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开展。实践证明,政府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行政改革步伐加快的趋势下,实施绩效审计也是评价公共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考核政府绩效、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审计署的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在此背景下,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标准,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的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并做出独立、客观、系统的评价,以检查公共资源责任和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开展绩效审计,既是我国审计制度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公共收支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二)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
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这些内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务员是否负责,能力与责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贪污、浪费问题,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三)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的需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政府绩效审计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和误区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基本建设投资、金融业务进行的,而较少对主要的公共部门(主要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
(二)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适用于绩效审计,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中仅赋予了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的权利,并未就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做出明确规定,修订以后的《审计法》未能给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上的有力支持,并且《审计法》的修改几乎没有涉及审计体制问题,在修订的《审计法》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在财务审计中,评价财务报表表述内容的标准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也正是绩效审计的难点之一。
(四)审计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素质亟待提高
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趋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一是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审计机关中财会专业的人员占整个审计队伍的70%以上。二是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达到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
三、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深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
绩效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在我们国家由于客观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特别是在目前政府绩效审计还未为人们所普遍认知的情况下,绩效审计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到位的宣传,政府和民众才能知晓绩效审计,进而才有可能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
(二)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强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让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据可考。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的规范。因此,立足我国国情,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尽快制订出一整套独立的、能够真正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支持的法规体系,是我国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和实现依法审计所必须克服的一大困难。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所占有和耗费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的状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审计业务多元化的要求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绩效审计的开展对现有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审计人员有更高的业务知识和职业素质,审计人员要有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宽的知识结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负责任而又善于沟通协调,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应该审什么、怎么审。所以绩效审计的真正实施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以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问题研究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行政改革步伐加快的趋势下,实施绩效审计也是评价公共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考核政府绩效、促进政府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审计署的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促进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和建立健全政府部门责任追究制。”在此背景下,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就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和标准,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的财政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并做出独立、客观、系统的评价,以检查公共资源责任和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开展绩效审计,既是我国审计制度创新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升政府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绩效审计制度,有利于广大人民对公共收支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有效的监督,提高人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二)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
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从政府开支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角度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而这些内容直接反映了政府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政府公务员是否负责,能力与责任是否匹配,是否存在贪污、浪费问题,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发现和揭露腐败现象,以促进党风和政风的好转,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三)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确保国家职能正常发挥的需要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要求我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源。在我国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政府绩效审计普遍存在着认识偏差和误区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主要是针对基本建设投资、金融业务进行的,而较少对主要的公共部门(主要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经费开支、专项资金开展绩效审计。
(二)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规范。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体系适用于绩效审计,已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绩效审计的内容较少。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中仅赋予了审计机关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的权利,并未就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做出明确规定,修订以后的《审计法》未能给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上的有力支持,并且《审计法》的修改几乎没有涉及审计体制问题,在修订的《审计法》中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不完善
绩效审计必须有一个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的标准。在财务审计中,评价财务报表表述内容的标准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但是,对于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还未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效益审计评价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也正是绩效审计的难点之一。
(四)审计人员结构有待优化,素质亟待提高
绩效审计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趋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一是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我国审计机关中财会专业的人员占整个审计队伍的70%以上。二是审计人员素质难以达到政府绩效审计的要求。
三、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深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
绩效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已成为政府审计的主流。在我们国家由于客观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政府绩效审计,特别是在目前政府绩效审计还未为人们所普遍认知的情况下,绩效审计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到位的宣传,政府和民众才能知晓绩效审计,进而才有可能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
(二)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强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让绩效审计有法可依,有据可考。从各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来看,凡是绩效审计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都较早地制定和颁布了绩效审计准则及相关的规范。因此,立足我国国情,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尽快制订出一整套独立的、能够真正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法律支持的法规体系,是我国大力开展绩效审计和实现依法审计所必须克服的一大困难。
(三)建立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所占有和耗费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的状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简明易懂,可操作性强。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审计业务多元化的要求
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审计,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绩效审计的开展对现有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求审计人员有更高的业务知识和职业素质,审计人员要有宏观经济知识和意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宽的知识结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负责任而又善于沟通协调,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应该审什么、怎么审。所以绩效审计的真正实施需要训练有素的人员,以保证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