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阅读视阈下的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关注教师阅读中的社会化特征,选择北京市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云上精读”为研究对象,以该活动的组织原则、主题确定、环节设置、成员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分析以上四要素对阅读行为的影响,剖析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对教师阅读共同体形成、教师协作学习发生的作用,为教师阅读活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 教师专业阅读 活动设计
  近年来,教师专业阅读作为教师学习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阅读意义、作用的强调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从意愿到行动的改变,再到习惯养成和自觉行动,仍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其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举办。在对北京市海淀区学校开展教师阅读活动情况的跟踪中,笔者发现学校对专业阅读活动的组织、设计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对阅读活动的测评仍然停留在是否举办了阅读活动、举办了多少次活动、读了多少书等比较浅表的层面,对阅读活动的设计和专业阅读达成度仍缺乏关注,以致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开展仍然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
  本研究从社会化阅读的视角,选择海淀区教师阅读工程“云上精读”为研究对象,以该活动的组织原则、主题确定、环节设置、角色分配为研究内容,分析四要素对阅读行动的影响,剖析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对教师阅读共同体形成、教师协作学习的作用,以期厘清以上要素在阅读共同体形成中的贡献,了解各要素对协作交流及知识传播所起的作用,为教师阅读活动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一、教師专业阅读活动的相关概念解析及设计四要素提出
  1.社会化阅读等相关概念解析
  (1)社会化阅读
  “社会化阅读”由“Social Reading”翻译而来,少数学者将其译为“社会性阅读”。社会化阅读是与个性化阅读相对的概念,是在社群内分析阅读行为和特征的研究。人类在团体环境中讨论阅读的历史已经超过500年,包括人们熟知的18世纪的法国沙龙和19世纪的北美妇女文学会[1]。社会化阅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阅读行为发生在社群内,社群成员最少可为两人,由有相同兴趣的读者组成;第二,基于阅读文本,公开进行内容阅读、分享交流、反馈和传播;第三,可以发生在物理空间内,也可以发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化阅读。C.Kiili 从内化、分歧、解释和相互调整四种协作学习机制阐释社会化阅读的内涵,社会化阅读通过内化而发生,读者之间讨论不同的观点,对各自的观点做出解释,并不断调整阅读策略和观点,这四种机制可以阐释社会化阅读过程中学习与交流的一般过程[2]。因此,社会化阅读是具有公开性、群体性、传播性特征的协同学习,互联网技术会大大加强阅读的社会化特征。
  (2)教师专业阅读
  教师是以阅读为手段的学习者,其学习目的是提升专业素养及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阅读行为的发生与阅读主体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这种环境因素既包括微观个体行为实施的具体环境,也包括由社会机构共同塑造的宏观环境。它既可能激发阅读主体的阅读动机,产生阅读行为,也可能提供社会支持,使阅读主体的阅读需求得以满足或阅读障碍得以克服;它对阅读主体、阅读对象、阅读工具和阅读行为都会带来影响。这在教师阅读研究中涉及的就是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沙龙、阅读活动等都在这一研究范畴之中。
  2.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四要素的提出
  教师阅读具有明显的社会化阅读特性,教师阅读活动是典型的社会化阅读活动。因此,教师专业阅读活动可以定义为,教师群体在一定的空间内,基于既有文本阅读进行的知识获得、传递、修正、反馈,在多主体互动中完成的协作学习。教师专业活动设计考虑阅读主体召集、阅读对象确定、活动环节设计、学习效果达成等因素,因此,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关键要素可以确定为组织原则、主题确定、环节设置、角色分配等4个。
  二、依据社会化阅读设计阅读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自2018年起启动教师阅读工程,“云上精读”是在该工程框架下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教师阅读活动。该项活动由3个独立又紧密相关的环节组成:打卡共读 线上直播 征文评选。笔者以“云上精读”活动中的“《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阅读活动”为例进行了分析。
  1.以开放、自愿为组织原则
  在社群内发生的公开行为,是社会化阅读的重要特征。教师阅读活动首先要构建教师阅读社群,“云上精读”活动构建了限于教师群体的阅读共同体形成阅读社群,这一社群是建立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虚拟空间上的。社群组建采用了去行政化的组织原则,以共同兴趣为核心凝聚社群成员。这样的组织呈现出聚集核心成员之后,以传播行为为动因、随时间逐渐扩大规模的特征,进入个人阅读阶段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去行政化的组织原则,给阅读共同体的建立带来一定的难度,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多的宣传推广。但是,这样组建起来的社群更具有实践共同体特征。实践共同体是学习分析的基本单元,类似于一个可以协商学习、意义和身份关系的论坛。它可以促使群体基于对一系列问题的共同关心或者是对一个主题的兴趣,产生持续的交互关系,发展质疑的精神,从而加深他们的专业知识,并对共同体产生归属感[3]。这样阅读社群更有利于协同学习的发生。
  2.围绕教师专业素养确定活动主题
  社会化阅读是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因此,主题确定十分重要。教师专业阅读可分为功利性阅读和涵养性阅读两类,涵养性阅读虽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学,但能够从深层次上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提高教师理论思维能力,引发教师反思,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为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可见,教师专业阅读活动的主题受阅读主体和目标限制,应以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围绕核心确定活动主题。
  首期“云上精读”选取了凯瑟琳·舒尔茨所著的《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这是一本关注课堂参与的专业著作,着重探讨了课堂沉默、重构了课堂参与框架。活动确定这一主题源于以下认知:课堂是教师最为重视的教育情景,关于课堂的话题往往很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沉默作为课堂情景下的常规现象,被一些固有观念所定义,这本书则试图打破这样的偏见,扎实的田野调查和新颖的视角,激发了教师的阅读欲望。   阅读主题影响了阅读反馈、打卡转化率和互动频次,这三方面反映了阅读活动的举办效果。本研究就这几方面进行了跟踪。截至活动结束共有100人参加“打卡圈”,其中38人进行了打卡,打卡转化率为38.0%。最高打卡天数9天,最低打卡天数1天,合计打卡167人次,形成日记23000余字,平均每人每次打卡日记138字。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统计只计入了个人在打卡圈中的阅读打卡行为,未计入学校组织下教师完成的阅读笔记。
  在互动情况方面,阅读打卡环节的互动是比较冷淡的。群主出于维护阅读共同体的目的,会有意识地给每条日记“点赞”,成员之间的互动较少。但这并不说明阅读活动是缺乏互动的,我们仍可见到每条日记都有较高的浏览量。其中一条日记的浏览量达到408次,这条日记偏重文本内容理解和与实践结合,其余日记平均浏览量在40~60次。
  在视频直播环节,教师给出的反应更加积极,互动则以更加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一,观众的去留是最直观的反应。虽然在直播环节中大部分时间教师是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提问的,但教师对离开还是继续留下有更大的支配权。第二,直播中的文字互动,是网络阅读活动最重要的互动形式之一,对分享内容的评价会体现在聊天中。
  3.环节设置及角色分工
  “云上精读”活动针对阅读的完成度、理解度和转化度设计活动环节和流程,邀请了《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的译者、编者、读者(两位参加打卡的教师),作为直播环节的分享人,与其他读者近300人,共同完成了线上的直播活动。
  教师通过精读来构建更健全的知识结构,将阅读与教育生命相融合,并发挥作用。精读要求阅读主体所要达到的阅读层次必须是深度阅读。社会化阅读视阈下的深度阅读是阅读主体的多重对话,其中最根本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它是整个阅读对话和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没有这个坚实基础,别的层面的对话都会异化为盲阅读、浅阅读、伪阅读[4]。读者与编者、作者、译者及专家、读者对话,他们在阅读共同体中充当引领者角色,通常能够帮助教师解开阅读中的迷惑,补充理解上或视角上的缺失。阅读主体—教师在多重对话过程中完成了内化、分歧、解释和相互调整四种协作学习机制,从而实现了以阅读为方式的学习。
  总体来看,“云上精读”活动借助互联网这一技术手段,增强了教师阅读活动的社会化阅读特性,从覆盖范围、多角色引入、互动频率上都有所提升,使阅读活动成为更为典型的协同学习互动形式,满足了成人学习中“自我学习 沟通 专业指导”的多重需求,促使教师能够持续地使用这一方式,而以上需求是无法被传统阅读方式所满足的。此外,不同于单纯的讲座或培训方式,“云上精读”作为复合型的学习方式,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这为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和空间。
  在社会化阅读视阈下考察教师专业阅读活动,发现教师活动设计中组织原则、主题确定、环节设置、角色分配四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紧密相关。以社会化阅读视角剖析教师阅读活动设计的要素,能够为教师阅读活动的设計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但因为样本量的限制,分析仍需要继续深化,特别是对阅读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和角色间互动规律的挖掘,有着更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秦鸿.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
  2013(12):88-92.
  [2] KIILI C.Online reading as an individual and social practice[D].Jyvskyl: University of Jyvskyl,2012:10-15.
  [3] 严运锦.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学习型组织概念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8):28-43.
  [4] 曾祥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摭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1):17-18.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教科院)
  责任编辑:李莎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深化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首先进一步明确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一线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那么教师培训就要专业地帮助教师不断提高素养,做好“培养人”的发展工作。一、课堂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是关键。这个质量是指育人的质量,是指学生具备了发展的基础素养之后,还应该具备面向未来社会的高级素养。高级素养具体表现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
鹿建平,现任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宣讲团”主要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全国基础教育名家大讲堂特邀对话嘉宾。  他领导创立的“四化两改三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实践,被教育部誉为“晋中模式”,被中组部编入《科学发展观案例选编》,入选20个“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秀工作案例”。晋中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荣获全国义务教
小西的转变  “老师,你真厉害,都过去半年多了,你怎么还记得我帮小芳补书本的事啊。”  “是啊,老师有一个红本本,你做过的好事老师可都记着呢。”  “老师,那我以后要天天做好事,帮你填满红本本!”  这是金华市秋滨小学教科室主任方亚琴和她班里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小西的一段对话。  小西是方亚琴老师执教一年级新班级时的“小霸王”,可以说他每天都会闹出一点动静来,不是扰乱课堂秩序,就是亂拿别人东西,甚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新城南湖中园小学是朝阳区优质示范学校,一校三址办学,现有71个教学班,2400名在校生,教职工120余人。近年来,学校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2009年起针对如何促进多校区心理工作均衡发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逐年提升与心理教师师资配备严重缺位的冲突,拓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心育工作方法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和谐、阳光”的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思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做学思结合的“研究型”教师。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英国学者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时代命题,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其认为,长期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做好教学任务的执行者
本刊讯 2015年12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青基金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互联网 教育”的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邀请来自广州、贵州、新疆、河北、河南、南京、天津、北京等地的一线中小学教师、高校师生及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的公司、政府机构人员近
习本课堂是以习为本源和价值取向的课堂,它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三环相续操作系统,通过以习得为本的场景创设,促进个性化体验和高阶思维培养,让学生在“习场”中实现从知识、能力到素养的习得。本文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习本课“有趣的测量”为例,阐述习本课堂教学实践。一、课前习:自主习得  基于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的“习材”,学生在课外观看自学微视频,动手进行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小实验,并在课
田玲  1979年生,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宝鸡市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学科带头人。  自画像  时尚前卫,充满正能量;  学习力强大,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不断进行教学革新,与时俱进。  永葆对生活的好奇  穿着时尚、笑容甜美、风风火火、执行力超强,这是田玲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深入接触后,笔者才发现田玲虽为“70后”,却有着一颗“90后”
【摘 要】文言文教学重在一个“读”字。本文通过赏析《古人谈读书》一课的教学,剖析文言文教学需紧紧围绕“读”字:读通,读出文言之韵—入声内化;读懂,领悟读书之道—入意内化;读丰,联想名人故事—入境内化;读活,联系自我体会—入心内化;读好,熟读成诵—自然内化。通过有趣味、有层次、有思维提升、有情感加深的读,让古人读书之道深入内心,与“我”为化。  【关键词】读书之道 与“我”为化 文言文  《古人谈读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原则上是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环境,也是学生社会化的环境,具有“空间性”,包括物理空间、关系空间、心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物理空间是指常规的学校班级以教室为区隔及承载,同时也通过教室文化的建设而促进其他空间的丰满。关系空间是指在班级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