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乾安县十年九旱,年平均降水425.8毫米,是我县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到保全苗、齐苗、壮苗,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关键词】节水灌溉 种植技术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西部。农业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十年九旱,历史上每年常规降雨量在400~500毫米,干旱少雨是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瓶颈”因素。从2002年起,我县开始推广实施“一条龙”机械坐水种和垄侧豁沟浇灌等抗旱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春旱期间玉米适时播种和抗旱保全苗的难题。但是,由于无法实施全程灌溉,在庄稼生长关键期,抗旱浇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旱仍然是影响和威胁我县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乾安县根据农业连续遭受旱灾的实际,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高土地产业效益作为每年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变“雨”养农业为“井”养农业,大力实施喷灌,管道沟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广玉米大双覆等节水耕作模式,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幅射带动作用。截止2010年底,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367公顷,其中:膜下滴灌面积达到4000公顷,地理管沟灌1767公顷,喷灌12600公顷,另外,发展“小白龙”灌溉近30000公顷,推广玉米大双覆15000公顷。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年,乾安县再次遭受严重旱灾侵袭,全县充分发挥节水灌溉设施作用,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7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50元,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 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强农惠农的政策威力,广泛宣传
节水灌溉是一项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要推广必须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项目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他们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计算农业生产经济帐,解决了农民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从实际出发,树立新型农业观念,主动关心和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节水农业快速发展。
二、 依靠科技,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他们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根据耕地条件,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农户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节约水灌溉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农户积极性较高。同一品种农作物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重点建设滴灌示范区;在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单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地方推广和应用喷灌技术;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承包农户较多,经营分散的地方推广管道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在农田井旁实施小白龙管灌,是一种灵活,便捷,快速的灌溉好办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他们实现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2010年抗旱期间,全县各种灌溉设施全部启动,55000多眼农田抗旱井24小时不间断地浇灌,共计浇灌耕地60500公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节水灌设施的作用。
三、 增加科技含量,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要想粮食获得高产稳产,单靠一项或几项技术是不行的,必须有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因此,他们在保证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耐旱,高产经济作物,增加科技含量,比如适时播种,选择优良品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科学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变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当地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特点的耕作模式并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群众真正走出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旧圈子,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政府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顺利实现
乾安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列为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认真实施。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着力地促进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全县顺利实施,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安县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干旱地区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效益的有力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水利化,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从农业生产实际效果来看,他们推广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技术,既节水、省工、省时、又增产、增效、增收、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们尝到了发展“抗旱农业”的甜头,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节水灌溉 种植技术
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市西部。农业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十年九旱,历史上每年常规降雨量在400~500毫米,干旱少雨是制约我县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瓶颈”因素。从2002年起,我县开始推广实施“一条龙”机械坐水种和垄侧豁沟浇灌等抗旱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春旱期间玉米适时播种和抗旱保全苗的难题。但是,由于无法实施全程灌溉,在庄稼生长关键期,抗旱浇灌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干旱仍然是影响和威胁我县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乾安县根据农业连续遭受旱灾的实际,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高土地产业效益作为每年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变“雨”养农业为“井”养农业,大力实施喷灌,管道沟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推广玉米大双覆等节水耕作模式,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幅射带动作用。截止2010年底,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8367公顷,其中:膜下滴灌面积达到4000公顷,地理管沟灌1767公顷,喷灌12600公顷,另外,发展“小白龙”灌溉近30000公顷,推广玉米大双覆15000公顷。节水灌溉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0年,乾安县再次遭受严重旱灾侵袭,全县充分发挥节水灌溉设施作用,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7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50元,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 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强农惠农的政策威力,广泛宣传
节水灌溉是一项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要推广必须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项目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差的实际情况,他们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地向农民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帮助计算农业生产经济帐,解决了农民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从实际出发,树立新型农业观念,主动关心和参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节水农业快速发展。
二、 依靠科技,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他们坚持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政策扶持为动力,根据耕地条件,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农户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节约水灌溉模式。在地理位置优越,农户积极性较高。同一品种农作物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重点建设滴灌示范区;在土地实施规模经营,单户经营规模较大的地方推广和应用喷灌技术;在水源条件较好地势平坦,承包农户较多,经营分散的地方推广管道沟灌和地膜覆盖技术;在农田井旁实施小白龙管灌,是一种灵活,便捷,快速的灌溉好办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他们实现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发挥效益一处。2010年抗旱期间,全县各种灌溉设施全部启动,55000多眼农田抗旱井24小时不间断地浇灌,共计浇灌耕地60500公顷,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节水灌设施的作用。
三、 增加科技含量,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
要想粮食获得高产稳产,单靠一项或几项技术是不行的,必须有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技术,因此,他们在保证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耐旱,高产经济作物,增加科技含量,比如适时播种,选择优良品种,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科学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技术,变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当地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特点的耕作模式并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引导群众真正走出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旧圈子,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政府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顺利实现
乾安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列为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认真实施。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着力地促进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全县顺利实施,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安县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干旱地区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效益的有力措施。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水利化,推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从农业生产实际效果来看,他们推广节水灌溉农业生产技术,既节水、省工、省时、又增产、增效、增收、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民们尝到了发展“抗旱农业”的甜头,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