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理念几个方面指出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三项问题分析如何解决,在解决各项问题中重点分析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75-01
教育部自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做为一名基层化学教师,真正感受到了国家推行课程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改的普及和深化,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成为我们目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项:
1.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与当前教学成效不符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高度,多数教师仍把有限的课堂教学给了高考必考知识块,其他的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成了教材里的装饰品;同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化学方程式关注程度,这与教师的冷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新教材编写特点与当前教学的矛盾
新教材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教材对教学内容八大模块的划分为教学提供了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注重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教师面对新教材第一感觉是不成体系,为了自己教学方便,打乱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这种以高考为教学依据的教学,势必影响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新教学理念的认知和实践的不符
新课标要求基层教师工作者改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不同,部分教师很难将理想中的教学方法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个别教师在初期也尝试了教学改革,但是效果很不尽人意,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而形成了课堂无组织无纪律的场面,教学进度大打折扣,不仅引起了学校领导的不满,也引来了学生家长的质疑。面对困难,教师很难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随波逐流,走教学围着高考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老路。
我相信以上所列举的几点不是问题的全部,也不仅仅是我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更加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将“实践的观念”运用于教学中,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下面就具体介绍我的实践教学法:
首先,是实验内容的实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自初三开始接触化学,就从课堂上学到了这句话,这也是每名教师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既然实验是基础,基础若得不到有力的实施,就不用说建构知识体系了。教材里的实验遍布各个章节,如果各个都拿来让学生一一验证,恐怕三年时间只能学化学一科了。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学生实验,教师实验。药品及实验过程中无污染的实验可以做为课堂演示实验,这部分实验可由教师完成,学生观察,易操作的也可以由学生完成。大部分实验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在进行金属钠性质探究内容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先听实验讲解,后做实验,另一组在预习后先做实验,然后听实验讲解。事实证明第二组在听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求知欲明显高于第一组。多数教师因为安全或者教学条件限制不能让学生亲自实验,而是让学生认可接受自己的教学经验,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打折扣。若客观条件有限,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也可。
其次,是实践活动的真正实践。教材里有很多实践活动的设计,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跟学生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有些教师会视而不见,使得这些设计成了摆设。教材编写者不是万能的,他们可能只是从某些角度考虑认为这部分可以做为一个实践活动,并不清楚这部分的设计是否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最后,教学新理念的实践需要坚持。新课改将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升到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高考,受制于高考。当然,多年来高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摆脱的,社会传统观念都把高考做为教师教学的评定准则,教师也把高考做为自己工作的中心,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对科学是否热爱,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影响都不是目前教学关注的重点。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我在课堂上一直说,高考是通往大学的道路,不一定是通往人生成功的道路。与之前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课时不同,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利的,能促进学生热爱科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容我都划分到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75-01
教育部自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做为一名基层化学教师,真正感受到了国家推行课程改革的力度和决心。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改的普及和深化,如何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成为我们目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项:
1.新课程标准要求高度与当前教学成效不符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以实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高度,多数教师仍把有限的课堂教学给了高考必考知识块,其他的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成了教材里的装饰品;同时,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化学方程式关注程度,这与教师的冷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新教材编写特点与当前教学的矛盾
新教材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教材对教学内容八大模块的划分为教学提供了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材编写注重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教师面对新教材第一感觉是不成体系,为了自己教学方便,打乱了教材的编写顺序,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这种以高考为教学依据的教学,势必影响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3.新教学理念的认知和实践的不符
新课标要求基层教师工作者改变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不同,部分教师很难将理想中的教学方法实施到教学工作中来。个别教师在初期也尝试了教学改革,但是效果很不尽人意,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而形成了课堂无组织无纪律的场面,教学进度大打折扣,不仅引起了学校领导的不满,也引来了学生家长的质疑。面对困难,教师很难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而随波逐流,走教学围着高考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老路。
我相信以上所列举的几点不是问题的全部,也不仅仅是我个人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更加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哪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发现将“实践的观念”运用于教学中,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下面就具体介绍我的实践教学法:
首先,是实验内容的实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自初三开始接触化学,就从课堂上学到了这句话,这也是每名教师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既然实验是基础,基础若得不到有力的实施,就不用说建构知识体系了。教材里的实验遍布各个章节,如果各个都拿来让学生一一验证,恐怕三年时间只能学化学一科了。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实验分为学生实验,教师实验。药品及实验过程中无污染的实验可以做为课堂演示实验,这部分实验可由教师完成,学生观察,易操作的也可以由学生完成。大部分实验都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在进行金属钠性质探究内容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先听实验讲解,后做实验,另一组在预习后先做实验,然后听实验讲解。事实证明第二组在听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求知欲明显高于第一组。多数教师因为安全或者教学条件限制不能让学生亲自实验,而是让学生认可接受自己的教学经验,长久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打折扣。若客观条件有限,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展示也可。
其次,是实践活动的真正实践。教材里有很多实践活动的设计,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跟学生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有些教师会视而不见,使得这些设计成了摆设。教材编写者不是万能的,他们可能只是从某些角度考虑认为这部分可以做为一个实践活动,并不清楚这部分的设计是否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最后,教学新理念的实践需要坚持。新课改将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上升到了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高考,受制于高考。当然,多年来高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摆脱的,社会传统观念都把高考做为教师教学的评定准则,教师也把高考做为自己工作的中心,至于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对科学是否热爱,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影响都不是目前教学关注的重点。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树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决定性影响。我在课堂上一直说,高考是通往大学的道路,不一定是通往人生成功的道路。与之前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课时不同,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有利的,能促进学生热爱科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容我都划分到了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