奏时,将板鼓空悬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藤或竹制鼓楗敲击。
板鼓的音高与鼓膛的大小及蒙皮的松紧有关,鼓膛越小,声音越高亮,鼓膛越大,声音越低沉。蒙皮越紧声音越高,蒙皮越松声音越低。根据板鼓鼓膛大小,可以分为:小膛板鼓、中膛板鼓、大膛板鼓三种。小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约为5厘米,音色高亢脆亮,主要用于京剧及一部分地方戏曲伴奏;中膛板鼓鼓膛直径约为8厘米,主要用于浙江越剧、陕西秦腔中;大膛板鼓鼓膛直径约为10厘米。苏南板鼓为大膛板鼓,其鼓面直径约25厘米,中间的鼓膛直径约10-12厘米,高度约10厘米。苏南板鼓发音宽亮淳厚,其作为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被灵活并广泛运用于苏南十番锣鼓、丝竹乐等乐种当中,往往居于指挥和领奏的地位。演奏能常作敲击位置和音色的变化,也可用于独奏(如快鼓段)。
(二)苏南板鼓的敲击方法
演奏苏南板鼓的正确方法要求坐姿端正,腰背挺直,目视前方,余光看到鼓面即可。右脚蹬踏在坐椅前放置的小登子上,右膝盖对准板鼓中心方向,调节好板鼓高低,膝盖与放置在鼓架上的板鼓基本持平。左右手收完分开,以不超过膝盖为准,手腕的敲击动作以膝盖为支点。演奏时以手指手腕活动为主,可稍借助小臂的上下动作加强发力,但小臂上下活动不能过大,以避免敲击时因支点的移动而影响鼓楗的准确落点。
(三)苏南板鼓的持楗方式
双手以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鼓楗尾端约3.5厘米处,拇指在鼓楗上方,食指与中指在下托鼓楗,五指自然握住,大拇指与鼓楗基本形成一条直线。拇指、食指、中指捏扦不宜过死,只要捏住尚能灵活甩动,击打时不易脱手即可。苏南板鼓的演奏讲究细腻,快速敲击时以手指力量为主,再配合手腕敲击。需要充分调动手指、手腕关节的活动幅度,便于控制力度的轻重及速度的快慢变化,以减少小臂和肘关节不必要的活动。
三、关于朱勤甫
(一)朱勤甫先生的生平介绍
朱勤甫生于1902年3月10日,农历光绪廿八年二月初一日。原名翼丰,字顺荣,出生于无锡县张泾朱村,家族上溯四代均为道教音乐人。11岁当道士,拜堂叔朱秀亭为师,学习演奏道教音乐,于1918年16岁时满师。民国 29年(公元1940年左右),他与琴家阚献之等音乐人组成“十勿拆”班社,共同探讨苏南吹打、梵音锣鼓等道教音乐,长期在无锡、苏州等周边地区活动。1947年10月他与“天韵社?梵音班”赴沪演出。演出结束后,朱勤甫得西园先生称赞为“南鼓王”(京剧鼓手杭子和为“北鼓王”)。“江南鼓王”的美誉由此而来。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派杨荫浏等人到无锡为他与其他音乐人录音(1962 年10月再录音),保留下《吓西风》《万花灯》《寿亭侯》《十八六四二》《满庭芳》《将军令》等14套苏南吹打作品。1957年,根据录音将他创作的鼓曲整理出版了《苏南吹打曲》和《苏南十番锣鼓》乐谱。1952年10月,朱勤甫赴北京,任职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乐队,1962年辞职返乡。1963年4月起,应上海音乐学院邀请,教授“苏南吹打”课程,相继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执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朱勤甫返乡,直至文革结束后1978年才重新回到音乐学院任教。1979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组织团队到无锡拍摄影片《苏南吹打和朱勤甫的击鼓艺术》,记录下他的艺术造诣。1980年3 月,年近8旬的朱勤甫又回到中央音乐学院教学。1981年8月4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二)朱勤甫先生的鼓艺
朱勤甫11岁随叔父在道场中学习音乐,不仅是打击乐,他还精通笛子、笙、唢呐等乐器。也因在道场中,朱勤甫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打击乐,也就是说朱勤甫起初是并不识谱的。在乐团工作的时间,朱勤甫勤勤恳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简谱及其他文化知识,最终方能授教于音乐学院。
朱勤甫先生对道教音乐中的司鼓技术进行大量创新,在“法鼓三通”中加入板鼓独奏段落,《快鼓段》就是其中一段。李民雄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我第一次听到朱勤甫演奏的三个鼓段(大堂鼓演奏的《慢鼓段》和《中鼓段》、板鼓演奏的《快鼓段》时,我出神了,从音响中怎么也揣摩不出变换莫测的鼓套、力度和音色的变化时怎样演奏的。鼓演奏强烈时如惊雷灌耳,排山倒海;轻巧时如鲤鱼扑水,蝴蝶双飞。凡听过朱勤甫演奏的,无不佩服他鼓艺之高深。”李真贵也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朱先生他的持毽就给我一种特殊的感觉,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打板鼓不一样。是捏着,这么捏着(他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持在鼓扦尾端,以下简称’锡式’)。这么打,声音很好,又能打出有力度、强的音响,同时它也可以打出很柔软、很细腻的技术表现。这个是手腕(指小膛板鼓的演奏方式,以下简称’小膛式’)用力,这是(指’锡式’)手指和手腕結合起来用力。这么打(指’小膛式’)虽然也可以体现手指和手腕结合起来用力,但是不如这样(指’锡式’)更体现手指的用力。所以它 (指’锡式’)既能表现激烈的(演奏),又能表现细腻的弱奏。你看看这个手可能没动,只有鼓槌在那打,(但其实)它里面是靠那个手指在动。所以他这个从持毽上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手指和手腕的结合上是不一样的。所以他打出来的东西,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比较细腻。我觉得这个呢我以前是没见过的,他是独一份。”由两位中国打击乐大师的描述中可想而知,朱勤甫的鼓艺之精湛、精彩。
朱勤甫所演奏的《快鼓段》基本每遍都有所不同,这正是民间艺人的一个特点,作品的大框架不变,内容可根据演出场地、观众或者当时的心境做出细微调整,如段落前后顺序的不同、反复的不同等等。
四、关于《快鼓段》
(一)《快鼓段》的介绍
《快鼓段》是苏南十番鼓中用苏南板鼓独奏的作品,由朱勤甫先生创编而成。以下分析的谱例依据均为朱勤甫传谱、李民雄整理,收录于《民族打击乐演奏教程(技巧与练习)》的版本。
《快鼓段》由多个鼓牌子串连而成,根据演奏效果的不同,鼓牌子有着不同的名称。共有10个鼓牌子,分别是:【虎头摇】、【细排】、【过桥-a】、【过桥-b】、【跳金门槛】、【鲤鱼扑水】、【鹤吐食】、【重宝塔】、【双飞蝴蝶】、【收头】。作品以【虎头摇】开头,【收头】结尾,其中【过桥-a】、【过桥-b】为过渡段落,在不同段落处均出现三次的高频率,其余段落只出现一次。
【虎头摇】:运用切分加装饰音的节奏型,营造摇摆的感觉。
【跳金门槛】:以后半拍点击后转为正拍平击为特点。如同前后脚越过门栏的感觉,在音响上形成跳跃顿挫感。
【鲤鱼扑水】: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点击与平击的交替演奏,形成鱼尾拍打水面的音响。
【鹤吐食】:以小节为单位,每小节运用不同的音色进行变化,平击与点击不时的交替如同鸟兽啄食时发出的声音。
【重宝塔】:相同的节奏型和数量以不同的音色形成对句,句式由多至少、长到短依次递减,如同倒置的宝塔一样的结构。
【双飞蝴蝶】:由连续不断的点击十六分音符构成,点击的重音与平击的重音交替出现,形成两只蝴蝶一起飞翔拍打着翅膀的音响效果。
【细排】:鼓牌子之间的过渡,以单手平击和双手快速十六分音符点击为特点。
【过桥-a】、【过桥-b】:鼓牌子之间的过渡,运用附点、装饰音等节奏型,起到短暂段落停顿的效果。
【收头】:乐曲的结束句,持续的平击加重音突出结尾。
(二)《快鼓段》中运用到的敲击方式
演奏苏南板鼓一般采用“平击”“点击”“双击”“单击”“闷击”等技术。在作品《快鼓段》中运用到“平击”“点击”“装饰音”“单击”“重音”这些技术,以下笔者就《快鼓段》作品,具体分析其敲击方法。
1.平击
双手持槌,小臂作为支撑点,以手指撑起带动手腕的方法运用甩动手腕的力量击打鼓膛,手部最重落点在右腿上,鼓楗平击鼓膛直径上,与鼓膛贴合不留空隙。腿起到托垫的作用,保证每一下击打均能准确击于鼓心水平位置,形成“叭”的音色。如因垫击位置不合适打到鼓面其他位置,会导致击打出错误的音色。注意击打时力量下沉,靠手指带动、手腕发力,而不是故意加力砸腿。
(1)单手连续平击
例1:【细排】
注:“多”点击、“大”右手平击、“八”左手平击
谱面并没有标注单手连击,依照板鼓敲击的规律,最后一小节使用右手单手持续平击。连击可以避免双手交替敲击节奏不稳,音量、音色不统一的问题。右手食指顶起鼓楗带动手腕连续运动,保持稳、准,音量力度不变。
(2)双手交替平击
除以上【细排】中所用到的单手连续平击的技术外,在本曲中的其它段落基本为双手交替平击的方式。基本使用正拍右手,反拍左手的规律敲击。笔者认为平击的难点在于音色的准确性,双手交替进行中尤其要注意双手的音色准确及平衡。
(3)平击重音
平击重音是在平击技术及音色不变的情况下,加大手部所有的运动幅度,来达到重音的效果。
例:【收头】
在收头的最后两小节,ff的音量下加重音,就可以借助手指的力量。在手腕向下敲击快接触到鼓面时,加上手指收紧的动作,会造成力量又一层下压,达到重音更加强烈的音效。
2.点击
双手持鼓楗,小臂作为支撑点,以大拇指、食指、中指为主击打鼓膛,手腕略微带动即可,无需大幅度运动。手腕高与腿部之上,保持一定距离,鼓楗头部与鼓膛形成30-45度的角度,运用手指带动手腕的运动点击于鼓膛上,形成“哆”的音色。 (1)单手连续点击
例1:【细排】
注:“R”右手、“L”左手
谱面并没有标注单手连击,依照最后一小节右手平击的规律,前两小节运用单手连续点击的技术。避免双手在慢速以及mp的音量下出现的节奏不稳,单手更能保证音色、音量、速度的一致性。
(2)双手交替点击
除以上【细排】中所用到的单手连续点击的技术外,在本曲中的其它段落基本运用双手交替点击的方式。笔者认为力度轻、速度快要求下的点击是难点所在。由于平击的技术动作及音色要求在敲击时手悬空,平行于腿部,在长时间运动下控制手的稳定性,左右手敲击出音色、力度、保持速度的一致性是较难的技术要求。
(3)点击重音
点击重音与平击重音不同。点击重音是在保持手指运动的同时加入小幅度的手腕动作,击于鼓膛,形成“哆”的音色,只是音量加重。不要把点击重音敲成平击的音色。
3.装饰音敲击
苏南板鼓的装饰音不同于其它打击乐器中的装饰音。如同小军鼓中,装饰音的音量要轻于主音,而苏南板鼓中装饰音音量、音色都等同于主音,前后出现而形成装饰音。不要把装饰音的音色敲成点击音色,装饰音与主音应全部敲成平击的音色。
例:【虎头摇】
4.段落难点
苏南板鼓演奏中注重音色、音质、力度的变化,平击和点击是本曲中最常使用的技术手法,当出现在快速段落,两种演奏技术相结合,如【鹤吐食】、【双飞蝴蝶】段落,也是重点难点所在。弱奏于强击频繁交替,增加。
例:【双飞蝴蝶】片段
双飞蝴蝶是弱奏点击的基础上加点击重音及平击重音的段落。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切换点击和平击的技术动作,及掌握音响平衡。进行时要快速转换鼓楗和鼓膛的接触角度,角度的变化势必会直接改变音色;要快速切换手指的发力力度,p与f的力度要明显。在练习过程中,多练习一拍间点击与平击的转换,对敲击这一段落会有帮助。
五、苏南板鼓的其它敲击方式
苏南板鼓也有的其它敲击方式,如右手反扣拿鼓楗的方式。右手手背朝上,大拇指、无名指、小指在鼓楗下,食指、中指在鼓楗上,小臂与大臂呈90°,手部腾空无需大腿。这种敲击方式仅用于点击的音色,在部分江南丝竹音乐中使用。
六、总结
《快鼓段》是一首极为经典的苏南板鼓独奏作品。本篇论文在对苏南板鼓的认识,包括其乐器特性、演奏姿势、持楗方法、多种敲击手法以及合理的运用做出了詳细分析。所有的演奏技术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而被应用,演奏方法不是绝对的。本篇论文在于给未来的苏南板鼓演奏者提供更多演奏法的参考,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让更多的打击乐工作者及音乐工作者认识苏南板鼓,了解苏南板鼓,通过笔者对其演奏技术的研究为更好的发扬江南打击乐作出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科研课题“苏南板鼓演奏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8KL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