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强调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小学生而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引言
当前,教师们开始重视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应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更加深入地探索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一、联系生活,发挥情境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对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教师在联系实际生活时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要想让问题情境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数学教师就应该创新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教材上的例题形式,使其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区别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例如:小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因为去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超市里的蔬菜只剩下了黄瓜、胡萝卜和青菜,问小李可以买到什么,一定能买到什么,不可能买到什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进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
活动化教学情境有着良好的作用,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加灵敏,迸发出奇特的灵感,特别是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将梯形剪、拼、画等方式,将梯形分解成若干三角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将分解的图形面积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再通过合适的引导,与学生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題的能力,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了学生思维抽象化的发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猜想和验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且获取知识,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例如,对于圆的周长教学。首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一条射线OP,把O当作端点,在射线上任意取一条线段当作直径画圆。其次,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圆哪个周长最长,猜想圆的周长的相关因素。在对比和观察的前提下,学生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关。接着,指导学生通过量周长和直径进行验证,进而结合数据验证直径和周长的关系,了解到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游戏、竞赛等手段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仅要求认真的态度,也离不开冷静沉着的思考。然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尚不能准确地把握长方体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相关概念教授给学生,随后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引导大家观察长方体模型,以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看哪一组回答得又快又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情境。通过这种形式展开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长方体概念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当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以后正方体等其他类似概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找寻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极容易产生情感波动,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2]另外,老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课堂的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图画、动画,将隐含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参与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将自己的见解表达给小组成员,有益于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
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教师要坚守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的原则,本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的目的,进行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中学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4.
[2]王德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才智,2020(21):124-125.
[3]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引言
当前,教师们开始重视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应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更加深入地探索思考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一、联系生活,发挥情境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对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教师在联系实际生活时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尽量使用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同时,数学教师也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要想让问题情境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数学教师就应该创新数学教学内容,转化教材上的例题形式,使其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区别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例如:小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因为去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超市里的蔬菜只剩下了黄瓜、胡萝卜和青菜,问小李可以买到什么,一定能买到什么,不可能买到什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进而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
活动化教学情境有着良好的作用,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可以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加灵敏,迸发出奇特的灵感,特别是学习数学抽象思维的要求较高,小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将梯形剪、拼、画等方式,将梯形分解成若干三角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将分解的图形面积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再通过合适的引导,与学生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題的能力,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了学生思维抽象化的发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猜想和验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并且获取知识,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例如,对于圆的周长教学。首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一条射线OP,把O当作端点,在射线上任意取一条线段当作直径画圆。其次,提出问题:观察这些圆哪个周长最长,猜想圆的周长的相关因素。在对比和观察的前提下,学生认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相关。接着,指导学生通过量周长和直径进行验证,进而结合数据验证直径和周长的关系,了解到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基于游戏、竞赛等手段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仅要求认真的态度,也离不开冷静沉着的思考。然而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小学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尚不能准确地把握长方体的相关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品,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相关概念教授给学生,随后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引导大家观察长方体模型,以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看哪一组回答得又快又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情境。通过这种形式展开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长方体概念的认知,启迪学生的智慧,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习当中,还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为以后正方体等其他类似概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心理活动等,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找寻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生因为心理不成熟,极容易产生情感波动,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2]另外,老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课堂的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图画、动画,将隐含的数学知识展示出来,寓教于乐;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参与数学问题的研究和学习,将自己的见解表达给小组成员,有益于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
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教师要坚守生活化、实践化、趣味化的原则,本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求知欲的目的,进行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学生的中学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汤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4.
[2]王德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才智,2020(21):124-125.
[3]陈远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