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今年的六月一日开始,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实施。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新法的第二十二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
这条法规最容易使人联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辛苦了,连最基本的一些权力都要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其实,在过度学习压力下成长的孩子,不仅生理上会近视,心灵也不能远飞高举。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需要留连时光。当他们在路上、在草地、在河滩“逗留”,当他们看看天空,嗅嗅草丛,掏掏虫子,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时,他们的大脑可能正在“拔节”似地生长。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
在西方流行一种“早期银行论”,是指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好像是往他们的神经银行里储蓄,积蓄越多,将来受益越大。很多父母在听到这个理论后的第一反应是——既然存的越多收益越大,那么就让孩子使劲学吧!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是很挑剔的,它并不是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储户的银行,它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无限的包容力,比如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童年的乐趣。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成人自己内心焦虑的表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母特别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最要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后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或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对成长过程中风风雨雨的保证。幼儿孤僻、胆怯或霸道、不与人合作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在早期教育中忽略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有关。
早期教育专家认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他人。这些性格、品质都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生长周期、成才规律,不要揠苗助长,不要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而应心平气和地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打好学习基础、生活基础、身体基础和与他人合作的基础,多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而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名利得失。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等待。
相信时间的力量
很多时候,即使是孩子最为亲近的父母,也不可能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完全了解,所以,当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举动时,不妨学会等待,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比如说,人人都期待有一个“有礼貌”的乖孩子,女儿其他事情做得还好,就是坐公交车时不愿意给人让座,而且还不许坐在她身边的妈妈这样做。妈妈本是一良好市民,又岂能眼睁睁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身怀六甲的孕妇站在自己身边呢?结果每当妈妈让座后,女儿就板起脸,有时甚至故意做些皱眉掩鼻等小动作,让坐在他身边的乘客极为羞躁与不安,站在旁边的妈妈更是尴尬不已。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妈妈为了这件事,曾多次与她交谈过,可是她却一直不以为然。说那老人身上味道就是臭啊,闻着很难受嘛,而且那脸那么皱,看上去好可怕啊,反正我就要和你坐在一起,反正我就是讨厌那些老人坐在我旁边……大道理小道理之后,她还理正腔圆,妈妈头疼不已,可是又束手无策。
有一天,女儿突然主动给人让座了,妈妈的心里既欣慰又疑惑,是什么改变了她?是因为老人啧啧不绝的夸奖、同车人表扬的神情,还是妈妈眼里流露出的喜悦光茫,抑或是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自豪了?反正,不管因为什么,她终于改变了。
也许,小孩的成长需要时间。刚开始时,她固执己见、不依常规、行事叛逆,对你的任何劝告和说教都持怀疑和排斥态度。可有一天,如有神明指引,水到渠成。
所以说,为了成长,有些时间必须要浪费。
这条法规最容易使人联想到的是——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太辛苦了,连最基本的一些权力都要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其实,在过度学习压力下成长的孩子,不仅生理上会近视,心灵也不能远飞高举。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需要留连时光。当他们在路上、在草地、在河滩“逗留”,当他们看看天空,嗅嗅草丛,掏掏虫子,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时,他们的大脑可能正在“拔节”似地生长。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正如农作物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阶段一样,如果忽视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揠苗助长”的不良后果。
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
在西方流行一种“早期银行论”,是指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就好像是往他们的神经银行里储蓄,积蓄越多,将来受益越大。很多父母在听到这个理论后的第一反应是——既然存的越多收益越大,那么就让孩子使劲学吧!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神经系统也是很挑剔的,它并不是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储户的银行,它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有无限的包容力,比如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童年的乐趣。
目前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问题,其实是成人自己内心焦虑的表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母特别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最要摆平心态的是父母自己,孩子的智力可以不超常,日后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或成龙成凤,但孩子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孩子从容应对成长过程中风风雨雨的保证。幼儿孤僻、胆怯或霸道、不与人合作等不良性格的形成,往往与在早期教育中忽略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有关。
早期教育专家认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他人。这些性格、品质都是情感智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长的生长周期、成才规律,不要揠苗助长,不要跟风攀比,更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按家长的意愿办事,而应心平气和地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打好学习基础、生活基础、身体基础和与他人合作的基础,多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而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名利得失。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等待。
相信时间的力量
很多时候,即使是孩子最为亲近的父母,也不可能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完全了解,所以,当孩子做出一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举动时,不妨学会等待,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比如说,人人都期待有一个“有礼貌”的乖孩子,女儿其他事情做得还好,就是坐公交车时不愿意给人让座,而且还不许坐在她身边的妈妈这样做。妈妈本是一良好市民,又岂能眼睁睁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身怀六甲的孕妇站在自己身边呢?结果每当妈妈让座后,女儿就板起脸,有时甚至故意做些皱眉掩鼻等小动作,让坐在他身边的乘客极为羞躁与不安,站在旁边的妈妈更是尴尬不已。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妈妈为了这件事,曾多次与她交谈过,可是她却一直不以为然。说那老人身上味道就是臭啊,闻着很难受嘛,而且那脸那么皱,看上去好可怕啊,反正我就要和你坐在一起,反正我就是讨厌那些老人坐在我旁边……大道理小道理之后,她还理正腔圆,妈妈头疼不已,可是又束手无策。
有一天,女儿突然主动给人让座了,妈妈的心里既欣慰又疑惑,是什么改变了她?是因为老人啧啧不绝的夸奖、同车人表扬的神情,还是妈妈眼里流露出的喜悦光茫,抑或是她为自己的举动感到自豪了?反正,不管因为什么,她终于改变了。
也许,小孩的成长需要时间。刚开始时,她固执己见、不依常规、行事叛逆,对你的任何劝告和说教都持怀疑和排斥态度。可有一天,如有神明指引,水到渠成。
所以说,为了成长,有些时间必须要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