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学科整合的生长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们全面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此应运而生。“三全”理念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在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中寻求发展。在综合课程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务必避开整合的误区,坚守整合的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敏锐地找出整合的生长点,保证课程整合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整合
  一、整合的必然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人本位的教育理念,顺应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等其他课程都无法取代的课程特点。同时,“三全”理念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与其他课程息息相关,它必须融合各学科知识,运用各学科技能,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英语学科知识是顺其自然的,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
  二、整合的误区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科目,需要在实践和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英语,能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优质的平台。然而,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要严禁踏入以下几个误区:
  (一)混淆课程归属
  一提到将两门课程融合,许多教师就很自然地将其理解为英语活动课,或者就把它视为英语课来上,补充那些在英语课上没讲完的知识,完成那些在英语课上来不及开展的活动。显然,这怎么看都不是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了确保本课程姓“综”不姓“英”,我们始终要树立这样的意识:英语不是课程实施的内容,而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途径或手段,它可以是对英语教材的重组与延伸,但绝不是唯一。自始至终,我们都要坚持小学英语学科的服务性原则。
  (二)混淆教学模式
  传统学科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或者更偏重于学生的接受性学习。受惯性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们也会很自然地沿用这种模式。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完全背道而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师、学生、家长等为对象而展开教学的,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和评价者。鉴于此,我们必须牢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原则,并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混淆“活动”概念
  乍一看“活动课”,就不自觉地想起了平时的一系列活动,有主题活动,有体育活动,也有学生的自由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以活动为载体,但并不是放羊式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或其他参与者互相协作、多方商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承担活动的实施工作,它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并兼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要遵循的第三个原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原则。
  三、整合的生长点
  走出学科整合的误区,我们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度进行下一步探索。既然英语学科不能简单地“拿来用”,那么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学科之间的异同,敏锐捕捉整合的生长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纵观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我们可进行如下尝试:
  (一)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借鉴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抑或将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1.从Project中创设活动
  大家都知道,译林版教材中每四个单元一结束,都会设置一个综合课题Proj ect,旨在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在实践中回顾、运用并最终掌握新知。我们可以从proj ects中寻找整合的生长点。如四年级上册Projectl Aprofile,是运用之前四个单元所学句型What do you like?1 like...What do youhave?I have...What can you do?I can...进行个人信息的调查,然后完成人物简介。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可以借鉴这个活动,开展“答小记者问”或“实话实说”等活动。这类活动首先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能够激起兴趣;其次,无疑是能够锻炼学生语用能力的;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学习能力,如采访不同的人需要准备哪些問题?有些问题超出已有水平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展开活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需要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与探索才能予以解决。这些都属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想要追寻的东西。
  2.从文本体裁中创设活动
  观察教材各单元Story time板块,我们也不难发现,除了对话文本之外,还会出现少量的童话剧、寓言故事、小诗等。针对这类体裁的文本,我们会推出剧本创编、剧本表演、诗歌创作、诗朗诵、绘本阅读等英语实践活动。创编类活动主要围绕“创新”二字做文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锻炼创新能力;表演类活动主要围绕“表演”展开,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中体验情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感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而阅读类活动则围绕“阅读”展开,阅读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途径,培养良好的阅读品格是小学阶段的重头戏。总而言之,这些活动都来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我们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适当渗透,如整合于校艺术节、大型文艺演出、读书节等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向各方面发展的机会。   当然,教材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如make and say小制作,sing a song歌曲演唱,do asurvey调查活动等,我们都可以有机地整合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英语教学倡导任务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而这些话题都是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与真实的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就试着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寻找生长点。
  1.从日常生活中发散开来
  译林版教材中关于生活的话题很多,如谈论周末或假期活动、爱好、搬家、点餐、时装秀、做水果色拉、慈善义卖等,看到这些字眼,我们的脑海里立刻就能浮现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发散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挑选活动主题,然后帮助学生策划活动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经验,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例如,如果学生选择了制作水果色拉这个活动,我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并制订活动主题,如“我是拼盘小能手”;接着和学生商量比赛的规程,如运用所学语言I’d like a/an/some...选择自己想要的水果→小组合作开始制作拼盘→Show time派代表解说各自创意→学生代表进行评奖,并颁奖→开始享用自制水果色拉。活动结束后,我们的教育并未结束,我们还可以布置相关任务深入引导,如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为自己的家人制作一份水果色拉等。总之,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以小见大展开教育。
  2.从小主题研究入手
  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学术性比较强,前期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做深入的调查或大量的数据统计,最终还要有成果展示。从中不难发现,小主题研究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且难度较大。因此,对于这类研究,教师要做好引领与示范,还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将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充分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学有所获。
  对教材中有关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内容小作梳理,笔者认为可展开如下主题研究:围绕节日习俗、饮食、生活习惯、气候等展开中西方文化和地域差异研究;围绕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展开绿色生态环保小研究;围绕生活展开饮食与健康的研究;在学习了西方城市和知名景点后,可以引导学生调查更多的城市与景点,做一份出色的旅游攻略;在学习了公共标识和道路安全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公益广告,做公益行动计划;在学习了职业与梦想后,可以引导学生調查研究社会的各行各业,然后说说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与努力的方向。仔细观察上述主题后不难发现,每个主题都各有用意,而且除了英语还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告诉学生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更要让他们懂得为何要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英语学科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课程性质。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做英语教学的有心人,还要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跑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其他文献
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们通过网络课程,用“特别的爱和方式”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在家园共同筹划六一活动时,大家一致同意要在线上发起一个爱心活动,请吉首大学师范学院何珍老师和驻村第一书记符智荣牵线了对接的对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乍小学有25名3~6岁幼儿的学前班。为了让家长和幼儿直观了解当地现状,我们请何老师拍摄了学校的情况及当地小朋友一日生活的视频,并用画外音做
编者按:如今“儿童视角”已成为很多人都在谈论的热词,但这些儿童视角多是成人试图站在儿童的角度去代表儿童。如何让成人的儿童视角更接近于儿童自己的视角呢?首先要尊重儿童;其次要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最后,还要与儿童平等地对话,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去解读儿童,这样才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儿童视角”。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带领的学生团队长期致力于与儿童对话,他们开展了一系列有趣的研究,让我们更好地走近儿童、
1945年,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前身延安第二保育院,于战火纷飞中诞生在延安小砭沟的窑洞里,至今已走过七十多年的历程。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战争年代、建国初期以及改革开放,一直追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8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从新区最迫切需求入手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认可沙盘游戏是儿童表达内心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沙盘游戏,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研究、读懂幼儿的内心世界,促進幼儿完整、健康人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实践中,通过保教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引导,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成长;同时,愈发感到沙盘游戏在拓宽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了解、支持视角方面,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幼儿园中开展沙
理科专业出身的我在偶然的机会下,其实大部分是出于“好奇”,与幼儿教师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过去十几年的幼教生涯中,“非专业之痛”一直隐约在心。偶尔面对超负荷的环境创设、文案工作,公开课展示活动,时常生出一种无力又疲倦的感觉,也让我开始疑惑,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到底为何而存在?我又该何去何从?幸运的是,我遇见了游戏。  看见儿童的真实成长  在游戏中,我看見了不同儿童个性化的真实成长,满足了最初对
以前,我在五星级酒店工作,经历过各种大场面的厨艺考验和比拼,想着来幼儿园当厨师,就是给孩子们做大锅饭,无非是熬、炒、咕嘟炖,没什么技术含量,简直是小菜一碟。可是,当我到了幼儿园,才发现跟我想的还真不一样——孩子的饭既要讲究粗细搭配、营养均衡,还要精细化,保证小朋友们的营养摄入。面对粗粮不受孩子们欢迎等问题,如何提高幼儿伙食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对我和我所带领的厨师团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
編者按:前面两期,刘峰峰博士分析了园长课程领导的内涵和构成,本期将重点探讨园长课程领导的特征。园长的课程领导不同于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具有权力更大、自主性更强,课程创生的比例和程度更高,更强调扁平化、综合化、人本化的管理模式等特征。  在对园长课程领导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深入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结合幼儿园课程教学的独特特点,对园长课程领导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归纳,以进一步明晰其基本概念。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心幼儿园创建于1996年。由于建园时间早,室内外空间紧凑。在过去偏重集体教学活动的背景下,这样的空间尚能满足教育需求。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自主游戏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后,我园开始以《指南》为指导思想,走上幼儿自主游戏探索之路,通过不断实践、反思,转变教师观念,从过去的注重“教”,逐步转变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美国政府很重视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认为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儿童终身发展的起点,学前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了儿童未来十几年在校学业成绩的成败,更可能关系到儿童未来终身发展的成就。在美国,谈到幼小衔接,更多是在说入学准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同时,不能全面否定入学准备。如果到学前班阶段,儿童还不能够接触任何为小学学习做准备的内容,比如前书写、前运算的内容,那未必是一件好事。 
中班的希希是个性格开朗、有礼貌、人见人爱的小姑娘,但特别挑食。开始,我鼓励她少吃一些菜,后来允许她只选择一种菜,结果都没用,只要有菜她都不吃午饭。后来,家长跟我说:“老师,那就让她吃白米饭吧!”结果,有一次,小朋友们排着队来取饭,跟在她后面的孩子因为也看到了有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就说:“老师,我想吃白饭。”我说:“小朋友们不可以挑食,挑食是长不大的哦。”他马上说:“希希都是吃白饭……”此時的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