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g3114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之创造者,要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
  关键词:价值 创造 新课程
  
  一、语文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1.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指令性课程范式,将语文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课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作为人文学科本应有的分歧和争鸣均被拒斥于课程视野之外。而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目标中更是直言“发展个性”,视之为语文课程本应有的价值指向。这样,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要求自然是顺理成章的推论了,诸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写作则要强化自主性,“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至于关键性的课程实施与终端评价,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等。这就必然促进语文课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之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
  2.变语文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指令性课程范式必然将语文课程视为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甚至连课程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期好了的。教师则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语文课程新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则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需要各方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具体实施中,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确认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教学的“合法性”。在这种课程中,语文教师摆脱了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的执行人角色;学生则赢得对语言、文学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建构。语文课程进展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必然要突破其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使语文课程的创造性品格趋向充分表现的极致。
  
  二、语文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
  
  德国当代杰出哲学家哈贝马斯把人类兴趣分成三层。其中“解放兴趣”置于最上层。它是人类对“解放”的一种基本兴趣,其价值指向是主体的诞生。从人文学科课程的基本特征出发,语文课程新标准已经赋予课程主体双方以极大的“解放兴趣”,其中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语文教师以新思维和新视角来观照课程的本质,在为“新课标”“解放”的鼓舞下再去自觉主动地“解放”课程的另一主体学生,彻底放弃指令性课程范式中“支配者”的传统角色。那么,在获得“自主”、负有“责任”的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师怎样去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呢?
  1.要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成为“自己的课程”之创造者。 “自己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语文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尤其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二是就课程的动态性建构而言,语文教师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三是就课程具体实施而言,语文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认为应遵循以下五条程序原则:课堂上应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中立准则,教学的主要方式应是讨论而不是讲授,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标准承担责任。这五条原则的精髓,可以营养日益走向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语文课程。
  2.要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而成为“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从指令性课程范式到新课程环境,学生的角色同时发生着从知识容器到“超越型学习主体”的深刻裂变。所谓“超越型学习主体”,具有显著的双重特征,即既超越母语课程知识而获得有创意的言语交际和言语表达能力,又超越智能要素的片面发展而获得智能与情意要素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构建新的母语课程价值观“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的环境条件。”以封闭、僵化和垄断为特征的指令性课程范式的即将终结,为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解放提供了百年现代语文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难得契机。“在解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必须‘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学会生存》中的警句,将给以创造者新形象而面世的语文教师以深远的教育回味。
  (河北省大名县西未庄乡西未庄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过去是这样,在未来的社会也是这样。近五年来,初中语文课本三易其主,主要也是为了选择更适合学生能力提高的文本。叶老曾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材是教育家、学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而编写的,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如何充分的应用教材,合理的利用文本,真正
期刊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是数学学习中的动力来源。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的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1、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
期刊
德育教育一直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学生教育的最主要的部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直是我们教师努力实现的目标。我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进行了研究与概括。一是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过程进行深入德育教育;二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充分利用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对学生包括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的身体素质的培养、锻炼
期刊
摘 要:宋陈旸《乐书》论歌云:“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噫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矣,大而不至于抗越,细而不至于幽散,未有不气盛而化神者矣”  关键词:吸气 呼气 控制 换气     歌唱中的呼吸是在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紧张与松弛的矛盾中进行的,没有这种对抗性的运动,呼吸便也停止了,它要比平常呼吸夸张很多,只有这样,才能对用于歌唱发声的气息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    一、吸气
期刊
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中学班主任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转变学生的金钥匙。它对于培养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做差班和差生有转化工作,心理辅导更是关键。    一、从心理辅导入手,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往往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而终生受益。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促进他成长发育的基础。但是由于家庭与社
期刊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古诗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做数学”情境,让学生从“听”数学转变到“做”数学,从学会到会学。  关键词:亲历性 学习方法 做数学
期刊
摘 要:数学美的特点可概括为对称性、统一性、简洁性、奇异性和抽象性。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美感和审美直觉,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并应用数学美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关键词:对称性 统一性 简洁性 奇异性 抽象性 美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美育的
期刊
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一种不良现象:有些学生不看课外读物。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那么,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去读书?怎样指导学生读好书?笔者体会,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情趣,是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基础。  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的发展需要人的情感去催化。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与情感是交叉的,某种认知结构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水平,反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