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关键词”,突破历史解题瓶颈实验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中考中,历史考察的内容多,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普遍感到记忆量大,且容易遗忘,费力不讨好,学习效率不高。尤其是由于中考的改革,历史学科普遍被认为是副科,倍受“冷落”。如何使学生在中考中,找到做题的捷径,突破解题瓶颈,取得好成绩。本文做了一个关于找准题干“关键词”的实验,让学生准确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实验研究
  关于历史中考选择题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类:表述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等。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听懂了,复习得也比较充分,但是就是考试的时候容易出错,学生既不是因为紧张做错题,更不是因为知识掌握得不好,而仅仅是因为自己马虎,审题不仔细,题干的关键信息没有把握好,只要稍微用心,就完全可以做好。因此很多老师对这几类选择题都提出了解题方法,但是我觉得所有的解题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找准关键词。找准关键词,就能提高历史中考的选择题得分。因此,我做了以下实验,进行调查。
  一、实验应用与反思
  找关键词这种做历史选择题的方法,我校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可操作性强,因此,已经在全年级学习和应用,效果较好,但是,我们对此方法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1.找“关键词”
  (1)从设问中找。经过分析与反思,我们发现大多数历史选择题的“关键词”是从设问中找。如:(2015年广东)11.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题分析:题干的设问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这也就是题干的关键词,前面的只是设问的引入,阅读的时候可省略。
  (2)从材料中找。中考时,选择题给出的材料,可以是双引号引出的史料,也可以是图片、图表等形式给出。
  如:(2015年广东)10.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到:“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張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B.平型关大捷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
  解题分析:题干的关键词是在双引号里,“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很明显是“百团大战”的任务,所以答案选C。
  又如:(2015年广东)14.阅读右图,此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对于这一战役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题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图片,而图片的关键信息是“大别山”,因此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就是答案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如何提高找准“关键词”的能力
  功夫在于平时,考场上找“关键词”的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提升。
  (1)立足课本知识,夯实能力基础。回归课本,熟悉教材,全面复习知识点。教材是平时教学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文本,也是落实课标和中考说明的平台,因此要认识教材的重要性。中考历史冲刺复习阶段,回归历史教科书,精读课本中的粗体字,巩固基本概念。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在课本上主要以粗体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这些粗体字堪称知识的精华。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地读这些粗体字,反复咀嚼,仔细品味,这样才能起到巩固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历史理论知识的效果。读课本中的名言名句,掌握典型材料的精神。课本上的名言与名句有着极强的时代性,因此,需要认真分析这些名言、名句的时代背景,这对帮助理清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都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新题型都“着陆”于课本,所以复习时立足课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练习典型试题,实践能力运用。在复习中,还要注重加强实践模拟,通过收集往年的中考试题,分类让学生练习,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如:材料型选择题包括很多题型,地图、漫画、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等,在掌握题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图中的关键信息。首先教师要示范。教师可精选一、两题读图材料型选择题。让学生进行学习、分析、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和信息,明确题意。思路要清晰,根据问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答案。根据不同的关键词的题型,如:时间、地点、人物、意义、相同点等,分类进行强化练习,提高学生找准关键词的能力,突破历史选择题做题的瓶颈。
  总之,中考是能力考试,让我们通过提升找“关键词”的能力,来实现“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突破解题瓶颈,提高做题效率和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赖义章,李林波.善用复习策略,提高历史中考复习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09(21)
其他文献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1岁,因胸闷20余天,加重5天入院,发作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咯血、盗汗、发热.自诉轻微乏力.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父亲、兄弟患肺
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既往体健,因宫颈癌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常规检查无异常,硬膜外麻醉取两点法,即T11-12、L2-3,分别向头尾方向置管,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导致很多学生对里面的内容理解得不透彻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习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里面的公式都是科学家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如果想把这些公式都能够充分地掌握,只是熟悉里面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概念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明白它们的实验原理。对此,物理老师在讲解物理实验的时候也要注重核心素养,进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着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分析了
目的测定防"非典"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黄芪甲苷的点样量在1.100-5.500μg范围内,与吸收度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57%,板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
【摘 要】随着我国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在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时也应该进行空间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本文主要围绕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展开分析和论述,首先分析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最后提出更好更快地发展五年制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
现代医疗护理的重点除了提供日常生活、医疗护理外,更在于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健康教育不仅成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
  本文介绍了甲醛对人的影响,研究了甲醛释放的机理,分析了影响甲醛释放及其浓度的因素,介绍了E1的含义,探讨了测量粘接制品的甲醛释放浓度的方法,阐述了制品生产中的控制要点。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了我们处理过的手指末节离断原位缝合针头内固定患者中,较为典型的17例17指,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手指末节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