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头部固定技术在颅内肿瘤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比较分析三种头部固定技术在首次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颅内肿瘤放射治疗选择理想的体位固定技术提供临床依据,以提高放射治疗精确度。方法:随机抽取94例行放射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按照体位固定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采用头颈肩板+真空袋+头颈肩热塑膜固定的患者为头颈肩组(34例);采用Brainlab头架+热塑头膜固定的患者为无鼻托组(30例);采用Brainlab头架+鼻托+热塑头膜固定的患者为鼻托组(30例)。从Eclipse11.0计划系统中调取患者验证片,采用骨性配准方式获取每例患者腹背方向(VRT)、头脚方向(LNG)及左右方向(LAT)的误差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的摆位误差在VRT方向分别为(0.07±0.09)cm、(0.06±0.08)cm和(0.07±0.08)cm;LNG方向分别为(0.11±0.12)cm、(0.08±0.10)cm和(0.12±0.10)cm;LAT方向分别为(0.10±0.09)cm、(0.03±0.05)cm和(0.07±0.07)cm;三组在VRT及LNG方向均无明显差异(F=0.267,F=0.966;P>0.05),无鼻托组在LAT方向上固定效果优于头颈肩组和鼻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8,P<0.05);鼻托组在此方向上亦有优于头颈肩组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968,P>0.05)。结论:三种固定技术均可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其中无鼻托+热塑头膜固定技术较其他两种在LAT方向误差更小,临床上对治疗精度有严格要求的建议推荐使用。
其他文献
陈 力 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武义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独创数学“发生式”教学,得到广泛应用。曾获“全国新世纪优秀教研员”“全国创新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金华市政府名师”“武义县委县政府拔尖人才”等40多项荣誉。在业务评比中获全国特等奖2次、全国一等奖9次、省一等奖5次。主持省市级课题10余项,其中2项获浙江省优秀课题一等奖,成果4次获
《数字逻辑》是一门概念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研究数字系统设计的入门课。学生理解、掌握和拓展这门课程的内容,对学好专业课有着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