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囚绿记》,牵住“牛鼻子”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h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囚绿记》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者以纯厚质朴的文字回忆了自己一年前旅居北平时和一盆常春藤枝条短暂的相处经历。因为对绿色的喜爱,他不顾植物的生长规律,把它的枝条牵进室内,虽然满足了自己的观感,绿色枝条却“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最后在离开北平时才把它“开释”,“放在原来的位置”。
  作者记述这样一段经历,到底要表达什么?他想说“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吗?不错,因为爱绿,因而囚绿,进而伤绿。如此解读本文应该说也比较恰切了,而且还很有现实意义。但如果认真研读文本末二段,就会觉得这个解读流于浅表了。末二段是文章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我们解读这篇散文的钥匙,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更加准确地解读出本文的主旨。
  起笔一句“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交代了写作背景,作者在“狼烟四逼”的时候要“赶速南归”,使我们一下子从前面闲适的生活中走出来,嗅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狼烟,也使得这个“囚绿”故事有了深意。此时我们再回头细读,就会发现,“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这描写的岂只是绿枝条呢?作者写作本文时,他赶着“南归”的上海已沦陷为“孤岛”,而他所居住的租界又是“孤岛中的孤岛”。此刻,作者自然联想到了一年前曾经被囚禁的绿条,觉得自己的命运与绿条有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永不屈服。绿藤的坚贞不屈令作者敬佩不已,感慨万千:一根稚嫩的绿藤尚且不屈服于囚禁,那么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怎么会屈服于侵略者的铁蹄蹂躏呢?再联系当时日寇大举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情景,绿藤的象征意义就更加显豁了,作者要歌颂的是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文章最后一段还说“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绿藤永不屈服的精神令作者怀念,给作者鼓舞。“有一天,得重和他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一个问句,含蓄而隽永,令人深省。一个“得”字,表达了作者对抗战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作者牵挂的不是绿藤,而是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作者惦记的不是绿友,而是千千万万像北平人民一样痛苦呻吟的中国人民!
  原来,作者是用了托物抒怀的写作手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上写绿色植物不甘黑暗,寻求光明,实际上却是写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生活在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里的中华民族“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活在幸福中”的当代中学生,只有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才能不辜负作家在国难当头时创作《囚绿记》的炽热情怀,这,也算是我们在先贤灵前奉献的一点菲薄祭品吧!
  [【练习】]
  请你仿照本文托物抒怀的写法,描写一段景物,并点明其主旨。
  [【参考答案】]
  景物:这是一朵极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它春天开花的日子,田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花的颜色很朴素,香气也不浓郁,花的体积也并不大,像那婴儿小拳头的样子,让人一望就怜爱不已。
  小蜜蜂就在这朵花的花蕊中安静地休息着,一动不动。偶尔微风袭来,轻轻拂起它柔软的翅膀,但它却仍在沉沉地小睡,仿佛在做着一个甜甜的梦。这小蜜蜂竟把小憩的地方安排在花蕊里。难道它也知道应该把灵魂寄放在美好而洁静的地方吗?
  小蜜蜂静静地在花蕊里睡着。美和美相互映衬,简直就是一帧绝美的静物画。
  主旨:灵魂只有在美好而洁净的花或者花一样的地方,才能心安理得地悄然入眠,才能远远地避开邪恶与危险。如果我们总是沮丧颓废或烦躁不安,那一定是我们还没有像小蜜蜂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花。
其他文献
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像一个个降落伞。对。这就是我——蒲公英。我一直在追寻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命运总是跟我开玩笑,我不断地受挫,但我终于找到真正该追寻的东西。  小时候,我总问妈妈,到底长大后,我要做什么?妈妈却说,长大后,你会离开妈妈身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但是你会有很多经历是现在无法预料的,并且会获得很多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期刊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
期刊
《黑暗精灵》  作者:[美] R·A·萨尔瓦多  出版社:龙门书局  译者:朱学恒  《黑暗精灵》三部曲展示了一个充满杀戮和阴谋的地底世界,这里供奉着无所不知的蜘蛛邪神,一个由家族组成的母系社会,家族的领导者——主母们,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邪神的垂青,而她们的供奉方式就是互相屠戮。  很难在金庸的武侠人物中找一个参照人物,因为崔斯特这个人物太复杂了。相比而言,乔峰有点类似之处,同样有着一副好身手,同
期刊
面对痛苦,人们的表达方式因人而异。而诗人最好的方式是借用诗歌,因为诗歌本身就是痛苦的表达。当代诗人中不乏表达痛苦的高手,江苏诗人胡弦在短诗《梯子》里这样表达痛苦:  我不能描摹的痛苦是一架梯子  我不能描摹的痛苦是梯子上的扶手  我不能描摹的痛苦是响彻脑海的脚步声    我不能描摹的痛苦从地面开始  上升十五米  悬置于空气中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主观情绪,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行注入式,一
期刊
9月16日,记者到武汉二中参加武汉市2011—2012年度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分析会。中场休息时,记者与在该校的本刊作者刘中梅老师聊起教学与写作,谈到本刊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巨大的“我型我秀”栏目时,刘老师立即向记者推荐了该校的丁昱丹同学,认为这个同学在才艺方面很有造诣,获过不少奖项,班级管理水平也很高,是一颗真正的学生明星,而且学习成绩在高手如林的武汉二中也名列前茅。听了刘老师的简单介绍,记者便决定
期刊
高一·新鲜    脸上懵懂的稚气尚未褪去  就不知不觉踏上青春之旅  喜悦,好奇  不知天高地厚地自我陶醉    一切都是那样新鲜与有趣  在各个社团间奔波忙碌  在每项活动中挥洒笑意  青春似乎总是这样阳光、诗意    高二·彷徨    日复一日,衍生了厌倦  于是不安分的心  开始想在这一成不变的平静中  激起些许波澜    日趋叛逆和懒散  当失败的浪潮一次次地袭来  麻木的暗礁悄然而至  
期刊
给公司老总当秘书,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老总脾气暴躁,性格怪异。不高兴的时候,不分场合,逮谁骂谁,而且骂得极伤自尊。无论是工作出错,还是上班开小差被她抓到了,开口就是:你也是上过学的人?我看连文盲都不如。  有一次她要我复印材料,我没听清是复印一份还是两份,但不敢问她,怕听到她说那句“你今天没带耳朵?”我复印好两份,一份拿在手里,一份藏在身上,先给她一份,如果她开骂,我就再拿出一份。果然,她看到
期刊
午餐前,接到陌生电话。对方一开口便是“我是你二姐夫”——话说我的耳朵还蛮灵的,很多年不见面的人,样子很模糊了,声音也还会记得。在迅速判断出对方是谁的同时,因为厌恶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油滑虚浮,便口不择言地回击“我有百多个二姐夫呢,您哪位”。  ——二姐会不会从深圳顺着网线爬过来谋杀我?  打电话的,是检察院的一个故人,二姐嫡亲的老乡,中学同学。远嫁深圳这么多年,女儿都快上学了,还有来自故乡的男同学殷
期刊
描写在各类文章中都有所使用。叙事类文体中,生动的描写自然不可少;抒情类散文中,形象的描写则是生发感悟的基础;议论文中,恰到好处的描写则是锦上添花。那么,描人写物如何才能栩栩如生?如何才能将描写与文章的其它部分融合为一个整体?本文试介绍一些有关描写的要求和技巧,供大家在写作中借鉴。  首先,描写前应有认真细致的观察。  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如何能察觉到季节的变化、人物的个性?又如何能写出生动的景、栩
期刊
作为散文经典,《荷塘月色》与《故都的秋》在写景、抒情上各具特色。北平这座故都,经过两位大家的笔墨润泽,氤氲出清新淡雅的韵味。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流溢着不尽的诗情画意;在情感抒发上,都折射出自己的人生遭际和时代背景,都有那个年代挥之不去的伤感和苦闷——“喜悦”之中含“忧愁”,“清”“静”之外有“悲凉”。  《荷塘月色》写景如同一幅工笔画,优美精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集中笔墨写月下“日日走过”的荷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