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为制定本地慢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12600名15岁以上人群进行调查,计算慢性病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慢性病现患率为14.7%,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的现患率分别为9.3%,2.7%;危险因素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主要慢性病相关的因素有超重与肥胖、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疾病家族史及紧张压力。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该地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糖尿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超重肥胖和饮酒是该区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作好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应作为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
在西部大开发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下,攀枝花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吸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日趋流行,慢性病发病率也日益上升,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为了“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了解攀枝花市城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2012年该市对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整理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区抽取15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2600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了12556人,有效应答率99.65%。
1.2方法 自制调查表并进行预调查,完善修订并经信度效度论证后确定正式调查表。对各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等);②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吸烟、饮酒情况等);③健康状况:家族史、慢病知识知晓及现患病情况;④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
1.3 判断标准 吸烟指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6个月以上;饮酒指每周饮酒不少于1次,连续6个月以上;体育锻炼指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30 min 以上。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检错与核对;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 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12556人,其中男性6490人,女性6061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平均年龄为(39±15)岁,中位数37岁。调查对象中患有慢性病的1841例,总患病率为14.7%。男性为15.5%,女性为13.8%,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及不同年龄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P﹤0.05;χ2=745.64,P﹤0.05),慢性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详见表1)。
2.2 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现患情况 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COPD和冠心病的现患率分别为9.3%、2.7%、1.0%和0.7%,见表1。不同性别居民的患病率除糖尿病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主要病种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紧张压力率、定期检查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饮酒人群集中在30~59岁年龄段,超重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缺乏运动、紧张压力集中在15~49岁年龄段,且各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主要危险因素与慢性病的关系
慢性病的产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台作用的结果。本次统计分析中,重点分析了吸烟,饮酒和BMI、体育锻炼、家族史、紧张压力与定期检查等因素。除女性在吸烟、缺乏运动、定期检查情况下的慢病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以慢性病是否患病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调整其它变量后,各变量对慢性病的独立作用,结果见表4。分析发现定期检查未纳入回归模型。吸烟、饮酒、BMI、家族史、紧张压力和缺乏运动对慢性病患病有影响,BMI、饮酒的危险度最大(ORBMI=1.714,OR饮酒=1.32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慢病现患率14.7%,低于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15.7%。其中,高血压现患率9.3%,低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高血压患病率18.82%及四川省高血压患病率15.52%;糖尿病现患率2.7%,低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2010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糖尿病患病率9.7%;尽管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国家及全省水平,但从患病顺位来看,两病种排位居前,已成为该区主要的公共问题。且分析显示,慢病现患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老年人群现患率最高,因此老年人群是该区的慢病重点防控人群。
慢性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重与肥胖,其次是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超重肥胖排在该区危险因素的首位,其又与不合理膳食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而这些危险因素的流行分布多集中在该区的中青年,因此中青年的健康问题应予以密切关注,同时应做好该类人群的慢病的筛查与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另外,根据国内外经验,行为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健康干预能有效控制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效途径〔1〕。2013年,全国多地启动“吃动平衡,走向健康”的项目,旨在控制超重与肥胖的增长比例。该区应积极借鉴各地慢性病干预项目经验,积极倡导并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培养居民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过量饮酒是该地区的第二大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控烟运动取得了实效,吸烟率下降明显;该地区的吸烟状况也有所控制,但过量饮酒的危害程度却增加。该区的饮酒率达到了27%,男性饮酒率高达40.4%,饮酒集中在30-49岁组,为67.7%,表明该区居民对饮酒的危害認识不足,急需加大限酒宣传及干预,倡导文明饮酒、健康饮酒。
参考文献:
[1]史平,梁国文,崔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2(4):1572-1601
[2]徐志鑫,耿坤,庞武元,等.北京市昌平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10102-10111
[3]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 984~I 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308-311
[4]张玲,石凯,伍亚舟等 .重庆市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0)916-919.
[5]夏生林,周海,汪涛,等.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772-791
作者简介:唐智:1976~,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
在西部大开发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下,攀枝花市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吸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以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危险因素日趋流行,慢性病发病率也日益上升,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为了“积极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了解攀枝花市城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2012年该市对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整理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区抽取15岁以上常住居民共12600人进行调查,实际调查了12556人,有效应答率99.65%。
1.2方法 自制调查表并进行预调查,完善修订并经信度效度论证后确定正式调查表。对各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进行调查。采用入户或集中调查方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等);②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吸烟、饮酒情况等);③健康状况:家族史、慢病知识知晓及现患病情况;④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
1.3 判断标准 吸烟指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6个月以上;饮酒指每周饮酒不少于1次,连续6个月以上;体育锻炼指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30 min 以上。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重录入并检错与核对;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 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12556人,其中男性6490人,女性6061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平均年龄为(39±15)岁,中位数37岁。调查对象中患有慢性病的1841例,总患病率为14.7%。男性为15.5%,女性为13.8%,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及不同年龄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35,P﹤0.05;χ2=745.64,P﹤0.05),慢性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详见表1)。
2.2 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现患情况 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COPD和冠心病的现患率分别为9.3%、2.7%、1.0%和0.7%,见表1。不同性别居民的患病率除糖尿病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主要病种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3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特征 调查数据显示,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紧张压力率、定期检查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且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饮酒人群集中在30~59岁年龄段,超重集中在50岁以上年龄段,缺乏运动、紧张压力集中在15~49岁年龄段,且各危险因素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4主要危险因素与慢性病的关系
慢性病的产生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台作用的结果。本次统计分析中,重点分析了吸烟,饮酒和BMI、体育锻炼、家族史、紧张压力与定期检查等因素。除女性在吸烟、缺乏运动、定期检查情况下的慢病患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以慢性病是否患病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调整其它变量后,各变量对慢性病的独立作用,结果见表4。分析发现定期检查未纳入回归模型。吸烟、饮酒、BMI、家族史、紧张压力和缺乏运动对慢性病患病有影响,BMI、饮酒的危险度最大(ORBMI=1.714,OR饮酒=1.321)。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慢病现患率14.7%,低于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15.7%。其中,高血压现患率9.3%,低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高血压患病率18.82%及四川省高血压患病率15.52%;糖尿病现患率2.7%,低于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2010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糖尿病患病率9.7%;尽管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率低于国家及全省水平,但从患病顺位来看,两病种排位居前,已成为该区主要的公共问题。且分析显示,慢病现患率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老年人群现患率最高,因此老年人群是该区的慢病重点防控人群。
慢性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超重与肥胖,其次是过量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超重肥胖排在该区危险因素的首位,其又与不合理膳食及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而这些危险因素的流行分布多集中在该区的中青年,因此中青年的健康问题应予以密切关注,同时应做好该类人群的慢病的筛查与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另外,根据国内外经验,行为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健康干预能有效控制改变整个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效途径〔1〕。2013年,全国多地启动“吃动平衡,走向健康”的项目,旨在控制超重与肥胖的增长比例。该区应积极借鉴各地慢性病干预项目经验,积极倡导并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培养居民科学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病患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过量饮酒是该地区的第二大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控烟运动取得了实效,吸烟率下降明显;该地区的吸烟状况也有所控制,但过量饮酒的危害程度却增加。该区的饮酒率达到了27%,男性饮酒率高达40.4%,饮酒集中在30-49岁组,为67.7%,表明该区居民对饮酒的危害認识不足,急需加大限酒宣传及干预,倡导文明饮酒、健康饮酒。
参考文献:
[1]史平,梁国文,崔宁.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效果监测〔J〕.首都公共卫生,2008,2(4):1572-1601
[2]徐志鑫,耿坤,庞武元,等.北京市昌平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8):10102-10111
[3]刘静,赵冬,姚崇华,等.1 984~I 993年北京城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308-311
[4]张玲,石凯,伍亚舟等 .重庆市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0)916-919.
[5]夏生林,周海,汪涛,等.中山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8(1):772-791
作者简介:唐智:1976~,公共卫生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