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工业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b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建筑设计近几年来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因为现代建筑的整体发展趋势都是绿色环保。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弥补了现代工业建筑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不足,体现绿色技术,彰显绿色思想,使工业建筑更美观、更实用,营造了良好的工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工业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一、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近年来人们所日益重视的一种新型施工设计观念,该种理念强调建筑设计和施工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保证建筑设计的同时,要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建筑物的绿色环保的特性,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曾一度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和浪费,使自然环境不堪重负,这些不良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来,人们在近些年来正在饱受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苦果,为此,建设一个新型绿色节能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
  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对环境改善做出的努力就是推出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为了寻求与自然环境融洽相处的契机,建筑设计者们正在不断努力尝试,新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旨在建设绿色环保的建筑,并尽量减少对環境的破环程度,降低资源的浪费,打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绿色宜居环境。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及应该遵循的原则
  1、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有: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高效使用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健康安全建筑。首先是在建筑的过程中不能造成能源上的浪费,对建筑耗能、建筑材料等一些相关的参数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建筑功能不受影响的大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资源,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并且积极的开发新型的二次新能源,有效提升资源的重复利用度,在应用中始终坚持:能换则换、能省则省。
  另外,还要考虑建造所涉及到的工程设施、材料等相关因素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有效降低由于人工环境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要确保绿色建筑的空间要有包容性、功能要有综合性、使用要有适应性、灵活性、可扩展性。绿色建筑既要求具有传统文化意蕴,还要能够体现现代化的生活气息,让人们能感受到建筑的亲切感、舒适感、复古感。
  2、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可以具体分成三个方面:
  (1)要遵循简单并高效发展的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就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使资源得到做大限度的利用。
  (2)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以及优化环境的设计原则,建筑是通过多方相互结合形成的产物,设计过程中,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3)要遵循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为了保证所设计出的产品具有实用性。在开展绿色设计时,要把用户的舒适感和健康感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出用户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效果,即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隔音效果、采光面积、视觉效果等。
  三、工业建筑绿色设计要点分析
  1、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风等有利因素
  自然界的风能、光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还提供更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环境,从卫生的角度看,充分的日照还可以起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目的。
  2、改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工业建筑绿色设计的过程中,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是其中的重点之一。对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室内热工环境进行改善,对促进绿色建筑的节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采用内保温技术、外保温技术、夹心保温技术等实现对围护结构的改善,对建筑物的总体能耗进行降低,保证绿色设计目标的具体实现。
  3、改善建筑物的门窗系统
  在围护结构中,建筑物玻璃幕墙和门窗系统是能耗比较多的地方,近年来,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技术的不断提高,幕墙、门窗等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新型的材料等保证了围护结构性能的不断提高,有明显的节能保温的作用,窗和幕墙的整体气密性及热工性能能得到玉箫的提升,环境与建筑之间的过滤装置的作用也个很好的发挥,除了对建筑的基本防护,提高了建筑节能效率,室内环境品质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4、降低设计施工中的人为施工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污染,最为常见的就是由于施工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当所带来的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降低施工中的人为污染可以对环境改善做出很大的贡献。首先,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尽量在保证预算的前提下,选用更加环保污染低的建筑原材料,同时,建筑设计者的设计要尽量简约,避免产生多余材料的消耗;其次,施工人员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管理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污染环境的行为。
  5、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资源丰富,绿色可再生,不用运输,可免费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对太阳能资源的使用大致分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集热板集热。目前在我国,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已被大量的应用,其设备的价格合理,技术较为成熟,将其运用在建筑中,保证实现环境和建筑的统一,是今后应该研究的课题之一,而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目前的成本比水电、煤电要稍高一点,但其不受地域限制、无噪声、规模大小很灵活、安全可靠、维护简便、无污染等具有很多的优点,是未来发展中可以采用的新型能源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目前已经有很多运用在建筑的设计中,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等的使用也逐渐增多,但目前太阳能资源在我国的转换率还比较低,不能进行充分的使用,随着科技等的不断进步,其使用的范围会更加的广阔,也能进行更加充分的利用。
  6、采用节能新技术
  在绿色环保建筑中,节能是其本质,因此在其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以及后续完成工作的使用中,我们都应坚持能够使用最少的资源,保证人们工作、居住环境的舒适健康,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考虑,对整个建筑的整体规划也要进行分析,保证各项生态施工设计方案的努力实现,保证建筑和景观的相互协调,保证建筑方案整体的完整性,保证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新型材料和技术的使用,保证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和功能。
  7、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其中重要的设计部分,在工业建筑中会用到大量的水,因此在有限的水资源的范围内,要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对城市工业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污水厂运行负荷的减轻,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结束语:在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下,工业产业结构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对工业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建筑设计是工程项目建造的首要环节,将绿色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不仅十分必要,而且符合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兴.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10).
  [2] 孙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150-151.
  [3] 李阳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传播,2010,10:40-41.
  [4] 童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3).
其他文献
【摘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各国城市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开始进行大量住宅建设,此时多以政府供给模式,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方式,着眼于满足居民住宅量的需求。然而当住宅短缺时代结束后,人们对于住宅的认知已不仅仅停留在理性、技术层面,而开始融入感性元素,由此总结了大量性住宅建筑的设计及建设经验后,开放式住宅理论应运而生。  【关键词】 可变性;多样性;适用性;开放式空间  1914年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多
微课是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如屏幕录制、视频拍摄、动画制作、图片对比等,利用动态的、有声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内容的形象性。同
据了解,今年天竹产业联盟将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企业有25家,是第二次以天竹产业链接会的形式参展,展出产品包括从竹纤维到各种新型纱线、针织面料、巾被、家纺以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说过:“建筑的基本目的是去圍合空间,形成一个场合,并非仅仅去追求空间的导向”。换言之,建筑空间需要一定的层次变化,需要形成相对公共或私密的领域,并且还要用一系列的表征标志对其加以区分。建筑空间中,自然光影对空间领域的界定和分割虽然没有实体围合那样强烈,但是象征性虚拟领域内的情感吸引力和震撼力却不容忽视。尤其是由光影明暗变化而产生强烈对比的虚拟空间中,其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是超常的。在
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为人之本、发展之道、立国之基,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和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巨大的无形资本。针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并
6月24日,在上海纺机展开幕之际,记者在江阴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的棉针织前处理车间看到了与其他的针织印染厂不同的景象:一个开幅冷轧机在轻盈地运转着,其旁边有一个轻便的圆筒
·首页迎接新世纪………………………………………………………………更上一层楼本刊编辑部(2001.1.P1)……………………………………………………………………中国长城资产
目前,零售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却远低于消费品.大宗商品市场空间潜力巨大,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为载体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