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特性,本文总结了近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并从学科理论、模式构建、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效果测评五个方面对实践实训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性教学 实训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既懂英语也懂业务的国际商务人才在社会上变得倍受青睐。顺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特殊用途英语之一,商务英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商务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典型的商务话语语料来学习特定的商务词汇、表达法、格式和规范等。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学模式相类似,教师和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材料的学习和分析上,只注重语言教学,忽视了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应用性特点。而在人才市场上,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正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学,而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在各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突显优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已经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现突破的关键。笔者将总结本人在任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从学科理论、模式构建、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效果测评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现状
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教学,但是,现有的实践实训教学研究和经验,都是基于实操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基础之上,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类别的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参考学习的资料非常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都得到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文科类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职院校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参考甚至照搬理工类专业的实践实训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只有全部学生下企业顶岗才算实践;有的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就是实训;有的片面追求实践实训的物质成果作品等等。这些做法不顾文科类专业的特色,并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开展的实践实训教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2.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实训教学是从课堂理论到实际岗位的过渡,在设置上应该注重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衔接和综合。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商务英语很容易就被定义为“外贸英语”,侧重经贸实务而忽视涉外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交际礼仪,从而陷入“单项技能训练”的误区,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3.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
实践实训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商务英语在职教师多数是进修转型后的基础英语教师,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对商务行业的深入了解;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虽然具有商务工作背景,但从事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以后,对当下商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有了距离。改变“理论型”的单一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要促进指导教师的商务知识结构更新,才能保证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经验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深化理论研究
要顺利开展实践实训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实践和实训的总体目标都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平稳过渡。虽然都强调实操能力,但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实践重“践”,要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实训重“训”,要求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到指导教师的点拨和辅导,其实质是一种高级专业培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研究起步较晚,本人任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建设的初期主要考察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将实训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在企业(校外实践基地)接受职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随着实训教学的开展,教研室设立了相关的校内课题研究,对比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英美为代表的社会本位模式,总结出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目标:在统一的实训理论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实训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灵活结合,实现从课内到校内,从校内到校外的顺利过渡。目前本院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肯定,这与教研室坚持理论研究,坚持用理论来推动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2.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的实训模式是课堂理论和顶岗实践之间的过渡桥梁,如果将实训与课堂教学“一刀切”,将其安排到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最后,并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只有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才能让后期的生产实践获得最佳效果。目前,本教研室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社会见习、单项强化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形成以点带面,逐级递进的实训模式:
(1)社会见习
社会见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培训内容之一,其内容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短期(半天或1天)参观学习,以便学生能对未来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情况、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职业素质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
(2)单项强化实训
单项强化实训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而设置的模块化实训环节,也是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最紧密的实训模式,安排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第二至第四学期。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每完成一个项目的理论学习,学生就要进行相关的强化实训。如《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就安排了《报盘与还盘》、《订立贸易合同》、《信用证审证》、《生产管理》、《出入境报检》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商务谈判》课程安排了《接待与介绍》、《合同条款磋商》、《申请代理权》、《索赔协商(货物生产)》、《索赔协商(货物运输)》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各个强化实训项目都建立了相应的实训题库,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量。单项强化实训安排在课内完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任课教师也能在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个课题的讲授做好准备。此外,部分单项强化实训也安排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作为集训。例如,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上岗前,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校内的《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对话》两项强化实训,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岗位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
(3)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学生完成了各个单项强化训练,初步掌握了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在高仿真的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中布置综合性实训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校内实训环节。综合实训不是单项实训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实训内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涵盖单项实训中未能体现的商务文化、管理艺术等方面。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是德国F U学院的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并组成模拟公司,完成模拟交易会和模拟招聘会的任务。
(4)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参加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会务接待、前台接待、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采用带队教师跟踪辅导和实习企业负责人现场指导的形式,是学生从校内实训迈向校外实习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外实习活动,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课题研究,实习结束后要递交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为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结束,毕业实习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周期。
3.建设现代化的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项目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准备和过渡,具备高仿真度的商务模拟实训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很多院校都认识到仿真度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营造模拟商务办公环境。但是,实训室的商务氛围除了形式上的硬件建设外,软件配备也很重要。配套的模拟教学软件、与实训环节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结构、可供分析参考的典型案例、真实的商务(外贸)资料,甚至往届的优秀实训作业(成果)等,都是提高仿真度的重要条件。相较之下,商务英语实训室更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经典案例的积累和真实案例的更新。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理工类专业的校外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一般只需要3到5个实习工厂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业也只能安排20人左右参加实习,要满足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求,需要数量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对分散各地的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如何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都关系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本教研室总结出四点经验:第一: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为顶岗实习单位,发展中小型企业为见习单位;第二: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尽量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安排优秀学生顶岗实习,树立本专业的良好形象;第四: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4.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要改变商务英语单一的理论型教师结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要处理好在职教师从课堂教师(teacher)到实训指导教师(facilitator)的角色转变,包括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选方向钻研商务实务,如取得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翻译等资格证;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下企业调研,接触行业的第一线,充实技能。第二:招纳有商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和经贸专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充实实践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严格可行的测评体系,推动实践实训教学改革
没有严格执行的测评反馈作为约束,实践实训就容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学中,本教研室逐步建立起严格可行的实践实训测评方案:
(1)实践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实践教学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职业技能考证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制定了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严抓考勤、查岗,不允许任意缺勤、脱岗。考勤查岗情况与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工作考评挂钩,以确保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
(3)对不同的实践实训项目采用灵活的考察方式和测评标准:
①见习:考勤纪录及见习参观感想
②单项强化实训:考勤纪录及各模块实训作业的平均分
③综合实训:考勤纪录、学生互评及指导教师评分
④顶岗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总结、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⑤毕业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4)分析研究实践实训教学取得的效果,分析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听取实习单位意见,了解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把握人才市场的动向;以测评反馈信息作为今后教研教改的重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本身的学科特性,实践实训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灵活的,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祖艳凤.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新探[J].考试周刊,2007,(42):15-17.
[2] 钱芳,毛婧. 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171-172
[3] 程平,李虹.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双语学习, 2007,(9):14-17.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性教学 实训模式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既懂英语也懂业务的国际商务人才在社会上变得倍受青睐。顺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特殊用途英语之一,商务英语教学的传统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商务材料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典型的商务话语语料来学习特定的商务词汇、表达法、格式和规范等。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教学模式相类似,教师和学生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材料的学习和分析上,只注重语言教学,忽视了高职教育的技能性和应用性特点。而在人才市场上,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正是高职学生的就业优势。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不应只是语言教学,而应该结合行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这样才能使高职毕业生在各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中突显优势。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已经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环节,也是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实现突破的关键。笔者将总结本人在任职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从学科理论、模式构建、基地建设、师资配备和效果测评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的现状
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践实训教学,但是,现有的实践实训教学研究和经验,都是基于实操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基础之上,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类别的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借鉴参考学习的资料非常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理论研究不足,实际教学活动缺乏理论指导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都得到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文科类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理论研究尚不完善,各高职院校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参考甚至照搬理工类专业的实践实训体系。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理解:有的认为只有全部学生下企业顶岗才算实践;有的认为让学生走出课堂就是实训;有的片面追求实践实训的物质成果作品等等。这些做法不顾文科类专业的特色,并不符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开展的实践实训教学也只能事倍功半。
2.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实训教学是从课堂理论到实际岗位的过渡,在设置上应该注重各职业核心技能课程的衔接和综合。商务英语专业是近年兴起的交叉学科,具有实务性、复合性的特征,而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商务英语很容易就被定义为“外贸英语”,侧重经贸实务而忽视涉外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交际礼仪,从而陷入“单项技能训练”的误区,未能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3.师资结构单一,“双师型”教师人才缺乏
实践实训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需要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指导教师。商务英语在职教师多数是进修转型后的基础英语教师,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对商务行业的深入了解;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虽然具有商务工作背景,但从事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以后,对当下商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也有了距离。改变“理论型”的单一师资结构,充实“双师型”教师人才,尤其要促进指导教师的商务知识结构更新,才能保证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教学经验
1.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深化理论研究
要顺利开展实践实训教学,首先要明确目标定位。实践和实训的总体目标都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平稳过渡。虽然都强调实操能力,但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实践重“践”,要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最后一步;实训重“训”,要求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还能得到指导教师的点拨和辅导,其实质是一种高级专业培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研究起步较晚,本人任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建设的初期主要考察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将实训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在企业(校外实践基地)接受职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随着实训教学的开展,教研室设立了相关的校内课题研究,对比了以法国为代表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英美为代表的社会本位模式,总结出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目标:在统一的实训理论指导下,采用多元化的实训手段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与课堂教学灵活结合,实现从课内到校内,从校内到校外的顺利过渡。目前本院的商务英语实践实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肯定,这与教研室坚持理论研究,坚持用理论来推动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2.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遵循“课堂——实训——实践”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系统的实训模式是课堂理论和顶岗实践之间的过渡桥梁,如果将实训与课堂教学“一刀切”,将其安排到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最后,并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效果;只有构建循序渐进的渗透型实训模式,才能让后期的生产实践获得最佳效果。目前,本教研室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社会见习、单项强化实训、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安排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形成以点带面,逐级递进的实训模式:
(1)社会见习
社会见习是商务英语专业新生的入学培训内容之一,其内容是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短期(半天或1天)参观学习,以便学生能对未来三年中将要学习的专业情况、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职业素质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
(2)单项强化实训
单项强化实训是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而设置的模块化实训环节,也是与课堂教学结合得最紧密的实训模式,安排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第二至第四学期。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每完成一个项目的理论学习,学生就要进行相关的强化实训。如《外贸函电与单证》课程就安排了《报盘与还盘》、《订立贸易合同》、《信用证审证》、《生产管理》、《出入境报检》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商务谈判》课程安排了《接待与介绍》、《合同条款磋商》、《申请代理权》、《索赔协商(货物生产)》、《索赔协商(货物运输)》等模块的强化训练。各个强化实训项目都建立了相应的实训题库,保证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量。单项强化实训安排在课内完成,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任课教师也能在指导中及时发现问题,为下一个课题的讲授做好准备。此外,部分单项强化实训也安排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作为集训。例如,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上岗前,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先参加校内的《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对话》两项强化实训,以便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岗位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
(3)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是在学生完成了各个单项强化训练,初步掌握了商务英语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在高仿真的模拟国际商务环境中布置综合性实训任务,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校内实训环节。综合实训不是单项实训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实训内容具有仿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涵盖单项实训中未能体现的商务文化、管理艺术等方面。目前,教研室采用的是德国F U学院的模式,要求学生分组并组成模拟公司,完成模拟交易会和模拟招聘会的任务。
(4)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了一年的专业学习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参加广交会的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会务接待、前台接待、客户服务等环节的校外实习。顶岗实习采用带队教师跟踪辅导和实习企业负责人现场指导的形式,是学生从校内实训迈向校外实习的重要一步。大部分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5)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校外实习活动,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还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相关课题研究,实习结束后要递交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为整个高职学习阶段的结束,毕业实习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周期。
3.建设现代化的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项目是学生进行校外实践的准备和过渡,具备高仿真度的商务模拟实训室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很多院校都认识到仿真度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来营造模拟商务办公环境。但是,实训室的商务氛围除了形式上的硬件建设外,软件配备也很重要。配套的模拟教学软件、与实训环节相一致的模拟公司结构、可供分析参考的典型案例、真实的商务(外贸)资料,甚至往届的优秀实训作业(成果)等,都是提高仿真度的重要条件。相较之下,商务英语实训室更注重软件建设,特别是经典案例的积累和真实案例的更新。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是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理工类专业的校外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一般只需要3到5个实习工厂就可以满足需求。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实习岗位的特殊性,大型企业也只能安排20人左右参加实习,要满足整个年级的顶岗实习需求,需要数量众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对分散各地的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如何与实习单位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都关系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本教研室总结出四点经验:第一:重点发展大型企业为顶岗实习单位,发展中小型企业为见习单位;第二: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尽量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安排优秀学生顶岗实习,树立本专业的良好形象;第四:逐步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4.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要改变商务英语单一的理论型教师结构,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第一:要处理好在职教师从课堂教师(teacher)到实训指导教师(facilitator)的角色转变,包括教学方式、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方面;支持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选方向钻研商务实务,如取得国际商务师、经济师、翻译等资格证;鼓励在职教师利用各种机会下企业调研,接触行业的第一线,充实技能。第二:招纳有商务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和经贸专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充实实践实训指导教师的队伍,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严格可行的测评体系,推动实践实训教学改革
没有严格执行的测评反馈作为约束,实践实训就容易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近年的教学中,本教研室逐步建立起严格可行的实践实训测评方案:
(1)实践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和学时,实践教学正式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与理论教学、职业技能考证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2)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均制定了相应的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制度,严抓考勤、查岗,不允许任意缺勤、脱岗。考勤查岗情况与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工作考评挂钩,以确保实践实训教学的开展。
(3)对不同的实践实训项目采用灵活的考察方式和测评标准:
①见习:考勤纪录及见习参观感想
②单项强化实训:考勤纪录及各模块实训作业的平均分
③综合实训:考勤纪录、学生互评及指导教师评分
④顶岗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总结、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⑤毕业实习:考勤纪录、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负责人评语及指导教师评分
(4)分析研究实践实训教学取得的效果,分析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听取实习单位意见,了解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变化,把握人才市场的动向;以测评反馈信息作为今后教研教改的重要依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具有本身的学科特性,实践实训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灵活的,多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构建渗透型的实践实训模式,完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祖艳凤. 民办高校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新探[J].考试周刊,2007,(42):15-17.
[2] 钱芳,毛婧. 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8):171-172
[3] 程平,李虹.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双语学习, 2007,(9):14-17.