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媒体的传播方式与传播途径等与之前相比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做出创新,实现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这也是未来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主要发展方向。文章从新媒体的传播的特点入手,对其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就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就如何实现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的创新之路,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丰富的新闻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视新闻的发展在新时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电视新闻是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新闻在电视传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电视新闻应该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嬗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电视新闻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移动直播领航移动报道、信息可视化推动表达创新、“多屏互动”构建“云生态”等,从这些新特点中也可以看出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变化。
(一)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了地域和传播时间的限制,更好地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个性化需求的自由切换,拥有更多选择性。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大众在不同的信息平台上查看自己想看的新闻,不再是只能从单一的平台了解新闻信息。二是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不再是简单的只有文字或声音、视频,而是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三是新闻的实效性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可以随时随地直播并及时更新,打破了传统媒体更新的时间限制。
(二)新媒体新闻与电视新闻的比较
由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可以看出新媒体新闻与电视新闻各有自己的优势,但传统的电视新闻在多样性、实效性、交互性、个性化选择等方面弱于新媒体。但新媒体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不及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出现虚假信息误导观众的情况相对较多。
(三)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变化
伴随着新媒体进入新闻传播的主体行列,电视新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传播渠道的变化。互联网使观众通过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收看电视新闻,“互联网+电视新闻”和“移动互联网+电视新闻”体现了网络新媒体与电视新闻的融合。其次,移动式直播和直播内容的表达方式更贴近大众。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将直播范围扩大化,其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内容等在新闻趣味的基础上更亲民、更缩短与大众的距离。最后,电视新闻的互动性也在逐渐加强,例如电视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开通,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随时了解到观众的评价和喜好。而电视新闻的这些变化都与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分不开。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
(一)缺少个性化服务
社会大众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对象,其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往往注重大众的需求,而对个人的需求却缺少应有的重视,个性化服务缺乏。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新闻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自主选择权,受众群体通过新媒体也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越来越喜欢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新闻信息,以至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受众群体下降。
(二)内容形式单一、呆板,缺少互动性
电视新闻节目在播出时间方面往往比较固定,要求受众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看,一旦错过收视时间就失去了观看的机会。而且时事方面的新闻往往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以体现新闻中“新”的真正含义,使电视新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会议新闻也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电视新闻播报中民生相关的内容相对缺乏,电视新闻内容单一,形式严肃枯燥,难以激发受众收视热情和兴趣。电视新闻通过单向传播的方式将新闻信息通过新闻发布或播报传递给受众群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和获取新闻信息,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与受众群体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内容和形式丰富而多样,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通过手机和电脑中的新媒体平台自由地获取和反馈信息、并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展开有效的互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存在着互动性差,内容形式过于呆板的局限性,这无疑阻碍和制约了电视新闻的良好发展。
(三)制作周期长,时效性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在线直播成为了新闻播报的一种常用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虽然针对一些重大事件有现场实时直播的情况,但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直播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少。大多数电视新闻经过采集、编辑等一系列的制作和加工才能进行新闻播报,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使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时效性差的困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内容创新,突出个性特色与品牌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内容同样是核心競争力,没有好的传播内容,再好的形式与渠道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内容开始。电视新闻内容采集和制作的创新,必须符合其电视台的形象,且突出个性特色,树立品牌意识,使受众对其有辨识度、依赖感和兴趣点。
(二)形式创新,打造“电视+网络+互动”的新模式
媒体融合视角下的电视新闻形式创新要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提高新闻的个性和互动,与其他新闻形式避免同质化。电视新闻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用直播形式增加新闻的实效性和真实感,同时可以学习网络媒体视频上的弹幕,在网络上播出时幕后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看到受众的反映和留言。除此之外,录播的电视新闻可以在新闻中加入评论或者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进行报道,凭借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电视新闻走近受众的生活和内心。
(三)渠道创新,多元化平台的融合传播
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闭路电视去吸引或者锁住受众,在许多电视频道都有自己的APP终端的同时,对于保存以往的电视新闻信息来说还是不够,而多元化平台的相互融合,可以创新传播渠道,做到电视台自身的微博、微信、APP终端、网站、电视与其他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一条多元化、多样性的新闻传播渠道。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并积极与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合作,提升存在感和关注度,方便受众满足其自身需要和个性化选择,使电视新闻摒弃自身在实效性、多样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全新的形象和贴近大众的温度重新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关注。目前,湖南省涟源市融媒体中心旗下的涟源市广播电视台,《今日涟源》报,微信公众平台《智慧涟源》和《涟源在线》以及《涟源手机报》等媒体正在进行深度融合。
四、结语
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在慢慢取代传统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要想保持其地位吗,必须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保持其原有的优势,又要发挥创新精神。借鉴新媒体时代中的优秀做法,整合资源,树立自己的品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又有利于人们需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琦.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2).
[2]李慧.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8(06).
[3]赵振园.关于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8(01).
[4]赵春红.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
关键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新媒体;融合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加便捷、快速地获取丰富的新闻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视新闻的发展在新时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电视新闻是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新闻在电视传播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电视新闻应该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与新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嬗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电视新闻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如移动直播领航移动报道、信息可视化推动表达创新、“多屏互动”构建“云生态”等,从这些新特点中也可以看出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的变化。
(一)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新媒体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打破了地域和传播时间的限制,更好地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需求,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个性化需求的自由切换,拥有更多选择性。新媒体的发展可以使大众在不同的信息平台上查看自己想看的新闻,不再是只能从单一的平台了解新闻信息。二是新闻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组合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不再是简单的只有文字或声音、视频,而是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三是新闻的实效性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可以随时随地直播并及时更新,打破了传统媒体更新的时间限制。
(二)新媒体新闻与电视新闻的比较
由新媒体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可以看出新媒体新闻与电视新闻各有自己的优势,但传统的电视新闻在多样性、实效性、交互性、个性化选择等方面弱于新媒体。但新媒体在专业性和权威性上不及电视新闻,新媒体新闻出现虚假信息误导观众的情况相对较多。
(三)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变化
伴随着新媒体进入新闻传播的主体行列,电视新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传播渠道的变化。互联网使观众通过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渠道收看电视新闻,“互联网+电视新闻”和“移动互联网+电视新闻”体现了网络新媒体与电视新闻的融合。其次,移动式直播和直播内容的表达方式更贴近大众。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将直播范围扩大化,其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内容等在新闻趣味的基础上更亲民、更缩短与大众的距离。最后,电视新闻的互动性也在逐渐加强,例如电视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的开通,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可以随时了解到观众的评价和喜好。而电视新闻的这些变化都与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融合分不开。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
(一)缺少个性化服务
社会大众是电视新闻传播的对象,其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往往注重大众的需求,而对个人的需求却缺少应有的重视,个性化服务缺乏。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新闻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群体的自主选择权,受众群体通过新媒体也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越来越多的年轻受众越来越喜欢通过新媒体平台了解新闻信息,以至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受众群体下降。
(二)内容形式单一、呆板,缺少互动性
电视新闻节目在播出时间方面往往比较固定,要求受众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观看,一旦错过收视时间就失去了观看的机会。而且时事方面的新闻往往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以体现新闻中“新”的真正含义,使电视新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同时,会议新闻也是电视新闻的主要内容,电视新闻播报中民生相关的内容相对缺乏,电视新闻内容单一,形式严肃枯燥,难以激发受众收视热情和兴趣。电视新闻通过单向传播的方式将新闻信息通过新闻发布或播报传递给受众群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和获取新闻信息,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严重地影响了与受众群体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在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内容和形式丰富而多样,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通过手机和电脑中的新媒体平台自由地获取和反馈信息、并对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意见,展开有效的互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存在着互动性差,内容形式过于呆板的局限性,这无疑阻碍和制约了电视新闻的良好发展。
(三)制作周期长,时效性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在线直播成为了新闻播报的一种常用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电视新闻虽然针对一些重大事件有现场实时直播的情况,但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直播方式的应用相对较少。大多数电视新闻经过采集、编辑等一系列的制作和加工才能进行新闻播报,才能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电视新闻的传播速度,使电视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着时效性差的困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内容创新,突出个性特色与品牌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内容同样是核心競争力,没有好的传播内容,再好的形式与渠道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要从内容开始。电视新闻内容采集和制作的创新,必须符合其电视台的形象,且突出个性特色,树立品牌意识,使受众对其有辨识度、依赖感和兴趣点。
(二)形式创新,打造“电视+网络+互动”的新模式
媒体融合视角下的电视新闻形式创新要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提高新闻的个性和互动,与其他新闻形式避免同质化。电视新闻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采用直播形式增加新闻的实效性和真实感,同时可以学习网络媒体视频上的弹幕,在网络上播出时幕后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看到受众的反映和留言。除此之外,录播的电视新闻可以在新闻中加入评论或者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进行报道,凭借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电视新闻走近受众的生活和内心。
(三)渠道创新,多元化平台的融合传播
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闭路电视去吸引或者锁住受众,在许多电视频道都有自己的APP终端的同时,对于保存以往的电视新闻信息来说还是不够,而多元化平台的相互融合,可以创新传播渠道,做到电视台自身的微博、微信、APP终端、网站、电视与其他网站的相互融合,形成一条多元化、多样性的新闻传播渠道。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建立属于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并积极与其他网络平台进行合作,提升存在感和关注度,方便受众满足其自身需要和个性化选择,使电视新闻摒弃自身在实效性、多样化等方面的不足,以全新的形象和贴近大众的温度重新获得大众的认可和关注。目前,湖南省涟源市融媒体中心旗下的涟源市广播电视台,《今日涟源》报,微信公众平台《智慧涟源》和《涟源在线》以及《涟源手机报》等媒体正在进行深度融合。
四、结语
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逐渐在慢慢取代传统的电视新闻。电视新闻要想保持其地位吗,必须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保持其原有的优势,又要发挥创新精神。借鉴新媒体时代中的优秀做法,整合资源,树立自己的品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又有利于人们需求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琦.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12).
[2]李慧.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中国传媒科技2018(06).
[3]赵振园.关于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8(01).
[4]赵春红.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路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